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9390937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力送电线路新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基础部分质量通病1、基面降不够1.1原因分析1.1.1施工人员不了解“规范”或设计要求,挖坑前未考虑边坡距离及地形高差。1.1.2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到岗、不到位,基础型坑深没有认真核对。1.1.3降基面桩位置不准确,上边坡未按规范要求保证足够的坡度。1.2预防措施1.2.1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1.2.2员工坚持现场检查。1.2.3挖坑前认真检查核对基面降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基础成型2.1原因分析2.1.1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高。2.1.2工器具陈旧,模板固定支撑不牢固。2.1.3模板尺寸校准有误,捣振时将支撑件震松,使其发生跑

2、位现象。2.2预防措施2.2.1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认真学习规范及规程,树立精品意识的观念。2.2.2更新工器具,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坚决淘汰不用。2.2.3用钢管或槽钢多层固定,砼振捣中模板不变形移位。2.2.4模板固定好后,认真校对各部尺寸,浇制时要经常检查,校核尺寸。3、回填不夯实或夯实不好3.1原因分析3.1.1无专人负责或领工人员责任心不强。3.1.2没有严格按要求施工,回填土中有杂草现象。3.1.3现场检查少或无检查。3.2预防措施3.2.1加强回填夯实的现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3.2.2加强管理,回填夯实设立专人负责。4、保护帽成型差4.1原因分析4.1.1保护帽

3、制作没有统一要求。4.1.2保护帽尺寸控制不好。4.1.3配合比不合格,养生不好。4.2预防措施4.2.1保护帽模板根据塔型,按规定尺寸,统一制作,不同要求不同制作。4.2.2严格按照尺寸要求、工艺要求,认真制作保护帽。4.2.3浇制保护帽,砼配合比要正确计量。二、铁塔部分质量通病1、螺栓规格不统一。1.1原因分析1.1.1责任心不强,未按图纸施工。1.1.2准备工作不充分,螺栓未预先分类标识、标识不清。1.1.3抢进度,工艺意识不强。1.2预防措施1.2.1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规范、规程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1.2.2组塔前将螺栓规格进行分类,按类放置并进行标识,特殊部位螺栓标识使用部

4、位。1.2.3严格按图施工,严禁代用。1.2.4讲究施工工艺,把质量放在首位,不能只讲进度忽视质量。1.2.5螺栓穿向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2、交叉物件空隙处未按要求安装垫片2.1原因分析2.1.1不了解要求,不按图施工。2.1.2工艺要求低,质量意识不强。2.1.3高处作业不好安装、遗漏。2.2预防措施2.2.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按图施工。2.2.2认真学习本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2.2.3每组好一段,螺栓紧固前认真检查、补齐、加装。3、螺栓紧固达不到要求3.1原因分析3.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严,员工责任心不强。3.1.2杆塔组立完未能全面紧固达不到规定扭矩

5、。3.1.3责任不到位有漏紧现象。3.1.4无专人负责检查、验收。3.2预防措施3.2.1铁塔组装一段,紧固一段。铁塔组立好后即刻全面紧固,达到扭力值。3.2.2改进螺栓紧固用的工器具,螺栓紧固达标。3.2.3落实责任制,分工明确。3.2.4有专人负责检查验收,配置检查专用扭力扳手。3.2.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转入下道工序。三、架线部分质量通病1、导地线展放磨损1.1原因分析1.1.1障碍物损伤。1.1.2导线保护不周到,保护套损伤导线。1.2预防措施1.2.1张力放线有障碍物导线易碰撞点用7轮滑车支顶,防止导线与障碍物相磨而损伤导线。1.2.2障碍物设专人负责,沿线人员到

6、岗到位,不得脱岗。1.2.3通讯畅通。1.2.4压接管保护套绑扎牢固,铁丝头压下,保护套外用布包扎,防止导线展放好后刮大风鞭击损伤导线。2、导地线弛度超标2.1原因分析2.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高。2.1.2观测方法不当,量尺不准。2.1.3仪器精度低。2.2预防措施2.2.1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规程及规范要求施工。2.2.2根据不同地形选择弛度观测方法,山区选择角度法观测,平地导线观测尽量选择角度法,地线用平行四边形法,量尺准确。2.2.3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培训合格,持证上岗。2.2.4观测弛度所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四、接

7、地部分1、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够,引下线工艺差。1.1原因分析1.1.1接地槽挖好后,无专人检查验收。1.1.2接地体埋设无专人负责,是否按设计要求敷设、埋设接地体。1.1.3质量意识不强,引下线工艺要求低。1.1.4接地安装完毕后,未按要求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量。1.2预防措施1.2.1接地槽挖好后,专人负责检查深度、长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埋设。1.2.2埋设接地体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埋设。1.2.3高标准、严要求,引下线制作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1.2.4用校验过的专用仪表,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达到设计数据。xxKV送电线路改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基础部分质量通病1、基面降

