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学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9432128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功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成功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成功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成功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心理学(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功心理学一天晚上,一个人走近路穿越墓地,一不留神栽进刚刚挖好的墓 穴中。因为墓穴很深,泥土又湿滑,他几经努力还是没能够爬出来。 筋疲力尽之后,他只好在角落里蜷缩成一团,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巧 的是又有一个家伙也不幸落入其中,在耗尽了每一分企图爬出墓穴的 力气之后,同样得出了无法逃出墓穴的结论。就在这位老兄四处折腾的时候,睡着了的那位被惊醒了。他隐藏 在墓穴黑暗的角落中,用一种低沉而焦躁的声音说道:“你永远无法 逃出这里。”猛然听到“空荡荡”的墓穴里中发出的地狱般的声音, 第二位仁兄大受惊吓。他几乎没有迟疑,便纵身跳出了墓穴,一路飞 奔地跑回了家。一位农夫看到 14 岁的儿子开着轻型卡车翻倒在水

2、沟里。他大为 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看见他的儿子被压在车子下面。农夫身材 并不高大,但是他这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把车子抬起了将近半米的 高度,足以让另一位赶来援助的人把孩子从正面拽出来。等到孩子被送往医院,农夫开始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思议。由于 好奇他就再试一下,结果根本就搬不动不了那辆车。(危机激励)心理研究:应激状态人在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就会进入应激状 态。这时,其生理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肾上腺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 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同时肝脏释放的大量肝糖随 着血液循环不断提供给大脑与肌肉,而消化系统暂停工作,又使人体 的血液相对集中。于是,在血液量充沛

3、的情况下,肌肉获得了远远超 出通常水平的巨大能量,使人瞬间变得更为强壮有力,而大脑在养料 与能量的补给中,使思维变得更为灵敏、警觉。这种生理上的突发性 剧变,有助于人适应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集 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出全部潜力。很多人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愿意当一个拿工资的 雇员呢?”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个主要的原 因是,他们以为有胆量就是没有恐惧感。韦伯斯特英语大辞典把“胆量”定义为“冒险、坚持以及抵 御危险、恐惧或困难的心理力量或精神力量”。冒险者懂得如何“权 衡利弊”。他们把冒险行动的所有不利因素列在一边,把有利因素列 在另一边。首先,

4、他们考察不利因素,然后利用有利因素克服恐惧, 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冒风险者还必须能够想象成功想象冒险行动 可能带来的全部好处。但是,应激状态如果延续时间过长,剧烈的生理变化具有潜在的 危害性。由于人体能量大量消耗,机体容易受感染,而大量的肾上腺 素随血液流动对机体组织、器官构成伤害,病变便由此而发生。应激 也有两重性,它既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使思维变得清醒、灵敏,也 可能减弱人的活动能力,使人行为呆板、思维紊乱。应激状态中的不 同反应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其中既有先天因素(如高级神经活 动类型)的影响,也有后天因素(如长期形成的思维特征、性格特征 和知识经验)的影响。毫无疑问,后天因素对应激行

5、为的影响更为明 显。所以,冒险不等于蛮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长时间地面对巨大 的风险,也有可能降低自信心和耐挫力。勇于冒险不同于赌博,不等 于碰运气,它是积极主动的进取,而并非不管结果如何,先这么做起 来再说怕树叶掉下来砸脑袋的人做不成事,而下着冰雹到露天地里溜 达的人也会被砸得鼻青脸肿。真正创富的人不避风险,却绝对不蛮干, 他们有自己的风险法规。真正的冒险不是头脑发热后的产物,而是谨 慎的人进行的大胆尝试。众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承担风险必 不可少,但碰运气式的冒险绝对不可以。心理测试 02:冒险精神英国小说家马里亚特说:除非你亲自尝试一下,否则你永远不知 道你能够做什么。当遇到严峻形势

6、时,人们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 保全自己。而结果呢?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 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这种人的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 终。英国小说家马里亚特说:除非你亲自尝试一下,否则你永远不知 道你能够做什么。当遇到严峻形势时,人们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 己。而结果呢?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 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这种人的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冒险精神是智慧人生的独特通道,只有勇敢的心才能够穿越它。 你有冒险精神吗?你能在一片混沌中闯出一条光明之路吗?下面这 个小测验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的内心。01.我不喜欢用已经被别人证实是可靠的方法来做事。

7、02.我认为做事的标准程序或方法应该不断改变。03.当我负责某事时,我喜欢遵循自己的想法做事情。04.我比较喜欢那种需要开拓一个新领域的工作。05.每个人都会在日常工作中出一点差错。06.我喜欢用过去没有被其他人用过的方法做事。07.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时常有所变化。08.我不担心自己的观点会受到别人的挑战。09.我更喜欢自己做决策,而不是执行别人的命令。10. 我关注现代科学的一些新进展。11. 我对一件事情的兴趣难以持续很久。12. 我更愿意投身于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不是从事一份传统的行 业。13. 我喜欢与人辩论。14. 我的精力要比别人更旺盛。15. 我有丧失理智的时候。16. 我所决定

