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9366103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卫生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卫生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卫生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卫生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ealth总 学 时:90学时(理论课:50学时;实验课:40学时)学 分:5学分自主学习:26学时适用对象: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实验考核(10%)、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 段考核/期中考核(10%)。环境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 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阐明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制订 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卫生学依据,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

2、不利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 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 握环境卫生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等环境卫生实践工作 的技能,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环境卫生工作。(二)学习者应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因素在时间、空间 上的数量变化和人体的负荷,掌握自然环境(水、大气和土壤等)与人类健康的和谐统一, 和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辩证关系。(三)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 事环境卫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

3、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讲授与实验技术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 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 大纲讲授,但可适当补充本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及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并通过课间实习 与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科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和开创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教学已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为主,并辅 以案例讨论和自主学习。为增加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和社会的需要,所 有章节包含重要专业英文和介绍相关的专业阅读材料第一章

4、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环境卫生学的含义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 环境介质、环境因素及相关内容的重要概念。3.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二、熟悉:1.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及人类环境的组成。2. 阐述机体(基因)一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推动今后环境卫生学发展的作用。三、了解:1. 全球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及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2. 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学的主要成就。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环境卫生学;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全 球性环境问题。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

5、学习1.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它既是预 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研究对象。3. 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4. 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自主学习)。5. 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二)实验课0学时。第二

6、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目的要求:一、掌握:1. 人类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2.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概念。3. 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的概念、内容和意义。二、熟悉:1.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慢性危害,三致作用)。2. 地球化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 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三、了解:1.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2.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生物放大作用、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剂量一 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环境应答基因、健康危险度评价。二、主

7、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人类的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2. 生态系统健康(自主学习)。3.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4。自然环境与健康。5. 环境污染与健康.6。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7。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与用途(自主学习)。第三章大气卫生目的要求:一、掌握:1.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2. 大气污染的来源。3.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4. 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型烟雾事件异同点.5. 我国制订和修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和方法。6. 两种最高浓度容许值的概念和卫生学意义。二、熟悉:1. 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2.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归.3.

8、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4. 大气污染紧急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三、了解:1. 大气的结构及其物理性状。2. 大气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3.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4. 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卫生学意义。5. 人群现场调查的方法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8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空气动力学直径、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基准、标准。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大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 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悬浮颗粒)、和大气的物理性

9、状(太阳辐射、 气象因素、空气离子化)、及其卫生学意义。2.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来源:工农业生产、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及其它。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气态污染物、颗粒物一次污染物和二 次污染物。3.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气象因素、地形等。4. 大气污染物的转归:自净、转移、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5.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急 性危害、慢性影响及远期影响、肺癌)及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形成 酸雨、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6.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

10、物、一氧化碳、 臭氧、铅、多环芳烃、二恶英类化合物等。7. 大气卫生标准:基准与标准、基本概念、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制定方法,我 国的大气卫生标准。8.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大气 污染状况的调查和监测、人群健康调查)。9.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规划措施、工艺和防护措施。10. 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大气污染事故的 调查和应急措施(自主学习)。(二)实验课1. 实验内容:大气颗粒物监测;大气污染物监测。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3. 实验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理解大气污染物的测定技术和技巧。提升实际检测能力.第四

11、章水体卫生目的要求:一、掌握:1. 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卫生学特征。2. 水质物理性状指标、化学性状指标和生物学性状指标。3. 生物放大在水体污染物转归中作用.4. 水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熟悉:1.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及其对水体的污染特征。2. 水体自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3. 汞污染的危害及其水俣病的发病机.4. 地表水水质标准、污水排放标准。5. 水体卫生防护和检测的意义。三、了解:1. 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2. 酚、多氯联苯和藻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水体其它相关标准。4. 水体卫生防护和监测的基本方法。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8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12、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细菌总数、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富集作用。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水的卫生学意义,水资源的种类及卫生学特征。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物理性状 指标(水温、颜色、臭和味、浑浊度),化学性状指标(pH、总固体、硬度、含氮化 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氯化物、硫酸盐、总有机碳和总需氧 量、有害物质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病 毒)。2. 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工业废水污染及特点、生活污水污染及特点、农业污水污 染及特点。水体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3. 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

