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375584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指材料处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时,通常必须考虑的最 基本的、共有的性质。(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P表示。按下式计算:m p =K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孔隙在内的体积。钢材、玻璃等少数密实材料可根据外 形尺寸求得体积。大多数有孔隙的材料,在测定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 用李氏瓶测定其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2表观密度p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用 。表示。按下式计算: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当材料孔隙内含有水分时

2、,其质量和体积(可以忽略)均有所变化,故测定表观密度时,须 注明其含水情况。按照含水状态分为:干表观密度、气干表观密度和饱和表观密度。孔隙的分类微细孔隙细小孔隙按尺寸大小: (D0.01mm)(0.01mm D 1mm)* 开口气孔,-:-闭口气孔粗大孔隙孔隙的构造: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干表观密度(干燥状态)气干表观密度(与空气湿度有关 平衡时的状态)mp =oo饱和表观密度(吸水饱和m + mp = 水o Vo状态)饱和表观密度(吸水饱和状态)m + mp =饱和水0 V03孔隙率在材料自然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材料的孔隙率,用P表示。按下式计算:P = 0_ X 100% = 1 =

3、(1 P0 ) X 100%V0p孔隙率=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V开口孔隙X100%-V开口孔隙率Pk=0V闭口孔隙X100% -V0p = p + p闭口孔隙率Pb=4堆积密度散粒或粉状材料,如砂、石子、水泥等,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用p 0 表示。按下式计算:由于散粒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不同,堆积密度可分为疏松堆积密度、振实堆积密度和紧密堆 积密度。视密度:针对散粒状、粉状材料而言,根据测定方法(排液法)和计算公式 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密度,也不是表观密度值。5空隙率散粒材料自然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散粒材料的空隙率。用下式计算:,矿一V V pfP =

4、 00 = 1 - 0 = (1 - 0)x 100%V0P06、材料的压实度与相对密度(较少使用)压实度=压实后土的干密度/ 土的最大干密度X100%(2)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亲水性:材料能被水润湿的性质亲水性材料:砖、木材、混凝土憎水性:材料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憎水性材料:石蜡、沥青、油漆、塑料(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_(a)(b)2吸水性和吸湿性吸水性:材料浸入水中吸收水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吸水性,常用质量吸水率表示:W = mi-m x 100% m mm材料干燥状态下的质量ml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体积吸水率: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的体积占自然状态体积的

5、百分率。W = x100% V V0吸水饱和状态时,吸入水的体积等于材料内开口孔隙的体积。因此体积吸水率等于开口孔隙率。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的关系为:W P WmV Pw工程中常用质量吸水率表示材料的吸水性。同一材料的吸水率基本是一固定值。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吸湿性常用含水率来表示。即W =含m x 100% 含 m平衡含水率:材料中的水分与周围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3、材料的耐水性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且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材料的 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可按下式计算:耐水性材料要求软化系数大于0.851).软化系数越小

6、,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的强度降低越多,其耐水性越差。2),对经常处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如地下构筑物、基础、水工结构)的材料,其 K 软N0.85;4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抗渗性(不透水性)。渗透系数:K = Q-d AFHQ dAt- H抗渗等级抗渗等级指材料在标准试验方法下进行透水试验,以试件在透水前所能承受的最 大水压力(0.1MPa)来确定的。如W6、W8表示材料能承受0.6、0.8MPa的水压而不渗水。影响抗渗性的主要因素(1) 亲水性(2) 孔隙率(3) 孔隙特征5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 强度的性质称为抗

7、冻性。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冻融循环作用的能力。抗冻等级将材料吸水饱和后,按规定方法进行-20C+20C度冻融循环试验,以质量损失 不超过5%、强度下降不超过25%时,所能经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用符号“F” 和最大冻融循环次数表示,如F25、F50、F100 影响材料抗冻性的因素(1) 孔隙率、孔隙特征(2) 材料的强度、韧性(3) 材料的软化系数(4) 冻结条件:冻结温度、冻结速度、冻融循环作用的频繁程度1.某轻质板材,其密度为2.80g/cm3,干燥状态时表观密度为800kg/m3,测得其体积吸水 率为66.4%,试计算该板的(1) 质量吸水率(Wm)(2) 闭口孔隙

