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讲稿三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9417260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7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结构力学讲稿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结构力学讲稿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结构力学讲稿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讲稿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讲稿三(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内容:单跨静定梁、多跨静定梁、静定刚架的内力图 3-1单跨梁本节主要是复习材料力学所学过的知识。1、内力的符号规定轴力:拉为正,压为负,轴力图标出正负。剪力:使截面所在的隔离体顺时针转动者为正,否则为负;对于梁,就是左上右下为正,剪力图标出正负世M曜弯矩:对于梁,上压下拉为正,弯矩图画在受拉侧,凹凸方向:弯矩图包住外荷载,或弯矩图凸方向和荷载同方向;对于刚架,一般不分正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内侧受拉为正),弯矩图画在受拉侧,同样弯矩图包住外荷载,或弯矩图凸方向和荷载同方向。注意:所有内力图均画在垂直于轴线方向。例如:简支梁受集中力作用,简支梁受均布力作用,弯矩图如图:例

2、如:受集中力和分布力作用的刚架,弯矩图如图:例如:受分布力作用的刚架,弯矩图如图:2、分布荷载和内力间的关系1)微分关系FN其中,M :弯矩,F s :剪力, 轴向分布荷载。轴力,q(x):横向分布荷载,p(x):注意:q(x)和p(x)的方向,以及M的转向 用途:利用第一式,由线性的弯矩图画剪力图(在结构力学中,一般是先画 弯矩图)。2) 增量关系掌握:集中力作用处,左右两侧截面剪力发生突变,突变值是集中力的大 小;集中力偶作用处,左右两侧截面弯矩发生突变,突变值是集中力偶的 大小。注意:P的方向和m转向用途:(1)集中力作用处左右两截面剪力间的关系;(2 )集中力偶作用处左右两截面弯矩间的

3、关系;(3)由剪力图求支反力。3)积分关系(略)3、直梁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刚架直线段也适用)梁上情况无横向外力区 段横向均布力q (x)作用区段横向集中力F作 用处集中力偶M作 用处铰处剪力 图水平线斜直线为零处有突变(突变值 为F)变号无影响无影响弯矩 图一般为斜直线抛物线(凸出方向同q的指向有极值有尖点 (尖点指 向同F 指向)有极 值有突变(突变值为M)为零实例J r八*1hi 1 缶 ii II1|一一一一剑,TelKU,4、叠加法作弯矩图任意一段梁AB受力如图,其受力情况可等效为一简支梁如图对于两端受弯矩作用的简支梁,其弯矩图可用叠加法来画。优点:可以很快地求出一些特殊点的弯矩值,如

4、集中力作用点、均布力的中点的弯矩值。例:受弯矩吃,气以及集中力F作用的简支梁,用叠加法画出其弯矩图。Fab注意:1、斜三角形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7LFab Fl2、集中力作用在梁的中点时,4另外:不同的形状图形要体现出来Mb例:受弯矩七气以及均布力q作用的简5,用叠加法画出其弯矩图。q注意:斜抛物线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胃另外:不同的形状图形要体现出来MaMbMb对于其它的一些弯矩作用形式,也都可以类似的叠加方法画出弯矩图5、绘制内力图的一般步骤(1)求支力(一些特例除外);(2)定点:计算出集中力作用点两侧、集中力偶作用点两侧、分布力的起止 点、分布力的中点的内力值,并标在图上,即图形发生突

5、变,或斜率发生 变化的点,或图形曲线形式发生变化;连线:根据实际情况,定点之间的内力值用直线或曲线相连。6、计算内力的方法(支反力已知)剪力:1、弯矩图未知1)研究左、右两侧部分2)逐段分析2、弯矩图已知:1)研究左、右两侧部分2)逐段分析3)取任意一段分析 弯矩:1、剪力未知1)研究左、右两侧部分2、剪力已知1)研究左、右两侧部分;2)逐段分析;3)取任意一段分析?例3-1外伸梁尺寸及荷载如图,画剪力图和弯矩图。注意:B点处力偶的作用位置:在铰的左边,而不是正好在铰上。5 kN/m剪力图和弯矩图形状定性分析10kN m 16 kN-m.1m1m ,4 m十 i|H解:剪力图:CA、AD、DE

