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354631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本科)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本科)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本科)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本科)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组织的含义与作用,了解组织理论的内容。能力目标:能够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和原则;以及掌握组织设计的变量。素质目标:了解古典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学说。教学重点组织设计的含义及一般程序教学难点组织设计的变量教学手段l 结合案例小组分析讨论;l 课件讲解;l 小组讨论、协作。教学学时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注 释第一章 组 织 与 组 织 理 论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理论概述一、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这样一个社会实体: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又与外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组织是人的集合体,是构

2、成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系统科学认为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应该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结构性、功能性、层次性、动态性等特点。同时,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系统指的是组织必须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生存,这与不依赖环境的封闭系统是相对的。二、组织的构成要素如前所述,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具有特定目标的协作系统。结合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弗里蒙特E卡斯特(Fremont EKast)和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对组织要素的研究,可以得出组织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目的性和协作性的特征。作为系统,组织同时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3、l 根据这些特性,可以将组织要素分为1) 组织环境2) 组织目的3) 管理主体4) 管理客体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1)组织环境。组织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1)组织的外部环境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的成员或群体向组织外部观察时的视角。任何组织都处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并与外部环境发生着物质、能量或信息等各种交换关系。组织的宏观外部环境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组织的微观环境是指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环境,如地方政府、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等。2)组织的内部环境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模式所构成的环境,如结构环境、制

4、度环境、文化环境等。组织的内部环境须和外部环境发展一致。外部环境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组织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内部环境,才能使组织的内外要素相协调。(2)组织目的。组织目的也是一个组织的要素。所谓组织目的,就是组织所有者的共同愿望,是得到组织所有成员认同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建立一个组织,首先必须有目的,然后建立组织的目标。没有目的,组织就不可能建立。已有的组织如果失去了目的,这个组织也就名存实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企业组织的目的就是向社会提供用户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获得尽量多的利润。政府行政部门的目的是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3)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

5、组织的组成要素应当是相互作用的,或者说是耦合的。在组织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机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管理客体是管理过程中在组织中所能预测、协调和控制的对象。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组织系统及其运动,这种联系和作用是通过组织这一形式发生的。管理主体相当于组织的施控系统,管理客体相当于组织的受控系统。组织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依据一定规律相互结合,具有特定功能和统一目标的有序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主体领导管理客体,管理客体实现组织的目的,而管理客体对管理主体又有反作用,管

6、理主体根据管理客体对组织目的的完成情况调整其行为。它们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耦合系统,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的。3.组织的作用组织的有效性在于其对社会稀缺资源的替代作用,如福特的流水线可以大量使用半熟练和不熟练的工人,而传统的手工业作坊只能用熟练掌握汽车制造技术的匠人,他们属于社会的稀缺资源,没有办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因此组织可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组织的作用如图1-1所示。图1-1 组织的作用 作为人类特有的组合形式,组织是人类利用群体力量来达成某种共同目的的组合,也是人类弥补先天缺陷,利用自然环境争取生存及繁荣进步的利器。就生理结构而言,人类是自然界的弱者,无皮毛以御寒,无利爪

7、以降敌。但由于人类能形成组织,依靠群体力量来弥补先天不足,来满足更高的人生欲望,因此人类能征服自然、征服太空,主宰地球而成为万物之强者。由此可见,组织是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4.组织理论的内容1)组织理论是指人类在社会组织活动中按一定形式安排事务的理论,是对组织发展过程中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的系统概括与理性分析.(1)它一方面是组织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与深化的经验性认识;(2)另一方面又是指导组织实践的行动指南。人类社会的组织活动,随着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组织种类愈加繁多,组织结构、规模、种类、文化呈现千变万化的特征,组织理论也逐渐成熟。2)组织理论内容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包括如下内容:(1)组织的目标

8、(2)价值系统(3)组织结构(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及其关系(5)组织成员的激励(6)沟通与控制过程(7)权力、职权与影响(8)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9)管理策略和技术(10)系统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11)组织与环境的平衡(12)组织的稳定与发展等。总之,组织理论研究组织的生存、适应和发展,它综合了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组织理论让管理者理解组织是怎么运行的,从而使管理者更有才能、更有影响力。对组织的研究帮助人们看到和理解别人看不到和理解不到的问题。组织理论提供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并且帮助管理者有效指导他们的组织。当老的方法不再奏效时,