8、的想法很难被别人改变。17. 我觉得想要成功,就不能以不变应万变。18. 我不喜欢过循规蹈矩的生活。19. 我很难保证一辈子只爱一个人。20. 我喜欢过一种刺激的生活。每道题目的答案有五种选择:A 非常符合B 有些符合C 无法确定D 不太符合E 不符合选 A 得 5 分,选 B 得 4 分,选 C 得 3 分,选 D 得 2 分,选 E 得1 分。总分在 50 分以下,你很保守,更愿意脚踏实地的工作。不过如 果你还有更大的期望,那么现在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让你停滞不前。总分在51 分69 分之间,你能将激情与理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成功对于你而言,只有运气可以左右了。总分在 70 分以上,你是个

9、天生的冒险家,注意不要让头脑一直 发热,要知道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让你功败垂成。任何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 他们勇于面对风险。如果你发现自己总也不敢冒风险,而是常常躲避 它,下面几点建议也许能帮助你发掘和增强一些人人皆有的勇敢精 神。首先要努力实践理想。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别人的能力限度到 底有多少,尤其是在他们怀有激情和理想,并且能够在困难和障碍面 前不屈不挠时,他们的能力限度就更难预料。其次,刚开始做一件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所面临的全盘事务 上。先了解一下第一步该怎样走,而且要确保这第一步你能顺利完成。 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就能走到你所期望到达的目标。最重

10、要的是:不要说“不要”。有时,当面临某一新情况时,人 们往往会回忆过去的失败,从而花太多的时间往坏处想。“不要”是一种消极的目标,“不要”会使你不想怎样却偏会怎 样,因为你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作出反应。斯坦 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 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坏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 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 所以,你不难猜出球会落到何处。因此,在遇到令你紧张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心理研究:潜意识根据心理专家测定,潜意识的力量是有意识力量的 3 万倍。人脑 兴奋时,只有

11、10%到 15%的细胞在工作,可储存多达10 个信号,而 留在记忆中的却只有少部分。所以正常人的阅读速度为每小时3040 页,经过训练的人却能达到每小时300 页。可见,通过发掘隐藏在人 体内的潜在力量,人类可以克服许多遗传性的弱点。(智力激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自我激励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开除了,老师说他 太笨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绝对不笨,她经常对爱迪生 说:“你肯定要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 自己读书。”并且亲自辅导爱迪生的学习。在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下, 爱迪生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激励的字面含义就是激发、鼓励。激发是通过某些刺

12、激使人发奋 起来,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希望的 目标前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与其所受到的激励程度有密切 联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发现,一个人的能力在平时的表 现和经过激励后的表现几乎相差一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积极性是指人的行动的心理动力因素。心理 动力大,积极性就高;心理动力小,积极性就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 一般认为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力,二是动力。而且能力的发挥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动力,就能 达到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即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以实现目标。激励有两种形势:物质激励与心理激励。对于成功而言

13、,心理激 励是更为重要的。因为物质激励容易被视为行为的结果,从而使人产 生“完成任务”的心理,而有倦怠的感觉。而心理激励是先行的,不 会因为任务的进程而产生影响。激励也有外在激励与自我激励之分。 爱迪生的母亲对儿子所实行的就是外在激励,而自我激励因为其信任 度更高,所以效果就更强。一般而言,恰当的外在激励能够引发自我 激励。古希腊有一个有名的神话故事。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格马利 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天,他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个雕塑太 美了,以至于王子爱上了这个雕塑,热切地希望“她”成为一个真正 的少女。后来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就使这个雕像真的变成了 一个美丽的少女,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14、。心理学上用这个故事命名了一 个心理定律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热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的人达到 期望者的要求。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在爱迪生的例子中,他的母亲对他施行了一 种心理暗示,就是“你很聪明”,“你一定会通过自学成才”。这种暗 示很强烈,让幼小的爱迪生深信不疑,从而在学习上发挥出了自己的 聪明才智。心理研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在一所小学里,针对 6 个年 级共 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所谓的“发展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 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名单,并告诉老师说,这名单上列出的是 班上最有优异发展可

15、能的学生。8 个月以后,心理学家对所有学生的 学习成绩进行了追踪检测。结果发现他们提供给教师的名单上的那些 学生,学业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其实,这些所谓的“更有发展可能” 的学生是随机抽取出来的。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他认为可以通过以 下途径来培养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是适当的外部强化,因为外部强化能促进任务的完成 ,激 励个体不断奋斗。外部强化可以使个体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对自我 能力的判断。及时的自我强化以自我奖励的方式激励或维持一个人达 到某一目标,目标的实现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什么这种自我期待心理可以产生如此之大的作用呢?因为信 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

16、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 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 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人类的本性中,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希望能彻底变成自己想 象中的样子。我们一切的表现,完全是思想的结果。可见思想具有决 定命运和结局的力量,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许多成功的人物之所以 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渴望和思想具体化、形象化, 他们具有按照成功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他们心里所想、行为所做的都 是朝向成功,因而最后都成为事实。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每天接受大量信息,有正面也有负面。因为 经常接受负面暗示的人容易灰心沮丧,一生无所作为,而接受正面暗

