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940761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篇一: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xt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三)课程代码:15030100 15030101 (四)课程属性及模块:专业必修课 (五)授课学院:理学院 (六)开课学院:理学院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23年 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2、023年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 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沈文霞等编,科学出版社,2023年 化学热力学基础,李大珍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物理化学,朱文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物理化学教程(修订版),姚允斌,朱志昂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 (八)课程定位及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它是从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来探求

3、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先行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适规律的理论归纳和定量探讨,是后续专业知识深造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连接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桥梁。 (九)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一些先行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对化学运动作理论和定量探讨。(2)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3)使学生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课

4、程学分:6(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ii各3学分) 授课时数:108(3学时/周,一学年两学期完成) 学时数的具体分配: (十一)课程教学建议 1初步掌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特点,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处理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2.了解统计热力学的初步知识。 3理解电现象与化学现象及热力学的关系,基本掌握可逆电池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不可逆电极过程的一些情况。 4了解动力学方法的特点,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以及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反应速率理论,理解催化作用的共同特征,初步掌握链反应、光化学反应。 5理解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

5、特性,并能运用热力学及有关理论来讨论某些性质。 (十二)课程评价建议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学习态度、作业、课堂讨论及小组合作、期中考试等部分,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十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多媒体)、习题课、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答疑、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进行。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物理化学的内容、任务,研究方法和特点,了解物理化学的发展简史,了解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 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和方法 难点: 物理

6、化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1.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2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1.3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1.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学时 基本要求: 初步了解热力学方法的特点,正确理解几个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状态函数的意义及其全微分性质。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运用于物理化学过程。熟练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和绝热过程中的u、h、q、w计算。重点: 内能、焓、可逆过程、最大体积功等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内能、热、功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和绝热过程中u、h、q、w的熟练计算。 主要内容: 2.1 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的基本内

7、容,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状态方程, 过程与途径,热与功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功与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2.6 焓 2.7 热容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理想气体的cp与cv的关系,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2.9 carnot循环 carnot循环,热机效率,冷冻系数。 2.10 实际气体的内能和焓 2.11 热化学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标准摩尔焓变。 2.12 hess定律 2.13 几种热效应 化合物的生成焓,燃烧热

8、,由键焓估算生成焓,离子生成焓等。 2.14 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kirchhoff定律 2.15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学时基本要求: 3.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 卡诺定理 3.4 熵的概念 3.5 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3.7 熵变的计算 等温过程熵的变化值,非等温过程熵的变化值。 3.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3.10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 3.11 变化的方向与平衡条件 3.12 ?g的计算 物理过程的?g,化学过程的?g 3.13 几个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特

9、性函数,maxwell关系及其应用, gibb自由能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14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6学时 基本要求: 熟悉多组分系统组成的表示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理解理想溶液、稀溶液与实际溶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的理解并【篇二:物理数据手册】意义。因此,在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必须重视学习、掌握查阅文献数据的方法。由于发表、记载实验数据的书刊很多,在此仅介绍一些重要的手册和杂志,作为初学者的引导。物理化学数据手册分为一般和专用二种。 一、一般物理化学手册 这类手册归纳及

10、综合了各种物理化学数据,是提供一般查阅用的。属于这类的有: 1“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化学与物理学手册) 1913年出第一版,至今已出多版。robert cweast担任该书主编达三十多年,第71版起改由david rlide任主编此书每年修订一次,由美国crc(化学橡胶公司)新出一版,前有目录,后有索引,并附有文献数据出处,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从71版起,该书标题由原来的6个,调整改为16个标题,除保留原内容外,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每一新版都收录有最新发表的重要化合物的物性数据。 2“international critical tabl

11、es of numerical data,physics,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物理、化学和工艺技术的国际标准数据表) 1926-1933年出版,共七大卷,另附索引一卷。所搜集的数据是1933年以前的,比较陈旧;但数据比较齐全,为一本常用的手册。ict.原以法国的数据年表(tables annuelles)前五卷为基础,后来tables annuelles继续出版,自然就成为ict的补充。 3“landolt bornstein”(第六版),德文全名为“zahlenwerte und funktionen aus physik, chemie, astronomi

12、e,geophysik und technik”(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物理及工艺技术的数据和函数) 郎-彭氏(lb)手册收集的数据较新、较全,因此在i. ct不能满足要求时,常可查阅郎-彭手册。这个手册系按物理性质先分成许多小节,如以上所引的目录所示。在每一小节中再按化合物分类,分类方法见各分册卷。 1961年该书开始出版新辑(lbneue serie),重新作了编排,名字改为 “landolt-boernstein zahlenwerte und funktionen aus naturwissenschaften und technik”(自然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和函数关系),到目前已陆续