9、组织理论帮助管理者懂得其中原因并找到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方法。第二节 组织设计相关内容1、组织设计的含义与一般程序1)组织设计的含义组织设计是指把一个单位的有关组织要素(如战略任务、责权、工作流程等)合理组合并加以制度化的设计过程,也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组织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包含了众多的工作内容。科学地进行组织设计,只有根据组织设计的内在规律性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组织设计可能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新建的企业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二是原有组织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或企业的目标发生变化,原有组织结构需要进行重新评价和设计;三是组织结构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和

10、完善。(2)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2)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组织设计一般包括以下程序:1.确立组织目标通过收集及分析资料,进行设计前的评估,以确定组织目标。2.划分业务工作一个组织是由若干部门组成的,根据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以及工作之间的联系,将组织活动组合成具体的管理单位,并确定其业务范围和工作量,进行部门的工作划分。3.提出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按组织设计要求,决定组织的层次及部门结构,形成层次化的组织管理系统。4.确定职责和权限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部门及每一职位的权限、责任。一般用

11、职位说明书或岗位职责等文件形式表达。5.设计组织的运作方式(1)联系方式的设计,即设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方式和控制手段。(2)管理规范的设计,确定各项管理业务的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管理人员应采用的管理方法等。(3)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6.决定人员配备按职务、岗位及技能要求,选择配备恰当的管理人员和员工。7.形成组织结构对组织设计进行审查、评价及修改,并确定正式组织结构及组织运作程序,颁布实施。8.调整组织结构根据组织运行情况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之不断完善。3)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是组织设计的结果。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

12、、责任、权利等方面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这个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组织结构、生产作业组织结构和组织间关系结构四个子系统,以及职能和流程两个维度。在本书的第三章会对组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4)组织设计的变量了解组织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考察描述组织设计具体特征的变量。通过这些变量对组织进行描述与通过个性和体形特点对人进行描述非常类似。组织变量可分为结构变量和权变因素两类,如图1-2所示。 图1-2 与权变因素交互的结构变量结构变量提供了描述组织内部特征的标尺,从而为测量和比较组织奠定了基础。权变

13、因素涵盖了影响组织结构变量的更多因素,包括组织规模、技术、组织文化、外部环境、目标和战略等。权变因素描述了影响和形成结构变量的组织环境。权变因素由于同时反应组织和环境两个方面,因此易于与结构变量混淆。可以将情景变量理解为隐藏在组织结构和工作过程之下的一系列互相重叠的因素。这些组织设计的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调节,有助于达到组织的目标。(一)结构变量关键的组织结构变量包括正规化、专业化、职权等级和集权化。1.正规化正规化是指组织中书面文件的数量。这些书面文件包括工作程序、职务说明、规章条例和政策手册等。这些书面文件规定组织中的行为和活动。正规化通常可通过对组织内的文件页码、数码的简单清点来衡量。

14、例如,一所高等学府的正规化程度就较高,因为它会有许多成卷的有关学生注册、选退课程、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管理及财务支出等的书面规定。相比之下,一个小型的家族企业就几乎没有书面规定,因而也就可视之为非正规化。2.专业化专业化是指将组织的任务分解为各项独立工作的程度。如果专业化程度高,每个员工职责内的工作范围就狭小。如果专业化程度低,每个员工职责内的工作范围也就比较宽。专业化有时也称为劳动分工。3.职权等级职权等级描述了组织中的报告关系和每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这种关系通过组织图上的垂直线条来表示。等级是与管理幅度相关联的。如果管理幅度较窄,等级就倾向于增多。如果管理幅度较宽,职权的等级链就会缩短。4.