17、示的人则倾向于表现出积极心态,百折不找。必理学认为,人可能会 “条件反射”地受到某定性的思维、行动以及结果的禁锢。正是一次 次对自己的负面暗示,使得我们放弃了努力,殊不知机会已经悄然临 近。所以我们要主动接受正面暗示,排除负面暗示,用正面暗示武装 自己,天天练习,并使自己充满自信。(自我激励 期望)瞄准目标出击美国妇女弗罗伦斯.查德威克是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在这个壮举之后,她计划横渡卡塔丽娜海峡。这个海峡有30 多千米 的距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岸的妇女。1952 年 7 月 4 日,海面上的雾气非常浓,海水也特别冷,冻得 弗罗伦斯身体发麻。她连护送自己的船都看不到,

18、所以就一个人在海 中。15 小时55 分钟之后,她感到又冷又饿,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 请求随行的教练和母亲把她拉上船。他们告诉她,只要再坚持一下就 到了。但是,由于她看不到海岸,决定放弃。这时,她离海岸只有不 到 800 米。后来弗罗伦斯总结说,她放弃的原因主要是浓雾,让她看不到海 岸。两个月后,她终于成功地游过了这个海峡,而且比男子记录快了 大约两个小时。正像有句俗语所说的: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不是为了 吃饭。几乎每个人都有他的目标,目标给了人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因此,要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有明确的成功目标。有了目标,我们 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我们的努力就失去

19、方 向,而成了没头苍蝇。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有意义 的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有效的步骤。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 能成功。许多失败都与目标的不具体有关,只有制定明确的目标,人们的 努力才会有方向,目标明确具体,人们的行动才会有较高的效果。就 像打篮球,要想投篮必须要知道篮筐的方向。因此,每一个愿望都转 化成为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的恐惧心理中,最根本也是最顽固的是对 恐惧本身的恐惧。比如在恐怖电影里,如果突然从门后面跳出一个面 目狰狞的鬼怪,观众可能会吓一跳,但是研究发现,观众恐惧感最强 烈的时候是鬼怪跳出来之前的一刹那,因为观众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 生什么。一旦观

20、众知道下面的剧情,甚至了解了鬼怪的样子,恐惧感 就会迅速降低。所以,有目标要去追求的人,心理的压力和张力就会 减弱。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有些人能使梦想成真,但有些人的梦想成 了幻想,或者不再存有梦想。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他能 不能定出正确的目标。我们所确定的目标一定要清晰、具体、现实而 富有挑战。一项针对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只有 3%的毕业生有 明确的目标,并予以书面化。12 年后,针对统一人群的跟踪调查发 现,当初那 3%有目标的人,他们的收入状态明显优于其他的人,并 且对生活的满足程度也高出许多。可见,明确的目标对成功多么重要。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又是不具体的,它

21、深藏于心灵深处,而心 灵深处真正的欲求和明确的意图是开启这扇门的金钥匙,并使潜能发 挥出最大的功能。只有明确且经宣告的目标才能激发所向披靡的潜在 力量。心理研究:跳高试验把一群跳高成绩超过 1 米的学生,随机地分为两组进行训练。告 诉A组要跳过1.2米,告诉B组尽量跳得高一点。训练的结果是:A 组成绩好于没有具体目标的 B 组。这个实验说胆,仅有跳得更高的 愿望还不够,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才更能激发出人的斗志。美国心理学家费约做过另外一项非常类似的实验。他把大学生随 机分成三组,要求他们用右手食指拉起测力计上悬挂的重达3.4 公斤 的砝码。对A组不说明任何理由(无特定动机组),寻B组提出的

22、要 求是尽量表现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对 C 组则说明完成任务具有十分 重要的社会意义(实际上不可能有什么“社会意义”)。结果表明, C 组的工作效率最高。制定目标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并且,由于成功是通过我们的努 力获得的,它便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会极力保护自己的劳动 成果并使其增长,把它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有人可能没有经过 制定目标这一程序而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但是不制定目标,就 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怎样找准目标呢?如果你希望你的愿望能够实现,那么就将你的 愿望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可行的、可以测量或评估的目标。摆脱所 有干扰,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认真思考你的目标。拿出纸和笔,不要

23、 害怕写出很多乱糟糟的东西,不要把它撕成碎片扔掉。目标可行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自己的目标,目标必须超越自己最 大的能力,但必须是可信的。如果不可信,我们就不会有完成任务的 信心,也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想达到的境界。超越原先的目标,这样就 更能激发出内在的动力。不过心理学研究还表明,目标与成功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 直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 工作效果有伴随目标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 结果的成就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伴随任务难度的增加,成就 水平逐渐下降的现象是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的,称为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所以中等强度的目标

24、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一旦目标过高,对行 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有的学生一心一意想考满分,但 临场发挥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结果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出真正的水 平,甚至不及格。心理研究:试误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把一只猫放进“谜笼”里面,观察猫走 出“谜笼”的过程,从而总结出“试误”理论。他认为,动物的学习 过程是以本能活动开始的一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 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中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联结”是桑代克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他根据实验的结果,认为 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并把这种看法搬到人类 的学习上。英国的联想心理学家早已提出过关于联结的

