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概要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9347225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概要(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7(3:57中国蔬菜 CH I NA VEGET ABLES产业广角王宝海,江苏省蔬菜办公室,南京市龙江小区月光广场8号江苏省农林大厦,210036 收稿日期:2007-01-09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王宝海2006年江苏省蔬菜播种面积141.3万hm 2,总产量4200万t,总产值430亿元,比2000年的110万h m 2、3500万t、250亿元分别增加了 28.5%、200%、72.0%。蔬菜产值占全省种 植业总产值的比重已接近1/3,蔬菜产业已成为江苏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1 “十五”期间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区域特色基本形成、沿海菜区、环湖菜区、城郊菜区和丘陵

2、菜区等五大菜区,并在各大菜区内建 设了一批蔬菜生产重点县和重点基地。一是形成了以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 宿迁、南通、苏州等市为重点、以大中棚春提早、秋延后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达32万h m 2;二是形成了以宝应县、金湖县、响水县为重点的水生蔬菜面积10.7万h m 2;三是形成了以徐州丰县、沛县为重点的芦笋、山药、牛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面积14.7万h m 2;四是形成了以邳州、丰县、射阳、大丰、兴化等县(市为重点的大蒜、洋葱、 香葱等葱蒜类蔬菜面积21.3万h m 2,其中大蒜面积达14.7万hm 2,邳州市大蒜种植面积达4.5万hm 2,成为全国大蒜生产第一县;兴化香葱种植面积达1万hm

3、 2,成为全国香葱生产第一县;全省食用菌生产面积达5000万m 2,居全国第四。目前,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超过1万hm 2的县(市有39个,超过3.3万hm 2的县(市有14个,其中沛县、邳州、东台、射阳等4个县(市都超过了 6.7 万 h m 2。1.2产加运销日趋活跃江苏省现有蔬菜加工企业400多家,2006年加工各类蔬菜逾120万t,消耗鲜菜原料约400万t。在这些加工企业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4家,其中上市公司1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加工产品包括速冻保鲜、冷冻、 脱水、盐渍、水煮等多种类型。全省现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179家,其中年成交额 亿元以上的有

4、36家,南京白云亭、常州凌家塘、无锡朝阳、苏州南环桥、徐州淮海 等5个大型蔬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均超过10亿元,成为省内外蔬菜产 品的重要集散地。全省还成立了各类蔬菜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240多家,会员8万左右,会员种植面积逾8万hm 2,2006年销售总量350万t左右,销售额48亿元。1.3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江苏省蔬菜无公害生产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以降低蔬菜农药残 留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蔬菜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从1998年起,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建设城郊无污染蔬菜基地”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启动“放心 菜”工程,促进了防虫网覆盖、低毒农药、生物肥料等无公

5、害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 广。2000年开始,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由城郊蔬菜基地向条件更适宜的农区菜地拓 展,加快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步伐。到2006年底,全省已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 53.3 万 hm 2,播种面积近113.3万hm 2,占总播种面积的70%,已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近1100个,占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的40%。1.4科技优势更加突出“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江苏省农业三项更新工程,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地方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及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累计选育出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瓜、辣椒、番茄等新品种59个,引进新品种(组合1000多个,示 范推广优良新品种近200个

6、;对如皋萝卜、太湖莼菜、5-产业广角中国蔬菜 CH I NA VEGET ABLES南通马耳朵(小白菜、荷等20多个地方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蒌蒿、马兰、荠 菜、蒲菜等蔬菜进一步扩大推广;重点开发推广了以防虫网覆盖栽培、工厂化穴盘 育苗、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等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开展蔬菜技术培 训工作。1.5产业地位大幅提升1.5.1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 用2006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比2004年增加4.7万h m2、 200万t、38亿元。扣除各种成本,蔬菜产业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8亿元。2006年农 民纯收入预计达5800元

7、,比2005年增收10%,蔬菜产业在农民新增纯收入524元中 贡献了 62元,占12%。因此,2006年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 展中作用和贡献巨大。1.5.2在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出口创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江苏口岸 2006年全省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创汇3.5亿美元,同比增加20%以上,占全省农产 品出口额的30%以上,成为江苏省出口额最大、增幅最快的农产品。一批蔬菜产品 出口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蔬菜产品出口超过千万 美元,形成了以大蒜、莲藕、芦笋、山药、食(药用菌等为主,具有江苏特色和优势的 出口产品。1.5.3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

8、中发挥重要作用据初步框算,每个劳 动力平均种0.1hm2菜地,全省蔬菜基地面积80万h m2左右,可消化800万个农村劳 动力;全省蔬菜产品50%(约2600万t为本省销售,每个商贩年均零售40t,可为城乡居 民提供65万个就业机会,加上农村从事蔬菜运销、蔬菜加工及蔬菜批发的人员,有近 千万人从事或服务于蔬菜产业。2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当前制约江苏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蔬菜种质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设 施栽培和加工出口的专用品种主要依赖引进;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目前全 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面积约53.3万h m2,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 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蔬菜贮藏、保鲜

9、和加工技术落后,加工能力不强,特别是缺少规 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产业组织化 程度不高,据统计,参加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菜农不到全省菜农总数 的10%;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2.1发展思路以抢占国际市场为战略目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调整发展思路,实现三个 转变,即从注重数量扩大外延为主向提高质量挖掘内涵转变,从劳动密集粗放经营为 主向劳动+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从立足省内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 起抓转变,努力把蔬菜产业建设成为江苏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实现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做出更大贡献。2.2发展