15、集权化集权化是指有权做出决策的等级高低。如果决策保持在高层,那么组织就是集权化的。当决策授予较低的组织等级时,就是分权化的。组织中运用集权或分权制定的决策包括购买设备、确立目标、选择供应商、决定价格、雇用员工及决定营销区域等。(二)权变因素仅仅了解结构变量还不足以帮助我们理解并合理地设计组织,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权变因素,包括组织规模、技术、组织文化、外部环境、目标与战略。1.组织规模组织规模是指以组织中的员工人数来反映组织的大小。规模可以针对整个组织也可以针对其中的特定部分,如衡量一个工厂或一个事业部的规模。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其规模通常就以人数来衡量。其他的尺度,如销售总额和资产总额也可以

16、反映组织的大小,但它们不反映社会系统中人员方面的规模。2.技术技术是指组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所使用的工具、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等。这里关注的技术是组织赖以生产出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的先进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使用等。一条装配生产线、一间大学里的教室和一个通宵运作的包装与分销系统,尽管彼此各不相同,但都使用了技术。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隐藏在组织中的由员工们共享的一套核心价值观、信念、认知和规范等。组织的基本价值观会影响组织的伦理行为、效率水平,以及组织对员工的承诺、对顾客的服务,并使组织的成员紧密联结在一起。组织文化并无书面化的说明,不过可以通过考察典故、口号、礼

17、仪、穿着和办公室布置等观察和了解到。4.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组织边界之外的所有因素,主要包括产业、政府、顾客、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等。一个组织的外部环境往往是其所处环境中对该组织有最大影响力的因素。5.目标和战略目标与战略决定了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目的和竞争性技巧。目标常以书面方式陈述出来,作为公司目的的一种持久不变的说明。战略是行动计划,是组织对环境及为达成组织目标而制定的资源分配方案、活动方案的描述。目标和战略决定组织经营的范围,以及员工、客户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以上所讨论的四个结构变量和五个权变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些权变因素会影响组织的正规化和专业化的程度,进而影响整个组织。例如,稳

18、定环境情境中的规模大、具有常规技术组织都倾向于创设一种具有较高的正规化、专业化和集权化的结构。组织变量间的更具体的关联关系,将在本书以后的章节中讨论。5)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原则为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应该为组织设计者所重视。组织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点。(1)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管理劳动的专业化分工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助于对需要履行不同职能的专职管理人员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组织计划就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分工:部门设计是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标准对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分工,层级设计则是根据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的原则把与资源配置或选择相关

19、的权力在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或岗位间进行纵向安排。专业分工原则是组织设计的基础。(2)统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就是要求每名下属应该有且仅有一个上级,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如果一名下属有多个上级,就会因为上级可能存有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而使下属无所适从。虽然有时在例外场合必须打破统一指挥原则,但是为了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组织的各项活动应该有明确的区分,并且应该明确上、下级的职权、职责及沟通联系的具体方式。(3)控制幅度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是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的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控制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4)权责对等原则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和部门中每名成员都有责任按照工作目

20、标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组织也必须委之以自主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力。职权与职责要对等。如果有责无权,或者权力范围过于狭小,责任方就可能会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而导致无法履行责任,甚至无法完成任务;如果有权无责,或者权力不明确,权力人就可能不负责任地滥用权力,甚至助长官僚主义的习气,这势必会影响整个组织系统的健康运行。(5)柔性经济原则所谓组织的柔性,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每名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组织的结构应当保持一定的柔性以减小组织变革所造成的冲击和震荡。组织的经济是指组织的管理层次与幅度、人员结构及部门工作流程必须要设计合理,以达到管理的高效率

21、。组织的柔性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柔性的组织必须符合经济的原则,而一个经济的组织又必须使组织保持柔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一封闭式的组织设计模式往往会导致组织的僵化,必须以系统、动态权变式的观点重新设计新的组织,强调灵活性与适应性。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 组织理论的演进组织理论可以说是管理学中最早出现的理论。早期的管理学者在组织理论方面都有可供借鉴的论述

22、,他们的学说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后来的学者使古典组织理论有了很大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现代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就是组织理论演进的两个大的历史阶段。1)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又称为传统的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古典管理学派是组织理论的奠基者,主要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亨利法约尔(HenryFayol)、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FUrwick)等人,下面分别介绍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3、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