25、概念。桑代克 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机能主义的观点,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代替 了观念的联合。人类的行为虽然远比猫的行为复杂,但行为主义者认为,两者可 用相同的原理进行解释。桑代克更认为,其差别仅在于“人类大脑里 细胞结构的数量、精度和复杂性构成了它所产生的联感数量、 精度和复杂性”。桑代克甚至认为,人类跟动物一样是通过“试误法” 进行认知的,成功只是偶然而已,所以人类文化发展是缓慢的。(宽 容)每个人心理上都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有时能明确意识到,有时 不能。心理学上把这个极限叫做“舒适空间”。在舒适空间内,人感 到适应,突破舒适空间,就会感到不适应、难受甚至难以忍受。自我 突破就是要突破原先极限

26、,扩大舒适空间,提高忍耐能力。磨炼使人 原先不能承受的困难变成现在能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也能承受。 这样,他就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事情。要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 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避风满港,不是安乐窝。 它只是你心中准备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 方。(挫折激励)心理研究:果汁软糖实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教授迈克尔 .米舍尔将一群四岁左右的孩子 单独留在一个房间里,先是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 “我有事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谁能坚持到我回来 再吃,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两块软糖。”结果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糖 吃了;有的孩子虽然犹豫了一会

27、儿,但还是忍不住吃了;还有的孩子 通过唱歌、做游戏甚至假装睡觉坚持到最后。20 分钟后米舍尔回来 了,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软糖。这次实验过后,米舍尔进行了长达 14 年的追踪。到中学时,这 些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具有较强的适应 能力和进取精神,他们自信、合群、勇敢、独立;没有坚持到最后的 孩子则比较固执、孤僻,往往会屈从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坚持,积 极情绪)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有两名船长要指挥着各自的帆船横渡海峡。但是此时海峡上空乌 云密布,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了。船长 A 考虑了一会儿,命令水手往 船上装石头。船长B从望远镜里看见A的举动,不免嘲笑对方的愚 蠢。 B

28、认为让船减轻重量才能快速通过暴风雨,所以他命令把船上一 切没用的物品都扔掉。没想到,B的帆船在海峡中间被风吹翻了,而A的帆船因为载重 很大,所以稳稳当当地渡过了海峡。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并不是真的有 千钧重担压在你的肩上,而是一种无形的、能使你的精神和心理感受 到的压力。无法承受这一压力的人,严重的会精神崩溃,普通的也会 意志消沉。压力是对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如果承受力能满足这种 要求并欣赏其中的刺激,那么压力就是受人欢迎、有益害的。反之, 压力就会使人衰弱,就会成为不受欢迎、有害无益的。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在不发达的社会 中,压力首先是与

29、寻找食物、寻求安全以及寻找配偶、繁衍后代等生 存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在发达的文化社会里,压力与基本的生存手段 关系甚微,而与社会的成功、与对极大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评判、与满 足自己或他人的愿望紧密相关。要弄清楚压力,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外界的要求(它们是 些什么,如果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它们);二是自身的承受力(我们 如何对压力作出反应,我们如何对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我们从一 开始就必须明白,各种要求都会随形势变化而改变的,承受力也是因 人而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心理研究:压力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默里认为,动机是需要(人的特征)和压力(环境 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需

30、要是倾向性的因素,压力是促进性的因素。默里把需要和有机体内的紧张状态联系在一起,把需要的满足与 紧张的降低联系在一起。他认为需要决定人的行为的内因,压力则是 环境决定人的行为的因素。一般来说,当人的需要被唤起时,个体便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需 要满足之后,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减弱,最后有机体学会通过一定的活 动来减弱紧张。但是,如果只注意紧张降低的终极状态,会使人看到 人类动机过程的一幅不完整的画面。人们所期望的并不是毫无紧张的 状态,降低紧张的过程才是令人满足的。个体不仅学会了以一定的方 式去减弱紧张,同时他们也学会以一定的方式形成紧张,以便以后通 过一定的行动去减弱这种紧张,从而得到最后的快乐。例

31、如人为地创 设比赛,创造紧张,再通过比赛来减弱紧张,从而得到满足。默里把 主体和环境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主题”,并和同事摩根共同设 计了“主题统觉测验”,为研究人类需要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并非完全是一件完全坏事,以至于如果缺了 它,人类自己还要创造出压力。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我们宁愿承担心 理压力也要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去做。不只是对那些令人不快的、 不想去做的事情是如此,即使对那些我们愿意去做,有必要去做,做 完后感到充实、感到有价值的事也同样如此。我们之中许多人似乎只 有在经历这种压力时工作才能完成得更出色,就像伟大的法国文学家 巴尔扎克只有在债台高筑之时才写作一样。心理

32、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有弹性的。就像弹簧一样,你越是挤 压它,它的弹力就越大。同样,在心理压力下,生存需求和社会动机 会将人的潜力激发出来。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压力越大,激发潜力的 可能性就越大。有压力的人生,才会是成功的人生。不过,多大的压力才算是正 常的却不好界定,因为每一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并不相同。假如压力 低于承受力,我们会觉得索然无味,缺乏刺激。这同样会产生心理和 生理问题,正如压力能带来的损害一样。假如压力超出承受力,我们 就会感到紧张过度,最终被压跨。一旦出现过度紧张状况,我们可以 想方设法降低要求,直到把它限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或者还可以 想办法增强承受力,直到它能满足要求为止。