6、、FGB段为水平线,EHF段为斜直线,点C、A、D、B有突变弯矩图:CA、AD、DE、FG、GB段为斜直线,EHF段为抛物线,点C、A、D、B有尖点,点G、B有突变由Z MB = 0,得F x 8 +16 - 20 x 9 - 30 x 7 - 5 x 4 x 4 -10 = 0A厂-16 +180 + 210 + 80 +10 -16 +180 + 300 464=58kNF = _a88 丁由Z F= ,得F + F - 20 - 30 - 5 x 4 = 0F = 20 + 30 + 20 - 58 = 12kNB计算关键点的剪力值,注意:在有集中力作用处,集中力两侧截面上的剪力都要计算

7、。C点的右侧,以及A点的左侧:I20kN 就f = A=-20kN注意:FC设为沿正的剪力方向,计算结果为负时表示剪力为负。A点的右侧,以及D点的左侧:A IF我二 Rd =忌+号=- 20+58=38kN汗忌%D点的右侧,以及E点:喘=辰=总-30=38-30=8kN AdSDF点,以及B点左侧:IF B压 =-Fb=-1 2kN J 日B点右侧:SB = 0标出上述各个关键点的剪力值,用直线连线,得到剪力图。器EE 8怵皿 Iff WIWIIMIII 印 INI 乓图杞N)2012总结:后一关键点剪力的计算是以前一相邻关键点的剪力为基础(逐段分析)优点:外荷载较少缺点:前边的计算结果出错会

8、影响后面的计算结果(3) 计算关键点的弯矩值,注意:在有集中力偶作用处,集中力偶两侧截面 上的弯矩都要计算。C 点:MC 0A点:MA=-20kND点:/WD =-20 x2+58x1=18kNmE点:kNo2kNo3/WE=-20x3+58x2-30x1=26kN-m%58kNF点:/WF=12x2+10-16=18kN-mG点左侧:MG=12x1+10-16=6kN-mG点右侧:/Wg=12x1-16=-4 kNQ=12kNB点左侧:/=12kNMg=-16kN-m标出上述各个关键点的弯矩值,用CA、AD、DE、FG、GG、GB间用直 线连接,EF之间的弯矩图用叠加法绘出,最终的弯矩如图。

9、注意:标出抛 物高度即可,不必标最大值,因为最大值(32.4)和抛物线中点(32)的值彳艮 接近。完整图:26 kN*m=0, F = 8kN例如,求18 kNmFsdR M (F) = 0, F -1 +18 - 26或者Fs 图(kN)10kN m 16 kN m利用弯矩图求剪力图30 kN20 kN*m26 kNm M (F) = 0, F - 2 + 30 -1 - 20 - 26 = 0, F = 8kN1、多跨静定梁:由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有若干个支座的静定结构。例如:多跨公路桥2、多跨静定梁的组成: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基本部分:能独立存在,并能保持其几何不变性,即这一部分就是一个

10、单跨静定梁(外伸梁或悬臂梁)。如上图中的AB部分和CD部分。附属部分:独立存在时,不能保持几何不变性的部分,如上图中的BC 部分。另外,(从传力关系上说)还有部分结构具有双重作用,对于一部分结构 而言是附属部分,但对于另一部分结构而言又是基本部分,例如:F I4 1图中的DCB部分,对于AB部分是附属部分,而对于DEF部分又是基本 部分。3、支承关系:基本部分相当于附属部分的弹性支承,例如上图中多跨公路 桥的BC段相当于架在弹簧上。BC4、传力关系:附属部分上的力通过铰传给基本部分,这是由支承关系所决 定的(因为力的传递是杆件向支承传递,而不能由支承向杆件传力)。5、分析顺序:先附属部分,后基

