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9393789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二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方法建议:1. 此部分会考说明上要求为掌握水平,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熟练记忆的基础上,一定要多进行习题训练2. 此部分相关内容还可参见大聚焦P3031、P91、P138中学课本中要求掌握的常见气体制备的有关知识,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包括:发生、净化、干燥装置)和药品、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组装顺序和操作顺序)、气体的收集和检验(或验满)等务必全面、熟练掌握,这也是准确、迅速解答有关实验设计题和综合实验题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一、气体的制备:1、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气体发生装置的三种典型类型: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约13种气体的制备,它们是:三种单质气体(O2,H2,

2、Cl2)、三种氢化物(HCl,H2S,NH3)、三种有机气体(CH4,C2H4,C2H2)、四种氧化物(CO2,SO2,NO,NO2)。写出下列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 NH3: O2: NO2: 或: NO: Cl2: CO2: HCl: CH4: H2S: C2H4: 或: C2H2: SO2: * 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一般有以下环节:(1)气体的发生; (2)气体的净化;(3)气体的收集; (4)尾气的处理(对于有毒气体)。2、气体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即: 固+固 气 如制取 等。装置如右图: (2)液固或液、液加热:即:液+固 气 液+液 气如制取 等。装置如右图:(3)

3、液固不加热:即:液+固 气 如制取 等。装置如右图:启普发生器,它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大量气体。其优点是可以随时反应,随时停止。使用时应注意装置是否漏气;液体不能添加太满;固体试剂应是块状。启普发生器由 、 、 三部分组成。气体的净化:() 净化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一般情况下: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吸收;酸性气体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碱性气体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水蒸气可用干燥剂来吸收;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用作吸收剂。1、含有HCl杂质气体CO2(HCl)- 溶液;SO2(HC

4、l) 溶液 H2S(HCl)- 溶液;Cl2(HCl) ; H2(HCl)- ;2、中性气体中含有酸性杂质气体:用 溶液吸收O2(Cl2) H2(H2S) O2(CO2)CO(CO2) C2H2(H2S) NO(NO2)3、酸性气体中含有其它酸性杂质气体CO2(SO2)- 溶液; CO2(H2S)- 溶液;4、含有O2杂质气体CO2(O2) ; N2(O2)- 5、HCl(Cl2) 。(2)常见气体的干燥:固体干燥剂通常放在 内,液体干燥剂通常放在 内。在选择干燥剂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被干燥的气体一定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酸性干燥剂一般用来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而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

5、浓H2SO4能干燥H2,O2,Cl2,CO2等,而不能干燥NH3;反之,碱性干燥剂也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碱石灰不能干燥Cl2,CO2,HCl等。具有强氧化性的浓H2SO4不能用来干燥还原性气体,如H2S,HBr, HI;对于H2,CO等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反应条件是加热或高温,故常温下仍可使用浓H2SO4干燥。无水CaCl2呈中性,对各类气体一般均可干燥,但NH3能与其发生络合作用而不能使用。反应式为:CaCl2+8NH3 CaCl28NH3下列气体干燥选用什么干燥剂?请根据以上原则填写下表:酸性干燥剂中性干燥剂碱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CaCl2硅胶碱石灰中性H2、O2、N2、CO、NO、C

6、H4、C2H4、C2H2酸性CO2、Cl2、HCl、SO2、NO2H2S碱性NH3(3)关于气体的净化与干燥的先后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一般是除杂在先,干燥在后。其原因是:气体通过溶液将带出水蒸气,干燥剂可除去这些水蒸气。例如实验室中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欲制得干燥、纯净的CO2,可先将产生的气体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除去混入其中的HCl气体,再通过浓H2SO4除去水蒸气。若采用加热除杂,则一般是干燥在先。例如N2中混有O2,CO2,H2O(气),可先将混气通过碱石灰,除去CO2和H2O(气),再将从干燥管导出的气体通过装有灼热Cu网的硬质玻璃管,除去O2,即可得到干燥、纯净