24、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泰勒主要研究的是工厂内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他对组织理论做出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劳动分工的原理,提出单独设置职能机构泰勒主张把计划职能(相当于现在的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工人的生产操作)分开,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来专门从事时间研究、作业方法研究工作,并对作业部门下达作业计划和命令。而作业部门负责执行作业计划和命令,并接受管理部门的控制和监督。2.提出例外原则,实行权力下放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负责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的决策和监督权。例外原则至今仍

25、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泰勒提出的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方式,后来发展为授权原则、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等管理体制。3.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职能工长制泰勒不仅提出要单独设立职能管理机构,而且提出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各管理职能要实行专业化、标准化,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一两种管理职能。泰勒提出了“职能工长”的设想,这与只接受一个直属上级领导的军队式组织不同,每一职能工长都可以在专业范围内直接指挥工人,如图1-3所示。 图1-3 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泰勒的这一设想必然会造成多头指挥,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实行。但职能管理专门化和部门化的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继承和发展。(2)法约尔的组织理论亨利法约尔

26、是法国科学管理专家,管理学先驱之一,从1885年起任法国最大的矿冶公司总经理达30年。在实践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法约尔提出了管理功能理论,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进行传授。1916年,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问世,这是他一生管理经验与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其管理理论虽然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但除了可应用于工商业之外,还适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事组织及其他各种事业。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点。1.指出了管理过程的五个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包括有关组织体系、

27、结构框架、活动内容与规章制度,以及职工的选拔、任用、奖惩、培训等。法约尔还认为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教养、管理能力及一般业务知识这六种才能和条件,而成员的素质和首创精神决定了组织的效率。对于职工的培训,他主张注重管理培训,减少技术培训。2.提出了直线-职能制法约尔对管理结构做了重大改革,把军队式的直线指挥制同泰勒提出的职能管理制结合起来,提出了直线-职能制,这一制度至今仍被广泛采用,成为企业组织结构基本的组织形式。3.提出14条一般管理原则这14条管理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适当

28、集权与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员工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这些原则比较系统地反映了组织管理要遵循专业分工、权利与责任相符、命令和指挥统一、实行集权制、要有连续的指挥链等组织原则,其中许多原则至今仍然是企业在组织工作中奉行的基本原则。4.提出“法约尔桥”的设计在贯彻等级制度的前提下,为了使组织既能坚持统一指挥原则,又能缩短信息联系的路线,法约尔提出可以在需要进行沟通的两个部门之间建立联系的渠道,即法约尔桥,如图1-4所示。 图1-4 法约尔桥“法约尔桥”可以使需要进行联系的两个部门取得联系,从而缩短相互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时间,有利于企业迅速决策。但其中的不利因素是会造成多头指挥的局面。

29、例如,A代表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按照组织系统,H与I之间发生了必须由两者协议才能解决的问题,H必须将问题向F报告,F再向D报告,如此层层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到达I,然后I将研讨意见向G报告,再层层上报到A,再经过B、D、F,最后回到H。这样往返一趟,既费时又误事,所以法约尔提出创造一“跳板”,使H与I之间可以直接商议解决问题,再分头上报。“跳板”原则使得侧向联系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而且既不使路线负担过重,又维护了统一指挥原则,捍卫了等级原则。(3)韦伯的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是德国的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

30、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被人们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指不凭家族世袭地位、人事关系、个人感情等组成组织机构,而是按照严密的行政组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组成管理机构。韦伯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设计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要点有以下几点:1)组织内的各种职务和岗位要按照职权等级来组织,形成一个逐级分层指挥系统,个人的权责要明文规定。2)组织成员的任用应通过正式考核和培训,而不是凭世袭地位和人事关系,人员要都能胜任职务的要求。3)组织内每个人都必须

