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实践活动总结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433627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蚕实践活动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养蚕实践活动总结四年级科技实践活动 我们来养蚕 指导教师:文屏 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等待,所有的生命都在积蓄着力量,准备上演生命之歌中最壮丽的华彩乐章。对孩子们来说,观察生命、欣赏生命、开展“种养”活动的大好时机又将来临。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养蚕剿丝、织绸制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5000多年来养蚕文化的滋养,使所有的中国人都对“蚕宝宝”有着特殊的亲切感。 蚕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蚕的体形小,生命周期短,不会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而蚕更是能让孩子们着迷的小家伙,它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生命里,竟能发生四次全然不同的形态变化,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x月x日期待

2、已久的蚕种来了,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孩子们对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两个问题。在讨论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有养过蚕的同学,一定要让其讲讲;如果无人养过,则大家一起探讨,收集养蚕的资料,制作领蚕卡,为饲养蚕做足了准备。 本次蚕种来的比较多,刚来时的几天天气骤冷,蚁蚕死了不少。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坚持记录,按时汇报情况。 对孩子们来说,养蚕活动既有趣,又充满挑战。因为蚕是生产者,每天都需要有人给细心地打扫卫生,更换新食物,间断一天都不行。而每天给蚕喂养新鲜无毒的桑叶,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大挑战。白区的

3、桑树几乎都打了农药,要想找到新鲜无毒的桑叶,是一大难题。学生的蚕由于误食有毒桑叶几乎全军覆没。为了让养蚕活动继续下去,老师又分发了一批4龄蚕,并获得家长支持。教师自己养的蚕也三次面临中毒的危险,为此和学生探究了很多给蚕解读的方法。最后一次中毒时眼看快结茧了,却因为误食有毒桑叶而死掉。最后能顺利结茧的蚕只有5只。学生的蚕只有3人的顺利结茧。 由于这学期蚕种来的晚,在蚕变成蚕蛾出来时学生们都已经放假了,所以有的学生没有看上蚕蛾产卵,这是本次活动比较遗憾的地方。 虽然结局很悲惨,但师生在共同饲养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一手资料。亲历了蚕短暂的生命过程。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培养了学生持

4、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珍爱生命的科学情感。篇二: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整体方案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中心校 周发宏 活动设计背景: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选择养蚕为学生体验活动考虑到养蚕活动的可操作性强。首先,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未养过蚕,他们对于养蚕感觉新鲜、好奇,认可率很高,很喜欢这项科学活动,能积极主动投入其中。其次,与其它类活动比较,养蚕有着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还考虑到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

5、相当丰富。养育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同时,养蚕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 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孩子们收获的决不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亲近与珍爱生命的情感、认真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活动设计目标: 1、为儿童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

6、热爱情感,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2、儿童在对蚕宝宝养护的过程中培养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气,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儿童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5、培养合作精神。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养起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围。 6、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

7、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老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和活动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指导。 1、了解蚕的生活环境。 2、知道蚕是从哪来的? 3、蚕靠吃什么长大的? 4、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5、制作养蚕箱,并在组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孵化阶段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蚕卵的外形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观察卵

8、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会喂养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重点: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难点:测量蚁蚕的长度。 1、确定蚕卵的来源方式:学生带来后共享,为高质量地养蚕,严格控制养蚕的数量,人均5-10条。 2、学生讨论孵化的时间与方法,让有经验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3、全班集体讨论孵化时需注意的问题,比如温度、时间、所放地方等。 4、交流总结出养蚕的注意要点,让学生熟记于心。 第三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阶段 过程与方法:

9、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4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重点: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精心喂养蚕宝宝,要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养蚕经验:蚕沙要天天清 理;蚕对卫生的要求很高,脏手不能触摸它;蚕吃了带水的桑叶会生病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

10、光滑。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有人做过实验。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

11、,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篇三:综合实践活动 养蚕小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养蚕小记 白云区平沙小学 钟颜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

12、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活动准备阶段;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

13、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 观察记录;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 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1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蚕的知识怎样养蚕为后养蚕的同学出谋献策 2、收集关

14、于蚕的资料,了解蚕的一生,为养蚕做准备 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 蚕时期(幼虫期) 蚕宝宝的外型特征 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 蚕的身上有8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 蚕宝宝的运动和进食 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 食物(桑叶)长大 。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 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爬行 蚕蜕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 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 蚕蛹时期 五龄蚕

15、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 s 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 蛹化:蚕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 蚕蛾时期(成虫期) 羽化后的虫蛾 蛹化为蛾时会再蜕皮一次。羽化的虫蛾会分泌汁液,挣脱虫茧,由头部先出來。 虫蛾有六双脚,有二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雌雄虫子蛾的交尾 蚕蛾不再进食,而是寻找伴侣进行交尾。 雌蚕蛾羽化后约经12小时,无论交尾与否,均会产卵。 蚕卵时期(卵期) 雌蚕生卵: 一般正常蛾约可产下500800粒卵,刚产下的卵为淡黃色, 即将孵化的卵会变成紫黑色。 卵孵化了:刚孵出的蚕,全身黑黑的,长满黑 毛,像蚂蚁一般,叫做蚁蚕,或称一龄蚕。从此进入蚕宝

