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共6篇)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9441301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共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共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共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共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共6篇)(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共6篇) 第1篇:小学二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二、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三、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四、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1)教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2)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3)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4)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5)教师:你是怎么想的?(6)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2、作好测量前的准备。(1)教师:

3、在前面的学_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2)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发记录单等工作。(3)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试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吧!设计意图:通过比画1米、1厘米,回顾所学_过的长度单位,利用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并且让学生迅速的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体现活动的价值。(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1、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教师用课件呈现教科书第88页图,但图中不出现测量结果。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都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

4、你们熟悉的事物吗?2、以测量肩宽为例,作好测量的指导。(1)提出测量要求,保证参与活动的全员性。教师:下面请两名同学为一组、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住测量结果。(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试肩宽的活动。(3)组织反馈,合理表示测量结果。教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预计学生测量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3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第二,要不要把每个不同的数据都记录下来?第三,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随着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如下肩宽大约30厘米。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的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

5、度,讲台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下测量结果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肩宽大约30厘米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1米30厘米讲桌长大约1米教室长大约10米身高大约1米35厘米课桌高大约70厘米4、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教师:在以往的学_中,我们测量过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你们还记得吗?如果忘记了,我们可以再量一量。补充板书:一拃长大约15厘米手掌宽大约7厘米5、用多种方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眼想象实际物体有多长

6、(2)用手比学生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边读边用手比画长短(3)说关系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要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和身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到底有多长或多高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时直接测量也不是很方便,你们能不能试着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物来描述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教师:看!

7、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的实践活动了,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精灵带来了什么信息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具体如下。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教师:听了小精灵的话,你对这条鳄鱼的身长有什么感觉?教师:如果将它与我们家里养的小金鱼比,怎么样了(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教师:同学们都认为这条鳄鱼很长,到底有多长呢?谁能到前面来用手势比一比、表示出鳄鱼的长度?教师:他表示的是不是6米?为什么?教师:这位同学已经完全展开双臂了,怎么还不是6米呢?教师:估计一下,几名同学手拉手,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了?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试试,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

8、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教师:看看5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了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到底有多长吗?学生回答,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6米。教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教师: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昵?根据学生发言,组织学生站队,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调整教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

9、教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并实际比一比。学生可以采取走步、摆课桌等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鳄鱼长度的直观感觉到多角度描述,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也积累了测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经验、为后面的实践活动积累了活动经验。2、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长颈鹿的身高6米鸵鸟身高2米50厘米壁虎身长12厘米足球门的长

10、7米30厘米游泳池的宽25米汽车的长4米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四)回顾与反思。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认识时间(一)教学内容:课本第90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_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_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具、学具准备:挂

11、图、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设计: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钟面上一共有大格1大格有小格一共有小格2、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分。3、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1、让学生观察几个分钟正指向每大格的

12、刻度时的钟面。通过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的方式说说钟面的时间,并归纳看钟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2、让学生观察一般情况的几时几分,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看分针的方法:可以先确定接近分针的大格刻度是几分,再用1分1分顺数或倒数的方法读出是几分。四、读读拨拨、初步实践应用1、完成“做一做”。2、同桌一起拨一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3、小组一起拨一拨,交流所拨的时间,并说说所发生的事情。五、课堂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第二课时认识时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

13、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小时=60分教学方法:四人小组合作教具学具:钟表模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我的一天”。二、活动展开。1、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或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活动纸上写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教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分针的方法表示。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一天作息时间安排。3、班内展示、评议。(1)“我说

14、我拨”形式。即自己边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2)“我拨你说”形式。即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其他同学读写是几时几分。(3)“我说你拨”形式。即汇报同学说出时间,其他同学在钟面上拨出时间。4、提高性练_。教师拨钟面让学生说出几时几分。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5、调整完善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三、活动延伸。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92,例题3。教学目标:、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的时间的方法;、在学_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教学过程:

15、一、导入新课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二、学_新知1、出示例题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2、解决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检查一下,解答正确吗?4、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根据做事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时间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一、巩固练_1、完成练_二十三第4题想一想,应该怎样找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2、完成练_二十三第4题帮亮亮找出正在做某项事情的时间。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

16、练_第2篇:小学数学二级上册教学设计欣赏与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分析教材先向我们展示了几幅设计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到图形的美。接着,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美,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1.我们学校的班额较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城市。他们在本节课的学_之前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2.色彩鲜艳的图案能够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

17、从中还不能完全感受到图形的美,也没有主动发现其中规律的意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3.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初步具备了收集信息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第1页/共7页 (一)教学准备阶段学生小组合作或自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引入师:经过几天的收集,同学们发现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吗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收集的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过程。 1.请一两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带来的物品,并介绍其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如果学生所找的物品较小可以利用展示台,以方便学生观看。)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图形

