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随堂练习答案[稻谷书苑]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9369792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7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力学随堂练习答案[稻谷书苑]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建筑力学随堂练习答案[稻谷书苑]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建筑力学随堂练习答案[稻谷书苑]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建筑力学随堂练习答案[稻谷书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力学随堂练习答案[稻谷书苑](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力学第二章 静力学基础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因此这两个力_B_。 (A) 平衡; (B) 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C)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D) 合力为零。 2. 固定端支座的约束反力是_A_。(A) 、 (B) 、 (C) 、 (D) 3. 定向支座的约束反力是_B_。(A) 、(B) 、(C) 、 (D) 4. 固定铰支座的约束反力是_C_。(A) 、(B) 、(C) 、(D) 5. 下列结论中,哪些不正确?_A_ (A) 力偶的合力不为零; (B) 力偶是一对力; (C) 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D) 力偶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转动。 6. 光滑面

2、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且( B ) (A) 指向受力物体,恒为拉力 (B) 指向受力物体,恒为压力 (C) 背离受力物体,恒为拉力 (D) 背离受力物体,恒为压力 7. 力的可传性原理是指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在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下( B ) (A) 平行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 (B) 沿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 (C) 垂直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 (D) 任意移动到刚体上任一点 8. 力在图示坐标系Oxy的y轴上的分力大小和投影分别为(B)。(A) 和(B) 和(C) 和(D) 和 9. 如图所示,一重物放在光滑支承面上,其重量为G,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力为

3、FN,水平支承面对物块的约束反力为,则构成平衡力的两个力应为(B)。(A) G与FN(B) G与(C) FN与(D) G与和FN与 10.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平衡。( ) 11.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 ) 12. 力偶可以与一个力平衡。( ) 第三章1. 平面上的合力对该平面内一点的矩( B ) (A) 大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 (B) 等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 (C) 小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 (D) 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其各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 2. 平面汇交力系如图所示,已知:F1=F2=2kN,F3=4kN,则该力系合力R的大小为(A)(

4、A) R=2(1+)kN(B) R=4kN(C) R=2kN(D) R=0 3. 一平面任意力系向O点简化后,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和一个矩为MO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是(D)(A) 一个合力偶(B) 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C) 作用在O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D) 作用在O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答题: A. B. C. D.4. 图示三铰刚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则支座B的约束反力方向应为(C)(A) 沿BC连线(B) 沿AB连线(C) 平行于AC连线(D) 垂直于AC连线 5. 直角杆自重不计,尺寸如图,受已知力偶m作用,处于平衡。B处为光滑面接触。则铰链A处的约束反力大小等于(A

5、)(A) (B) (C) ml(D) 6. 已知力F1、F2、F3、F4沿平行四边形ABCD四个边作用,方向如图所示,且F1=F3,F2=F4 ,则该力系(C)(A) 为平衡力系(B) 可简化为一个力(C) 可简化为一个合力偶(D) 可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7. 已知、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力系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C)(A) 该力系的合力=0(B) 该力系的合力=(C) 该力系的合力=2(D) 该力系的合力=3 8. 平面任意力系独立平衡方程的个数为_C_。 (A) 1; (B) 2; (C) 3; (D) 4。 9. 平面汇交力系独立平衡方程的个数为_B_。 (A) 1; (

6、B) 2; (C) 3; (D) 4。 10. 刚体上A、B、C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各点分别作用力F1、F2、F3,且F1=F2=F3,则刚体处于平衡。( ) 11.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 ) 12.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 ) 13. 力是矢量,力的投影也是矢量。() 第四章 几何组成分析1. 在图示体系中,视为多余联系的三根链杆应是(C)。(A) 5、6、9;(B) 5、6、7;(C) 3、6、8;(D) 1、6、7。 2. 联结三个刚片的铰结点,相当的约束个数为( C ) (A) 2个; (B) 3个; (C) 4个; (