33、也可以同样既降低要求, 又增强承受力,直到二者达到一个和谐的可以接受的程度。心理学家描述了应对压力时人的生理反应过程:身体被警告(警 觉反应),无意识活动被激发(反抗阶段),如果反应持续太长,就会 造成危害,使人跨掉(精疲力竭阶段)。这三种状态实际上是生物模 式,描述了人对压力的生理反应。人生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无处不在, 适度的心理压力能使个体的潜能激发。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则有可 能带来心理崩溃的严重后果。战胜压力能够让人生在有挑战的过程中不过,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即使在最感觉压力的日子里,也 有无数的毫无压力之事。事实上,不幸在数量上相对来讲是极少的, 问题是我们无法摆脱它们,只是任凭它们

34、占据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已 经到了失掉机会享受更美好时光的程度了美好时光可以迅速使 人振奋,使人轻松,使人在遭遇下一个压力时有能力投入战斗。(激 励原理;压力激励)心理研究:感觉剥夺实验被试者戴上眼罩,穿上特制的衣服,单独进入一个完全隔音的实 验舱里,安静地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 音;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 饮食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移动手脚。总之,人感受不到来自外界的 任何刺激。从实验室的观察窗可以看到,实验开始时,被试者还能安 静地熟睡。稍后,被试者开始失眠,变得焦躁不安。被试者坚持的时间一般是 23 天,结束实验时,会出现幻觉和 轻微

35、的神经官能症。而且被试者坚持的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这个实 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人不能 离开感觉,也不能离开群体。在原始社会,对部落中的罪犯最大的和 惩罚就是所有人都不理睬他。同样,在现代监狱制度中,有过失的犯 人都会被单独囚禁作为惩罚。个体出生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就 落入人际交往之中。个体在与家人、同伴的交往中,积累了社会经验, 学到了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伦理道德规范,逐步摆 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了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了自 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了与人平等相处和竞争,养成了遵守 法律及道德规范的习惯,

36、从而自立于社会,取得社会的认可,成为一 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相反,脱离人类社会的个体,身心会遭受严 重的打击,甚至难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1920 年,印度发现 的名叫卡玛拉的狼孩,出生后就脱离人类社会,同狼一起生活,回到 人间时已 8 岁。她不会言语只会号叫,智力低下,虽经过科学家们悉 心照料和训练,仍未能实现人的社会化。直到她 17 岁生命尽头之时, 也无法学会人类语言,且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 岁的儿童。这充分说明 了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交往是在人的健康发展方面的极端重要性。无论如何,人都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是经过科学证明的。因 此,必须与他人保持频繁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社交中脱

37、颖而 出。优越而从容的技巧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离群 索居只能导致孤立。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孤立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局限。这种孤立的境地使他们更加孤陋 寡闻。在环境不确定甚至十分危险的时刻,人们必须战胜想要退缩的欲 念,反其道而行之,让自己更容易与人交流,逼迫自己进入更多形形 色色的圈子里,这是自古以来成功者的秘诀。(同伴激励)心理研究:浴室试验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管理者希望学生们节约用水。管理 者认为贴一张告示就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告示要求洗浴者按照以下步 骤节约用水:“淋湿,关水,打肥皂,冲洗干净”。在五天的时间里, 只有 6%的人按照建议程序

38、洗澡。当告示被更显眼地固定在浴室门口 的三脚架上时,依从者增加到 19%。但是有的洗浴者会很厌烦地把它 打翻在地,然后冲洗更长时间。心理学家阿隆逊建议将所有的告示撤 除,由一名模特来示范适当的洗浴行为。当浴室空无一人时,示范者 打开水龙头,背朝浴室入口等候有人进来。一旦听到有人进来,就按 照程序关水,打肥皂,冲洗干净然后离开。这种情况下,有49%的人 发生了依从行为。当采用两名模特时,示范效应影响了 67%的人。(榜 样激励)发挥情绪的感染力越南战争初期,一队美国士兵在稻田与敌人激战。这时,战场上 突然出现了六个和尚,他们排成一列走过田埂,毫不理会猛烈的炮火, 镇定地一步步穿过了稻田。当时的指

39、挥官大卫.布西在回忆那段往事时说:“这群和尚目不斜 视地笔直走过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向他们射击。他们走过去以后, 我突然觉得毫无战斗情绪,至少那一天是如此。其他人一定也有同样 的感觉,因为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就这样休兵一天。”在心理学理论中,说服与感染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被说服者一 般是处于理性状态的,随时有可能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被 感动的人的依从心理已经直达内心,将依从行为内化为主动行为。在每一次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地传递着情感信息,影 响着周围的人,同时也在不断接受他人的情感信息。在多数的情况下, 这种交流与感染比较间接与隐秘,不为大多数人所察觉,但这种感染 作用确

40、实存在。人们都喜欢与热情大方开朗的人接近,从他们身上可 以感受到勃勃向上的生命的力量,难道他们不曾忧郁、悲伤与痛苦 吗?当然不是,他们所掌握的不过是懂得如何将情绪在合适的时间和 合适的地方投射到他人身上。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理就是情绪的相互感染,这是影响力的一 个重要体现。人们在交往中,彼此传输和捕捉相互的情绪信息,并汇 聚成心灵世界的潜流,通过这股潮流的涌动来感染影响对方的情绪。 对这种情绪控制的能力越高,社交中的影响力就会越大。心理研究:吸引过程 根据心理学家勒温格和斯诺尔克的研究,人际关系发展过程按彼 此吸引的过程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陌生,互不相识,可能均未注意到对方的存