7、的N2。若将混气先通过灼热的Cu网,因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易引起试管破裂。气体的收集:(1)排水集气法: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反应的气体,均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气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等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其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均可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气(2)向上排空气法: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等(3)向下排空气法:棉花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等气 气 注意:所制气体如难溶于水又不要求干燥时,应该用排水集气法;如气体溶于水则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排气集气时,应使气体导管伸到瓶底。空气的平均式量约为29,则式量大于29的气体如Cl2等用

8、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式量小于29的气体如H2等可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与空气密度相近的气体如NO、CO等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一定要接近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为减少空气向瓶内扩散,集气瓶口应盖上毛玻璃片;如用试管收集时,可在管口轻轻塞入一小团疏松的棉花。尾气的处理操作中应掌握的几个问题:液收法:对有毒、有害的气体必须用适当的溶液予以吸收。如Cl2、SO2、Br2(蒸气)、NO2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 NH3可用浓H2SO4吸收。燃烧法:点燃变为无毒、无害的气体,再排放到空气中。如CO尾气,则可在导管口处点燃,将其

9、转化为CO2。直排法:针对无毒、无害气体的排出。如:N2,O2,H2,CO2等(可在塞子上安装一个放空管或多打一个孔)。转化法:若需检验某混气中含有大量H2和CO,先将混气通过灼热的CuO,使其分别转化为H2O(气)和CO2,然后通过装有无水CuSO4的U形管(或干燥管),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进行验证(该顺序不能颠倒)。气体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如图。二典型例题分析例4 利用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H2 Cl2 CH4 HClNH3 NOH2S SO2(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 (写序号);(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这时气体由_口进入;(

10、3)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4)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干燥的气体有_,这时气体由_口进入。例2 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_。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例3 下列三个问题均与图示实验装置有关,请选择AD序号填入括号内(1)制取某无色非金属氧化物气体时,锥形瓶X内的药品应是 A铜和稀硝酸 B铜和浓硝酸C碳酸钙与稀硫酸 D亚硫酸钠和浓盐酸(2)洗气瓶Y中所装的液体应是(不允许非水杂质混在气体中) A浓H2SO4 BNaOH溶液CNaH

11、SO3溶液 DHaHCO3溶液(3)检验集气瓶Z是否集满气体,置于瓶口的滤纸上蘸上的溶液是 ABaCl2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C碘化钾淀粉试纸 D澄清石灰水例4 如图装置可用于_。A加热NaHCO3制CO2B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以上学案之后,再一并核对答案!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有关答案:1. 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固体-固体加热装置制O2的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制NH3的反应原理2N

12、H4Cl+Ca(OH)2 CaCl2+2NH3+2H2O制CH4的反应原理CH3COONa+NaOH Na2CO3+CH4固体-液体(液体-液体)加热装置制Cl2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制HCl的反应原理NaCl(固)+H2SO4(浓)=NaHSO4+HCl(不加热或微热均可)NaCl(固)+NaHSO4(浓) Na2SO4+HCl制SO2的反应原理Na2SO3(固)+H2SO4(较浓) Na2SO4+H2O+SO2制NO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不加热速率慢)制C2H4的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

13、2+H2O固体-液体不加热装置制H2的反应原理Zn+H2SO4(稀)=ZnSO4+H2制CO2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制H2S的反应原理FeS+H2SO4(稀)=FeSO4+H2S制NO2的反应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制C2H2的反应原理CaC2+2H2OCa(OH)2+CHCH气体的净化:净化1、含有HCl杂质气体CO2(HCl)-饱和NaHCO3溶液;SO2(HCl)饱和NaHSO3溶液 H2S(HCl)-饱和NaHS溶液;Cl2(HCl)水或饱和食盐水; H2(HCl)-水;2、中性气体中含有酸性杂质气体:用NaO

