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第3次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407274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态变化(第3次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态变化(第3次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态变化(第3次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第3次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第3次课)(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态变化一、温度: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 温度计的构成:

2、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 温度计的使用:(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三、体温计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

3、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1、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2)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3)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 晶体凝固的

4、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

5、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

6、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

7、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

8、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物质三态变化图考点分析【典型例题】例1. 有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如果甲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_;如果乙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每次测量完体温要拿住上部向下甩几下,才能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才可再次测量。如果没有甩,细小缩口上部的水银不会自动回到玻璃泡中,因此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甲人体温度低于原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示数不会改变,仍为38.2。当乙人体温度高于原体温计的示数时,

9、水银会继续膨胀,达到人体温度38.5,因此本题的正确结果为38.2和38.5正确答案:38.2和38.5考点分析:考查体温计的正确使用。例2. 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答案: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会加快水温的降低,使热开水不会烫口。考点分析:蒸发制冷的原理,本题用的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例3.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上岸后感到冷是

10、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吸取热量 C.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解析:夏季的气温是较高的,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因此A、B选项都不正确,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了,水的蒸发就减慢了,水从身上吸热的速度就随之减小,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由上面分析,正确选项为C和D。答案:CD考点分析: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例4. 如图把装有水的试管

11、浸在沸水中,并继续加热,那么试管中的水()A. 不会沸腾B. 能沸腾C. 是否沸腾要看试管中装水的多少D. 是否沸腾要看加热的火力大不大解析:要看水是否沸腾,关键要看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要能继续吸热。题目中虽不断对沸水加热,但沸水的温度保持在100不变。试管中的水放入沸水中后,吸热升温,当升到100时,试管内外没有温度差了,热传递不再进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由上面分析试管中的水只能得到一个条件“达到沸点”,缺少第二个“继续吸热”的条件,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正确选项为A。正确答案:A考点分析:考查沸腾的条件。例5. “白气”是气体吗?解析答案:各种现象中的 “

1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很少的小水珠对光进行散射,看起来主要是白色。考点分析:对“白气”的正确认识。例6.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云”,使得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形成的原因是() A.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 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 干冰迅速升华后变成的气体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析: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气态。在低温或高压下,二氧化碳就成为固态,形状似冰雪,俗称为干冰。当干冰处在常温常压下,它不经熔化就会迅速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即产生升华。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

13、其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就会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空中飘浮,就成为“白云”,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喷洒干冰就产生了类似“白云”的效果。由上面分析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选项B,C都说“白云”是气体,因此选项B、C是错误的。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气体是不能液化的,因此选项A也是错误的。正确答案:D(解决课前疑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 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熔化、凝固和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熔化(凝固)和沸腾曲线的理解。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物态变化的判断、解释和应用。也就是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去分折解答生

14、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自然现象。【例1】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剥开冰棒纸后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各是如何形成的?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启迪: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应抓住物态变化的本质,注意变化过程例如解析中五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液化形成的,本质上都是遇冷液化,但具体变化过程就不尽

15、相同。【例2】 (北京海淀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解析: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有三个放热过程:凝华、液化、凝固,另三个是吸热过程:升华、汽化、熔化。选项A 的白气是液化现象,属于放热过程;选项B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属于吸热过程;选项C冰花形成是凝华现象,属于放热过程;选项D钢水变成钢锭是凝固现象,属于放热过程。综上分析可知答案应选B。启迪: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条件。解题应把判定某一过程是什么物态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是吸热(还是放

16、热)有机联系起来分析判断。 家庭作业一、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选填“固态”或“液态”)(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水的温度/929394959697989999999999992、两个实验小组同时

17、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甲的温度/C97.097.598.098.098.098.098.098.0乙的温度/C35.040.049.554.058.362.566.6(1)第2min时乙的温度如图12,则此时它的温度为C(2)根据记录表,你认为(填“甲”或“乙”)是蜡,(填“甲”或“乙”)是水。(3)第3min和第5min相比,哪一时刻甲的内能较大? ,理由 是.3、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物质?(2)在AB、BC、CD、DE各段,该物

18、质处于什么状态?(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 二、选择题4、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6、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

19、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7、图5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冰雹; B小雪; C雾; D霜冻.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几个月就消失了是升华现象秋天的大雾造成高速封路,大雾是汽化现象水蒸气也能够烫伤人,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快,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1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O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

20、00的水蒸气,下列所示的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11、以下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由小变大B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感到冷,是蒸发吸热所致C水沸腾时,不用温度计测量就知道它的温度是100D沸水的水蒸气比沸水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在烫伤人时还要液化放热 12、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都向外放热的一组是:()。A、凝华、液化、凝固; B、升华、液化、熔化;C、凝华、汽化、升华; D、蒸发、液化、凝华。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熔点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液体蒸发的条件是,温度必须大于零摄氏度D.沸腾是只

21、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14、外科医生做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扭伤时,常用沸点为13.1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时由于氯乙烷在常温下易( )A.汽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熔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 B.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C.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D.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三、填空题17、护

22、士帮病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器处进行消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一现象说明_;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 18、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实验时水的沸点是,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当水温达到沸点后,只加大火力持续对水加热,水温(填“会”或“不会”)继续升高。19、蒸发和沸腾都是_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时都要_热(填“吸”或“放”),在沸腾时温度_(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20、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

23、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会发生(液化汽化)现象并(吸收/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这是通过(做功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食物的内能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1)温度计(2)液态(3)99 2、(1)46(2) 乙;甲(3) 第5min内能大,因为由第3min和第5min这段时间内,物体不断吸热,所以其内能增加3、(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沸点是100二、选择题4、B 5、C 6、A 7、C8、C 9、B 10、A 11、C 12、A 13、B 14、A 15、A 16、A 三、填空题17、蒸发吸热(汽化吸热) 热胀冷缩 18、100 等于 不会 19、汽化;吸;不变; 20、汽化 吸收 热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