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352604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生物下册1. 观察植物的无性生殖2. 扦插材料的处理3.嫁接4.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5. 观察鸟卵的结构6.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7.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8.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9.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11.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这是学生初次进行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来说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与引导。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学生进一步理

2、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爱科学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 实施个性化探究实验方案。教学关键难点1、学会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并实施。2、教学关键处理在准备实验中考虑到学生操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课前录下“实验注意事项”,制成课件展示,保

3、证学生课上实验的顺利进行。四、教学方法设计教师适时引导,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五、教学媒体设计探究性实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 师学 生课前准备1指导编组,准备教具。5-6人一组,每小组活鱼(鲤鱼)2条、透明鱼缸或水槽2个、托盘、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如各种形状的塑料板、橡皮圈、曲别针、夹板针、布片、纱布等)、长滴管、滴瓶(内装稀释红墨水)。组织设计“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方案和有关实验材料。利用本节探究性实验的开放性,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自主

4、学习的空间,提倡与同学或家庭的亲人提前试做。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摆在我们面前的鱼叫什么名字?它的外形和颜色都很漂亮,是一种观赏鱼,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知道鱼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水中吗?它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在水中生活?当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时,鱼鳍又是如何摆动的呢?鲤鱼。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观察鱼的外形,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启智激疑。观察鱼的外部形态1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鱼的体形是怎样的?3体色有什么变化?4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样的感觉?5仔细观察鱼的体侧,你会看到什么结构?它叫什么?有何作用?6鱼共有几种鳍?在鱼游泳时,各种鳍是如

5、何协调摆动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大屏幕的6个问题,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观察完毕,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说明这些特点都是和鱼在水中生活是相适应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显示6个问题。体现观察有序,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当鱼在水中游泳时,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各种鱼鳍的摆动情况吗?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那么,围绕今天的实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描述一种或几种鳍的摆动情况。学生分别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1鱼失去鳍后,还能游泳吗?2鱼鳍和鱼保持平衡有关系吗?3。失去尾鳍,会不会影响鱼的游泳速度?4鱼的腹鳍和臀鳍有作用吗?训练学生初学学会生物科学探

6、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假设学生开动脑筋,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那么请各小组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常识、生活经验和观察,通过小组讨论,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用录象显示实验关键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动作轻缓 水中进行,两人合作 两条鱼交替实验 单种鳍固定 固定鱼鳍后静置12分钟后记录现象 小组分工协作各抒己见,将各自的实验方案表达出来,比如采用何种材料,运用什么办法进行探究的。围绕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1 引导学生先观察正常

7、的鱼在水中是什么姿态?2 请各小组根据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大家共同交流。1 背上、腹下直立在水中。2 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为了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探究,可以引导各小组相对分工实施实验方案;可不追求大而全的方案。表达与交流3 组织各小组交流和及时引导。3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小组实施实验方案情况;全体倾听发言小组情况并与之交流,共同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鼓励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倾听和交流。小结4 用多媒体课件对鱼的五种鳍的作用进行总结。4 认同自己实验探究的事实。小结5 强调鱼能够在水中游泳,是靠鱼鳍、肌

8、肉、骨骼和鳔的共同协调作用。6 放映鱼在失去各种鳍的情况下的幻灯片段5 观看幻灯片段,了解爱护动物,珍爱生命意义。对学生进行生物学辩证统一观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观点。讨论1实验时,为什么要留下一条正常的鱼?为什么要对鱼鳍分别固定?2在固定鱼鳍后,为什么要静置12分钟才正式记录现象?3剪掉鱼鳍的方法又快又简单,为什么在实验中不提倡这样做?注意调动各小组成员中没有机会或发言表达机会少的学生积极性。充分关注学生在探究性学生中的个性差异。1对学生及时进行科学方法指导。2加深学生对珍爱生命情感的理解。学生参与性评价教师重视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参