31、严格遵守规章和纪律,没有例外。2.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合法规定的权利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利作为基础,才能保证组织的秩序和达到组织的目标。韦伯指出,权利有三种类型:1)理性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理性和法律的权利是指合理挑选、依法任命工作人员,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利。2)传统式的权利。传统式的权利来源于传统习惯。封建社会中的传统习惯就是家族世袭,权力代代相传。3)个人崇拜式的权利。个人崇拜式的权利来自对某人的迷信和崇拜。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必须建立在理性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这种权力具有合法性,能保证管理的连续性,在任命人员时经过理性的考虑和挑选,能保证管理工作的

32、合理性。3.提出了纵向分工的分层结构模式行政组织体系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层,如图1-5所示。 图1-5 行政组织体系的分层结构第一层是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决策;第二层是行政专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主要负责人所做出的决策;第三层是一般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能是从事实际的业务工作。这种最高层为决策层、中层为中间管理层、基层为作业层的三级分工组织体系至今仍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4)厄威克的组织理论 林德尔厄威克是英国著名的管理史学家、教育家、管理学家,曾长期担任英国一家管理公司的董事长,19281933年间担任在日内瓦的国际管理协会的首任会长。在任职期间,厄威克因工作需要经常在美国活动,对美国企业管理

33、理论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把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化,把泰勒、法约尔等人的理论联系起来,综合出一套科学的逻辑框架。厄威克在其早年著作中曾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1)目标原则。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有关实际任务的目标,组织起来进行工作。2)相符原则。权力和责任必须相符。3)职责原则。上级对其直属下级的工作职责是绝对的。4)组织阶层原则。从组织最高层到基层工作人员要形成明确的权力系统。5)控制幅度原则。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6)专业化原则。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7)协调原则。组织横向系统要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体目标。8)明确性原则。

34、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古典管理学派对组织理论有重大贡献,它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以后的组织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许多原理至今仍然是正确的,为许多组织所应用。当然,古典组织理论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主要研究组织结构本身,而对人的因素对组织结构运行的影响则研究得较少;对组织结构的研究还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组织规模、技术、组织文化、环境、战略等条件进行研究。这些都使得古典组织理论还不够充实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2、现代组织理论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管理思想和理论蓬勃发展,出现了现代管理理论的许多学派,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得出了

35、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这里介绍与组织理论有关的一些学派的观点,主要是社会系统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新组织结构学派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完善、充实和发展了组织理论。(1)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1938年,他发表了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在这本著作中,他对组织和管理理论的系列基本问题都提出了与传统组织和管理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因此后人把由他开创的

36、管理理论体系称为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2.权利接受理论巴纳德认为,权利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行政授予,而是要看下级是否接受。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 如果命令不被服从 ,权限也就不存在了。3.诱因和贡献平衡论如果要求成员对组织做出贡献,那么组织必须对成员提供适当的刺激以满足其个人的需要。巴纳德提出“诱因”方案,而“诱因”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各种报酬、奖励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诱因不仅包括物

37、质因素(金钱等),还包括社会因素(威望、权利、参与管理等),只有使诱因和贡献取得某种程度的平衡,才能使组织中的成员有必要的合作意愿,组织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诱因和贡献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条件。4.信息交流原则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信息交流、做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即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巴纳德列出了几个必须遵守的原则:(1)信息的沟通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了解。(2)每个组织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沟通线路。(3)组织成员必须依照正式的路线沟通信息,不要在沟通过程中跳过某些层次,以免产生矛盾和误解。(4)信息沟通的路

38、线必须尽可能直接而便捷。(5)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6)组织工作期间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7)每一信息沟通都必须具有权威性。5.非正式组织的职能非正式组织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在某些方面有更积极的作用。例如,有助于解决一些不便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团结;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尊心,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正是由于以上这些重要观点,有人把巴纳德称为现代组织理论的鼻祖,还有人把他归入古典管理学派,但也承认他是第一个把组织结构特性与人类行为特性结合起来研究组织理论的学者。(2)行为科学学派的组织理论管理学中的行为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这个学派在20世纪三

39、四十年代被称为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行为学和人类学,它的代表人物有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它侧重研究的是管理中人的行为。行为科学学派与以社会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观点在不少方面是共同的或相似的。行为科学学派在组织理论方面的观点与贡献除上述同巴纳德相类似的观点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对古典组织理论的修正与补充管理中的行为科学学派并不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早期行为科学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对古典管理学派提出的一些组织原理大体上是肯定的,他们把人的行为因素加