8、率(Pb)(1)质量吸水率Wm为:W 二也=66.4% X 1。= 83%m P800(M1 -PoV p 7(2)材料的孔隙率P为:x 100% = 71.4%(X100% = 1 -V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即为材料的开口孔隙率,因此闭口孔隙率为:Pb=P- Pk=71.4%-66.4%=5%(3)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1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其大小用导热系数(入)表示。入=Q*a/A(T2-T1)t式中入一导热系数(W/m.K)Q一传导的热量(J)A一平壁面积(m2)a 一材料的厚度(m)t一传热时间(s)(T2-T1)一材料两侧温差(K)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无机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有机

9、材料晶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无定形体的导热系数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即空气愈多,导热系数愈小;材料的含水率增加,导热系数也增加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和湿度升高而增加2热容量与比热材料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大小用比热表示公式Q=cm(T2T1)式中Q一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 一材料的比热(J/g.K)m 材料的质量(g)(T2T1)一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差(K)比热:c=Q/m(T2 T1)3材料的温度变形性材料的温度变形性是指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体积变化的性质。ALa (T - T) L21一、弹塑性变形1弹性及弹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

10、到原始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E b材料的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 弹性变形的大小与外力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 E为常数,其值为应力。与应变8之比,即弹性模量E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E值愈大,材料愈不易变形,材料的刚 度愈好。2 塑性及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恢复,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塑性。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为不可逆变形。塑性阶段,应力与应变不成正比。O03弹塑性材料的变形特征4、徐变与应力松弛徐变:固体材料在持久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非晶体材料黏性

11、流动应力松弛材料在持久荷载作用下,若所产生的变形因受到约束而不能增大时,则其应力将随着时 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材料的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以外力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外力(拉力、压力、剪力等)表示。2材料的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al=3af P/A3影响材料强度的外界因素1、试件的形状相同底面积的试件,高度越大,强度值越小。2试件尺寸随着尺寸的变大,强度测定值逐渐减小3、加荷速度加荷速度越快,测定的强度值越大4、试验环境的温湿度4材料的强度等级按强度值的高低划分为若干等级,即材料的强度等级。脆性材料按抗压强度划分:如岩石、砖和混凝土等。钢材按抗拉屈服强度划分。石材按

12、极限抗压强度分9个等级:MU10MU100;烧结普通砖按抗压强度分5个等级:MU10MU30 ;普通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12个等级:C7.5C60;碳素结构钢按抗拉屈服强度分5个牌号:Q195Q275。5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比值,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3) 脆性和韧性1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一定值时,材料发生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的 塑性变形,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脆性材料。2脆性材料特性抗压强度大于抗拉强度破坏时应变小承受冲击和震动能力差宜做承压构件,如砖、石材、混凝土等3韧性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下能承受较大变形不致破坏的性质。韧性材料的变

13、形能力大,且抗拉强度几乎与抗压强度相等。如低碳钢、低合金钢等属于韧性材料。(4)硬度与耐磨性1硬度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压入或刻划的能力。莫氏硬度(HM):采用刻划法,并与十个硬度标准比较,确定硬度。布氏硬度(HB):采用压入法,用压痕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表示。HB =2 FnD(D-严WTj肖氏硬度(HS):采用回弹法,用重锤的回弹高度作硬度的相对值。2 耐磨性材料表面抵抗磨损和磨耗的能力叫做材料的耐磨性。3、材料的耐久性耐久性是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自身及环境因素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原有性能而不变 质、不破坏的能力。耐久性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针对不同的破坏因素,耐久性有不同的内容。物理作

