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发展概况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19382760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发展概况(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发展概况一、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方式智能制造具有复杂性及系统性等特点,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下游客户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亦呈现多样化、差异性等特征,不仅需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持续保持技术创新,也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产品供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具备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二)智能制造装备的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明显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朝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智能制造装备将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对生产对象和生产环境具有

2、一定的适应性,从而实现生产过程优化;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将实现深度集成,生产设备与智能网络实现高度互联,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使智能制造装备性能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提升装备功能复杂度,增强装备信息交互、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智能制造装备胜任大型、复杂生产场景的操作和信息整合。二、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

3、33亿元。三、 模具行业的发展情况模具是强迫金属或非金属成型的工具,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模具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家电、航空航天、建材、电机和通讯器材等产品中,约60%-80%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加工成型。因此,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模具行业属于技术、资金、人才密集行业,模具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由于模具成型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成本以及可以实现

4、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等优点,模具已成为汽车、电子电器、IT产品、包装品、建筑装饰材料等产品制造业中最主要的制造工具。其中,汽车90%以上的零部件由模具制造,而模具成本仅占整车销售价格的1%左右。模具是企业及产品制造业的效益放大器,工业企业依靠模具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因此,模具产品的制造水平和模具行业的科技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逐步落实,政府对模具技术创新的支持投入逐年增加,对模具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逐步完善。我国模具行业发展思路逐步由过去的技术模仿、跟踪,转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进而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5、。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2021年6月发布的模具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国十一五末就进入世界模具消费大国的行列,十三五成为世界模具第一大消费国,约占世界模具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作为第一大模具制造国,产值占世界模具的三分之一,是国际模具采购中最具性价比的模具制造基地。四、 智能装备行业行业壁垒(一)智能装备行业技术壁垒精密工艺装备、精密功能零部件、智能自动化装备等非标制造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主要表现在:1)该行业涉及新材料技术、锻造技术、注塑技术、压铸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制造工程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2)该行业产品具有非标化特点,不同客户在产品需求方面都

6、有一定区别,因此对产品制造商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检测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二)智能装备行业客户壁垒精密工艺装备、精密功能零部件、智能自动化装备等非标制造行业作为下游客户的核心生产设备、零件及装备,具有技术复杂、价值高的特点,对客户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因此,下游客户会从品牌经验、技术、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考察,认证期较长。所以对于新入厂商来说,客户资源壁垒在短期内较难突破。(三)智能装备行业人才壁垒精密工艺装备、精密功能零部件、智能自动化装备等非标制造行业由于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要求设计生产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项目实施

7、关键技术同时拥有众多项目经验的技术人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主要资源;同时,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团队建设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去培养,一般的企业难以承受。五、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智能装备产业基础更加夯实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正在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科技发展呈现多元深度融合特征,制造业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先进制造、信息化和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奠定了夯

8、实基础。(二)当今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为行业带来巨大机遇中国制造业面临大而不强、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等问题,通过推行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提升生产效率及节约劳动力成本,成为应对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通过技改补贴等多项措施,引导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和自动化改造,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的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需求,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三)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加速,带来巨大动力电池产能扩张需求在全球碳排量限值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国家加大或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欧洲碳排放政策力度加大,再加上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提升

9、,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国内新能源汽车走在全球市场前列。大众、宝马、戴姆勒、通用、本田等主流车企纷纷加大在中国电动化市场布局,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本土新能源车厂亦纷纷扩产,带动产业链新一轮扩产浪潮,对锂电设备应用生产线需求增长。(四)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为智能装备行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性、自放电、环保性等多方面均优于铅酸电池,近几年,由于锂电池技术进步,成本大幅下降,其对传统铅酸电池正加速替代。随着储能、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以及AGV等新兴锂电应用市场迅速崛起,其对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正在迅速起量。(五)产业配套日益成熟,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近几

10、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水电气等配套日益成熟,对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人才培育也加快,给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在产业链方面,智能装备需要大量的制造气缸、伺服、电机等标准设备以及非标的机加工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攻克多项行业技术难题,绝大部分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目前华中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均已具备深厚的原材料供应和市场基础,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六、 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一)智能装备行业智能制造处于关键迭代期我国工业制造经历了工业10机械制造、工业20流水线、批量生产,标准化、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无人/少人化生产和工业40网络化生产,虚实融合等阶段

11、。最近三年我国部分产业从工业20基本完成向工业30的转变,但是与工业40仍有较大距离。核心是联接,要把机器设备、生产流水线、加工厂、经销商、企业产品和顾客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工业40提出的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通过智能制造软件信息系统,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重复性的复现和执行预期的目标的过程,最终实现完全自动化。(二)智能装备行业下游不同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差异较大智能制造装备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体现了不同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的差异。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电子行业、五金机械行业、化工橡胶塑料行业、食

12、品行业及其他行业。其中,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采购量持续最大,且持续增长,智能制造水平较高。电子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采购量仅次于汽车行业,存在一定波动。五金机械、化工等其他行业对工业机器人采购量较小,智能制造水平较低。(三)智能装备行业关键技术装备、软件取得一定突破在技术装备方面,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进展。在关键技术方面,我国在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一定突破。在核心支撑软件方面,我国装备企业已经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例如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