40、了进去,对某些组织原理提出了修正的意见。例如,对劳动分工的原则,在肯定分工能提高效率的同时,着重指出分工过细带来的不良后果,如劳动单调枯燥会引起人们对劳动的厌烦,增加疲劳,而这可能会抵消效率提高带来的好处,还指出劳动分工越细,就越需要激励和协调。除了对古典组织原则的部分修正,人际关系学者还对古典组织原理进行了补充和丰富。例如,实行直线-职能制时,直线人员同参谋人员之间容易产生摩擦,人际关系学者针对这种内部组织结构中的冲突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最常提到的是职工参与管理和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正是基于古典管理学派与行为科学学派的这种联系,有些学者认为,行为科学学派因被看作古典管理学派所提出的组织职能

41、与控制职能中与人的活动有关的补充部分。2.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工作者的需要和特点古典组织理论主要考虑工作的特点,而行为科学学派的组织理论则提出,必须着重考虑工作者的需要和特点。例如,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专业分工、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等管理的需要,然而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组织结构的承担者和运行者人这个主要因素,常常有必要对原有组织结构设计做出一定的修改,如分配工作时要考虑人的兴趣和爱好,凡是人们所爱好和感兴趣的工作,工作本身就会给他们带来乐趣和满足。因此,在组织设计时需要考虑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的要求,使工作者对工作有兴趣,觉得工作有挑战性,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取得更好的

42、工作绩效。又如,部门的划分不仅要考虑专业化和有效幅度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具体人选的素质条件,因人而异。如果某员工有多方面的才能,精力充沛,组织能力强,为充分发挥其才能,不妨把该员工的工作范围放宽;而在相反条件下,就应该把该员工的工作范围相应缩小。再如,组织层次的设计也要考虑人的因素。古典组织理论强调管理的有效性,认为管理幅度不宜过大,因而管理层次就较多,即强调高层结构比扁平结构好。行为科学学派的组织理论则为了上下级的沟通,强调缩小上下级人员心理上的距离,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趋向于扁平型结构。(3)管理过程学派的组织理论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管理职能学派或经营管理学派。这个学派在西方是继古典管理理论学派和

43、行为科学学派之后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一个学派。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法约尔就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学派后来被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哈罗德孔茨与西里尔奥唐奈(Cyril ODonnell)合著的一部著名管理学著作管理学中,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15条基本原则。1.目标一致的原则组织结构如果能促进个人在实现企业目标中做出贡献,它就是有效的。2.效率原则组织结构如果有助于使意外事件降到最低限度,或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实现企业目标,它就是有效的。3.管理幅度原则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起因在于管理幅度限制。每一个

44、管理人员有效管理的下属的可能人数是有限度的,但是确切的数目则因情况与要求的不同,以及对有效管理时间要求的影响而异。4.分级原则从企业的最高主管到每一个下属职务的职权划分得越明确,就越能有效地执行决策和进行信息交流。5.授权原则授予个别经理的职权必须适当,以确保他们能胜任。6.职权的绝对性原则下属有绝对执行上级指示的责任,而上级也不可以推卸组织其下属活动的职责。7.职权和职责对等的原则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可以大于或小于授予他的职权。8.统一指挥的原则个人只对一个上级汇报工作的原则贯彻得越彻底,与上级指示发生矛盾的问题就越少,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9.职权等级的原则维护所授予的职权,就要求

45、由该经理在职权范围内做出决策,而不应该将矛盾上交。10.分工原则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任务、工作的分工及彼此间的协调,委派的职务越能适合担当这一职务的人们的动机与能力,这样的组织结构就越有效。分工有其限度,并不是越细越好。11.明确性原则某一职务或部门所期望的成果、执行的业务工作、授予的职权,以及同其他职务的职权和信息交流关系等越有明确的规定,个人对促进实现组织目标的责任就越强。12.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的原则如果某些业务工作要委任一些人来对它进行考核和检查,而这些检查人员又隶属受其检查评价的部门,那么负责检查的人员就不可能充分地履行其职责。13.平衡的原则原则和技术的应用都