13、: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我国水环境污染概况 水体污染的自净及机制:水体污染的自净作用,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水体自净的 机制。水体污染物的转归:污染物的迁移,生物富集及转化作用。4. 水体污染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汞和甲基汞、酚、多氯 联苯),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热污染及放射性污染.5. 水环境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自主学习)。6. 水体卫生防护: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的内容,实现清洁生产的手段,工业废 水的利用与处理,生活污水的利用与处理,医院污水的处理。我国污水处理现状。7. 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污染源调查、水体污染的调查、水体污染对居

14、民健康影响的调查。水体污染的监测:江河水系的监测、湖泊水库的监测、海域 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二)实验课1. 实验内容:地表水质量监测;水体污染物监测。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3. 实验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理解水体污染物的测定技术和技巧。提升实际检测能力.第五章饮用水卫生目的要求:一、掌握:1. 用水生物学污染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知识。2.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的相关知识。3. 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制定原则和依据。4.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各项指标的卫生学意义。5. 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和卫生防护.6. 集中式给水水质处理的原理和方法.二、

15、熟悉:1. 饮用水化学污染与中毒的相关知识。2.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的相关知识。3. 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的基本方法。三、了解:1.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2.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的历史沿革。3. 卫生标准值与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的相对意义。4. 我国用水量标准的卫生学意义。5. 氯化消毒技术以外的水质消毒技术.6. 水质的特殊处理和深度处理方法.7. 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8. 涉水产品存在的卫生问题。9. 分散式给水的卫生学要求。10. 农村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的基本方法。11. 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事件的调查处理原则。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8学时.自

16、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介水传染病;氯化消毒;有效氯;需氯量;加氯量;余氯游离 性余氯;化合性余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饮用水污染与疾病:介水传染病及流行特点,化学性污染对 健康的影响;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问题。2.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订原则;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制订依据。世界卫生 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3. 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卫生防护,取水点和取水设备.氯化消毒的原理、 影响因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消毒的比较评价,紫外线消毒。4. 分散式给水的卫生要求:井水卫生

17、、泉水卫生、地表水卫生、雨雪水的收集.桶装 水卫生(自主学习)。5.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涉水产品存在的卫生问题,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6. 饮用水卫生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农村 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应急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二)实验课1. 实验内容:饮用水水质标准质量监测;饮用水消毒;涉水产品的监测.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3. 实验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理解饮用水水质的检测技术。提升实际检测能力。第六章土壤卫生目的要求:一、掌握:1.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2. 的土壤污染的概念.3.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镉污染危害和痛痛病。二、熟悉:1. 壤

18、污染物的来源、土壤污染的自净.2. 农药污染的危害.3. 土壤卫生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熟悉固体废物控制标准。三、了解:1. 土壤的特征及其与环境污染物降解的关系。2.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3. 土壤卫生防护;了解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8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本底值、土壤污染、土壤污染自净、痛痛病.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及特征。2. 土壤的特征:物理学特征,化学性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及卫生学意义。3. 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4.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镉污染与痛痛

19、病,铊污染,铬污染, 农药污染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危害。5. 土壤的卫生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的原则及方法,土壤环境 质量标准,固体废物控制标准(自主学习)。6. 土壤的卫生防护: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有害工业废 渣的处理措施,污水灌溉的卫生防护,发展生态农业(二)实验课1. 实验内容:重金属、农药与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的监测。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3. 实验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理解土壤污染的检测技术。提升动手检测能力。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目的要求:一、掌握: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基本概念。2. 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 碘缺

20、乏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4.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5.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6. 砷的毒作用机制及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二、熟悉: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 碘在体内的代谢及生理功能.3. 碘缺乏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4. 氟在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5. 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三、了解: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与虫媒性地方病的区别.2. 主要地方病的临床特征。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地砷病;地氟病。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概

21、述:地质环境与健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 碘缺乏病: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碘在人体内的代谢、碘的生理作用、碘缺乏病的 流行病学、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3. 地方性氟中毒:氟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氟在体内的代谢、氟的生理作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和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措施 与治疗原则。4. 地方性砷中毒:砷在自然界的分布、砷在体内的代谢、砷的毒作用机制、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5. 地方性硒中毒:硒在自然界的分布、硒的毒作用机制、地方性硒中毒的临床表现、 地方性硒中毒的防治措施。6. 克山病:硒的生物学作用、克山病的病因、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22、克山病的病理学改 变、克山病的临床表现、克山病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自主学习)。7. 大骨节病:大骨节病的病因、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大骨节病的病理改变、大骨节 病的临床表现、大骨节病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二)实验课0学时。第八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目的要求:一、掌握:1.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2. 室内小气候的概念及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3.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危害、评价和控制措施.4. 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二、熟悉:1. 住宅设计中的健康影响因素.2. 室内小气候的概念及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3. 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4. 办公场所污染物的分类和

