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413395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开题报告 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 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题报告 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 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 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攀枝花学院Panzhihua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院(系):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 业: 应用化学班 级:2011级应用化学学生姓名: 王颖文学 号:201110904031指导教师:毛雪华职称:副教授助理指导教师:职称:2011 年月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方法研究(以氯化钛液为原料)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纳米二氧化钛,直径在100纳米以下,产品外观为白色疏松粉末。纳米二氧化钛是金红 石型白色疏松粉末,屏蔽紫外线作用强,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耐候性。可用于化妆品、功能纤 维、塑料、涂料、

2、油漆等领域,作为紫外线屏蔽剂,防止紫外线的侵害。也可用于高档汽车 面漆,具有随角异色效应目前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主要有水解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以及微乳 液法等,而微乳液法作为制备纳米粒子的新型方法,不仅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粒径可控等特 点,而且实验操作简单,应用领域宽广,相比传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制备的微粒具有均匀 稳定,大小可控的优点。微乳液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纳米粒子的有效 途径,该方法是以微乳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为纳米微反应器,通过人为控制微反应器的大小及 其它反应条件方法,可以获得粒径可控、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粒子。1.2国内外制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进展目前,制备

3、纳米TiO2的方法很多,基本上可归纳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又称为机 械粉碎法,对粉碎设备要求很高;化学法又可分为气相法(CVD)、液相法和固相法。但无 论是物理法还是化学法,都要求纳米粒子:表面光洁、粒子形状可控、易于收集、产率高、不 易团聚、热稳定性高等。制备纳米TiO2粉体的物理法主要有溅射,热蒸发法及激光蒸发法。物理法制备纳米粒 子是最早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设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和易于对粒子进行分析,能 制备高纯粒子,还可制备薄膜和涂层。它的产量较大,但成本较高。化学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其制备过程常伴有化学反应的发生.采用此法生产 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粒径较易控制,而且用此

4、法还可以制备纳米管和纳米晶须,同时能够 很方便的对粒子进行包覆或修饰处理,从而使粒子形状更为理想、性能更加稳定。化学法 包括气相化学法和液相化学法,其中气相化学法包含四氯化钛氢火焰水解法和钛醇盐气相 水解法,液相化学法包括溶胶-凝胶法、超声化学法、沉淀法、微乳液法。本文重点介绍了 微乳法的整个过程。1.2.1微乳相的结构、组成和测定微乳相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W/0型微乳相、O/W型微乳相和双连续微乳相,三种类 型取决于组成、温度和盐度。W/0型微乳相,细小的水相颗粒分散于油相中,表面覆盖一 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分子构成的单分子膜。分子的非极性端朝向油相,极性端朝向 水相,W/O型微乳相可

5、以和多余的油相共存;0/W型微乳相,其结构与W/O型微乳相相反, 可以和多余的水相共存;双连续微乳相,即任一部分的油相在形成液滴被水相包围的同时, 也可与其它油滴一起组成油连续相,包围介于油相中的水滴。油水间界面不断波动使双连续 型微乳也具有各向同性。双连续微乳相与多余的油相和多余的水相达到三相平衡的状态。微 乳相的结构类型由配方中各组分本身的性质和比例决定。Winsor根据实验现象第一次提出并描述含微乳的多相体系。相的类型取决于组成、温 度和盐度。根据Winsor的分类,萃取体系中含有微乳相的体系一般有如下四种类型:Winsor I型,在油水两相中,上相为有机相,下相为水包油型微乳相(包括胶

6、团相);Winsor H型, 在油水两相中,下相为水相,上相为油包水型微乳相(包括反胶团相);WinsorIII型,在油 水两相中形成第三相一一中间微乳相(也称双连续相);WinsorW型,油水两相完全混合形 成均一单相,此微乳相可能包括包括胶团相、反胶团相、膨胀相和双连续相的复杂体系。Schulman曾给出形成微乳相的三个基本必要条件:油水界面上短暂的负表面张力、高 度流动性的界面膜、油相与界面膜上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渗透与联系。微乳相一般由表面 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四部分组成。i)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微乳相形成所必需的物质,其主要作用是降低界面张力 形成界面膜,促进微乳相形

7、成。通常HLB值在1-10的表面活性剂可制备W/O型微乳相, HLB值在10-40的表面活性剂可制备O/W型微乳相,当HLB值约为10时将形成含有中间 相的三相体系。ii)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参与,协助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降低 表面活性剂的相互排斥力及电荷斥力,促使表面膜具有很好的柔顺性和流动性,减少微乳相 生成时所需的界面弯曲能,使微乳相易于形成。通常选用中碳链的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iii)油相:微乳相中使用的油相应与界面膜上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保持渗透和联系,并 易于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界面膜。膜溶剂的粘度、分子的大小、链的长短等都影响到微乳的形 成。iv)水相:W/O型微乳相

