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办公楼装修工程排烟系统改造设计简析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354622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办公楼装修工程排烟系统改造设计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某办公楼装修工程排烟系统改造设计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某办公楼装修工程排烟系统改造设计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某办公楼装修工程排烟系统改造设计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办公楼装修工程排烟系统改造设计简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某办公楼装修工程排烟系统改造设计简析摘要:二次装修(以下简称二装)项目中消防系统改造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排 烟系统的改造,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正式颁布实施, 对二装项目消防排烟系统的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 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相关要求,结合某办公楼装修工程实例,论述了该项 目排烟系统改造设计应用要点。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二次装修;暖通设计;排烟系统;改造设计引言:2018年8月1日,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正式颁布 并实施,这本有着颠覆性变化的规范就这样毫无铺垫的施行了。2018年9

2、月4日, 国家消防局发布关于执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有关问题的通 知,明确了新标准的实施规则和具体要求。本论文中的工程项目土建阶段设计及验收均在新规实施前完成,而本次装修 设计阶段为新规实施后,故按照国家消防局要求排烟系统改造需根据新规要求的 内容进行改造设计。1一次土建设计阶段排烟系统概况原建筑共三层,建筑层高4.2米,排烟风机设置于三层屋面,排烟风机计算 风量为50000 m3/h。本次改造范围为二层部分区域,二层共划分为5个防烟分区, 本次装修改造面积1000皿,原设计此区域共包含两个防烟分区,防烟分区面积 分别为450皿和550皿,排烟量分别为27000 m3/h和5000

3、0 m3/h。原土建消防 排烟布置图如图1所示。图2二次装修设计改造平面布置图3二次装修设计排烟系统改造分析3.1装修设计防烟分区划分分析装修设计不同于土建阶段,在划分防烟分区的时候,不仅要根据装饰平面布 置图划分,更要根据装饰天花图划分,如果仅根据平面布置图划分防烟分区,将 有可能导致挡烟垂壁的位置与天花造型产生冲突,无法实现。故本工程根据装饰 天花布置图及平面布置图,防烟分区划分如图3所示。本次改造共划分为三个防 烟分区,防烟分区ABC面积分别为405此290此215皿,根据新规4.6.3第 一条规定: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3/ 3皿)计算,且取值不小于

4、15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 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本次设计吊顶为裸顶,空间净高为4.2米,无满足消 防要求的可开启外窗,故采用机械排烟,并按照规范计算排烟量。图3二次装修设计防烟分区划分平面图各防烟分区计算排烟量如下:防烟分区A的排烟量为:405x60=24300 m3/h,计算结果大于15000 m3/h, 故排烟量取24300 m3/h;防烟分区B的排烟量为:290x60=18900 m3/h,计算结 果大于15000 m3/h,故排烟量取18900 m3/h;防烟分区C的排烟量为: 215x60=12900 m3/h,计算结果小于15000 m3/h,故排烟

5、量取15000 m3/h;防烟 分区X为与本次设计相邻防烟分区,其排烟量为15000 m3/h。3.2原排烟系统中排烟风机风量复核土建排烟风机计算风量为50000 m3/h,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第4.6.4条第一款关于系统排烟量计算的规定:当系统负担具有相 同净高场所时,对于建筑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应按排烟量最大的一个防烟 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对于建筑空间净高为6m及以下的场所,应按同一防火分区 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本项目中同一相邻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最大值为 防烟分区A与防烟分区B之和,即43200 m3/

6、h50000 m3/h,防烟分区划分可行。 本项目中尤其注意防烟分区C与防烟分区X的排烟量之和,由于防烟分区X非本 次设计范围,但其排烟系统与本次设计属同一系统,在校核系统排烟量的时候, 不能忽略此部分校核结果。3.3二次装修设计排烟口及挡烟垂壁的设计3.3.1最小清晰高度计算与确定根据新规4.6.9规定走道及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最小清晰高度 不宜小于其净高的1/2;其他区域最小清晰高度按公式3.1计算:式中:Vmax-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m3/s)Y -排烟位置系数,当风口中心点到最近墙体的距离22倍的排烟口当量直径 时:Y取1.0;当风口中心点到最近墙体的距离2倍的排烟口当量

7、直径时:Y取 0.5;当吸入口位于墙体上时:Y取0.5。db -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的烟气层厚度(m)T -烟层的平均绝对温度(K)To-环境的绝对温度(K)本项目中,当Y取1.0,原排烟管底标高3.10m,当排烟口安装在排烟管底部, 设计清晰高度取最小清晰高度2.02时,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下的烟气层厚度 db=1.08m,T=247.54K,To=293K,计算得 Vmax=16685.69。3.3.3确定排烟口数量及排烟口间距依据上述计算结果,防烟分区A需设置两个排烟口,每个排烟口排烟量均为 12150m3/h。另参照NFPA92-2018中关于排烟口最小间距的计算公式:S=0.9V

8、A0.5公式 3.3式中:s-排烟口最近边之间的最小间距(m)V-排烟口排烟量(m3/h)防烟分区A的排烟口最小间距为1.65m。同理可计算防烟分区B的排烟口数 量为2个,单个排烟口排烟量为8700 m3/h,排烟口最小间距1.40m;防烟分区C 的排烟口数量为1,排烟口排烟量为15000cmh。各排烟口尺寸为1000x500mm,保 证排烟口设计风速不大于10m/s,排烟口位置需满足初始排烟位置系数假定值要 求。各防烟分区排烟支管设常闭排烟防火阀,并在距地1.5米处设手动执行机构。 排烟口设置还需满足新规4.4.12条:排烟口的设置应按本标准4.6.3条经计算确 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到最近

9、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3.3.4挡烟垂壁高度计算与确定根据新规4.2.2规定:挡烟垂壁等挡烟分隔设施的深度不应小于本标准4.6.2 条规定的储烟仓厚度。标准4.6.2规定: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储烟仓厚度不 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储烟仓底部据地面的高度应大 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故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本次设计挡烟垂壁下边缘据完成面高度需取最小值,即最小清晰高度2.02m,此时上述计算结论方可全 部成立。同时考虑装饰效果即室内空间效果,挡烟垂壁采用活动挡烟垂壁,并在 距地1.5米处设手动执行机构。图4装修设计排烟平面布置图综上所述,本项目排烟系统改

10、造在未改变原系统排烟设施的基础上,仅根据 新规对排烟系统末端进行改造,达到了使排烟系统改造工作量最小化的目的。最 终改造图纸如图4所示。4结论与建议通过本论文工程实例可以看出,按照新标准对老旧建筑排烟系统进行改造需 要核算校验的地方很多,同时由于装修项目的特殊性,为保证整个排烟系统的正 常运行,在改造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装修范围内的排烟系统,还要兼顾与装修范 围相邻的非装修区域的排烟系统;此外,排烟口、挡烟垂壁高度均应按照新标准 计算确定,相关计算结果需表示在排烟图纸中。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颁布和实施,为今后的防烟 排烟设计提供了基础性、综合性、通用性的防火技术标准

11、。通过本文,希望可以 帮助装修项目暖通设计人员在接触到消防改造项目时,能够严格按照新标准进行 消防设计,坚决贯彻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从源头 上消除建筑火灾隐患,保证建筑消防安全。参考文献: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M.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202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111-1253 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4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S.5 彭先见.装修工程暖通专业设计注意事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6100816 姜可.装修工程暖通专业系统设计J.暖通空调,2007(8);72-7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