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平面距离的若干求解方法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365390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4.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点到平面距离的若干求解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点到平面距离的若干求解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到平面距离的若干求解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点到平面距离的若干求解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到平面距离的若干求解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点到平面距离的若干求法1定义法求点到平面距离(直接法)定义法求点到平面距离是根据点到平面的定义直接作出或者寻找出点与平面间的垂线段,进而根据平 面几何的知识计算垂线段长度而求得点与平面距离的一种常用方法。定义法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关键在于 找出或作出垂线段,而垂线段是由所给点及其在平面射影间线段,应而这种方法往往在很多时候需要找 出或作出点在平面的射影。以下几条结论常常作为寻找射影点的依据:(1)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 一个平面。(2) 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该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角平 分线所

2、在的直线上。(3) 经过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线。设斜线和已知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且相等,则这条斜线在 这个平面的射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4) 若三棱锥的三条棱长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例如图4所示,所示的正方体ABCD - AB印 棱长为a,求点A到平面ABD的距离。(注:本文 所有解法均使用本例)图4解法一(定义法):如图5所示,连结交BD于点E,再连结AE,过点A作AH垂直于AE,垂足 为H,下面证明AH 1平面ABD。DAAL 平面 ABCD:.BD, 1 AAr又.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fDfLAfC,且444。二 #AAu 平面 AAE , AC

3、u 平面 AAE.L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道上平面AAEAH u 平面 AAEAH 1 BD又由AH的作法知道AH AE ,且有87) AE = E ,BD(Z 平面 ABD , AE c 平面 ABD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道AfH 1平面ABD根据点到平面距离定义,AH的长度即为点#到平面A87T的距离,下面求AH的长度。AA87T 中,容易得到 AB = BD = DA =,从而ABD为正三角形,/ABD = 600。进而在 RtABE 中,AE = ABrsin /ABD = J2asin 600 = -a。211由 S =-AA,xA,E = -AEx AH 得到aaa-e 22,ru

4、 AA x AfEax-y/2 妪AE AE 扼 3 2从而A到平面ABD的距离为ga。3. 2转化法求点到平面距离有时候限于几何体的形状,不易直接寻找出点在平面的射影,或者由直接法作出的射影线段在所给几 何体中不易计算其长度,此时转化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转化法即是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另- 点到平面间的距离的方法。转化法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1)若直线l/平面a,则直线l上所有点到平面a的距离均相等。若直线AB与平面a交于点M,则点A、B到平面a的距离之比为AM : BM。特别地,当M为AB 中点时,A、B到平面a的距离相等。下面用转化法重解上面例题 解法二(转化法)如图6所示,连结AC

5、、AC、AC、AB、AB,AC交BD于点E,连结AE交AC于点1H,延长AC至点G使得CG = -AC,连结CG。A图6CB 平面 AABB.从而斜线AC在平面AABB的射影为AB AB、AB为正方形AABB对角线AB 1 AB,二由三垂线定理知道AB1 AC同理可以得到AD 1 A C又AB n AD = A,AB u 平面 ABD,ADr u 平面 ABD:.AC 1 平面 ABDAH 1平面ABD,即点H为A在平面ABD的射影,AH的长度为所求11 AC /A C即 AC/EG,且 EG = EC + CG = - AC + AC,= AC,= AC四边形ACGE为平行四边形AE/CG在

6、AACG由等比性质有AH _ AE _ 1Ac eg 31AH =-AC3而在正方体 ABCD - A BCD中对角线 AC = ,A A2 + AB2 + BC2 = J3a A H = 9 a3在本例中,未直接计算垂线段AH的长度,而是找出了其与正方体ABCD - ABC D中对角线AC 的数量关系,从而转化为求正方体ABCD - ABCD对角线AC长度,而AC长度是极易计算的,故用 这种转化方法降低了运算量。本例运用的转化方法与依据(2)类似,都是寻求所要求的垂线段与某一已知 或易求线段的数量关系,从而简化计算。3.3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距离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主要是一个转换的思想,

7、即要将所要求的垂线段置于一个四面体中, 其中四面体的一个顶点为所给点,另外三点位于所给点射影平面上,这里不妨将射影平面上的三点构成 的三角形称为底面三角形。先用简单的方法求出四面体的体积,然后计算出底面三角形的面积,再根据1四面体体积公式v = 3Sh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h。在常规方法不能轻松获得结果的情况下,如果能用到 等体积法,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遇到四面体的有一条棱垂直 于其所相对的底面时,首选此方法。下面用等体积法求解上面例子解法三(等体积法):如图7所示,作AH垂直于平面ABD于点H,则ABD 长度为所求。对于四 面体AABD,易见底面ABD的高为A