8、中,内水相大多采用去离子水,或是由去离子水配置含有实 验需要的特定水溶液。内水相与被分离的物质在内水相界面发生反应,对被分离物在微乳相 中的迁移起着决定性作用。微乳微观结构的表征可以采用分子光谱法、核磁共振NMR法、散射技术、电子显微技 术、电导法、粘度法等。分子光谱法主要包括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Raman(傅里 叶变换拉曼光谱)以及荧光分析法,使用分子光谱法研究微乳状液主要集中于研究水的结构 和状态上;核磁共振法的应用主要是化学位移、分子的自扩散系数的测定等;散射技术为获 得微乳状液的尺寸、形状、体系的结构等定量信息提供最实用的方法,目前使用的主要光散 射技术有静态光散射

9、(LS)、小角中子散射(SAN)、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准弹性 光散射(QELS)或光子关联谱(PCS )已经成为研究微乳相结构的标准方法。宏观水平上, 粘度、电导率、介电常数等参数为微乳微观结构的表征提供了有用的信息。2.1.2微乳法制纳米材料“微乳液”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澄清透明、各向同性的热力学 稳定体系。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把微乳液分成3种类型:0/W(水包油)型微乳液、W/O(油包 水)型微乳液和双连续型微乳液。在微乳体系中,用来制备纳米粒子的一般都是W/O型微乳 液。W/O微乳液中的水核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单分子界面层所包围,分散 在油相中

10、,其大小约为几到几10个nm。这些水核增溶一定浓度的反应物,并且由于其具有很 大的界面面积而使物质交换以很大的通量进行,因此可以作为剪裁合成纳米粒子的“微型反 应器”。利用W/O型微乳液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i)配置2个分别增溶有反应物A、B的微乳液,一种含有金属粒子前驱体(多为金属盐), 另外一种含有用来还原金属粒子前驱体的沉淀剂(例如水合肼和硼氢化钠水溶液),此时由于 胶团颗粒间的碰撞、融合、分离、重组等过程,发生了水核内物质的相互交换或物质传递,引 起核内的化学反应(包括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且产物在水核内成核,生 长。当水核内的粒子长到最后尺寸,表面活性剂

11、就会附在粒子的表面,使粒子稳定并防止其 进一步长大。由于水核半径是固定的,不同水核内的晶核或粒子之间的物质交换不能实现, 所以水核内粒子尺寸得到了控制。ii)将一种反应物增溶在微乳液的水核内,另一种反应物以水溶液形式滴加到前者中, 水相内反应物穿过微乳液的界面膜进入水核内与另一反应物作用产生晶核并生长,产物粒 子的最终粒径是由水核尺寸决定的。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2.1微乳液法制纳米二氧化钛实验采用本氯化钛为前驱体制备纳米TiO2,由于制备过程(W/0)型微乳体系中的微乳 液滴为纳米微反应器,通过微反应中水的表面张力较大,且TiO表面含有丰富的一OH,

12、易 形成氢键,在氢键的作用下颗粒间形成接枝现象而引起颗粒的团聚,因此选择油包水型(W/O) 微乳液。在油包水型微乳液中,水相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单分子层界面所 包围而形成微小的“水池”,“水池”尺度小且彼此分离,其大小可控制在10100nm之间, 均匀的散在油相中,此时的“水池”是很好的反应环境,“水池”形状为规则的球形。当在 搅拌条件下向此微乳体系中加入沉淀剂,发生“水池”内物质的交换,引起“水池”内发生 化学应并生成产物粒子。因为试剂完全被限制在分散的纳米级“水池”中,“水池”的形状 和大小是固定的,产物粒子的生成多时,生长的粒子表面吸附大量氢氧根离子,离子间的相 互排限在微

13、乳液的“水池”内部,形成产物粒子的大小和形状由“水池”的大小和形状决 定,致使反应生成的沉淀是单颗粒的球形二氧化钛,然后经过洗涤、抽滤、煅烧、研磨等工 艺,得到产品为球形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2.2实验部分2.2.1化学试剂药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家磷酸三丁酯优级纯正癸醇分析纯磺化煤油分析纯氨水分析纯盐酸分析纯硫酸分析纯实验仪器仪器名称生产厂家791型磁力搅拌器800型搅拌器电子分析天平马弗炉U-33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2.2课题主要内容微乳相的配方设计就是研究怎样使用最少量的表面活性剂而增溶最大量的油和水。通过 测定各体系的饱和溶水量的数据,确定合适的表面活性

