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眼中的父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440054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2.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子眼中的父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子眼中的父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子眼中的父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儿子眼中的父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子眼中的父亲(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儿子眼中的父亲 7 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 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 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 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腐不堪。”35 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 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 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 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一、导入新课:师: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流传甚广,我们一起来看看。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生 1:我明白了对爸爸的看法随着

2、年龄的变化而不同。生 2: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师:确实如此啊,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点评: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切入,有利于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有效地感知父爱的涵,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情境。】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我知道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以此来表达你对课文容的初步认识。生 1:我知道文章写了父亲在车站为我送行这件事。生 2:我知道作者那时候的家境很不好。生 3:我知道文章写了四次背影。师:哪四次背影,你能找出来吗?

3、生: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师:好,那我们梳理一下,用几个字概括一下:第一次是 的背影,第二次是【点评:根据语段概括要点,这是一种概括能力训练;并为下面理清文章的线索服务。】生:第一次是回忆背影;第二次是看到的背影;第三次是目送背影;第四次是回忆中的背影。(师板书)第一次 回忆背影 第二次 看到背影 第三次 目送背影 第四次 回忆背影 师:第一次回忆,开篇提出“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有什么作用?生:点题

4、;生:给人以悬念。师:不错。开篇提出来,这是在点题,那么,我们看结尾呢?生:依然在谈背影,这是首尾呼应。师:好的,那么贯穿其中的呢?生:依然在谈背影,看来作者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文章的结构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生: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全篇以“背影”为线索,文章思路清晰。师: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例子,我们除了学习文章的思想、情感,也要在文章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思路。【点评:在此时来讲解文章结构是恰到好处的,有助于他们认识文章结构,有助于指导他们写作。】三、再读课文,品读美段:师: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我想听听同学

5、们的真实感受,你能用“我觉得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以此来表达你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生 1:我觉得儿子首先对父亲不太理解,后来才懂得了。生 2: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很感人。生 3:我觉得文中的父亲很慈爱。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看,从“我看见”一直到“这时我看见了他的背影。”师:感觉怎么样?(学生们目光默然。)师:请大家把下面改动的语段也读读看,比较一下,删掉的一些词语有什么含义与作用: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深青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着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学生展开讨论)师:加上两个“黑”字

6、,你们看有什么效果或不同?生:两个“黑”字,说明父亲有孝在身;前面第二自然段就提到过。师:对,父亲奔丧回家的目的是为了料理丧事;而黑色给人一种悲凉与沉重之感;他的心承受着双重的压力,丧事、赋闲。师:结合文章的容,你还能从父亲的衣着上发现什么呢?生:用了三个“布”字,说明父亲生活很艰苦。前文说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事,都能证明这一点。师:你能联系前文的容来理解,很好。生:父亲自己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师:你读书很仔细,看来同学们要多关注文本噢。师: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父亲还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就更令人感动了。师:我们继续看,“蹒跚”与“肥胖”说明什么?(生迟疑)师

7、:“蹒跚”什么意思?生:蹒跚是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师:这说明什么?生:说明父亲已经年迈与行动不便了。师:那么,你发现课文用哪些词语表现“父亲行动不便”?生:我认为“慢慢探身下去”中的“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父亲走路小心翼翼。生:文中一连串的动词如“爬”、“攀”、“缩”、“微倾”都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可他坚持自己去买,只想尽心尽力为儿子做点事。【点评:品味语言可从词义入手,结合文章的语境进行细细揣摩,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真正涵。】师:下面让我们联想父亲买橘子的艰难画面。生:一个年迈的老人,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为了孩子,蹒跚地走到月台,双手攀着,两脚在向上缩,左手使劲地支

8、撑着身子,然后右手用力翻过去,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师:是的。我们同学来想一想:假如今天买橘子的是你的父亲,你爸爸让你在车门口等,他去买橘子,这正不正常?生:正常。师:对,因为你们小,只有十三、四岁;你们的父亲爬过去,费不费劲?生:不费劲;师:为什么?生:因为年轻力壮。师:对!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不会那么的感人,因为你们小,父母本应该爱护你们;而朱自清当年 20 岁了,父亲是如此年迈,但仍然煞费苦心,这是一种强大的爱在支撑着。【点评:语言是需要想象的,只有在想象中我们才能进入情境,深刻感受;分析事件时适当地作迁移也是很重要的,要寻找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事例来充实他们的经验和体会。】师:所

