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资料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426641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肥一体化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肥一体化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肥一体化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水肥一体化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肥一体化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相关知识简介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 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 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 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压力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 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 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水源有:河流、水库、机井、池塘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 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 及管道控制阀门;

2、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水肥一体化技术还 具有节水、节肥、节工、环保、咼效等优点和特点。水冃巴一体化系统示意图 :排水口淮水单元毛宦(一) 、适宜范围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 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 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二) 、技术要点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保护地栽培、露地 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

3、选择文丘里施肥 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 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1) 微灌制度的确定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 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 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 量。(2) 施肥制度的确定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 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

4、。 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 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 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 50%-60%。仍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目标产量为 10000 公斤/亩,每生产 1000 公斤番茄吸收 n:3.18公斤、p2o5: 0.74公斤、k2o: 4。83公斤,养分总需求量是n: 31。8公斤、p2o5: 7。 4 公斤、 k2o: 48。 3 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为 35% 42%,钾肥为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 53。12公斤、p2o5:18.5公斤,k2o:60.38 公

5、斤,合计132 公斤(未计算土壤养分含量)。再以番茄营养特点为依据,拟定番茄各生育期 施肥方案。(3)肥料的选择 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多种化肥。但微灌追肥的 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 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纯度较高,杂质较少,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均可用作追肥.补充 磷素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肥料作追肥。追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不能与磷素追 肥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3、配套技术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作物制 宜,采用地膜

6、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三)、实施效果(优点) 省水:省水是滴灌技术的基本理念,通过滴灌设施,增加用水次数,减少每次用水数量,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时期,每次用水量310方,仅为沟灌或大水漫灌的1050分之一, 总体用水量仅为沟灌或大水漫灌45分之一。省肥:全地埋式滴灌不仅能灌水,而且可施肥,使肥均匀直达作物根部,集中有效施肥, 减少了肥料的随水流失、挥发、被土壤固定等损失。肥水均匀:全地埋式滴灌实现了每个滴孔出水均匀,通过该项设施供水、供肥,不仅使 整块土地同时均匀得到水、肥,而且能做到按作物需要想什么时间施肥、施

7、多少肥都由你轻 松控制。减少田间杂草:由于全地埋式滴灌是埋在土壤中,在雨水来以前 ,表土干燥,不易滋生杂 草。减少病害,减少田间用药:多数病害是因田间湿度过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控 制了田间湿度,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土传病害也能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土壤板结:常规灌溉由于水流重力、冲击力,频繁的田间作业,以及水多水少造成微 生物特别是好氧性微生物减少等原因,往往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水肥一体化技术则 是解决这些间题的途径。省工:水肥一体化技术不需再单独花时间灌水、施肥,减少了施药、除草、中耕,大大 的节约了工时.省成本:省水、省肥、省药、省工,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的设施成

8、 本,1至3季生产可收回,设施则可多年使用。促进生长,高效生产:除水稻及一些水生作物,大部分作物会因为土壤中的水份多了或 少了而影响生长,滴灌则能使作物根部水份始终保持在作物生长需水的最佳状态,使作物在 整个生长周期保持持续、旺盛的生长发育,奠定了丰产、优质的基础。二背景中国面临严重水危机淡水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总量有限且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近几十 年全球用水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3 倍,目前全球有 10 亿人缺水,草场退化,渔业产 量衰减,耕地面积骤缩,人类对水的依赖性进一步增长, 世界水危机的形势日益严竣。节水 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9、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我 国已进入中度缺水行列。根据水利部统计,近几年我国农业每年灌溉用水量约3700 亿立方 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7左右。同时,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水质污染、 环境恶化的问题伴随发生,人口却在不断增长,到2050 年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 亿公斤以上,用水量将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面对日益加深 的水资源危机,农业节水灌溉成为大势所趋。节水灌溉与水溶肥迅速发展从党的十五大以来, 即把推广节水灌溉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 各级政府投入和扶持的力度逐年加大, 节水灌溉正在全国范

10、围内兴起一个推广普及的新高 潮。从全国历年统计数据看来,自 1998 年到 2008 年,节水灌溉面积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 比例从28。5%增长到41。8%,其中,2005年到2008年以每年1000万hm2的速度增长, 但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已达 80以上,我国的节水灌溉面积与其相比仍有很 大的差距。水溶肥因具有肥效快、作物吸收率高、节水、省工、不易烧苗和适用性强等优点,随节 水灌溉的推广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水溶肥产业从 2007 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全国已有 200多家化肥生产企业在农业部备案生产水溶肥,登记的各类水溶肥产品达到3000多个, 主要有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

11、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植酸水 溶肥等几种。2010年,全国水溶肥的产量为40万60万吨,产量比上年大幅增长50%以上, 中国水溶肥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中央对节水灌溉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政府给予 灌溉行业的资金扶持不断加大,拉开灌溉快速发展的序幕。2005 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之精神,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05-2009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型农田 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72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为78

12、亿元。 第二,中央财政下达各地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164。1亿元,其中有40 用于水利工程。第三,近年来,国土资源部投入的土地整理资金稳步加大.2001 年至 2006 年,国家累计投入总额近300亿元,仅2006年就征收167亿元,包括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第 四,我国从 1985 年开始设立节水灌溉贴息贷款,近些年还有农机补贴政策的扶持,节水灌溉享 受到的投资额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是水利资金大幅飞跃的一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 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今 后十年,国家每年将投资4千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十年总投资达到4万亿