14、剂、助表面活性剂与稀释剂三者间的 配比,确定微乳液体系的组分;探讨碱(如:氨水)的温度、搅拌速度、浓度等条件;并对 生成的二氧化钛进行粒径等进行分析。2.2.3实验步骤(1) 微乳液的制备采用磺化煤油作为膜溶剂,固定表面活性剂为TBP,助表面活性剂为正癸醇,磺化煤油: 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5:3:2(w/w),调节搅拌器转速为150 rpm,用滴定管向其中逐滴 加入原料氯化钛液,随着氯化钛液的加入,体系形成均一透明液体,即得到W/0型微乳液。(2) 加碱形成偏钛酸分别取上述微乳液5ml于15ml离心试管中,采用四因素(氨水的浓度、温度、搅拌速 度、加入方式)四水平的正交分析方法对实验条件

15、进行确定,氨水浓度分别为0.5mol/L、 1.0mol/L、1.5mol/L 用量 1.00ml,温度梯度为 25C、30C、35C,搅拌速度为 150r/min、200r/min、250r/min,运用正交分析的方法确定氨水的条件(具体如下表)。在已经确定的条件下进行操 作,进过充分的混合搅拌,体系中的水核发生碰撞、融合、交换、成核、成聚等一系列反应, 数小时后,体系呈白色半透明。用800型离心机以每分钟4000转的速度离心10分钟,使反 应产物离开微乳液而沉降于试管底部。用马尔文纳米粒度测定仪检测生成的偏钛酸的粒度,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因素实验号 氨水浓度(mo/L)温度/c搅拌速度(r/

16、min)二氧化钛质量/g氨水加入方式10.525150滴加20.530200滴加30.535250滴加41.025200滴加51.030250滴加61.035150滴加71.525250滴加81.530150滴加91.535200滴加100.525150直接加入110.530200直接加入120.535250直接加入131.025200直接加入141.030250直接加入151.035150直接加入161.525250直接加入171.530150直接加入181.535200直接加入G)煅烧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偏钛酸进行简单的酸洗(稀盐酸)和水洗,再放入马弗炉中煅 烧,温度调节采用程序升温的方

17、式。最后取部分生成的纳米二氧化钛置于测试杯中,用马尔 文纳米粒度测定仪进行检测,检测生成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度是否达到要求,对洗涤、煅烧过 程(煅烧温度,时间)进行优化。2.3本设计可能遇到的困难由于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参考资料不是很多,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以前实验很难遇到 的状况,其次就是实验配方中的很多数据、用量都没法确定(如:表面活性剂TBP),助表 面活性剂(正癸醇)以及稀释剂(磺化煤油)间的比例即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还有就是煅 烧的最适温度时间未知2.4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对于资料的不足可以上网和借助图书馆查看相关资料,另外还可以求助老是听取老是的 意见。对于实验的配方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

18、以多次实验熟练的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仪器进 行多次不同试验配方的实验以得到最适配方及实验过程。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和可行性分析3.1研究手段本课题的研究手段是基于刚起步不久的微乳法制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主要的研究是根据 文献上已有的一些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实践操作。并且再用正交分析法进行实验,再进行比较 研究,从而确定出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最优实验方案选择。3.2可行性分析本实验以氯化钛为原料采用微乳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主要途径和过程;以氯化钛为原 料制备出适宜的氯化钛溶液以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磷酸三丁酯为表面活性剂、正癸醇为助表 面活性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油相)。制成微乳液加入沉淀剂(氨水

19、),形成白色胶体, 以离心机分离溶液。然后在高温煅烧,经研磨后得到产品。反胶团或微乳液体系一般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和H2O四部分组成。 它是一个热力学稳定体系,其水核相当于一个“微型反应器”,这个“微型反应器”具有很 大的界面,在其中可以增溶各种不同的化合物,是非常好的化学反应介质。反胶团或微乳液 的水核尺寸是由增溶水的量决定的,随增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水核内进行化学反应 制备超微颗粒时,由于反应物被限制在水核内,最终得到的颗粒粒径将受水核大小的控 制。反胶团或微乳液法制备纳米TiO2是利用TBP(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煤油作稀释剂, 在室温下萃取金属钛离子,同时控制条件使其形成有机相的反胶团溶液,将该溶液在室温下 以氨水反萃,控制氨水用量和浓度,将得到的沉淀物洗涤干燥焙烧,即获得纳米TiO2粉体。4进度计划序号日期进度安排12015.1.8-18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初稿22015.3.5-7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修改345678910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