11、本部分。目的:避免解联立方程组,使每一部分的求解和一个单跨静定梁一样。例3-2画出图中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解:1)分解:基本部分:AB (悬臂梁),CDEF (外伸梁)附属部分:BC (简支梁)等效结构如图2)分析附属部分:3)分析基本部分:基本部分受力如图:AB段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如图:fk9分析CDEF段:(1)支反力:如图所示(2)计算各关键点的弯矩和剪力C点右侧:FR = -5 kN, MC = 0D点左侧:Fld = -5 kN, M d =-10 kN - mD点右侧:FRD =-5 + 7.5 = 2.5kN, MD =-10 kN - mH点:Fsh =-5 + 7.5 =

12、 2.5kN, M h = 7.5 x 2 - 5 x 4 = -5kN - mE点左侧:以=6,2-21.5 = -95kN,M广-嶷 x2-12kN mE点右侧:F = 6 X2 = 12kN,ML 26 x 22 =-12kN m5 kN9.5最后,将三个内力图组合在一起,得到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4 kN 10 kN59.5例3-3详细过程略了解:比较图可知:多跨静定梁的最大弯矩比多跨简支梁的最大弯矩小,因 此多跨静定梁可节省材料,但构造要复杂一些(例如配筋)。例3-4画出图示多跨梁的内力图,并求出各支座反力。解:对于本题,先求支反力比较复杂,要依次分析FGH段的平衡、DEF段的平衡、以

13、及ABCD段的平衡,才能将所有支反力求出。本题先绘弯矩图,再绘剪力图,最后通过剪力图来求各支力。1、先绘弯矩图利用铰处弯矩为零勺特点,从C到H之间无外荷载即在此范围内弯矩是 线性的,再通利用叠加法,本题可不必求支反力,先画出弯矩图,步骤如下: 1)利用GH段的可平衡求得G点的弯矩为4kN m(上拉),而且由于GH间无外力,弯矩图为线性的;2)利用铰F处弯矩为零的特点,以及EFG间无外力,可确定EFG间弯矩图;3)同上一步一样,可确定CDE间弯矩图;4)利用AB段的平衡求得B点的弯矩为2kNm(上拉),由于AB段内有均布力作用,所以弯矩图为抛物线,并注意下凸;5)最后利用叠加法绘出BC间的弯矩图

14、。最后的弯矩图如图所示。2、再绘剪力图对于梁上弯矩为非线性的部分,由于弯矩已知,利用隔离体的平衡条件可建立两个平衡方程,从而求出两个未知剪力。1)、求B点左侧的剪力:分析从A到B左侧的平衡,根据力的平衡得,2)、求B点右侧和C点左侧的剪力:由z M (F) = 0得Fl X 4 + 4X 4x 2 + 4kN - m - 2kN - m = 0,Fl = 8.5kNBSCSC由z Y = 0得Fr - Fl -16 = 0,Fr = 16-8.5 = 7.5kN SB SCSB3) 、求C点右侧到E点左侧的剪力: 利用微分关系,可得:4 - (-4)Fr = Fl =( ) = 2kNSC S

15、E 44) 、求E点右侧到G点左侧的剪力:同样,利用微分关系可得:FrSE=FlSG= -2kN5) 、求G点右侧到H点左侧的剪力: 同样,利用微分关系可得:0 - (-4)Fr = Fl =( ) = 4kNSG SH1将各关键点的剪力标出,用直线连接得剪力图如图。3、求支力首先,可根据弯矩图或剪力图判断各支反力的方向:B处的支反力的方向:FB向上C处的支反力的方向:FC向上E处的支反力的方向:Fe向下G处的支反力的方向:Fg向上利用剪力图求各点支反力:B处的支反力:F=7.5 + 4 = 11.5kN (向上)就是B处剪力的跳跃值。同理,C处的支反力:FC = 2 + 8.5 = 10.5