13、出版了五大类,50余卷,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第六版的卷i-iv已译成英文: 卷:原子和分子物理。 卷:各种聚集状态的物理性质。 卷:天文和地球物理。 卷:基本技术。 每卷又分为若干分册,例如第一卷有五个分册: i/1: 原子和离子。 i/2:分子(核架)。 i/3:分子(电子层)。 i/4: 晶体。 i/5: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 第二卷有九个分册: /1: 尚未出版。 /2a:多相体系平衡的热力学常数,蒸气压、密度、转化温度、冻点降低、沸点升高以及渗透压。 /2b和/2c: 溶液平衡。 /3:熔点平衡(相图),界面平衡的特征常数(表面电荷、接触角、水上的表面膜、吸附、色层、纸上色层)。 /4:

14、 量热数据、生成热、熵、焓、自由能,有分子振动时热力学函数计算表,焦-汤效应,低温时的热磁效应和顺磁盐以及混合物溶液的热力学函数。 /5:未出版。 /6:金属和固体离子的电导,半导体,压电晶体的弹性,压力和介电常数、介电特性。 /7:电化体系的电导、电动势,电化体系中的平衡。 /8:光学常数,反射,磁光凯尔(kerr)效应,折光率、旋光、双折射,压电晶体的光学性质,法拉第效应,色散。 /9: 磁学性质,铁磁性,法拉第效应,凯尔效应、顺磁共振、核磁共振。 4“handbook of chemistry”(化学手册) lange主编,1934年出第一版,到1970年出第10版。从第11版(1973

15、)起,手册更名为:“l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蓝氏化学手册),改由john adean主编。 该书包括数学、综合数据和换算表、原子和分子结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电化学、有机化学、光谱学以及热力学性质等。该手册第13版(1985)已由尚久方等人译成中文版“蓝氏化学手册”,由科学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 6“handbook of 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有机结构分析手册) y. yukawa等编(1965)。该书内容有紫外、红外、旋光色散光谱;等张比容;质子碰共振和核四极矩共振;抗磁性;介电常数;偶极矩;原子间距,键角;键解离能;燃

16、烧热、热化学数据;分子体积;胺及酸解离常数;氧化还原电势;聚合常数。 7“chemical engineershandbook”(化学工程师手册) 第五版,r.h.perry和chchilton主编(1973),为化学工程技术人员编辑的参考手册,附有各种物理化学数据,可供查阅参考 8“handbook of data on organic compounds”(有机化合物数据手册)第2版,rc. weast等编(1989)。 9“jourmal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ference data(物理和化学参考资料杂志) 该刊自1972年开始,由美国化学会和美国物理

17、协会负责出版。 10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化学和工程数据杂志) 1956年开始刊行,每年一卷共四本,每季度出一本。后改为双月刊。每本后面有“new data compilation”(新资料编纂),介绍各种新出版的资料、数据手册和期刊。 11“tabl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stants”(物理和化学常数表) kaye 和 laby编(1966)。 12“handbook of chemical data”(化学数据手册) fwatack编(1957)。这是一本袖珍手册,内容简明,介绍了无机

18、和有机化合物的一些主要物理常数以及定性 和定量分析部分,可供一般查阅。 13物理化学简明手册 印永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该手册汇集了气体和液体性质、热效应和化学平衡、溶液和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物质的界面性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子光谱、晶体学等九部分,简明实用。 二、专用手册 (一)热力学及热化学 1 “selected values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化学热力学性质的数据选编),d. dwagman等编(1981)。 2.“handbook of the thermodynamics of organic com

19、pounds”(有机化合物热力学手册),rmstephenson编(1987)。 3. “thermochemical data of pure substances”(纯物质的热化学数据),ihsan barin编(1989)。 4“thermodynamic data for pure compounds”(纯化合物热力学数据),smith buford等编(1986)。 5“selected values for the thermodynamc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alloys”(金属和合金热力学性质的数据选编),ralph hultgren等编(1963

20、)。 6“the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of organic compounds”(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热力学),drstull等编(1970)。 7“thermochemistry of 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有机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热化学),jdcox和gpilcher编(1970)。 (二)平衡常数 1“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organic acids in aqueous solution”(水溶液中有机酸的解离常数),gkortiuem等编(1961)。 2“dissociatio

