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9355295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 歌 鉴 赏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1 形象分类:人物形象: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或说诗人)。物象:包括景、物等。2 塑造形象的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渲染和白描;烘托衬托及对比;动和静;虚和实;抑和扬;点和面;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多感觉(通感)描写;铺陈手法。3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试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提问变体:这首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

2、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3、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1 注意以下语言:特定意象语言:如松竹梅等。 词性角度:动词、形容词甚至副词、数量词。 位置角度

4、:五言诗第三字、七言诗第五字。2 不同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委婉、含蓄隽永、慷慨悲壮、雄浑豪放、凝练简洁、典雅秀美、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3 特殊语言结构:叠字叠词叠句: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倒装句:一般是为了押韵、调平仄,但也有表示强调的意味。名词连用:可使描写更简洁凝练,营造出特定的意境。4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5、。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5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

6、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6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

7、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7 提问方式:诗中某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某句诗的意思(表层意或言外之意)是,运用了手法,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8、,创设出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三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或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1 内容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结构方式;其它内容。(一)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渲染和白描;烘托衬托及对比;动和静;虚和实;抑和扬;点和面;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多感觉(通感)描写;铺陈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用

9、典故、借古喻今、叙事抒情。A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答题词语还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B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

10、的高尚气节。C、借用典故抒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既可使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

11、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D、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台 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E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

12、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F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二)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v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v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v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v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v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

13、美和音乐美。v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v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可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 象征: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

14、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表达真挚的感情。 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三)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引起下文、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过渡、承上启下、

15、卒章显志、照应上文、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先总后分等。(四)其它:联想想象、画龙点睛、以小见大等。2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

16、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四 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掌握诗歌题材: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十二类: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下面分类结合实例进行介绍。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

17、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

18、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伤春伤别诗: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在传统的此类题材中,又有三类主题。一是抒发离别苦情的。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三是寄寓人生感慨的。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善于把眼中景与心中情结合起来。2.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

19、入笔抒写感情。.诗人思乡感情的触动往往是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

20、物。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取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

21、之“怀”是否真挚感人。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边塞征战诗: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对事理的体

22、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2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是:迷恋、忧愁、惆怅、伤感、烦闷、寂寞、孤独、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诗歌表达的主题用语常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怀才不遇、愤事嫉俗;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相知相思、离愁别恨;蔑视权贵;昔盛今衰、黍离之悲3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23、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五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

24、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

25、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诗情画意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议论类: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

26、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语言(一)风格 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27、 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4、 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5、 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

28、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6、 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 (一)修辞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

29、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思想情感(一) 忧国伤时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 春望

30、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二)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三)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 范仲淹 渔家傲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四)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 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贾生 韦庄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李清照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