16、kN (向上)E处的支反力:F = 2 + 2 = 4kN (向下)EG处的支反力:Fg = 2 + 4 = 6kN (向上)11.5kN10.5kN44kN/m4 kN练习:绘结构弯矩图2kN-m3kN/m2kNm3kN/m1kN3kN/m2m4m30kNm4kN 4kN2kN/m 3-3静定平面刚架1、刚架:由直杆组成的具有刚结点的结构。刚结点:两杆间的夹角在变形前和变形后是一样的。变形前例如:雨棚、渡槽、屋架2、绘内力图步骤:求支反力、定关键点(集中力作用点、集中力偶作用 点、分布力的起止点、分布力的中点的、以及结点)的内力值、连线。3、内力的表达方式内力符号后有两个下标,第一个下标表示

17、内力所属的截面,而第二个下标,表示该截面所属杆件的另一端。例如:AECMea ( -|e )MecB拓FSEDSECFSEB例3-5绘图示刚架有内力图解:1)计算支反力 F = 0, FA = 6 x 8 = 48kN MA = 0, FBx 6 - 20 x 3 - 6 x 8 x 4 = 0, FB =贝;92 = 42 kN F = 0, FA + 20 - 42 = 0, FA = 22kN2)绘弯矩图:分别分析三根杆CD杆:受力如图利用平衡关系,得:、=2 x 6 x伞=48kNm佐侧受拉)BC杆:分为两段,受力图如图:20 kN孔=42 kN LI由CEB段平衡:由 EB 段平衡:

18、MeB = 42x 3 =126kN m(下拉)M = 42 x 6 - 20 x 3 = 192 kN m (下拉) CE弯矩图如图:AC杆: 考虑结点C的弯矩平衡,得:Mca= 192 - 48 =144kN m (右拉)A点是铰,弯矩为零,利用叠加法,绘出AC杆的弯矩图如图将各杆件上的弯矩图合成,得结构的弯矩如图:3)绘剪力图:同样分别对各根杆CD 杆:F = 24 kNCEB 杆:FCc = 20 - 42 = -22 kN,F = -42 kNAC杆:将各关键点剪力值标出,用直线连接组成结构剪力图如图所示:FCA = 48 - 24 = 24 kN,FCA = 48 kN4)绘轴力图

19、:同样分别对各根杆,但因CEB段不受水平力,DC段不受铅垂力作用,只有AC段有轴力,Fy = fnac = 22 kN轴力图如图:都应满足平衡5)校核:因结构中的任何一部分(一段杆件,或一个结点), 关系,所以可利用平衡关系校核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例3-6绘三铰刚架的内力图10 kN/m1) 求支反整体:受力FAx,FAy,FBx,FBy以及均布荷载,注意:这里均布荷载的含 意是沿水平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荷载为10 kN。由z MB = 0,得10 v 4 v 6FA x 8 -10 x 4 x 6 = 0, FA = - = 30 kN (1)由z Fy= 0,得Fa + FB -10x4 = 0

20、,Fb = 40-30 = 10kN (1)由zF = 0,得F - FBx = 0*rBECl :受 力 F , F , F , FLBEC:受力 CxCy Bx By由zMc = 0,得10x4、Fb x 4 - Fb x 6 = 0, Fb = 6 = 6.67 kN ()再利用式(淤)可得:F = 6.67kN (一)2) 绘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方法:将各关键点的内力值求出,再根据关键点间的荷载情况连线。本题关键点:C、D、E处各两个截面 求内力值的三种方式: 从支座处(一个点)开始研究,再研究一段,如此重复下去;研究包括支座在内的隔离体;Q先弯矩图,然后剪力图,最后轴力图。本例采用

21、第一种方式得-6.67 kN-30 kN-30 kN(1)分析结点A,(3)分析结点D,得(2)分析AD段,(左侧或外侧受拉)Mdc = MA (外侧受拉)Fsdc = Fsda sin以-Fnda cos以=6.67 x 土 - (-30) x 彳=23.8 kNFNDC SDA=F cos 以 + Fd sin 以=-6.67 x 土 + (-30) x_1_ = 19.4 kN(4)分析DC段,得M = 0F = F一 10 x 4 x cos aF = F +10 x 4 x sin a=23.8-40x 2 =-11.9kN1= -19.4 + 40 x =-1.5kN10 kN/m