18、,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4.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现在跟着一个小组到街上看看他们找到的图案。 请注意观察这些图案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教学课件播放学生收集有关信息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发现。) 师:从刚刚播放的录像中你发现在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图案(学生各抒己见,想法多种多样。) (2)请学生说说看了这么多图案有什么感觉。(他们感到能用这么简单的图形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很了不起。) (四)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多种工具设计图案师:欣赏完别人的设计,现在请你们自己当设计家,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先想一想用哪些图形,按什么规律排列。 (

19、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教师提供给学生多种工具,可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绘画,也可以用彩纸贴出作品,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作品。) (一些学生已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用计算机上的一些软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填充颜色时只需点击相应的按钮,就能均匀地涂上想要的色彩,学生对此也十分有兴趣。)第3页/共7页 (五)展示学生作品对一些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美观的作品,可在展台上展示完后再贴在黑板上展览,对于其他学生也要给予鼓励。 (评析利用展示台能够放大的特点,向全班展示作品,让学生再次熟悉学过的几何图形,感受图形的美。

20、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并亲身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创造了美。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美丽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成功与遗憾共存。成功之处在于: 1.注意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_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_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

21、,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_; 3.充分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在课下收集的过第4页/共7页 程、收集到的一些物品等制成录像或照片,演示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画面、声音等)对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睛、耳朵等)进行刺激,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_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_数学的愿望; 4.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中,我由图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并不是统一要求全部学生都使用彩笔绘画、涂色或全部学生都利用计算机来制作各自的作品。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他们

22、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而且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学生,比采用传统方式(用彩笔、贴纸)的学生节省了大量时间,作品也更完美(颜色涂得均匀、图形规范),增强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本次教学活动的遗憾主要在于,教学引入部分学生收集到许多用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的物品,在展示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最后环节设计图案的时间有些紧张,而且用彩笔或贴纸的学生因工作量大,在设计时也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展示、欣赏环节没能充分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汇报,显得较为仓促。另外,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以及在教学时“放”与“收”的度把握得不够好。第5页/共7

23、页 案例点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一些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图案,并通过课堂展示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样,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主要以小组合作学_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在欣赏的基础

24、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设计活动的积极性。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第7页/共7页第3篇:二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_二级数学教案_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二年

25、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是义务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_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_组合数字和学_概率统计奠定基础。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_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

26、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_惯。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_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_,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_的情境。

27、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_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改变学生的学_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_成功的乐趣。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

28、我们学_的内容。学生是学_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_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_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_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_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本节课在学生学_方法上力求体现: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29、。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_方法。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_,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_乘法的开始,由于学

30、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_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31、关键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_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五、教法和学法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_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

32、识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六、教学过程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_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出示:545,555()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_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_乘法做了孕伏(2

33、)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2教学新课()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朵,再摆朵,最后又摆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朵?(板书:个)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个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

34、:)看算式教师问: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乘以,它表示个相加得,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个摆一排,共摆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个)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个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

35、板书)()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横向比较:比较和,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和,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和说一说表示什么?纵向比较:比较、和,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练

36、_,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_,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_的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9-72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_教学目标1.在练_中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理解,进一步明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件计算时的计算法则和方法步骤。2.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运用这一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在练_中注重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教学难重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异分

37、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_纸、练_用文具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_,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这节课咱们来练_、交流一下吧!2.学生自由发言。(1)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自己整理一下注意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2)组内交流 ,补充完善。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展示期总结内容,其他同学补充。(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

38、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提示学生注意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二、分层练_,巩固提高。1基本练_,巩固新知。(1)出示综合练_第1题计算此题是一道基本计算练_题,学生自主练_,全班交流订正。交流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简便算法。如计算 ,教师可渗透运算律,先算 ,再减 ;计算 和 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同分(2)出示综合练_第9题解方程(此题世界方程的题目,既巩固解方程的知识,也起到分数加减法的变式练_的作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方法)2综合练_,应用新知。(1)

39、出示综合练_第7题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长江水系水质情况如下:三类及三类以上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四类及四类以下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出示综合练_第8题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并称为世界三大羊毛生产国。年三国羊毛生产情况如下:这三个国家的羊毛产量一共占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比中国与新西兰的产量之和多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3)出示综合练_第10题据国家粮食基础数据库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各类粮食产量情况如下: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这三个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内容丰富,有意义。练_时出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40、外,教师应充分运用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好教材的作用。3拓展练_,发展新知(1)出示综合练_第5题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你有什么发现?此题是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内容的拓展,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练_时,可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然后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体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加法运算中同样适用。(2)出示综合练_第6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本题是对上一练_题规律的巩固练_,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计算。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_课的学_,你能熟练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吗?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1.进行

4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运算法则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样适用整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2.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分数的通分依然很重要。3.注意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能使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

42、学_“千克与克的认识”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二、整理(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

43、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方法2:用秤称一称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1)指导使用盘秤。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

44、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 称盐验证质量(2)指导使用天平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称硬币验证质量(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

45、较轻。(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1 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2提出问题“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3检验关系(1)怎样验证这个关系呢?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 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