7、D) 5个。 3. 图示体系为(B )(A)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 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C) 几何常变;(D) 几何瞬变。 4. 图示体系为(A )(A)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 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C) 几何常变;(D) 几何瞬变。 5. 图示体系是(B )(A) 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B) 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C) 几何可变体系;(D) 瞬变体系。 6. 图示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其多余联系数目为(D )(A) 1;(B) 2;(C) 3;(D) 4。 7. 图示体系内部几何组成分析的正确结论是(D)(A) 几何不变且有两个多余联系;(B) 几何不变且有一个多余

8、联系;(C) 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D) 几何瞬变体系。 8. 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C)(A)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 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C) 瞬变体系;(D) 常变体系。 9. 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A)(A)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 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C) 瞬变体系;(D) 常变体系。 10.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 几何瞬变体系 11. 图示体系按三刚片法则分析,三铰共线,故为几何瞬变体系。( ) 12. 图示体系为几何瞬变。( ) 几何不变体系 无多余约束 13. 在图示体系中,去掉其中任意两根支座链杆后,所余下部分都是几何不变的。( ) 14. 图

9、示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 ) 15.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 几何可变体系 16.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 第五章 轴向拉压杆件1AC杆的轴力为( B)。(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答题: A. B. C. D.2. BC杆的轴力为(C )。(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答题: A. B. C. D.3. 在以下选择中,AC杆的截面直径应设计为(C)。(A) (B) (C) (D) 4. 如果AC杆的截面直径为,则AC杆的应力为(B)。(A) (B) (C) (D) 5. 1杆的轴力为( D)。(A) (

10、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答题: A. B. C. D.6. 2杆的轴力为(B)。(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7. 1杆的截面的应力为( A)。(A) (B) (C) (D) 8. 2杆的截面的应力为(C)。(A) (B) (C) (D) 9. 1杆的轴力为( B)。(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10. 2杆的轴力为( D)。(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11. 1杆的超限时的许可荷载为(B)。(A) (B) (C) (D) 12. 2杆的超限时的许可荷载

11、为(D)。(A) (B) (C) (D) 13. BC杆的轴力为(B)。(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14. AB杆的轴力为(D)。(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答题: A. B. C. D.15. 为保证BC杆不超限,最小的截面面积应为(A)。(A) (B) (C) (D) 16. 为保证AB杆不超限,最小的截面面积应为(C )。(A) (B) (C) (D) 17. 1杆的轴力为( D)。(A)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答题: A. B. C. D.18. 2杆的轴力为(B )。(A)

12、 (压力)(B) (拉力)(C) (压力)(D) (拉力) 19. 1杆的截面的应力为(C)。(A) (B) (C) (D) 20. 2杆的截面的应力为( A)。(A) (B) (C) (D) 答题: A. B. C. D.第六章 剪切和扭转杆件1. 连接件切应力计算的基础是假设 ( D )。 (A) 剪切面不超过1个; (B) 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 (C) 剪切面为圆形或矩形; (D) 切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 2. 连接件切应力计算的基础是假设( C )。 (A) 构件沿剪切面被剪断; (B) 剪切面与作用力平行; (C) 切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 (D) 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

13、切比例极限。 3. 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于外力的方向:( B ) (A) 垂直、平行; (B) 平行、垂直; (C) 平行; (D) 垂直。 4. 图示连接件,两端受拉力作用,接头的挤压面积为:(B )(A) (B) (C) (D) 5. 图示连接件,两端受拉力作用,接头的剪切面积为:(C )(A) (B) (C) (D) 6. 插销穿过水平放置的平板上的圆孔,在其下端受有一拉力,该插销的剪切面积和挤压面积分别为:(B )(A) 、(B) 、(C) 、(D) 、 7. 图示铆接件,设钢板和铝铆钉的挤压应力分别为、,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B )。(A) (B) (C) (D) 不确定的