22、(5)同理,分析结点B得21+ 6.67 x=-6.0 kN= -10.4 kNM抨=0Fsbs Fb = 6.67 kNP F 10 IcN1 NBE 1 By a 心、(6)分析BE段,得川跖=FBx x4 = 6.67x4 = 26.7 kN-m(右侧或外侧受拉)Fseb = F皿=%, = 6.67 kN, NEB NBE By (7)分析结点E,得MEc=MEB (外侧受拉)F = F cosoc + F since = -10 xSEC NEBSEB12F = F sina - F cosoc = -10 x - 6.67 xNEC NEBSEB(8)最后,分析EC段,得M = 0

23、F = F =-6.0 kNF = F =-10.4 kN得到所有关键点的弯矩值、剪力图和轴力值后,连线得到各内力图。弯矩图如图:注意:抛物线中点,和杆垂直方向的高度计算方式。绘剪力图和轴力图如图:或,米用第三种方式求出支反力后,可画去弯矩图如图求剪力,两根竖支杆上的剪力267kNm267kNmF一sdaDF SEB EFsadFsbeFSDA = FDAD = -26-7/4 = -6-7kNFSDA = FDAD = 26-7/4 = 6-7kNDC杆剪力10kN/mM = 0, 10 x 4 x 2 + F x 4/cos a- 26.7 = 0SCD53.3 2m= -11.9kND厂

24、 80 - 26.7F =- 耳 cos aZY = 0, F -10 x 4cosa - F = 0F = 40 cos a + F = 40 2 -11.9 = 23.9kN同理,EC杆剪力Z Y = 0, Fsce26.726.7 2ZMe = ,Fsec =47 = 一二丁 = -6-0kN求轴力,两竖直杆轴力FNAD=F = -30kN, F = F = -10kN研究结点DF F SDC NDCNDA X = 0, Fcos a + F sin a F = 0NDCSDCSD16.7 23.8_F = sda SDC sma =3 = 19.4kNNDC cosa2/ 5研究DC杆

25、10kN/m X = 0, F F 10 x 4sin a= 0I . *1F = F + 40sin a = 19.4 + 40 _ = 1.5kN同理,研究E结点,Fnec FsecFSEB V一Fneb X = 0, F cos a- F sin a + F = 06.0_ 6.7F sin a F5F = SECSFB = 疽 = 10.5kNNECcos a研究 EC 杆,Fnce= fnec = -10.5kN例3-7绘出图示刚架的弯矩图解: 1)几何构造分析类似于两跨静定梁,这是个两框的静定刚架,F点以左为附属部分,F点以右为基本部分。将结构的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分开如图:12kN

26、1)求支反力以及铰之间的作用力附属部分:由 F= 0,得: F = 2 x 6 = 12 kN由 M = 0,得:FFxHx 6 - F x 4 - 2 x 6 x 3 = 0, 12 x 6y-12 x 3=9 kN4。不必求也可以画出弯矩图基本部分整体:由 M = 0,得:FByFFyFByAx 8 + (12 - F ) x 4 - F x 6 = 012 x 6 - 3 x 60 v=7.5 kN88由 F广0,得:二 m2CEB部分:由2M广。,得:F x 4 - F x 6 = 07.5 x 4F = 5kNBx6一再利用式(淤)得:FAx =12-FBx = 12-5 = 7kN

27、 绘弯矩图用到的内力和支反力用数值表示如图:12kN注意铰的特点以及在结点处弯矩要平衡的特点,可绘出弯矩图如图:弯矩图(kNm) 3-4少求或不求支反力绘制弯矩图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不必求反力,或不必求出所有反力就可以绘 出弯矩图,有了弯矩图可根据隔离体的平衡求出各点的剪力,最后再根据结点的平衡求出轴力。注意:在这类问题中,充分利用结点的平衡关系、叠加法、弯矩图的 形状特征、以及铰的特点。例3-8绘出图中刚架的内力图解: 1)首先分析只需那些支反力就可以绘出全部弯矩图 A点没有水平支反力,所以AEC段不需支反力就可以绘出弯矩图; DB段只需B点的水平支反力就可以绘出弯矩图; CFD段只要知道