23、危害以及卫生管理与监督。5. 不同公共场所中对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熟悉不同公共场所卫生要求。三、了解:1. 住宅噪声、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影响。2. 住宅卫生的卫生防护措施和住宅的卫生管理.住宅的卫生监督。3. 办公场所卫生的概念、基本卫生要求和卫生学特点。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公共场所、城市、村镇、城乡规划、城市 规划、村镇规划、城乡规划卫生。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及基本卫生要求。2.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住宅的平面配置,住宅的卫生规模,日照,采光和

24、照明,住宅 设计的发展方向.3.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卫生学要求:室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小气候的评价 指标,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4.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卫生学要求: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室内空气 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居室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标及其相应卫生措施5. 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住宅卫生防护措施,住宅的卫生监督和管理。6. 办公场所卫生:办公场所的概念,办公场所的分类和卫生要求,办公场所的卫生学 特点,办公场所污染物的分类和危害。7. 办公场所的卫生管理与卫生监督(自主学习).(二)实验课0学时.第九章城乡规划卫生目的要求:一、掌握:1. 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

25、划的卫生学意义。2.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和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3. 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4. 城市绿化的卫生学意义.5. 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评价指标和标准。二、熟悉:1.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2. 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如交通、废水和垃圾处理、光污染和防灾等)。3.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三、了解:1. 城乡规划的任务和目的。2. 卫生部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3. 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4.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5. 村镇规划卫生的原则和卫生要求。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健康城市、城市人口

26、规模、城市绿化.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概述:人居环境慨要,城乡规划卫生。2. 城市规划卫生: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基础资料,自然环境因素 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区规划卫生,城市 绿化,城市环境噪声,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3. 村镇规划卫生:村镇规划的原则,村镇的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卫生(自主学习)。4.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律法规,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二)实验课0学时。第十章 环境质量评价目的要求:一、掌握:1.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种类,内容和方法。2.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掌握环境质量

27、评价的常用方法。3. 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常用统计量的计算及其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4.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作用。5.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二、熟悉:1. 污染源的调查评价目的、内容。2.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排毒系数法.3. 环境污染的暴露评价;人群健康效应评价.4.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含义、内容和技术工作程序。三、了解:1. 环境质量指数的概念、特点和种类(比值法和评分法)。2. 健康经济损失评价。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8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环境质量指数法、分段线性函数型大气质量指数、环境质量与 人群

28、健康关系的调查评价。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课及自主学习1. 概述: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污染源的调查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应 用,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调查评价。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 评价的方法,环境健康影响评价。4. 大气质量指数(自主学习)。(二)实验课1. 实验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案设计2.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3. 实验目的及要求: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规程。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后结合 案例进行方案设计.第十一章家用化学品卫生目的要求:一、掌握

29、:1. 家用化学品的分类.2. 化妆品对健康不良影响,尤其是对皮肤的损害。二、熟悉:1. 洗涤剂污染环境后对健康的直接/间接影响。2. 化妆品致皮肤损伤的发生因素、损伤类型.3. 化妆品对毛发、指甲和眼的损害。4.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5. 化妆品有毒化学物污染的危害。三、了解:1. 洗涤剂、消毒剂、粘合剂等其他家用化学品对健康的影响。2. 家用化学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3.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程序和卫生标准。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家用化学品、化妆品.二、主要教学及自主学习内容:1. 家用化学品与健康:家用化学品的种类.化

30、妆品的种类及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化妆品对皮肤的损害,微生物污染的危害,所含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使用化妆品的 一些误区。2. 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化妆品卫生规范与标准,化妆品生产经营的卫生监督与 管理,对化妆品使用者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3. 其他家用化学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安全性评价与卫生标准(自主学习)。环境卫生学理论课教学学时数表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自主学习备注1绪论422环境与健康423大气卫生4824水体卫生4825水体卫生426饮用水卫生4827土壤卫生4828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429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4210城乡规划卫生4211环境质量评价48212家用化学品卫生4213涉水产品卫生22总学时数5040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