14、 8. 图示铆接件,若板和铆钉为同一材料,且已知,为了充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则铆钉的直经应该为:(D)(A) (B) (C) (D) 9. 如图所示,拉杆用四个直径相同的铆钉固定在连接板上,已知拉杆和铆钉的材料相同,拉杆宽度为,厚度为,铆钉的直径为。设拉力为,材料的许用剪切应力为,则铆钉的剪切强度条件为:(A )(A) (B) (C) (D) 10. 如图所示,拉杆用四个直径相同的铆钉固定在连接板上,已知拉杆和铆钉的材料相同,拉杆宽度为,厚度为,铆钉的直径为。设拉力为,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为,则拉板的挤压强度条件为:(A)(A) (B) (C) (D) 11. 两块相同的板由四个相同的铆钉铆接。

15、若采用图示两种铆钉排列方式,则两种情况下板的:(B)(A) 最大拉应力相等,挤压应力不等;(B) 最大拉应力不等,挤压应力相等;(C) 最大拉应力和挤压应力都相等;(D) 最大拉应力和挤压应力都不等。 答题: A. B. C. D.12. 如图所示,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可以提高:(D)(A) 螺栓的拉伸强度;(B) 螺栓的剪切强度;(C) 螺栓的挤压强度;(D) 平板的挤压强度。 第七章 平面弯曲杆件1. 支座B处的弯矩为(C)。(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2. 跨中C处的弯矩为(B)。(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

16、(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3. 跨中C处的最大拉应力为为(D)。(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4. 跨中C处的最大压应力为为(A)。(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5. 梁A处的弯矩为(C)。(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6. 梁中点处的弯矩为(A)。(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7. 梁截面惯性矩为(D)。(A) (B) (C) (D) 8. 梁许可载荷q为(C)。(A)

17、(B) (C) (D) .9. 梁跨中处的弯矩为(D )。(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10. 梁跨中处的剪力为(D)。(A) (B) (C) (D) 11. 梁抗弯截面模量为(C)。(A) (B) (C) (D) 12. 梁的最大正应力为为(C)。(A) (B) (C) (D) 13. 梁跨中处的最大弯矩为(B)。(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14. 梁跨中处的剪力为(D)。(A) (B) (C) (D) 15. 梁抗弯截面模量为(B)。(A) (B) (C) (D) 16. 梁的最大正应力

18、为为(C )。(A) (B) (C) (D) 17. 梁跨中处的最大弯矩为(B )。(A) (上侧受拉)(B) (下侧受拉)(C) (上侧受拉)(D) (下侧受拉) 18. 梁抗弯截面模量为(D)。(A) (B) (C) (D) 19. 梁的截面尺寸最小应为(C)。(A) (B) (C) 20. 如果,梁的最大正应力为为(B)。(A) (B) (C) (D) 第八章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1. 支座A处的反力为为(C)。(A) (向右)(B) (向左)(C) (向右)(D) (向左) 2. 结构B处的弯矩为(D)。(A) (B) (C) (D) 3. 结构C处的弯矩为(B)。(A) (B) (C)

19、(D) 4. 结构D处的弯矩为(B)。(A) (B) (C) (D) 5. 支座A处的反力为为(A)。(A) (向上)(B) (向下)(C) (向上)(D) (向下) 6. 支座B处的反力为为(A)。(A) (向上)(B) (向下)(C) (向上)(D) (向下) 7. 结构C处的弯矩为(D)。(A) (B) (C) (D) 8. 结构D处右侧的弯矩为(B)。(A) (B) (C) (D) 9. 支座A处的水平反力为为(D)。(A) (向右)(B) (向左)(C) (向右)(D) (向左) 10. 支座A处的弯矩为(D)。(A) (B) (C) (D) 11. 结构C处的弯矩为(B)。(A)