28、了 Mcf,Mdf,就可利用叠加法绘出弯矩图,而Mcf,Mdf可以利用点C和点D的平衡关系得到。因此,只需求出B点的水平支反力,可以绘出全部的弯矩图。2) 求B点的水平支反力由 F = 0,得:七=5 kN3) 绘弯矩图(1) AEC及DB段的弯矩图如图(2) 根据结点C和结点D的平衡关系,可得:M = 20 kN - mM - 40 kN - m20 kNm20 kNm40 kNm 10 kNm30 kNm(3)利用叠加法绘出CFD段的弯矩图组合各杆段弯矩图,得到结构的弯矩图如图:弯矩图(kNm)4)绘剪力图利用弯矩图和部分杆段的平衡关系,可求出任意关键点的剪力值。(1)由EA段平衡,得:(

29、2)由EC段平衡,得:(3)由CF段平衡,得:将各关键点的剪力值标在图上,然后用直线连接,形成剪力图,如图:(4)由FD段平衡,得:(5)由DB段平衡,得:剪力图(kN)5)绘轴力图利用结点的平衡以杆段的的平衡,可求出各关键点的轴力,但注意: 因为在一个结点处,相当于有一个汇交力系,所以研究一个结点只能解出 两个力。(1)由C结点平衡,得:=-21.7 kNFncd = 5kN由D结点平衡,得:驻=-28.3 kNFndc =-5kN由CA杆段的平衡,以及DB杆段的平衡,得:将各关键点的轴力值标在图上,然后用直线连接,形成轴力图,如图:轴力图(kN)建议:对于剪力图和轴力图都要求画的问题,还是

30、先求支反力,再绘 剪力图和轴力图比较简单。例3-9刚架如图,绘弯矩图1)先绘出三根竖杆的弯矩如图:2)根据结点F、D、B的平衡,得:3) FE段:剪力为0,根据弯矩和剪力的关系(_亍 F ),可知FE段的弯矩为常量Pa;4) ED段:D点为铰,弯矩为0, ED之间弯矩线性过渡,FED段弯矩如图:5) DC段:在EDC段上没有横向力作用,剪力为常量,弯矩图的斜率应一 致,即ED段上弯矩图的斜率和DC段上弯矩图的斜率要一样,所以C点 的弯矩0;6) CB段:同理,在CB段上也没有横向力作用,剪力为常量,弯矩的斜率 应一致,B点是铰,弯矩为0,所以CB段上的弯矩均为0;7) BA段:在CBA段上没有

31、横向力,剪力为常量,弯矩图的斜率应一致, 即CB段上弯矩图的斜率和BA段上弯矩图的斜率要一样,即BA段上弯矩 图和CB段上的弯矩图均为水平线,所以BA段上的弯矩为Pa。弯矩图(kN.m) 3-5静定结构的特性1、唯一性:未知量的数目和平衡方程的数目相等,解答是唯一的,而且和材料的性能无关;2、只有荷载引起内力:其它原因,如温度变化、不均匀支座沉陷(支座位移)、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等,均不引起内力;例如:气一一3、平衡力系的影响:若在静定结构的某一几何不变的部分上作用一个平衡力系,则只有这部分上有力,其它部分上的反力和内力均为零;例如:F4、荷载等效变换的影响:若在静定结构的某一几何不变的部分上对荷载进行静力等效变换,则只有这一部分上的内力受影响,其余部分的内力 不受变换的影响。例如:F F牟UJ IJ I 3-6静定空间刚架(略)截面上的内力数量增多,有两个方向上的弯矩、扭矩、两个方向上的 剪力、和轴力等六个内力分量。作业:3-2、3-4 (单跨梁);3-8 (多跨梁);3-12、3-14 (刚架);3-11(不求反力);3-24 (多框刚架),3-25 (改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