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9398750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3.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环保清淤设计方案2.1工程规模2.2方案设计湖泊底泥清淤工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输送、脱水干化、运输 和处置。按现有施工条件、工法进展组织施工。技术参数工期80天。日均清淤处理处置大于3000方。工程质量合格处理后的底泥运至临时堆放场须按照设计要求进展处理。处理后的底泥须满足如下技术指标:a重金属含量到达?土地改进用泥质?GB/T24600-2009泥质标 准PHA6.5b底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小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 别?GB5085.3-2007规乂限值;c尾水重金属含量及悬浮物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悬浮物SS20ml;d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

2、准?GB8978-1996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处理后底泥臭度须到达二级标准,及臭气浓 度20按照六级臭度法进展检测;e含水率50%;7、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通过参建各方的联系 会审查。2.3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湖泊底泥清淤工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输送、脱水干化、运输 和处置。针对斑马湖的现实条件,采用淤泥抽吸一岸上脱水站方案, 如图1所示。由绞吸式挖泥船泵泵送上来的泥浆用管道输送到岸上的移动式 脱水站。移动式脱水站由砂水别离设备、垃圾分拣设备、污泥浓缩设 备、污泥脱水设备、加药设备、固结搅拌设备等组成,其中污泥脱水 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加药设备采用可移动平

3、台构造。泥浆泵把吸入 的底泥经管道压入岸上移动式脱水站的污泥脱水设备,别离出来的砂 石、垃圾以及经脱水后干泥进去固结搅拌设备,到达固结标准进展填 埋处理。污泥脱水过程中别离出来的水经处理到达排放标准加以回收 利用。绞吸船吸泥榆泥管道渚济水和匹样水图1(a)淤泥抽吸一岸上脱水站方案流程图清水供水平台=-图1b淤泥抽吸一岸上脱水站方案流程图本工程施工拟采用两套底泥机械脱水设备站配合的方式,开展施 工作业,方案施工工期80天。2.4底泥机械脱水工艺淤泥机械脱水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由绞吸船上的泥浆泵吸入的 底泥含水率超过90%,吸入的泥浆中含有大量的砂石和垃圾。为了减 少砂石和垃圾对后续脱水机滤带的损

4、伤,先利用砂水别离装置将泥浆 中的砂去处。别离出的砂含水率小于30%,可就地填回河床或者运 上岸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再将垃圾和大的石块别离出泥浆,去除垃圾 后的泥水进入泥浆浓缩平台,泥水通过絮凝剂的絮凝,凝结成大的絮 状物,通过浓缩设备,泥浆中的大局部水被过滤出去,浓缩的淤泥进 入储渣槽,过滤的清水回收处理,回用于清洗滤带或者溶解药剂。浓 缩后的淤泥经泥浆泵送入脱水平台,通过进一步絮凝,形成易脱水的 絮凝体,在过滤网带的作用下,污泥被压成含水率小于50%的泥饼。 此过程可将从河道泵送上来的垃圾、砂石、淤泥做彻底的别离。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水垃圾外运回收 利用回收 利用*固结处理砂石外运图3淤泥机械脱

5、水工艺流程2.5淤泥机械脱水主要设备简介淤泥机械脱水设备如图4所示:图4淤泥机械脱水设备实物图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脱水底泥如图5所示:图5机械脱水出泥情况实物图图6脱水底泥放置前后比照实物图斑马湖工程底泥用于绿化建立,脱水后的淤泥经处理后可以就地 利用而不用外运。淤泥的综合利用结合东坡堤的现实情况,主要有以 下这两个方面:(1)加固堤岸淤泥机械强制脱水后变成含水率低于50%的泥饼,参加固结剂, 通过混凝土搅拌装置进展混合搅拌,放置34天后固化,承载力和 强度会大大提高,可以作为加固材料填充到堤岸;(2)绿化建立斑马湖湖水富有营养化,脱水后的泥饼自然干化34天后可以 适用于园林绿化培植土,填充在加