9、与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教学信息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自评与互评,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有何优点或者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谈谈自己的收获。1小组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塑料片和曲别针,这两种材料在固定鱼鳍时,对鱼的伤害很小,速度又很快。但不足的是,固定鱼的腹鳍和臀鳍时比较吃力尝试学生对教师和学生本人探究性实验做出个人水平评价。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和学习经验的获得。给予学生参与决策的空间。2 小组选用的小夹子太重了,觉得鱼很痛苦。3 实验中应该准备一些喂鱼的馒头渣、米饭和鱼虫等,在固定鱼鳍后,可用这些食物让鱼尽快游动起来,这样会使观察的效果更明显。4、鱼缸应

10、该再大一些,否则不清楚固定鱼鳍后对鱼的游泳速度是否发生影响。实验二:饲养和观察蚯蚓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设置一个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创设实验教学整合环境,由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感价值态度观:通过采集、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2.观察蚯蚓的运动。三、实验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四、实验教学策略

11、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五、实验探究过程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粘液?(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地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

12、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探究实验过程设计: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各小组取一条活的蚯蚓,根据提纲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用课件展示蚯蚓外形图)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红色、由许多环状的体节组成。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环节体节。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

13、)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六、实验讨论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2、要实验过程中国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国什么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3、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国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的深层穴居?实验三.: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为什么会飞?要是我们人类也像鸟类一样会飞该多好,如果让人飞起来,咱们需要一副多大翅膀?

14、这就是我们这一节将要探究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先来看一段视频录像。师:在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我听到了鸟的叫声师: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生:鸟类有翅膀。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吗?生:不能,还要解决许多问题。师: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师: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图片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也可以展示课前准备的鸟类图片)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体形和体表)家鸽的躯干呈形。家鸽的前肢变为,是器官。后肢有趾,趾向前,趾向后。尾

15、部生有大型,飞翔中起作用。师: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生: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师: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生: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不会飞起来的。师: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生:羽毛有大小之分,大羽毛展开时呈扇形,小羽毛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师: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生:继续进行探究:家鸽有(角质喙、肉质唇),口腔

16、内(有、无)牙齿,舌较(柔软、坚韧)。无牙齿可减轻头部重量,与生活相适应。肌胃外壁有发达的层,内壁上有一层,胃腔内有许多粒。腺胃可分泌。肌胃的收缩力(大、小),可凭借内壁的角质膜和腔内的沙粒将磨碎,具有类似的作用。小肠弯曲(细长、短粗)。直肠较(短、长)。小肠是和食物的主要器官。直肠这一特点使得鸟类随时排便,有利于,与生活相适应。家鸽的肺相对较(大、小),弹性较(大、小),与多个气囊相通。心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分为心房,心室。家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使动、静脉血(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强、弱),加之双重呼吸,食量又大,体表有保温,通过气囊散温,因此具完善的能力,属于(恒温、变温

17、)动物。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生:胸部的肌肉发达,可能与飞行有关;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胸部的骨骼很突出,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与飞行有关。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生:从食物中来。师: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生: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师:请阅读表格: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生: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

18、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生:(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师: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生: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师:展示纸飞机(飞机模型,风筝)这些也能够飞行,谁来说说它们的飞行原理?生

19、:认真观察,分组讨论,举手发言。师:它们飞行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持续飞行?生:风力、电力、燃油等。师:由此可见:飞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重量要轻、速度要快、动力要足;只要满足了这些条件,我们人也能像鸟类一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实验四:探究菜青虫取食行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2使学生能够模仿教材的探究实验,独立完成一些课下研究课题。 情感目标 3通过探究实验时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确立团结互助的情感态度。二、教学重点 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三、。教学难点 探究动物行为

20、成因的实验及其组织教学。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各种动物行为的录像片。蝴蝶、蜜蜂、蚂蚁行为的录像或图片。 (2)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其他植物(玉米、菠菜)叶片的榨汁(也可由学生准备)。 (3)滤纸。 2.学生准备:(1)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其他植物的叶片。 (2)菜青虫。五、课时设置 1课时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播放关于动物各种行为的录像片,使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确认,然后由各种动物行为,尤其鸟儿的繁殖行为的复杂性,如占巢行为、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迁徙行为等要想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将画面逐渐由其他的动物行为集中于忙碌的蜜蜂采蜜的行为,飞舞在田园花间的菜