21、n constants of organic bases in aqueous solution”(水溶液中有机碱的解离常数),d.dperrin等编(1965)。 3“stability constants of metal-ion complex”(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964),该手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无机配位体,由l gsillen编。 第二部分:有机配位体, 由aemartell编。 4“instability constants of complex compounds”(络合物不稳定常数),yatsimirskii编(1960)。 5“ionization consta

22、nts of acids and bases”(酸和碱的解离常数), aalbert编(1962)。 (三)溶液、溶解度数据 1“solubility data series”(溶解度数据丛书),a.s.kerters主编,iupac数据出版系列中的一套丛书,包括各种气体、液体、固体在各种溶液中的溶解度,篇幅大,数据可靠,至1990年已出版42卷。 2“physicochemical constants of binary system in concentrated solutions”(浓溶液中二元体系的物理化学常数),共四卷,j. timmermans编(1959-1960)。 3“so

23、lubilities of inorganic and metalorganic compounds”(无机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第四版;wflinks编 4“solubilitie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hstephen 等编。 卷i:binary system(二元体系),1963年。 卷:ternary and multicomponent systems(三元和多组分体系),1964年。 5.“solvents guide”(溶剂手册),第二版,c. marsden编。 (四)气压、气-液平衡 1“va

24、por pressure of organic compounds”(有机化合物蒸气压),jearl jordan编(1954)。 2“vapor-liquid equilibrium data”(气-液平衡数据),ju chin chu编(1956)。 3“azeotropic data(恒沸数据),lee h.horsely编(1962)。 4“the vapor pressure of pure substances”(纯物质的蒸气压),boublik tomas编(1984)。 5“vapor-liquid equilibrium data collection(气-液平衡数据汇编),

25、 jgmehling等编(1977), 为chemistry data series(化学数据丛书)的第一卷。 (五)二元合金 1“constitution of binary alloys”(二元合金组成),第二版,ax hansen等编(1958) 2“binary alloy phase diagrams”(二组分合金相图),t. b. mascalski等编(1987) (六)电化学【篇三:2023物理化学教学大纲】xt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大学二年级) 【学时/学分

26、】:48/3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有: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分散系统。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

27、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二)后续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药物化学等。 第二部分 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q、w、u、h、s、f和g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 2、理想溶液的通性;稀溶液的依数性。 3、化学反应热力学。 4

28、、相律;单组份系统的相图。 5、简单级数反应、阿累尼乌斯公式。 6、表面张力、附加压力、溶液吸附。 7、胶体的电学性质;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二)教学难点 1、q、w、u、h、s、f和g的计算,可逆过程和状态函数的概念。 2、化学势和偏摩尔量。 3、相律中的独立组分数的确定。 4、反应机理的探索。 5、表面张力。 三、教学材料 (一)推荐教材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文霞,科学出版社,2023(第二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物理化学,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版) 2.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3.物理化学简明

29、教程,印永嘉,奚正楷,李天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三)推荐网站(包括课程网站、专业网站等) 四、本课程开设需要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 本课程用较多的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所以建议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授 课。 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包括考核方式及所占比例) 该科目为考试课 1.成绩评定总则:以百分制计算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最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总成绩满分100分,60分即获得该课程学分; 2.平时成绩评定:分作业、出勤、课堂表现、三部分,每部分各占10分(其中旷课率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1/4的,取消考试资格等实行一票否决制); 3.期末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30、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学时:1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启发式教学讲授。 【教学内容】 一、物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史 二、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思考题】 一、物理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 学时 第一节热力学概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熟练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热力学的特点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常见过程

31、概念、状态函数、可逆过程。 二、教学难点:状态函数、可逆过程。 【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启发式教学讲授。 【教学内容】 一、热力学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基本概念 【思考题】 一、判断书中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习题中的过程特点。 二、状态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节 热和功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明确热和功只在体系与环境有能量交换时才有意义,熟知功和热正、负号的取号惯例;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 二、掌握各种常见过程热和功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热和功等概念。 二、教学难点:可逆过程的概念。 【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启发式教学讲授。 【

32、教学内容】 一、热 (一)定义 (二)常见过程热的计算 二、功 (一)定义 (二)常见过程功的计算 【思考题】一、能否说系统含有多少热或功?为什么? 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二、掌握内能及其性质。 三、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经典说法和数学表达式。 二、教学难点:内能。 【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启发式教学讲授。 【教学内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经典说法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三、内能的性质 【思考题】 一、什么是第一类永动机? 二、判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能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若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第四节 等容热、等压热及焓 【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及焓只是温度的函数,常见过程?u,?h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及焓只是温度的函数,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过程中的u、h、q和w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焓的性质。 【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启发式教学讲授。 【教学内容】 一、焦耳实验 二、等容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