14、H溶液吸收3、酸性气体中含有其它酸性杂质气体CO2(SO2)-饱和NaHCO3溶液; CO2(H2S)-CuSO4溶液;4、含有O2杂质气体CO2(O2)灼热Cu; N2(O2)-灼热Cu5、HCl(Cl2)-CCl4溶液(2)常见气体的干燥:固体干燥剂通常放在球形干燥管内,液体干燥剂通常放在洗气瓶内。下列气体干燥选用什么干燥剂?请根据以上原则填写下表:酸性干燥剂中性干燥剂碱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CaCl2硅胶碱石灰中性H2、O2、N2、CO、NO、CH4、C2H4、C2H2酸性CO2、Cl2、HCl、SO2、NO2H2S碱性NH3二. 典型例题分析例1分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基础内容,但综合思

15、考性较强。其立意在于考查学生对常见实验装置图的识别、分析能力;运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通过思维的联想、迁移和重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由图可以看出:(1)若烧瓶是干燥的,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必然为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这是因为只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l2,HCl,H2S,SO2等,当由B口进气后,才能在烧瓶底部逐渐积聚,产生的压强将瓶内的空气由A口排出,直至所收集的气体充满整个烧瓶。(2)若烧瓶充满水,则应为能够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装置应与“排水量气”装置相同,遵循“短进长出”的原则。此时由 A口通入像H2,CH4,NO等极难溶于水的气体,气体产生的压强将烧瓶中的水由B口排出,

16、当烧瓶中的水排尽后,即说明烧瓶内已充满所收集的气体。(3)若烧瓶是干燥的,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应为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这是因为只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CH4、NH3等,当由A口进气后,才能在烧瓶最上方逐渐积聚,产生的压强将瓶内空气由B口排出,直至所收集的气体充满整个烧瓶。(4)浓硫酸为强氧化性的酸性干燥剂,其干燥气体的范围为非还原性的中性及酸性气体。进行干燥时,气体的流向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所以除NH3(为碱性气体)、H2S(为还原性气体,易被浓硫酸氧化)外,其余气体均可由浓硫酸干燥。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1);(2),A;(3);(4),B。例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

17、的实验室制备原理。A不合理,由于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反应得不到H2;B不合理,由于HCl极易溶于水,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与浓H2SO4反应制备HCl,而应该用NaCl晶体与浓H2SO4反应制备HCl;D不合理,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性的CaSO4包裹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合理而又实用的是C。例3分析 这是一道集制气、除杂和集气于一题的综合实验题。可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根据制气装置为有液体参加反应且不需加热,可淘汰A,根据所制气体是无色的,又可排除B,由本节例1分析知C也应排除。亚硫酸钠和浓盐酸反应不需加热,气体SO2为无色,且符合Z瓶集气方式,故(

18、1)应选D。亚硫酸钠和浓盐酸反应产生SO2并混有HCl气体和水气(本题未对水气作除杂要求),需将HCl除去。由于浓H2SO4只能吸收水汽而不能除去HCl气体,NaOH溶液要同时除去HCl和SO2,NaHCO3溶液虽能除去HCl气体,但同时产生新杂质CO2混在SO2中。NaHSO3溶液能吸收HCl,同时放出SO2,故(2)应选C。由于SO2不与BaCl2及KI反应,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SO3白色沉淀不便在滤纸上观察。酸性KMnO4溶液与SO2反应后紫红色褪去,故(3)应选B。 答(1)D;(2)C;(3)B。例4分析分析题干提供的图示可知:气体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气体收集方法为排水集气法。所以首先排除需加热的A选项;而C,D两选项中,反应条件亦均需加热,且制得的NH3和HCl均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故予以排除。而B选项中,用Cu与稀HNO3作用制取NO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 = 3Cu(NO3)2+4H2O+2NO,从反应物的聚集状态及反应条件来看,为固液(不加热)型,而且制备的气体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符合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