14、用:温度变化、干湿变化、冻融循环作用化学作用:酸、碱、盐等溶液的侵蚀机械作用:持续荷载生物作用:菌类、昆虫金属材料:锈蚀沥青及高分子材料:老化木材、植物:腐蚀、腐朽混凝土:碳化、碱集料反应等提高耐久性的意义耐久性良好的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对节约 建筑材料、保证建筑物长期正常使用、减少维修费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等均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4、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1)材料的组成:化学组成、矿物组成(2)结构:宏观结构、亚微观结构和微观结构(3)构造:材料的宏观组织状况(1)材料的组成1 化学组成指构成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种类及数量。如锌铝合金:

15、锌97% 、铝3%水泥化合物组成:SiO22024%CaO6267%Fe2O32.56.0%AL2O347%MgO5%化学组成直接决定材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重要因素2 矿物组成 矿物:指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的物质。如:3CaO.SiO2长石2CaO.SiO2石英云母方解石矿物组成指构成材料的矿物种类和数量。如水泥的矿物组成:花岗岩的矿物组成:3CaO.SiO23760%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2CaO.SiO21537%玄武石的矿物组成:3CaO.AL2O34CaO.AL2O3.Fe2O3715%1018%斜长石 橄榄石 辉石(2)材料的结构1 宏

16、观结构2 亚微观结构3 微观结构1 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材料组织,其尺寸在10-3 m级以上。如材料的孔 隙,裂缝以及岩石的节理和木材的纹理等。 .致密结构:钢材、玻璃 .纤维结构:木材、岩棉 .多孔材料:加气混凝土、石膏制品 .层状结构:胶合板、纸面石膏板 .散粒结构:砂子、碎石2亚微观结构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材料组织,尺寸范围在10-3mm以上。主要研究组成物 质的单个粒子的形貌。3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组成材料的原子、分子层次的结构。可用电子显微镜来分析研究 该层次上的结构特征。微观结构的尺寸范围在10-610-10 m。微观结构分为:(1)晶体结构;(2)非晶体结构(玻璃

17、体);(3) 胶体结构。(1) 晶体结构内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在空间上按特定规则呈周期性排列时的结构。(2) 晶体结构特点单晶体:(1) 质点在空间上呈周期性排列(2) 具有特定的几何外形(3) 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4) 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化学稳定性多晶体(单晶体聚集):各向同性(3) 晶体结构分类: 原子晶体:石英、金刚石 离子晶体:CaCl2、NaCl 金属晶体:钢铁,铝,镁 分子晶体:合成高分子材料 原子晶体结合: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特性: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密度;电、热的不良导体种类:石英、刚玉、金刚石等。 离子晶体结合:正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而成。特性:较高的强度、硬度和熔点;电、热的

18、不良导体 种类:氯化钠、氯化钙等。 分子晶体结合:分子间的分子键结合。特性:较高的变形性能;强度、硬度较低;电、热的不良导体 种类:石蜡、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金属晶体结合: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金属键结合。特性:较高的强度和塑性变形;电、热的良导体种类:各种金属。(2)非晶体结构又称为玻璃体结构或无定形结构,如无机玻璃。玻璃体的结合键为共价键和离 子键。1、非晶体结构特点 质点在空间上呈非周期性排列 没有特定的几何外形 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 没有固定的熔点 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是一种不稳定结构2、非晶体的形成与性质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熔融物急速冷却,质点来不及按一定规则排列,便凝 固成固体,此时则得到玻璃体结构。玻璃体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容易与其它物质起化学作用。例如火山灰,炉 渣,粒化高炉矿渣等就是玻璃体。在混凝土中掺入这些材料,正是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活性(活性氧化硅和活性 氧化铝)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后期强度)。3材料构造材料的构造是材料的宏观组织状况。如岩石的层理和混凝土中的孔隙等。2、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孔隙增多)(1).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材料受力的有效面积减小,强度降低(3).体积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和热容随之减小.透气性,透水性,吸水性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