10、目标预计到2010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146.7万h m2,产量4200万t,产值500 亿元;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66.7万hm2,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333h m2;培 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个,蔬菜加工能力达300万t,鲜菜消 耗量达800万t,占蔬菜总产量的24%左右;出口蔬菜60万t,创汇6亿美元;净菜上市 量占蔬菜上市量的30%,连锁超市销售量占城市居民消费量的10%以上。2.3发展重点江苏省蔬菜产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2.3.1加强蔬菜种质创新及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优质、抗逆蔬 菜新品种、设施栽培和出口加工专用品种的

11、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优良地方特色 蔬菜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培育一批重点种业企业;加快优质、安全蔬菜及出 口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规程的制定以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生物农药、专用肥料的研发和优质安全蔬菜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解决设施蔬菜 土壤盐渍化、根茎类蔬菜根结线虫、韭菜地蛆防治等技术难题;加强蔬菜贮藏、保 鲜和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蔬菜加 工企业推行G MP、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2.3.2建设一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淮北菜区:重点培育沛县、丰县、铜山、邳州、睢宁、楚州、淮阴、东海、赣榆等9个基地

12、县(市、区,基地播种面积达53.3 万h m2,产品种类以设施蔬菜、根茎类蔬菜、食用菌及葱蒜类蔬菜为主;沿海菜区: 重点培育灌云、灌南、东台、大丰、射阳、阜宁、启东、海门等8个基地中国蔬菜 CH I NA VEGET ABLES产业广角县(市,基地播种面积达26.7万hm2,主要产品为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豌 豆、大蒜、洋葱等,同时发展双孢蘑菇、草菇、香菇以及灵芝、猴头菇等高档保健 食用菌;环湖菜区:重点培育宝应、响水、兴化、金湖、洪泽等5个县(市,基地播种 面积达20万hm2,重点发展莲藕、水芹、茭白、慈菇等水生蔬菜,同时发展香葱、蒌 蒿、蒲菜、莼菜等特色蔬菜。在以上三大蔬菜优势区域内,集中

13、力量培育20个特色蔬菜基地县(优势基地。2.3.3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和品牌 优势区域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在优势产品 上。根据江苏省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结合产业区域和基地建 设的现状,重点是要在设施蔬菜、水生蔬菜、根茎类蔬菜、葱蒜类蔬菜、食用菌和 野生蔬菜等六大类产品中培育出一批优势产品和品牌。2.3.4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根据江苏省特色蔬菜生产的区划 布局和特色,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对省内特色蔬菜产业带动 作用大(加工原料70%来自省内、出口创汇能力强(年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 加工龙头企业,并在优势区域形成加工流通企业群。重点是要加快企业

14、设备更新改 造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扩大 出口。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的基础,确定在全省重点培育20家龙头企业。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对蔬菜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建设重点是改建和扩建江 苏淮海、徐州黄淮、淮安清江、东台三仓、苏州南环桥、南京白云亭、常州凌家 塘、无锡朝阳等10个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向两端延伸,即加强蔬菜重点县 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和城市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建设,加快农贸市场改超市的步 伐。2.3.5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第一,加快制定产品优质、安全质量标准 和生产技术标准(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同时根据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按产 品

15、种类、出口地区不同,制定相应的出口产品推荐标准。蔬菜加工和流通企业要遵 循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管理办法,逐步推行G MP、HACCP等质量管理模式;第二,加 强优质、安全蔬菜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建设66.7万hm2优质、安全蔬 菜生产基地,3333hm2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在20个蔬菜基地县建设53.3万hm2; 第三,逐步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在蔬菜生产重点市、县建立 蔬菜质量监测检测站(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在蔬菜生长期间和产品上市前定期组织 抽测,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建立基地田头档案,实行产品质量跟踪和追溯制度。3配套措施与扶持政策3.1建立健全蔬菜良种繁育体系

16、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培育一批骨干种业企业的基础上,加强种子生产和经营管理,杜绝假冒伪劣种 子。全省各辖市和蔬菜基地县要设立蔬菜技术推广机构,重点乡镇要配备专人负责 蔬菜技术推广,并通过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提高现有推广人员的素质。大力开展技 术培训、技术咨询,及时帮助农民解决蔬菜生产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各项技术推 广到位。3.2多渠道增加对蔬菜产业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的整合,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 重点用于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攻关,国内外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 收,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技术培训、重要蔬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质、安全蔬菜生 产基地和出口创汇

17、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三资”是当前建设蔬 菜产业的投入主体,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为“三资”开发蔬菜产业创造良好 的政策环境和优惠快捷便利的服务,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已经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的各项措施,力争使三资”投入有较快的增长。3.3制定扶持政策增加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小额贷款、保证金规模及贴息,支持设施栽培等一次性 投入较大的产业发展,同时适当增加苏北蔬菜基地县蔬菜运输“绿色通道”通行证的 数量;切实改进商检、海关等外贸出口环节的服务,对冷链运输的蔬菜产品实现通关 工作日承诺制,提高通关速度;采用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办法,恢复发展农业保险, 把农业保险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手段。3.4鼓励成立各类蔬菜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各级民政社团管理部门要适当放宽政策、简化程序,便于行业协会的登记注册, 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当前实际,在各级蔬菜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时,各 级财政应给予1万10万元的启动经费。条件成熟时,行业协会要逐步与政府脱钩, 真正成为生产者自己的协会,以适应加入W T O以后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强行业自律, 保护自身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