20、(B) (C) (D) 12. 支座B处的反力为为(C)。(A) (向上)(B) (向下)(C) (向上)(D) (向下) 13. 支座A处的竖向反力为为(D)。(A) (向上)(B) (向下)(C) (向下)(D) 14. 结构C处的弯矩为(D)。(A) (B) (C) (D) 15. 支座A处的弯矩为(D )。(A) (B) (C) (D) 16. 结构D处的弯矩为(A)。(A) (B) (C) (D) 17. 支座A处的水平反力为为(B)。(A) (向右)(B) (向左)(C) (向右)(D) (向左) 18. 支座B处的反力为为(A)。(A) (向上)(B) (向下)(C) (向上)(

21、D) (向下) 19. 结构AC杆C处的弯矩为(B)。(A) (B) (C) (D) 答题: A. B. C. D.20. 结构BC杆C处的弯矩为(C)。(A) (B) (C) (D) 。第九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1. 图示梁上,先加,A、B两点挠度分别为、,再加,挠度分别增加和,则做的总功为(D )(A) ;(B) ;(C) ;(D) 。2. 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D ) (A) 静力方程; (B) 物理方程; (C) 平衡方程; (D) 几何方程。 3. 导出单位荷载法的原理( B ) (A) 虚位移原理; (B) 虚力原理; (C) 叠加原理; (D) 静力平衡条件。 4.

22、图示伸臂粱,温度升高,则C点和D点的位移(D)(A) 都向下;(B) 都向上;(C) C点向上,D点向下;(D) C点向下,D点向上。 5. 图示梁A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C)。(A) ;(B) ;(C) ;(D) 。6. 图示刚架B点水平位移为(B)(A) ;(B) ;(C) ;(D) 。 7. 求图示梁铰C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C) 答题: A. B. C. D.8. 图示刚架,EI =常数,各杆长为l,A截面的转角为(A)(A) (顺时针);(B) (顺时针);(C) (顺时针);(D) (顺时针)。9. 图示结构EI =常数,C点的水平位移为: D(A) 180/(E

23、I);(B) 220/(EI);(C) 360/(EI);(D) 640/(EI)。10. 图示组合结构,若CD杆(EA =常数)制造时做短了,则E点的竖向位移为(A )。(A) 向上;(B) 向下;(C) 等于零;(D) 不定,取决于杆CD的EA值。11. 图示结构(EI=常数),F截面转角(以顺时针为正)为(A )。(A) ;(B) ;(C) ;(D) 。12. 图示结构各杆温度均匀升高t度,且已知EI和EA均为常数,线膨胀系数为,则D点的竖向向下位移为(B)(A) ;(B) ;(C) 0;(D) 。 13. 图示简支梁,当,时,1点的挠度为,2点挠度为。当,时,则1点的挠度为。() 14

24、. 图示梁AB在所示荷载作用下的M图面积为。( ) 15. 图示桁架中,杆CD加工后比原尺寸短一些,装配后B点将向右移动。( ) 16. 图示结构中B点的挠度不等于零。( ) 17. 图示结构A截面的转角为。( ) 18. 图示混合结构,在荷载作用下,D点的竖向位移。( ) 第十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1. 梁的绝对最大弯矩表示在一定移动荷载作用下( D )。 (A) 梁某一截面的最大弯矩; (B) 梁某一截面绝对值最大的弯矩; (C) 当移动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相应的截面弯矩; (D) 梁所有截面最大弯矩中的最大值。 2. 欲使支座B截面出现弯矩最大值,梁上均布荷载的布局应为(D)。 3.