8、H,底面ABD的高为AA。对四面体A,ABD的体积而言 有:V = VA-ABD A - ABD即有:1AA 3SABD也即:AH图7-AH 3SAB DAA SABDSAB D由AB BD DA 所以AHAA SSAB D1a a22a22从上面的解答过程知道,我们在使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距离时使用的点与平面间的垂线段只是概念上的,并不一定要知道点在平面射影的具体位置,从而也就不需要使用几何方法寻找或者求作垂线 段,垂线段的长度在这种方法上只是作为几何体高的意义而存在的。3.4利用二面角求点到平面距离如图8所示,1为二面角l 的的棱,AOB为二面角l的一个平面角。下面考虑点B到平面 的距离。

9、作BH OA,垂足为H,下面证明BH 平面。ZAOB为二面角a-1-p的一个平面角OA 1、OB 1又 OA A OB = O:.1 平面 AOB又 BH u平面AOB:.BH 1又 BH OA , OA A1=O , OA u 平面a , 1 u 平面a:.BH 1平面a在Rt A OBH中,有BH = OB sin /BOH 这个公式就建立点到平面距离与二面角的一个数量关系。从而如果能将点与平面置于一个二面角中,则 可利用通过所给点关于平面的一条斜线及二面角计算点与平面间的距离。下面利用二面角法求解上面例子。解法四(二面角法):如图9所示,连结AB、AB,AB与AB相交于点O,连结DO。A

10、B与ABf为正方形ABBA的对角线AB 1 ABf (即 AO 1 ABf),O 为 ABf 中点又AAB D中 AD = B D :.DO AB:.ZA OD为二面角A - ABf - D的平面角设A到平面ABD的距离为d , OA是过点A的关于平面ABD的一条斜线,又上面得到的公式有d = OA sin NA OD易见,DA J平面ABBA,从而D A J OA .在Rt AA OD中有ADa 一tan NA OD =二一=侦2OA 2a从而点AA到平面ABD的距离为d = OA sin NA OD=- a sin(arctan v2) =- a x= = a22v333.5向量法求点到平

11、面的距离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主要是依据如下结论: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这个与平面上任一点所连接的 向量与该平面法向量方向上的单位向量数量积的绝对值。证明:如图10所示,P为平面a外一点,Q为平面上任意一点,PO 平面a于点O,n为平面a的单位法向量。 PQn =i pq 叮 n icos =i pq icos 图10:.I PO i=i PQ icos NQPO =1 PQ 口 cos = il PQ icos = i PQn i I PO 1=1 PQ面 I 这个公式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了过所给点的任意斜线上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所给点及所给平面 上一点的向量与平面法单位法向量的内积。下面用向量

12、法从新求解上面例子解法五(向量法)如图11所示以D点为原点,IDA,DC,质所在的正方向分别x,y,乙轴的 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11由所给条件知道坐标点 A(o,0,0)、A0,0, a),B(a, a, a),D(0,0, a),从而有= (0,a, a),1AAAAD,= (a,0, a),AA = (0,0, a)。设平面 ABD 的任意一个法向量为 n0= (x, y, z),则有n01 AB,n0ad,即nwF=0V _0n vad=0I 0代入已知得到ay + az = 0ax + az = 0这是一个关于x, y,z的不定方程,为了方便起见,不妨设z = 1,这样上式变为

13、ay + a = 0ax + a = 0解该式得到x =1, y = 1这样就得到平面ABD的一个法向量为% = (1,-1,1),将其单位化得到平面ABD的一个单位法向量为n = |_11 =(3,二3,亏)。设点A到平面ABD的距离为d,结合式所给出的结论有d =1AA 伍 1=10 x-L + 0 x 二 + a 乂|=翌3v333即点A到平面ABD的距离为33从上面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到,用向量法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比之前面提供的几种几何方法而言,这 种方法不需要大量的几何证明,而主要是较为机械地进行代数运算。因而在实际使用这种方法时,第一 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常常成为最为关键的步骤,如果所建立的坐标系不能确定所给几何图形中关键点 (所给平面外点及所给平面上不共线的任意三个点)在建立的坐标系的坐标,则无法进行后续步骤;如果 所建立的坐标系虽然能够表示的关键点的坐标,但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中得到关键点坐标的计算过程复杂, 或者得到的关键点坐标表达式复杂,都将会导致繁琐的的计算。因此,选择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对于使用 本方法及简化计算都是相当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