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9397029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激光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激光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激光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激光损伤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对人眼的安全性分析:1.1激光对人眼的损伤机理:激光对人眼损伤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热效应眼生物组织在吸收光能后内能增加,热运气加剧;局部温度上升可到100。以上,蛋白 质被破坏,伴有灼伤等伤痛;2. 光压效应光束辐照在生物表面,由光子具有的动量而产生机械压力。另外,在热效应中引起生物 组织膨胀蒸发时也会产生次生冲击波;3. 光化学效应使用生物组织的分子分解,产生光化学变化,造成组织破坏;4. 电磁场效应光波的电磁场使生物组织原子,分子激励和振动。严重时会产生电离而破坏生物组织。因为人眼的透过率特性与激光波长密切相关。具体到1064nm激光,60%被屈光介质 吸

2、收,剩下40%则到达眼底视网膜。光密度达到一定时会损伤屈光介质和视网膜。1.2激光伤眼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脉冲激光在脉宽小于100ns秒,主要呈现热灼伤和力学损坏。1 眼底症状:形成灼伤,血管充血,视网膜出血,穿孔并有脉络膜损伤,直至永久失明。2. 屈光介质症状:主要表现为浑浊,严重是形成白内障;相比而言,视网膜损伤更严重,一旦黄斑中心受伤就是永久性失明。一般而言激光造成 的永久性失明,大多是一个区域的黑点,只有强激光(或长时间)照射造成眼底大面积损伤 才会出现完全性失明。1.3 激光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按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损伤人眼的能量阈值。1064nm激光在单脉冲工作方式下,脉宽在 1ns1

3、00us 时,能量安全阈值是 5x10-3 mJ/cm2/pulse按国军标GJB 470A-97之引用 在3A等级下安全阈值为1.0x10-2mJ或5x10-2J/m2(即 5x10-3mJ/cm2)但此值在实践中发现太过保守,即使是取此值的上限在短时间内(数秒内)只会让人感 觉少许不适,但不会对人眼造成多大的影响。根据引用资料2显示。在能量密度达到 1563.3mJ/cm2时,1064nm激光器会对兔眼眼底造成可恢复的轻度损伤。考虑到一般安全阈值是在测定值基础上减少10倍而定,故将安全值基准上限的能量密 度提升8倍至43uJ/cm2。此值仍远低于引用资料2的数值,应不会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物

4、 理损伤。而且能量密度提升后人眼的不适性将会增加,并可能伴随出现眼疲劳,出泪和视觉 模糊等症状。同时由于人眼眨眼保护时间大约是0.2秒,选择3HZ脉冲激光连续工作数秒的工作方 式,一方面在目标保持不眨眼的情况下,激光会持断对目标人眼进行攻击。而在长时间照射 下激光对人眼的攻击有效性会增加,根据引用资料1显示激光照射时间从0.01秒变到1秒 时安全阈值会下降3倍多,即有效性快速提升。理论上只要照射时间足够长,也能对人眼 造成至少是暂时性失明。另一方面只要目标持续眨眼,将不会造成更进一步的损伤,保持其 安全性。当定义对裸眼激光能量密度上限为43uJ/cm2时,具体到产品指标计算如下设定目标使用10

5、X光学系统(望远镜,枪瞄镜等),由于镜头对1064nm有透过率问题, 测定国产某型枪瞄镜在10X时,1064nm激光透过率约为20%。同时由于光学系统的会聚 作用,以10X计算,从光学系统出射到人眼的能量密度是入射到光学系统能量密度的100 倍。则6光学系统入射处上限=43/100 x 5 x 3 = 6.4uW / cm2其下限取其上限的一半并取整即3uW/cm2即得到指标:平均光斑功率密度03p w/cm26 6.4p w/cm2同样由于光斑直径取值60cm则激光单脉冲能量上限为W = 6.4x兀 x302/3 = 6mJ二,对其它光电系统的干扰作用有效性分析:此处光电系统主要指基于CCD

6、、CMOS的光学相机摄像机等影像采集器件。由于其都 是和光学镜头一起使用,并置于光学镜头的焦平面上,故镜头的入射光直径(取决于镜头的 光圈数和焦距)将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根据我司的实验结果,如果采用532nm脉冲激光需 要100mW即可将感觉器件打坏,只是基于电路的问题,CCD 一旦损坏就无法使用,而 CMOS则只会损坏横竖两条线。只有更大的能量才会将CMOS完成损坏。但此次使用激光器能量密度是无法达到损坏感光元件的程度。其只能对感光元件造成极 有限的干扰,相当于有光进入镜头,CCD/CMOS需要时间去调整白平衡,其时间取决于激 光的有效入光量和背景光强度。另外由于CCD/CMOS元件对红外光更加敏感,所以大部分只针对白光使用的相机、摄 像机会安装红外滤波片,对安装有此种滤波片的相机,此激光是不会产生任何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