41、在。第二阶段:单方(或双方)注意到对方的存在,知道对方是谁, 但没有接触。第三阶段:单方(或双方)受到对方的吸引,与之(或彼此)接 近,形成表面接触。第一印象就是在此阶段形成。第四阶段:双方交互感动,开始了友谊关系。此时,开始把对方 视为知己,愿意分享信息、意见和感情。对人开放自我的心理历程, 称为自我表露。第五阶段: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尤其在痛苦或快乐这两极情感状 态时渴望朋友在身边。如双方是同性,则成为至交;如是异性,就可 能上升为爱情。通常情况下,前三个阶段发展一般会顺利,到第四阶段就不容易 了。人们在交往时,情绪传递的方向总是从表达能力较强的一方指向 相对较被动的一方。某些人特别容易受到

42、情绪的感染,也就极易动容。善于顺应他人情绪或他人情绪顺应你的步调,必然能够提升影响 力,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领导者或者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家 都具有这一特征,能用这种方式调动千万人的激情或眼泪。一般的爱憎分明没有这么直接,而是隐藏在人际接触的默默交流 中。在每次接触中彼此的情绪争相交流感染,仿佛一股不绝如缕的心 灵暗流,当然并不是每次交流都很愉快。这种交流往往细微到几乎无 法察觉,譬如说,同样一句“谢谢”,可能给你愤怒、被忽略、真正 受欢迎、真诚感谢等不同的感受。情感的感染是如此无所不在,简直 让人叹为观止。情绪的感染通常是很难察觉的,专家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请两 个实验者写出当时的心情,

43、然后请他们相对静坐等候研究人员到来。 两分钟后,研究人员来了,请他们再写出自己的心情。注意这两个实 验者是经过特别挑选的,一个极善于表达情感,一个则是喜怒不形于 色。实验结果,后者的情绪总是会受前者感染,每一次都是如此。这 是因为人们会在无意识中模仿他人的情感表现,诸如表情、手势、语 调及其他非语言的形式,从而在心中重塑对方的情绪。这有点像导演 所倡导的表演逼真法,要演员回忆产生某种强烈情感时的表情动作,以便重新唤起同样的情感。(情绪)心理研究:心理换位在交往中必须学会心理换位,包括同情和移情两种能力。同情是理解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有些时候,注意到他人的情绪 反应,如喜悦、悲伤、愤怒、怨恨等,

44、就能知道他人此时此地处于什 么样的情绪状态,但并不能理解他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如果在 交往中,能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在一定情境下所表现出来 的情绪反应,那么彼此的交往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移情,就是当知觉到他人有某种情绪、情感体验时,可以分 享他的情绪、情感。这种分享并不仅仅意味着同情,而是指对他人的 情感产生情绪性反应。在人际交往中,移情的能力可以使人与人之间 相互理解,和谐相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 沟通)心理研究:仰巴脚效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最为人所欣赏者是精明中带有缺点的人。心 理学家阿隆逊将四卷录影带分别播放给四组受试者观赏,让他们凭主 观的感觉评分,以表示

45、他们对被访者的喜欢的程度。录影带的内容都 是访问员与受访者面谈,四卷录影带的人中都是一样的,只是事先的 介绍以及访问过程各不相同。第一卷:将受访者描述成能力杰出的大学生,给人的印象是完美 无缺的。第二卷:将受访者描述成能力杰出的大学生,但是在访问过程中 他有些紧张,将面前的咖啡打翻,弄脏了一身新衣服。第三卷:将受访者描述成普通的大学生。第四卷:将受访者描述成普通的大学生,而且在访问过程中紧张 得将咖啡打翻。经分析评定结果发现,大家最喜欢的是第二卷中的受访者。精明 的人犯点小错,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成了优点。按照研究者的解释, 一般人与全然无缺点的人相处时,总难免因己不如人而感到不安,一 旦发现

46、精明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缺点,就会因为他也具有平凡的一面而 使自己感到安全。(沟通:不必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不必死 活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缺陷)心理研究:情绪调控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好坏对于人们产生疲劳的影响,远比由 于体力透支所造成的影响来得大。当一个人的心灵被消极的情绪(如 恐惧、激愤、悲痛等)所笼罩时,就会严重地干扰即时行为。消极的情绪之所以会干扰行为,就生理机制而言,是因为消极的 情绪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而大脑皮质是主管人的理智活动的 中枢,一旦进入抑制状态,就使它失去对理智活动的支配,导致思维 功能发生障碍,进而使行为失去调控。其实不仅即时的情绪对行为有影响,旧有的情绪

47、记忆同样会对现 实行为产生影响。情绪记忆的唤起能使人重新感受到强烈的体验。当 回忆某一事件而唤起积极的情绪时,人会处于愉快、激动之中;当回 忆某一事件而唤起消极情绪时,人会重新陷入痛苦、恐惧之中。情绪 记忆常常成为人进行某种行为的动力或阻力,或推动人去进行某种行 为,以避免再次体验消极的情绪。Just Do It !事在人为!心理学家引导七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然后,他打开房内的 一盏灯,这些人看到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几条大 鳄鱼,刚才他们就是从水池上方搭着的一座窄窄的小木桥上走过来 的。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 呢?”过了很久,只有三个胆大的站