46、必须根据组织结构是否符合企业目标的整体效果来全面权衡。管理理论就是随机应变的理论。14.灵活性原则所建立的组织结构越灵活,越能适应内、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及相应的对策,那么这样的结构就越能充分实现其目标。15.便于领导的原则组织结构及其授权越有利于经理去设计和维持为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某种环境,这种结构就越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例如,如果组织结构的设计使经理陷于日常琐事,那么这样的组织结构会使经理的工作失色,并使他们受到挫折。(4)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研究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

47、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经验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代表人物有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艾尔弗雷德P斯隆(Alfred PSloan)等。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归纳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经验主义学派归纳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总结出一些适合高层管理和创新工作的组织结构。第一种组织架构模式是功能式的组织架构;第二种组织架构模式是工作小组模式;第三种组织架构模式是联邦式的组织架构;第四种

48、组织架构模式是虚拟的分权化的组织架构;最后一种组织架构模式是系统结构模式。德鲁克分析了这些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这些组织结构形式对人们的实际工作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2.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方法德鲁克认为,古典管理学派偏重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学派又偏重于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相结合。因此,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实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目标管理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两种观念,它使职工在完成任务、实现自己需要的同时,也使企业目标实现。(5)系统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系统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通过对组织的

49、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体现了管理哲学的改变。它使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对组织的各个子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同时,它也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社会组织都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从而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分析组织的内部因素,解决组织内部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还必须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注意解决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为人们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路和方法。(1)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组织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50、,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分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2)组织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需力求使各要素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并有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同时,组织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组织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条件,还取决于组织的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组织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3)如果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组织看成是一个

51、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运用系统的观点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系统管理理论提出了组织及其运营的观念体系:组织是人们建立起来的由相互联系并共同运营的要素(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任何子系统的变化均会影响其他系统的变化;系统具有半开特性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与外界沟通的特性。(6)权变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权变理论学派是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的一门学派。该学派兴起于2

5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是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创始人是洛什(J.W.Lorch),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弗雷德菲德勒(Fred E.Fiedler)和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使组织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3)管理的功

53、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7)新组织结构学派的组织理论新组织结构学派是一个较新的管理学学派。该学派的特点是全面吸收各学派关于组织结构方面的学术和主要成果,进而系统地对组织结构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拿大著名组织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新组织结构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组织理论被普遍认为是对组织理论的杰出贡献。他的观点主要反映在他1979年出版的组织结构的建设一书中。新组织结构学派关于组织结构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出了组织结构的五

54、种协调机制:相互调整、直接监督、工作过程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技能标准化。(2)提出了组织结构的五个基本构成部分: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专家结构、辅助人员。 (3)提出了组织结构的五种流程系统:正式的权力系统、规章制度的流程系统、非正式的流程系统、工作群体流程系统、特殊决策流程系统。 (4)提出了组织结构的五种类型:简单结构、机械性行政结构、职业性行政结构、分部式结构、特别小组。新组织结构学派是一种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其优点首先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来选择企业的组织协调机制,其次是提出企业基本的组织结构框架、基本流程和类型,对于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有实践方面的指导作用。新组织结构学

55、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它分析的是一种普遍性的共性的企业组织结构,没有针对特性因素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小结本章介绍了组织、组织设计、组织理论的相关内容。组织是指这样一个社会实体: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又与外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组织设计是指把一个单位的有关组织要素(如战略任务、责权、工作流程等)合理组合并加以制度化的设计过程,也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组织设计的变量可分为结构变量和权变因素,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在本章中也有介绍,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结构。组织理论的演进包括古典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学者包括泰勒、法约尔、韦伯、厄威克等。现代组织理论的代表学者包括巴纳德、梅奥、马斯洛、法约尔、德鲁克、明茨伯格等。同学分组讨论自己所认为的组织并举例说明。掌握组织的作用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感谢您的支持与使用如果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仅供教学交流使用16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