8、不够1.1原因分析1.1.1施工人员不了解“规范”或设计要求,挖坑前未考虑边坡距离及地形高差。1.1.2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到岗、不到位,基础型坑深没有认真核对。1.1.3降基面桩位置不准确,上边坡未按规范要求保证足够的坡度。1.2预防措施1.2.1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1.2.2员工坚持现场检查。1.2.3挖坑前认真检查核对基面降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基础成型2.1原因分析2.1.1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高。2.1.2工器具陈旧,模板固定支撑不牢固。2.1.3模板尺寸校准有误,捣振时将支撑件震松,使其发生跑位现象。2.2预防措施2.2.1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认真学习规范及

9、规程,树立精品意识的观念。2.2.2更新工器具,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坚决淘汰不用。2.2.3用钢管或槽钢多层固定,砼振捣中模板不变形移位。2.2.4模板固定好后,认真校对各部尺寸,浇制时要经常检查,校核尺寸。3、回填不夯实或夯实不好3.1原因分析3.1.1无专人负责或领工人员责任心不强。3.1.2没有严格按要求施工,回填土中有杂草现象。3.1.3现场检查少或无检查。3.2预防措施3.2.1加强回填夯实的现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3.2.2加强管理,回填夯实设立专人负责。4、保护帽成型差4.1原因分析4.1.1保护帽制作没有统一要求。4.1.2保护帽尺寸控制不好。4.1.3配合比不合

10、格,养生不好。4.2预防措施4.2.1保护帽模板根据塔型,按规定尺寸,统一制作,不同要求不同制作。4.2.2严格按照尺寸要求、工艺要求,认真制作保护帽。4.2.3浇制保护帽,砼配合比要正确计量。二、铁塔部分质量通病1、螺栓规格不统一。1.1原因分析1.1.1责任心不强,未按图纸施工。1.1.2准备工作不充分,螺栓未预先分类标识、标识不清。1.1.3抢进度,工艺意识不强。1.2预防措施1.2.1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规范、规程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1.2.2组塔前将螺栓规格进行分类,按类放置并进行标识,特殊部位螺栓标识使用部位。1.2.3严格按图施工,严禁代用。1.2.4讲究施工工艺,把质量

11、放在首位,不能只讲进度忽视质量。1.2.5螺栓穿向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2、交叉物件空隙处未按要求安装垫片2.1原因分析2.1.1不了解要求,不按图施工。2.1.2工艺要求低,质量意识不强。2.1.3高处作业不好安装、遗漏。2.2预防措施2.2.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按图施工。2.2.2认真学习本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质量意识教育。2.2.3每组好一段,螺栓紧固前认真检查、补齐、加装。3、螺栓紧固达不到要求3.1原因分析3.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严,员工责任心不强。3.1.2杆塔组立完未能全面紧固达不到规定扭矩。3.1.3责任不到位有漏紧现象。3.1.4无专人负责检查、验收。3

12、.2预防措施3.2.1铁塔组装一段,紧固一段。铁塔组立好后即刻全面紧固,达到扭力值。3.2.2改进螺栓紧固用的工器具,螺栓紧固达标。3.2.3落实责任制,分工明确。3.2.4有专人负责检查验收,配置检查专用扭力扳手。3.2.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转入下道工序。三、架线部分质量通病1、导地线展放磨损1.1原因分析1.1.1障碍物损伤。1.1.2导线保护不周到,保护套损伤导线。1.2预防措施1.2.1张力放线有障碍物导线易碰撞点用7轮滑车支顶,防止导线与障碍物相磨而损伤导线。1.2.2障碍物设专人负责,沿线人员到岗到位,不得脱岗。1.2.3通讯畅通。1.2.4压接管保护套绑扎牢固

13、,铁丝头压下,保护套外用布包扎,防止导线展放好后刮大风鞭击损伤导线。2、导地线弛度超标2.1原因分析2.1.1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高。2.1.2观测方法不当,量尺不准。2.1.3仪器精度低。2.2预防措施2.2.1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规程及规范要求施工。2.2.2根据不同地形选择弛度观测方法,山区选择角度法观测,平地导线观测尽量选择角度法,地线用平行四边形法,量尺准确。2.2.3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培训合格,持证上岗。2.2.4观测弛度所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四、接地部分1、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够,引下线工艺差。1.1原因分析1.1.1接地槽挖好后,无专人检查验收。1.1.2接地体埋设无专人负责,是否按设计要求敷设、埋设接地体。1.1.3质量意识不强,引下线工艺要求低。1.1.4接地安装完毕后,未按要求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量。1.2预防措施1.2.1接地槽挖好后,专人负责检查深度、长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埋设。1.2.2埋设接地体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埋设。1.2.3高标准、严要求,引下线制作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1.2.4用校验过的专用仪表,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达到设计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