48、了出来。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 了过来,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 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 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几盏灯,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 装有一张安全网,只是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五个 人站了出来。“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这张安全 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心理研究:信心崩绝心理学家卡尔.活登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只白鼠饿上两天, 然后把它关在笼子(名为“哥伦

49、比亚障碍笼”)里面,再在笼子远处 放上一两粒食物,让老鼠抓不到食物,而只有在接了电的栅栏上乱抓, 它的爪子就会触电 。老鼠越感到饥饿,就越想跨过电栅栏取食物。 到第三天之后,老鼠即使得到食物,也会失去斗志,瘫软在角落里。 心理学家解释这种现象为“无力感”,也就是所谓的“信心崩绝”。心理学家发现,从来没有人可以抵挡一而再、再而三的信心毁损。 一再被责难的人,即使是优秀者,自信也会毁灭。有自卑心理的人,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抗病能力下降, 从而出现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早 生白发、面容憔悴、皮肤多皱、牙齿松动、性功能低下等病症,导致 衰老加快。而身体健康的破坏,将不

50、可逆转地降低你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心。下面介绍日常生活中几种增强自信心的简易方法,你如能熟读这 些原则,并有意识地努力实践这些原则,就一定能成为充满自信的人。首先在心理上必须做好“坐在前面”的思想准备。在集会时,总 是后面的座位先坐满。许多人愿意坐到后排是因为不想为人注目,这 多是由于缺乏自信心的缘故。你要反其道而为之,坐到前面去,给自 己带来信心。心理学家认为通过改变自己动作的速度,实际上也可以改变自己 的态度。如果你走路比一般人快,就像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我必须 赶紧到很重要的地方去,那里有重要的工作非我去做不可,而且,在 15 分钟内我将出色地完成这一工作

51、。所以,请把你走路的速度提高 10%。养成主动与人说话的习惯也很重要。越是主动和人谈话,信心就 越强。以后与人交谈就越容易了。自我封闭的态度无异于对自信心的 扼杀。对话时,养成盯住对方的眼睛习惯,正视对方的眼睛,无异于 在向对方说明,你所讲的我是懂的,你对于我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 等的,我对你并没有什么惧怕心理,我有信心赢得你的敬重。笑能给人增添信心,表明了“我有信心,我是一定能行的”。你 需要的是自信而不是优雅,要放声地笑,不要笑不露齿。有的人会因自卑产生相当强烈的反抗心理,急于改变自卑的地 位,不顾他人的利益,极端的自私,形成专注于自我的狂热的“优越 情结”。要认识到,自信有三种类型:对自

52、己能力的信任、对自己能 力不足的信任和对自己潜在能力的信任。相信自己有本领去做事,从 而心安理得,也是自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勇气的表现;明知不 可为,不理会别人的责难,坚决不为,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 慧的体现。当然,自信绝不是盲目地固执己见,它是建立在自己具有深刻的 洞察力的基础之上的。培养起自己对事业的必胜信念,并非意味着成 功便唾手可得。自信不是空洞的信念,它是以学识、修养、勤奋为基 础的,缺乏自信则是以无知为前提的。要使自信不坠于想入非非,还 必须伴之以勤奋。(积极情绪)缺陷不是成功的障碍美国总统罗斯福8 岁时,身体虚弱到极点,呆钝的目光,露着惊 讶的神色,牙齿暴露唇外,不时地

53、喘息着。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 时,他嘴唇微张,吐音含糊而不连贯,生气全无,简直就是低能儿童 的典型。世界上像他一们的儿童不知有多少,大都是这样的神经过敏, 如果稍受刺激,情绪便受影响,处处恐惧畏缩,不喜欢交际,顾影自 怜,毫无生趣。但罗斯福并不如此,他虽有在别人看来很严重的缺陷, 同时也有奋斗的精神。他始终拥有人定胜的信心,成功地克服了自己 存在的缺陷。生理上的不足所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也是导致自卑的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人常因个子矮、过胖、五官 不正、身体有残疾、缺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于是感到精神压 力重重,常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因此而离群索居,不敢主动或

54、接受友谊。每个人的身体都不是完美无瑕的,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缺陷。自身 的缺陷往往是你无法改变的事实,任何企图掩盖或回避缺陷的做法都 可能导致消极的结果。敢于直视缺陷,并把它当作是奋斗的动力,即 使是你自身有天大的缺陷,也无法阻挡你获得成功。罗斯福是怎样去克服缺陷的呢?他面对缺陷的态度是积极的,而 不是消极的,他没有静等幸运之神的到来,而是努力追求幸运。他毫 不自馁于天赋的贫薄,反而将其变作通往成功道路的基石。他绝不怨 恨先天的缺陷,而深感愁苦,更不姑息他身体上的虚弱,也不是消极 地仅仅是依靠喝药水,受注射,或避居山林,遨游海上,以恢复他的 健康,而是采取积极的锻炼,以达到他的目的,他和健康的孩子