13、元。政府资金的投入,推动我国节水灌溉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市场环境 逐步改善,外部条件十分有利, 中国灌排行业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一个前所未有的春 天”(灌排分会秘书长-许复初)。节水灌溉的发展必将带动水溶肥市场的扩张,水溶肥市 场的扩张又将反哺节水灌溉市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国内水肥市场现况目前,我国已形成几千家大小灌溉企业,分布于除西藏和青海的中国各省直辖市。节水 灌溉施工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和南部多个省市,呈现遍地开花的景况。两 家国内实力领先企业新疆天业、甘肃大禹分别于1997年和 2009年成功上市,现已发展成中国灌溉行业

14、的龙头企业。肥料行业亦存在像芭田这样的股份制名企。多位专家曾表示,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灌溉和 施肥有机结合的最好方式。它把水溶肥溶于水中并通过灌溉系统浇灌,以水带肥的技术手段. 但目前,水溶肥与这些灌溉施肥设施还存在不配套的问题,使得灌溉系统和施肥难以结合。 中国的肥料市场已经发展多年,市场比较成熟,但水溶肥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灌溉行业 与之结合推进发展。农资行业已瞄准水溶肥市场,正在积极筹备进驻该行业.水溶肥市场自身 也因为标准不严谨导致各种品牌肥料鱼龙混杂的情况,市场比较混乱,建立农田水利设施与 肥料配套的统一体系十分迫切。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标准,对灌溉施肥应用、服务技术、肥料 标准做出规范。

15、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可通过如芭田股份类的大型上市企业等几家龙头企业的带 动作用开展。国际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美国雨鸟、亨特、托罗、约翰迪尔、科雨、以色列耐特菲姆、OTL和奥地利保尔等多家 国际灌溉品牌企业进驻中国多年,一致认为中国节水灌溉市场大有可为。其灌溉设备凭借科 技先进、使用年限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中国广泛推行。国际企业实力雄厚,不仅仅 是因为其对产品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做到位,更注重品牌的塑造推广。每年国际灌溉品 牌都会在参加全球各大灌溉展会,包括中国的综合性展览,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认知 范围.肥料业国际名企比利时泰桑得乐集团2011年 3月与烟台众德集团签署独家代理协议, 正式

16、入驻中国。智利化学矿业、康普、雅冉、海法、以色列化工集团、意大利绿色肥料集团 等企业也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国际名企与国内企业一直存在产品价格上差距,为了突破此障碍,不少名企如约翰迪尔、 法国伊尔、耐特菲姆等都纷纷在中国建厂,全面进入先进技术,预计平均产品价格会下降 2 成。这将对国内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为应对外企的这一举措,灌溉知名国内企业大禹 节水亦积极反应,通过在全国各地布点设立分公司减少产品运输成本,并积极吸纳其他产品 生产企业,从而发展成产品丰富多样、销售网点遍布中国的大企.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水肥一体化是农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已经成为共识,从而节水灌溉与水溶肥得到了紧密结 合。结合的原因

17、有二,一是节水灌溉行业的推广面临一大问题就是堵塞。如何解决施肥的同 时又不堵塞滴头,水溶肥概念恰好应时出现在灌溉领域。二是过去多年,化肥的不科学不规 范使用,如用量过大,肥料配比不科学等,已经导致严重后果,如土壤板结、盐碱性严重, 甚至造成水资源污染.利用水溶肥,使肥料随水进入植物根系范围,不但可以减小施肥面积, 节约肥料,且能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在不污染土壤和水源的情况下,提高作物产量。终端用户逐步了解灌溉与水溶肥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使用滴灌产品时,同时会联想到 购买水溶肥。在施肥时会联想到利用滴灌设备节约肥料资本投入。将来发展方向是,灌溉施 工企业能向用户推荐水溶肥生产名企或肥料选择范围,

18、在肥料销售人员向农户推荐肥料时能 提供滴灌设备厂家的信息。两大行业的信息互通和跨行企业合作将是大势所趋.总之,中国“水肥一体化”势在必行。三现状2 0 0 0年开始,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国际钾肥研究所(IPI )合作,连续5 年在我国不同地区举办灌溉施肥技术培训班,由国内外专家系统地介绍灌溉施肥的理论和技 术。促使灌溉施肥的面积逐步扩大。特别是温室及大棚蔬菜的生产,推动了灌溉施肥技术的 不断完善和发展.当前,灌溉施肥技术已经由过去局部试验、示范发展为大面积推广应用, 辐射范围由华北地区扩大到西北干旱区、东北寒温带和华南亚热带地区,覆盖了设施栽培、 无土栽培、果树栽培,以及蔬菜、花卉、苗木、大田经济作物等多种栽培模式和作物,特别 是新疆地区的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陕西省将大力推广果园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陕西共有1800 万亩果园,绝大部分干旱缺水,降雨量远远满足不了果树的需求。完全 依赖自然条件降雨的果园面积就达 634 万亩。而全省实行水肥一体化滴灌的果园,主要集中 在大型果业种植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面积仅有47 万多亩.据了解,渭北北部和黄土高原15 年以上的乔化密植果园,在树冠层土壤地下2。5米-3 米处,普遍形成有“干层”,照此发展下去,“干层”还将逐年上升,进一步加剧果树“饥渴 状态,致使果品品质下降,产业发展受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