9、以,在这个时候作者怎么样了?生:“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师:哭了。诶?我们大家迅速地找找,文章中一共出现过几次流泪?生:四次;生:开始,“看见满院狼藉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我的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师:好,我们来比一比,这第一次流泪与第二次流泪有何不同?师:“簌簌”是什么意思?生:纷纷的样子。师:说明什么?生:说明很多。师:那为什么会很多呢?生:因为伤心。师:对,第一次是伤心之泪。家中祸不单行的遭遇,回家又见到满院狼藉的情景,自然眼泪簌簌而下,这是多;而“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次呢?为什么很快?生:因为,我看到背影这一幕一下子震颤了我,我领悟到了父亲的这份爱,

10、于是“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师:我的流泪说明我已经体会到了,是的。老师曾经讲过爱的双向性,我们在 老王这篇课文里讲到绛对老王的关心,我们说,假如绛关心老王,但老王从来没有理解过这样一份关心,也没有在临死前送上香油、鸡蛋以知恩图报,那么,我们说绛对老王这份关爱,其本身是苍白的。同样,各位同学的父母都深爱着你们,但如果你们当中谁说没有感受过父爱,或者没有一丝一毫感恩的心态,那么这样一种爱的本身也是无力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当他的父亲对他如此挚爱,那么,他领会到了么?他有反向的爱过父亲么?【点评:语文教学要占领精神的制高点,此处渗透感恩教育就是抓住了课文的灵魂。】师:请同学们在文章里找一找这样的

11、细节?生:当父亲抱着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个“搀”字真切地表现了“我”的感恩之情。生:还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此处反语的运用,表明我的难过、悔恨。生:最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说明“我”一直铭记着他的“背影”。师:我们说,作者是不是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随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生:不是。师:对,他是过了好些年,自己都已有了孩子,才写的这样一篇文章。而他在描写看到父亲背影那一幕时却表现得很逼真,仿佛就在眼前,特别是动词的运用无不反映“我”对这件事是铭记于心的。因为这是父亲,这是背影,这是爱的诠释。四、拓展延伸,感悟父爱:师:读完本文,你一

12、定对父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请以“父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示例 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示例 2: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生 1:父爱如山,造就我一种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海,培育我一种豁达宽容的胸襟;父爱如天,树立我一种明朗高远的志向。生 2:父爱如空气,给我们生存的依靠;父爱如太阳,给我们生命的光芒;父爱如大树,帮我们遮风避雨。生 3:紧时,父爱如一针轻松剂;苦恼时,父爱如一枚开心果;懈怠时,父爱如一只报晓的鸡;劳累时,父

13、爱如身边的按摩器;低沉时,父爱又如歌曲和战鼓。师:今天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深入地感悟了父爱,它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家观察你的父母或亲人的某一细节特征,比如背影、手、脸、眼神等,写一篇300 字的短文。【总评】1、简约不简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追求,简约不是指教学手段或教学本身的简单,而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解读。所以,在目标设置、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上,要祛除冗杂、繁琐。朱自清的散文如同他的为人,朴素自然真挚,没有半点虚假与掩饰。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排除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做到“该讲的讲,该问的问。”2、篇章分析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注意整体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背影”以及“一共出现过几次流泪”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在进行“篇”的结构、条理分析。3、语文是精神教育。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他们懂得感情,能够交流。在解读“爱的双向性”中,合理引用刚学过的文章老王,从而引导学生领会朱自清在成年后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进而引导学生追忆自己与父母亲人的爱的情结,从而达到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背的影是生命的虚幻,有背到影,生之背,死之影,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轻,才愈珍重,生命轻,才愈珍重。同学们珍重生命吧!“我的背影发表了 87 年,一直被人们浅读、粗读、误读,只有今天,你们才真正读懂了,读深了,读细了,读对了,因此,我的在天之灵感到由衷的欣慰。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