55、一样, 活泼自由地去骑马、划船和做剧烈的运动。罗斯福用坚毅的态度,对 付他畏怯的天性,用忍耐的精神,克服他先天的缺陷。他处处以快乐 和蔼对待人们,摒除怕羞、畏缩和不喜交际的个性。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进入大学之前,罗斯福已获得极大的成功,成为一个人们乐于接近, 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青年了。他经常在假期中,到大草原去追逐野 牛,到深山中狩猎巨熊,甚至到非洲大陆去袭击狮子。心理研究:跨栏定律生理心理学上的“跨栏定律”,是指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 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比正 常的器官机能强。美国一位外科医生在解剖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时,发现死者患病 的肾脏要比正常的大

56、,另外一只肾脏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 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 着类似的情况。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 断增强。如果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坏死后,另一只就 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他在给美术院校的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这些学生 的视力远不如平常人,有的学生甚至还是色盲。他觉得这就是病理现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复,他将自己的思维触觉扩展更为广泛的层面。 在对艺术院校教授的调研中,结果与他的预测完全相同。一些颇有成 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之路,原来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缺 陷不是阻止

57、了他们,反而促进了他们的艺术道路。自己的缺陷,如果自知其不能除去,不妨利用它作为个性的标志, 好像商品的商标一样。而且,有些时候,你的缺陷也可以成为你独特 的标志。自身不能免除的缺陷,大可用为个性的标志。缺陷,你可以 作为懒惰的护身符,以求别人的同情原谅,但也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努 力奋斗,克服困难。对缺陷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完全要靠你的意志来 做决定。成功人士不仅仅有刚毅的精神,不为天赋的缺陷所屈服,更会有 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的缺陷,并不自以为聪明、勇敢、强健而稍事放 任。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何者可以克服,何者应予利用。他 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应充分认识自己的缺陷,建立自信。倘若不能辩明 自己的

58、缺点所在,而一意孤行,势必会成为被人所讪笑的愚人。(自 信)过犹不及的自我肯定有个总喜欢显示自己跑得快的本事。有一次,他家被盗,他连忙 跑去追贼。没多久,他就超过了窃贼,但还一个劲儿地跑下去。有人 问他跑得这样急干什么,他说追贼。又问他:窃贼往哪儿跑了?他得 意地说:我早就超过他了,看现在连他的影子也看不见了!任何心理上的极端状态都会给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适度的自 信是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而自信过度就会转化为自负。自负是由过 度的自我意识造成的。过度的自我意识会造成幻想,也常使人产生错 误的优越感,从这种错误的心理出发,表现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 傲慢态度。文学家王尔德说:“人们把自己想得太

59、伟大时,正足以显 示本身的渺小。”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 失去自知之明。自负的人难免心高气傲,有的自视过高,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得多。有的则固执已见, 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 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自负的人也很少关心别人,与 他人关系疏远。他们经常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太顾及别人。不求于 人时,对人缺少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门庭冷落。自负的人还有很强的嫉妒心理,因为自负大多时候是自尊心过分 敏感的表现,所以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看到别人取得了成就时, 其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60、,极力去打击、排斥别人,并用“酸葡萄心理” 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 何有益信息。心理研究:自负心理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有四种人容易产生自身心理。家庭教育是自身心理的第一根源。人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 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 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人的认识不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 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助长自负的性格。生活中常有些人缺乏知之明,无视自己的短处,又把自己的长处 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 然就产生了自负

61、心理。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 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 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利,过分地自恋和自我中心。还有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挫折面前, 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 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 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 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 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 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自负者视自己为

62、主宰,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都无理地要求别人 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 人平等交往。一个人想让别人怎样来对待自己,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老子曾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意思是说,好的 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 诉人们,必要时要藏其锋芒,收敛锐气,为人谦虚一些才好。在心理 交往的世界里,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反之,那 些妄自尊大,自负高傲的人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 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永远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 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

63、,彻底研究全了。 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 扬。如果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是完全有自负的资本的,但他却没有 这么做,所以才成了学部与人格都值得人们景仰的大师。在现实生活 中,过于自负的人只会招致周围人的反感,人们也不会去景仰这样的 人。所以,当一个人正为自负所困扰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试着 对自负心理积极地进行矫正。既然自负心理是自我认识的错误,那么就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 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 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处我不能孤立地 去评价,应该

64、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 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 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 的现在和将来。“好汉不提当年勇”,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一个人过 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自信自负) 面对困难要放声大笑杰里是一家饭店的经理,他的心情总是很好。当有人问他近况如 何时,他回答:“我快乐无比。”有一天,他被持枪的歹徒抢劫,受了 重伤。在医护人员把他推进急诊室后,他从他们的眼中读到了“这是 个死人”。他知道自己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正好有个护士

65、大声问他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他马上答:“有”。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他说下去。他深深吸了一口 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他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经过数个小时的手术,杰里终于活下来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它就对你笑; 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人生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的人生,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你:你消极,生活便会暗淡;你积极向上,生活就会给你许多快乐。成事者必须要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能激发自己的积极心态,从而 达到快乐。因此,快乐需要正确的心态才能实现。人的一生中,难免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会遇到一些不称心的人,不如意的事,应 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呢?如果你有快乐而又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