21、粉蝶上。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教具情况。其次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所提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探索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开始,教师可用投影先打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你知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吗? 2.如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话,菜青虫会有什么行为变化?如果不是,它又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用滤纸分别沾取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和其他植物叶片的榨汁,菜青虫又会发生哪些行为变化? 4.滤纸的颜色影响菜青虫的行为吗? 5.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6.你的假设得到验证了吗? 7.你的结论是什么?表达

22、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刚才,大家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做了认真的探究实验和讨论,现在请大家对你们的实验谈谈你们的看法,咱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第10组:我们发现即使把菜青虫放在菠菜叶或是柳叶上,它也不吃,如果把它放在白菜叶上就不一样了。这说明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嗯,很好。哪个组再来说说。好,第3组。 第3组:上课之前,我们已经把菜青虫饿了好几天了,可是即使它很饿,它也不吃玉米叶子。我们组也认为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哦,很好。你们饿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3组:我们想动物可能会有“饥不择食”的行为。饿了不是就什么也想吃了吗?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

23、好!对,学习就要向第3组一样,要多想想,多设想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对大家今后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大家应该向他们组学习。下面哪一个组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呢?好,第11组谈谈。 第11组:我们组是培养了好几只菜青虫,经过不同处理以后,再做比较的。 教师:这个做法更好。实验就要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学生的说法不一。每组的结论基本一样,但做法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得到同一结论:菜青虫取食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巩固练习 一、看谁填得对 一般说来,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_,后天性行为就越_,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的比重_。 答案:复

24、杂;复杂;越大 二、观察与思考 原生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只是简单的应激性。腔肠动物对外界刺激也只是全身收缩,而扁形动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结构;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网状神经,所以二者没有“学习能力”,只具有先天性行为,从扁形动物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说明它的神经结构比较高级。实验五 探究蚂蚁的通讯课题名称探究蚂蚁的通讯科 目生物年级八年级(上册)学习者分析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看,在日常生活中有看见过蚂蚁的一些行为,并在本节前已经学习探究实验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有了探究实验的一些经验,但要具体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很难在

25、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探究设计方案,不过,通过引导,启发学生也能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去完成的。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强化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3、体验小组的协作与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提前2周布置观察实验任务,将学生分成10人一组,简单说明实验要求,提出实验过程要注意的地方。2.本节课通过学生探究“蚂蚁的通讯是靠什么传递的”活动交流、汇报和评价,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实验的氛

26、围,并将这些方式、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3.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结合教师辅导、引导、提问、总结的教学方式。三、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观察法、实验法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能够对活动的情况进行交流和质疑 。3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掌握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4、探究报告的完善。5、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热爱,精心的设计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2、培养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3、了解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教学难点: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

27、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2、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3、探究报告的完善。教学准备玻璃瓶、放大镜、白糖、蚂蚁、面包等、各种食物,小纸片。探究过程探究活动1巧设情景、呈现问题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动物行为的研究,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动物行为的呢?(采用了观察法与实验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观察法与实验法“探究蚂蚁的通讯是什么?”探究活动2提出问题根据小组的探究实验,并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蚂蚁的通讯是靠什么进行的问题: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探究活动3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而,一大群蚂蚁“浩浩荡荡”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出声

28、音,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仪在食物和洞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吗?你的假设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探究活动4制定计划(1)、用烧杯饲养一窝蚂蚁,给它们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2)、在距离蚂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置一些白糖或面包沫,然后观察,当侦察蚁离开洞穴后,在它返回洞穴的路上事些放上一些小纸片,让它从小纸片上爬过。(3)、当许多工蚁出洞时,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仔细观察蚂蚁群的行为。探究活动5实施计划 仔细观察发现,侦察仪围绕着小纸片围成圆形爬行,始终找不到食物。探究活动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观察现象说明蚂蚁的通讯是靠气味进行的。你的结论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表达交流学生将观