25、图示结构中截面E弯矩影响线形状为(C)。 4. 间接与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的相同与不同之点是(C )。 (A) 间接荷载是沿主梁上的纵梁移动; (B) 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不能用静力法绘制; (C) 间接荷载作用下影响线在结点处的竖标与直接荷载作用下的相等;差异是在每一 纵梁范围里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是一条直线; (D) 直接荷载是沿主梁移动。 5. 图示结构影响线已作出如图所示,其中竖标是(D)。(A) P=1在E时,D截面的弯矩值;(B) P=1在C时,E截面的弯矩值;(C) P=1在E时,B截面的弯矩值;(D) P=1在E时,C截面的弯矩值。6. 当单位荷载P=1在图示简支梁的CB

26、段上移动时,C截面剪力Q的影响线方程为(D )。(A) x/l;(B) -x/l;(C) -( l-x )/l;(D) (l-x )/l。 7. 据影响线的定义,图示悬臂梁C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在C点的纵标为(A )。(A) 0;(B) -3m;(C) -2m;(D) -1m。8. 图示结构,影响线(下侧受拉为正)D处的纵标为(C)。(A) 0;(B) l;(C) - l;(D) -2.236l/2。9. 图示结构影响线的AC段纵标不为零。( ) 10. 影响线是用于解决活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问题,它不能用于恒载作用下的计算。 ( ) .11. 简支梁跨中C截面弯矩影响线的物理意义是荷载作用在截面C

27、的弯矩图形。() 12. 静定结构及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都是由直线组成。( ) 13. 图a中P为静荷载,图b为a中截面C的弯矩影响线,则图a中。() 14. 图示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发生在距支座A 6.625 m处。( ) 15. 用机动法作得图a所示结构影响线如图b。() 16. 图示结构的影响线如图b所示。( ) 17. 图示结构QB左影响线上的最大纵距为-1。( ) 18. 图a所示桁架的影响线如图b。( ) 第十一章 力法1. 力 法 方 程 是 沿 基 本 未 知 量 方 向 的 :CA力 的 平 衡 方 程 ;B位 移 为 零 方 程 ;C位 移 协 调 方 程 ;D力 的 平 衡

28、 及 位 移 为 零 方 程 。 2. 超 静 定 结 构 在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内 力 和 位 移 计 算 中 ,各 杆 的 刚 度 应 为 :DA均 用 相 对 值 ;B均 必 须 用 绝 对 值 ;C内 力 计 算 用 绝 对 值 ,位 移 计 算 用 相 对 值 ;D内 力 计 算 可 用 相 对 值 ,位 移 计 算 须 用 绝 对 值 。 3. 图 示 对 称 结 构 EI = 常 数 ,中 点 截 面 C 及 AB 杆 内 力 应 满 足 :。C 4. 图 示 结 构 的 超 静 定 次 数 为:BA5 次 ;B8 次 ;C12次 ;D7 次 。5. 图 中 取 A 的 竖

29、 向 和 水 平 支 座 反 力 为 力 法 的 基 本 未 知 量(向 上 ) 和 (向 左 ) , 则 柔 度 系 数 :( D )A ;B ;C ;D 。6. 图 a 结 构 的 最 后 弯 矩 图 为 :( A )A图 b;B图 c ;C图 d ;D都不 对 。 7. 图 示 结 构 常 数 , 在 给 定 荷 载 作 用 下 ,为 :( C )A-10kN;B0 ;C5kN;D-5kN 。8. 图 示 梁 用 力 法 计 算 时 ,计 算 最 简 单 的 基 本 体 系 为 图 :( B ) 9. 图 a 结 构 ,取 图 b 为 力 法 基 本 体 系 ,常 数 ,为 :( A )

30、A;B;C;D。10. 图 示 结 构 的 超 静 定 次 数 为 4 。( ) 11. 在 荷 载 作 用 下,超 静 定 结 构 的 内 力 与 EI 的 绝 对 值 大 小 有 关 。( ) 12. 图 b 所 示 结 构 可 作 图 a 所 示 结 构 的 基 本 体 系 。( ) 13. 图 示 桁 架 各 杆 EA 相 同 ,C 点 受 水 平 荷 载 P 作 用 ,则 AB杆 内 力 。( ) 14. 图 示 结 构,设 温 升 , 则 支 座 反 力 与 方 向 向 上,而 必向 下 。( )15. 图 a 所 示 结 构 的 图 如 图 b 所 示 。( ) 16. 图 示