6、固底泥上面。主要设备序号名称型号数景工作设明装机功率(KW)总装机功率(KW)1砂石分离机SS3201可选项,泥浆处理能力200500m,h0- 37. 372坨圾分拣机SIG5001处珪泥浆300500ms/hL851, 853浓弟平台STP2002单套处55泥装50200m: / h15304脱水机SDW202单套脱水泥饼量520m/h485S药平台sFLOC-II14个加药单位666渣水平台sCff-II1渣洗和区药供水,可现场定宣101。缓冲平台sBF-II-依挹实际情祝可省略15152.6方案特点1.针对湖岸复杂的地形条件,所有设备均可车载移动安装,可快 速作业;无需土建工程。2.经

7、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和机械脱水,使脱水效率较自然干化提高 10倍以上;3.污泥抽送、砂水别离、垃圾别离、机械脱水实现流水作业;4.绞吸上来的泥浆机械强制脱水,脱水泥饼含水率低于55%;5.底泥脱水产生的排放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 的二级排放标准,主要指标:CODCRV150mg/l, SSV100mg/l, BOD5 30mg/lo6.设备占地少,仅为1500平方米左右;7.高效高速,连续作业,从淤泥泵送进入脱水系统到出泥饼,仅 需5分钟;8污泥脱水后成块状,体积可减少70%以上,无液体渗漏,无恶 臭,可防止二次污染;9.设备技术成熟、维护方便,运营本钱低于现有传统处置

8、工艺运 营本钱。3.施工组织设计3.1施工条件(1)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可以在附近引线至工地。(2)施工用水就近接自来水,满足施工用水的要求。(3)场地交通施工区域。也能够通行大型车辆,便于运输安装脱水设备。可考虑利用内湖中间填筑的道路。3.2施工工艺本工程主要按不干湖水,进展带水清淤处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考虑局部抽干湖水的方法进展淤泥处理。3.3施工机械施工机械以施工单位组织机械设备清单为准。3.4施工方案本次工程完工时间为2013年6月底。4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清淤对斑马湖湖泊底泥沉积环境的影响主要表达新生泥水界面 表层污染物含量的降低、底泥内源污染负荷减小后内源释放变化、水 深增加等方面。

9、类比分析可知,清淤工程实施后清淤湖区表层底泥中 的污染物含量在较长的时期内都将较清淤工程实施前有明显的降低; 在其他外部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清淤湖区中底泥的内源释放将 可以得到较好的抑制,清淤湖区水体水质等水生生态环境将有一定程 度的改善。本清淤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水质疏浚和脱水作业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造成水体浮游植物生 产力下降。但工程施工对浮游植物和水体透明度造成的影响是暂时 的、局部的、可逆的,随着工程施工的完毕,影响随即消除。工程施工对水体的扰动,导致水域中浮游动物数量的降低。此外, 由于工程引起浮游植物生产量的下降,进而影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 游动物的丰度

10、,但这种影响是临时的,是可逆的,当施工期完毕后, 浮游动物的数攵量将逐渐恢复。清淤工程施工对水质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施工期间绞 吸使底泥扰动,上浮对湖泊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脱水别离的水的水 质到达排放标准,也会使水质局部改善。二是施工完成后,去除了湖 泊底泥,解除了湖泊底泥的二次污染,使水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2大气施工期间加强施工场地粉尘及施工机械、车辆的废气控制;定期 洒水清扫运输车进出的主干道;场地布置时应充分优化,尽量使脱水 平台和输泥管远离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并位于常年主导风向 的下风向区域。清淤工程施工期间、底泥直接经绞吸泵泵送上岸,管道输送,不 会对大气产生影响,底泥脱

11、水工程中,采取了密封措施和除臭措施, 所以根本没有异味,所以施工期间对大气不产生太大影响。工程施工 完成后污染源也将同时完毕。3噪音绞吸、脱水等施工机械都将产生一定的噪音,噪音可控制在60 分贝以下,对居民影响相对较小,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场界噪音声限值 标准,对管道和脱水平台布置时会特别注重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 方案,尽量可能减少工程噪音对敏感点的影响,工程施工完成后污染 源也将同时完毕。综合来说,本工程的实施,对城市市容景观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是巨大的。本工程不但改 善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美化了环境。因此,从社会环境的角度 来看,工程建立是可行的和必要的,本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造福工 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