29、察的现象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使探究的结果更加完善。探究训练1、请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蚂蚁的通讯”。2、请自己课后去查阅蚂蚁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3、各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报告。探究实验教学反思根据教学活动,找出成功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对不足方面进行整改,在今后的探究实验教学中加以注意,使课堂教学更完美。实验六: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便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股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

30、有一个收缩的特性。然后,结合学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关系。实验七. 不同形态的菌落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

31、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由此导入新课。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

32、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方案二: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引导学生要想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问:(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2)什么叫接

33、种?(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4) 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回答:(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2)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3)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加入营养物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4)配制好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基内混有的其它细菌或真菌等杀死,只培养接种的细菌或者真

34、菌,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质疑:我们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大量繁殖后的情景将会怎么样呢?由此进入菌落知识的学习。学习目标二:观察菌落教师为同学们分发3天前培养的细菌和霉菌菌落(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组培养皿),并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回答: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提问:(1)什么是菌落?(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35、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表列如下:类别大小形态特点颜色细菌菌落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真菌菌落菌落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出红色、褐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菌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质疑:菌落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吗?学生积极思考,先小组内讨论,再班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总结: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

36、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不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大小和颜色也不相同,以此可以区分细菌或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形态。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方案二

37、: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引导学生要想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问:(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2)什么叫接种?(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4) 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回答:(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

38、中培养。(2)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3)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加入营养物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4)配制好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基内混有的其它细菌或真菌等杀死,只培养接种的细菌或者真菌,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质疑:我们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大量繁殖后的情景将会怎么样呢?由此进入菌落知识的学习。学习目标二:观察菌落教师为同学们分发3天前培养的细菌和霉菌菌落(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组培养皿),并多媒体

39、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回答: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提问:(1)什么是菌落?(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表列如下:类别大小形态特点颜色细菌菌落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真菌菌落菌落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出红色、褐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

40、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菌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质疑:菌落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吗?学生积极思考,先小组内讨论,再班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总结: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不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大小和颜色也不相同,以此可以区分细菌或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形态。实验八.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展示一: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我们小组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用无菌棉棒轻擦手心,在编号为1号的

41、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接着盖上盖;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接着我们把两套培养皿放在同一个培养箱里培养,结果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了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这说明我们的手上存在着大量的细菌或真菌,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展示二:我们选定的环境是厕所和食堂。实验方案是: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

42、: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质疑:从实物投影仪展示的实验结果看,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是因为食堂里食物多,营养物质丰富。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展示三: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通过实物投影

43、仪展示实验结果)。这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展示四: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没有细菌”。我们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将硬币放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了一下,接着盖上盖;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来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质疑: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为什么没有菌落呢?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回答: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已经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又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中,所有没有菌落的形成。展示五:我们探究的问题是“学校花园

44、里和食堂的冰箱里哪里的菌类多”,我们把一个培养皿放在学校花园的草坪上,另一个放在食堂的冰箱里,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争相预测结果,教师指定一人予以解答:学校花园里的细菌和真菌多,那里潮湿、还有很多落叶作为营养;而冰箱里温度很低,不适合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菌类是很少的。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还展示了自己用牛奶、柑橘、米饭做的探究实验。提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通过探究,你认为什么样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根据你的探究活动,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

45、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回答:细菌和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也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里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质疑:氧气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是否也必须需要氧气呢?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除了必需的基本条件如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

46、间外,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例如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良好地生存。实验九.制作孢子印1选取一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实验十.制作甜酒材料用具酒曲一块、糯米1 500 g、凉开水一杯。清洁的容器、蒸锅、清洁的筷子、洁净的蒸布一块。方

47、法步骤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30 )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3将酒曲碾细成粉未,撒在糯米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4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5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冬天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提示1. 制作甜酒的工具以及整个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切忌油腻。2根据酒曲包装上的说明(或请教有经验的人),按照一定比例将酒曲与糯米搅拌。3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以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4一般在冬季制作甜酒要用3天左右。当你打开容器,闻到酒香,看到米粒呈柔软状,食用时微甜而不酸,就说明甜酒的制作已经成功了。赶快请家人品尝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