31、对 称 桁 架 ,各 杆 相 同 ,。( ) 第十二章 位移法1. 在位移法基本方程中,系数代表(B )。(A) 时,在附加约束i处产生的约束力;(B) 只有时,由于在附加约束i处产生的约束力;(C) 在附加j处产生的约束力;(D) 只有时,由于在附加约束j处产生的约束力。 2. 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未知数个数为(C )。(A) 4 ;(B) 3 ;(C) 2 ;(D) 1 。3. 在常用超静定杆系结构中,不能用位移法求解的结构是( D )。 (A) 桁架; (B) 拱; (C) 组合结构; (D) 均可求解。 4. 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时,独立的结点角位移和线位移未知数数目分别为(C)。

32、(A) 3,3;(B) 4,3;(C) 4,2;(D) 3,2。 5.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的基本未知数的数目是(D )(A) 4 ;(B) 5 ;(C) 6 ;(D) 7 。6. 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B )。 (A) 超静定铰结体系; (B) 单跨超静定梁的集合体; (C) 单跨静定梁的集合体; (D) 静定刚架。 7.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内力时,基本未知量数目为(A)。(A) 1 ;(B) 2 ;(C) 3 ;(D) 4 。8.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的基本未知数的数目是(D )(A) 4 ;(B) 5 ;(C) 6 ;(D) 7 。 9. 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 B

33、 )。 (A) 超静定铰结体系; (B) 单跨超静定梁的集合体; (C) 单跨静定梁的集合体; (D) 静定刚架。 10. 图(a)对称结构可简化为图(b)来计算。() 11. 图示结构横梁无弯曲变形,故其上无弯矩。() 12. 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 ) 13.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力法的典型方程一样,都是变形谐调方程。( ) 14. 用位移法可以计算超静定结构,也可以计算静定结构。( ) 15. 图b为图a用位移法求解时的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其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的自由项,。() 16. 图示结构a用位移法求解时,图应如图b形状。() 17. 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

34、 ) 18. 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得AB杆轴力为(压)(EI =常数)。() 19. 图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形状是正确的。( ) 答题: 对. 错.第十三章 力矩分配法1. 在力矩分配法的计算中,当放松某个结点时,其余结点所处状态为( D )。 (A) 全部放松; (B) 必须全部锁紧; (C) 相邻结点放松; (D) 相邻结点锁紧。 2.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 C )。 (A) 固端弯矩; (B) 远端弯矩; (C) 不平衡力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 (D) 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 3. 等直杆件A的弯矩传递系数( B)。(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

35、B) 只与B端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端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 答题: A. B. C. D.4. 汇交于某结点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比等于各杆(C)。 (A) 线刚度之比; (B) 抗弯刚度之比; (C) 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 (D) 传递系数之比。 5. 图示结构汇交于A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则AB杆A端的分配系数为(B )。(A) = 4 /;(B) = 3 /;(C) = 2 /;(D) = /。 答题: A. B. C. D.6. 图示各结构杆件的E、I、l均相同,上图杆件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与下列哪个图的 劲度系数(转动刚度)相同。( C)

36、 答题: A. B. C. D.7. 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C )。(A);(B) ;(C) ;(D) 。 答题: A. B. C. D.8.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 答题: 对. 错.9.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10.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答题: 对. 错.11. 图示杆AB与CD的EI,l相等,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大于C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 答题: 对. 错.12.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 )

37、 答题: 对. 错.13.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答题: 对. 错.14. 图示结构给出的力矩分配系数是正确的。EI=常数。( ) 答题: 对. 错.1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18/29。( ) 答题: 对. 错.建筑力学模拟试卷(1)一、基本题(每题5分,共40分)1、填空题:力偶只对物体产生_转动_效应,而不产生_移动_ 效应。2、填空题: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_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_。4、填空题:杆件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横向力作用时,两力之间的截面将发生相对错动,这种变形称为_剪切变形_。2、填空题: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_代数和_。53借鉴答案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