16、宝时期? 3 3、交流、分享资料,做好养蚕计划,明确养蚕注意事项 养蚕小记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自主观察记录阶段 1、按组建的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方便交流 2、分发蚕种,观察记录,写养蚕日记 4 5 篇四: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产生背景 本活动产生纯属偶然,在一个极为自然的状态中生成,事先并未经过精心策划。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林舒琦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此举在班级引起轩然大波。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看到爬在绿色桑叶上蠕动的黑色小生灵,显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继而萌发了养蚕的愿望。林舒琦答应分发给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养,并制定了一份简单的养蚕计划。

17、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抓住了这一契机,当机立断进行组织。就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标 1 、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

18、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时间 大约一个半月两个月 四、活动对象 三年级二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请辅导员或林舒琦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 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2000

19、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学生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 卵期的管理 讲解:养蚕要准备蚕卵和养蚕的纸盒。(出示纸盒)盒里面铺一层干净的白纸,把蚕卵放在纸盒内,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果气候比较干燥,每天喷洒少量的水。盒内不用放棉花,更不要把蚕卵放在火炉上烤,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小蚕自己就会出来,我们这里一般3月底或4月初是小蚕孵出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要看看有新出的小蚕没有

20、。小蚕一般上午出得最多。小蚕一出卵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把它刷到桑叶上。 幼虫期的饲养和管理 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有人做过实验。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

21、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

22、时,就要脱皮。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经一日左右。新皮形成。蚕又开始活动。 蚕眠时,不要认为是病蚕而把它扔掉。在没有弄清是脱皮还是生病时,可先拿开隔离观察。如一日后恢复活动和吃食再拿回来。 蚕吐丝作茧期的管理 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吐丝作茧。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不再吃桑叶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晃来晃去。这时要赶快把蚕拿出来放在纸条做成的方格内最后在格上盖一厚纸做盖,让蚕在格内吐丝做茧。 蚕蛾期的管理 (蚕蛾出茧多在清早)蚕蛾出茧后,雌雄蚕蛾就要交配。如果蚕蛾出茧时间相距较大,且蛾的数量少,又偏偏都是雌的或雄的,就不能配上,白白等死。因此几个小组可把刚出茧的蚕蛾凑在一起,让它们能及时配对交

23、配。 雌蛾交配后就要产卵,这时要在盒底放一白纸,最好是白棉纸,让雌蛾把卵产在上面,以便保存。 3、了解哪里可以采到桑叶,为认养蚕宝宝做准备。 4、分组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按家庭住址分成7个养蚕小队,每个小队47人,选出一名队长,以小队为单位制作养蚕箱,并在班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 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 小组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认领蚕宝宝,每组五条,为保证每位同学都有饲养的机会,小组排出顺序表,组员们轮流饲养,其余组员可以随时去关注。负责养蚕的同学要做好以下各种工作。 1、喂养蚕宝宝 采摘桑叶要注意爱护桑树,不要折枝,每次采摘的叶不要多,更不能把树上的叶采

24、光。另外,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采桑叶,不要上树,采高枝上的叶,可以用捆在竹竿顶端的铁丝钩采摘。 2、填好观察记录表 强调: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认真记录。写观察记录时,可参照观察记录表中的提示,重点观察,将观察记录写在实验记录纸上。 养蚕观察记录表 养蚕应注意什么? 一、防农药中毒。农田治病虫要远离桑地、蚕室,更不能污染桑树;附近农作物治虫喷药,为了避免蚕儿嗅到农药气味要及时关闭蚕室门窗;蚕农施药后要冲凉换衣才能喂蚕或进行其它养蚕操作;桑树喷水和根外追肥,禁用施过农药的工具;养蚕季节不宜在蚕室附近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氯农药,其熏蒸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

25、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天蚕蝇乳剂,以杀灭蝇蛆。 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早上要在蚕室内喷洒井水,挂湿布或草帘,白天关闭门窗,防止热气流入室内,夜里气温低,要整夜开放门窗。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不可乱丢病蚕,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

26、染环境。 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能随意乱倒,更不能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计划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不能堆积过厚,防焗热变质而诱发蚕病。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以灭病菌,要不喂过夜桑叶。 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篇五:养蚕探究实践活动记录表 养蚕探究实践活动研究记录表 一、研究题目 蚕结茧时会挑选颜色吗? 二、研究计划 饲养20只蚕,在准备结茧的小盒子时

27、,选择红、黄、蓝、绿、紫、黑、白7种颜色的卡纸制作一样的小空格,让蚕选择结茧的位置,统计结果。 三、活动记录与观察日记 时间 事件 1、x月x日 制作七种颜色的小空格 2、x月x日 3、x月x日 四、研究结论 20条蚕有条进入红色格子,条进入黄色格子, 蚕结茧时对格子的颜色没有选择。 五、我对养蚕活动的感想 参考主题 1、蚕的生长变化 2、彩色蚕与白色蚕食桑叶的区别 3、彩色蚕与白色蚕蜕皮时的区别 4、彩色蚕与白色蚕结茧的区别 5、蚕结茧时喜欢光亮还是黑暗 6、愉快的音乐对蚕生长、结茧的影响 参照范例完成12个主题的设计与记录,照片与视频保留数码格式即可。 班级: 姓名: 一、研究题目 二、研究计划 三、活动记录与观察日记或视频) 四、研究结论 五、我对养蚕活动的感想 以下记录表的相关过程可以用图片形式记录,以日期排序,保留数码格式的图片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