46、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 (或写成) 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柿。 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兰兔宝宝 红兔宝宝 粉兔宝宝 西红柿(个) 5 8 138想一想:哪个兔宝宝买的西红柿质量最多?你是怎样想的?细心的小朋友都知道,每个兔宝宝都买回1千克西红柿,所以质量是相等的。

47、为什么质量都是1千克的西红柿个数不同?感受:都是西红柿,个大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多,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少; 个小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少,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多;2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1)下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常用的、喜欢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质量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第一层:比较不同质量单位的物体。1克邮票比1千克画报质量少,1千克画报比1克邮票质量多; 1千克螺母比1克云豆质量多,1克云豆比1千克螺母质量少; 引导概括: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1千克比1克质量多,1克比1千克质量少。第二层:比较相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比较两个体积有较大差别的物体:

48、 1千克螺母和1千克面包哪个质量多?提示:用处不同,颜色不同,螺母一小堆,占地方小;面包占地方大;可它们的质量相看来:要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能仅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观察,而要实际称一称。(3)拓展思考皮皮:我从电视中看到宇宙飞船里的物体还会飞呢?我有个问题:就说这两袋面包吧,它们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一样么?小朋友:你也有同样的问题吗?建议小朋友们去问爸爸、妈妈,去问老师,去查一查书上是怎样说的。(四)引导学生学会估计实际物品的质量玲玲是个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_了千克与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1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报亭旁看到晨报报纸特写,泡:多重?小区门口看到

49、一学生的卡通水壶水壶的特写,泡:多重? 上语文课查小学生字典字典特写泡:多重? 程序:(1)选择质量单位;(2)实物联想;(3)估测质量;(3)实际质量小结:小朋友们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它在学_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一项能力。当估测物体质量时,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实际物体作参考,帮助你进行估测。2描述物体的质量(1)整体呈现上述物体的质量 这是玲玲感兴趣的物体的质量。 (2)请你把这些质量分类; (3)描述物体的质量。方法:以某种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为依据描述物体的质量。 怎样解释500克质量是多少呢?如:水壶相当于500个2分硬币的质量。(五)巩固练_ 1比一比。(在(

50、 )里填上“”、“(1)2克( )2千克 (2)1909克( )_克(3)3千克( )3000克2在( )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1)雪饼1( ) (2)橡皮13( ) (3)方便面100( )(4)白糖500( ) (5)火腿肠250( ) (6)大米5( ) 怎样思考?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做参考,正确选择质量单位。3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1只鹅比1只鸡质量多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观察天平,天平平衡,你想到什么?解释质量相等。 (3)筐中1只羊与8只鹅由不平衡可知:1只羊比8只鹅质量少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4)筐中1只羊与7只鹅。天

51、平平衡(5)一只鸡重2千克,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6)3只鸡重23=6(千克)(7)1只鹅重6千克(8)67=42(千克)7只鹅重42千克,因为1只羊=7只鹅 1只羊重42千克。4怎样买最便宜?(1)250g4元(2)100g2元(3)要买700克瓜子,可以怎样买?比一比,怎么买最便宜? 第一种买法:(1)100g(2)出齐7包(3)27=14(元) 第二种买法:(1)250g(2)出齐3包(3)43=12(元) 第三种买法:(1)250g的2包,100g的2包(2)42=8(元)22=4(元)8+4=12(元) 比一比:(1)三种买法的图;(2)每种的钱数;(3)两种12元买法的图,注出12

52、元。 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强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三、实际应用 1小强的早餐1杯牛奶,2片面包,1个鸡蛋;问题:小强早餐要吃的这些食品的质量一共有多少克? 2小强的体重芳芳(卡通头像) 小强 小华 体重 (22)kg 25kg (40)kg 身高 128cm 133cm 135cm 胸围 56cm 60cm 73cm (1)认识表格;(2)理解25kg的意义(3)推测小芳与小华的身体质量,说明思考过程。 (4)提出数学问题;(5)与标准体重相比,有什么建议。3小强的登山计划出示香山图片,介绍香山:主峰海拔557米,路可陡了人称“鬼见愁”。

53、 暑假中,小强打算在暑假中跟他最要好的小伙伴芳芳和小华举行一个三人的爬山比赛,看谁最先登上“鬼见愁”。(1)要是在山上吃午餐,你会建议他们带哪些食品?(2)在没有秤的情况下,你能估计出每个人要背的食品的质量有多少吗?小朋友们在日常的学_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的问题,相信你们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人人成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小小数学家。作业:1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 2 统计你一天要喝掉多少质量的水。 3课改教材P64P66页上的练_。第4篇:小学二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一、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

54、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_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_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_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_的目标,对学_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

55、学_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_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

56、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二)数学思考方面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

57、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_数学的过程

58、,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_数学的乐趣,提高学_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_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措施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_负担。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_。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_中

59、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_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_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总复_。重点是

60、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_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_有现实的意义。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

61、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倡多样化的学_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_。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

62、的乐趣。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人,优生占XX%,中等生占XX%,差生占XX%。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_,并对学_数学有一定的积极性。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尽管如此,也有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_惯,课堂纪律较差,说话随便,学_成绩较差。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