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编制说明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9346973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编制说明(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震行业标准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计划编号等基本情况该项任务是在“活动断层调查与探测系列标准的相关研究项 目”课题一“活动断层野外地质调查与实际材料图编制标准”的 基础上于2017年重新启动的“活动断层探察标准编制”专题。 其目标是在活动断层填图、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现场考 察以及国际上主要断层研究以及2016年提交的活动断层野外 地质调查标准验收稿的基础上,完善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 质调查,并作为行业标准对外发布。二编制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野外地质调查是活动断层填图、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安 全性评价、地震现场考察等的重要内容。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

2、 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 果的表现之一。1989年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组织下,由邓起东院士 主持制定了活动断裂地质填图工作大纲,经过三年的实践, 于1992年制定了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0000)工作规范。 该规范从课题申请、批准和组织,填图工作内容和要求,资料整 理和总结、验收等几方面具体、明确地规定了活动断裂地质填图 的相关技术要求。1999年,为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 术方法,由中国地震局胡聿贤院士主持编制了工程场地地址安 全性评价技术规范,2005年又修订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 价。该标准划分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分级,

3、增加 了 “发震构造”等术语,修订了内容和技术要求,使其与相关标 准的协调性更强。鉴于城市直下型地震的重大危害,我国开展了大城市活动断 层探测工作,为保障工作质量,中国地震局先后出台了中国地 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 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2005年颁布了 DB/T 15-2005活动断 层探测方法,2009年修订为DB/T 15-2009活动断层探测。 该标准规定了活动断层探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探测方 法、数据管理和产出成果等技术要求。随着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深入和遥感数据的大量应用,需要 对活动断层填图相关工作流程、填图内容、技术指标和成果表达 形式等内容

4、做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以确保得到可靠的活动断层 参数和统一的填图成果,满足数据共享的需要,为此在总结多年 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 DB/T 35-20131:50 000活动断层 填图标准。活动断层探察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以来,其研究内容 不断丰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方法和技术也不断进步,但 至今没有制订出规范化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量要求、适用的野 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与记录内容、记录格式要求、产出成果,也 没有制定实际材料图的编制技术、图面格式和标注内容等具体要 求。致使在项目验收时经常发现成果库存在相当数量的空缺项, 而这些空项有许多是可以通过规范野外观测记录得到完善的。因 此,有必

5、要制定“活动断层探察一野外地质调查”标准。在活动断层探测的工作流程中无论是对断层的调查、断层活 动性鉴定,还是断层定位,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 查记录应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 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 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野外地 质调查记录既要清晰、美观、文字通达,又要图文并茂。图件是 表达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 必须辅以插图描述,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 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地层、岩体及 其相互的接触关系,应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

6、图件的价值大大超 过单纯的文字记。因此,规范野外地质调查内容、记录要求是保 障活动断层调查、鉴定、定位的基础。为保障野外地质调查质量,需要规范活动断层野外地质调查 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量,规范野外记录簿上的记录内容、 记录格式、成果及数据共享。为此需要制定“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标准。国内其他同类行业的地质调查标准一般是依其行业需求规 定目的、工作划分、工作方法及精度、资料整理技术要求、报告 编制、验收制度等。如: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址编录规程规定了适用于固 体矿产勘查工作的固体矿产勘查中实测地质剖面、中大比例尺地 质填图、大比例尺化

7、探、探槽、探井、坑道、钻孔、工程测量、 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开采技术条件勘查、野外资料整理的工 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标准是在充分归纳、总结多年来我国以及境外各类工程项 目的地质探测中,活动断层野外地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三、工作简况1. 自2017年4月专题启动以来,专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 领会标准编制要求、编写过程、已颁布标准等。如冯均益研究员 关于标准编写中“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 文件”、“术语和定义”的要求和格式的讲座;黎益仕司长2017 年5月4日作的“对标准编制及过程的几点认识”和“标准编 制工作电子文档管理规则”报告等。查阅了 “活动断裂地质填图 工作规范(

8、1: 50000)(1992)” 、“GB/17741-2005 工程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DB/T 15 2009 活动断层探测”、“ GB/T18207.2 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DB/T 532013 1: 50000活动断层填图”等标准的内容和格式。2. 回顾了过去几十年从事活动断层野外地质调查过程和调 查方法,不同调查区活动断层调查内容,既有华北、西北、西南 活动构造强烈的地区,也有中、东部弱活动区。3. 通过入库前若干幅“ 1:50000活断层分布图和实际材料 图”、城市活断层探测中“工作区地震

9、构造图”、“目标区活断 层分布图”、“目标区活断层探测实际材料图”的检查评审,获 得若干野外地质调查经验和值得注意的问题。4. 调研项目其他标准的编写内容,如“活动断层探察 槽 探标准”、活动断层探察 错断微地貌野外测量标准”、“活 动断层探察地震构造图编制标准”。四、编制过程1.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标准的编制过程是一个 不断学习、调研与实践、编写、咨询、修改的过程。2.2017年4-6月,在2016年提交的活动断层野外地质调 查标准验收稿的基础上,经历了无数次反复修改、咨询,并在 起草人所有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 质调查初稿,并与2017年6月26日连同编制说明一起提

10、交震 防司。3. 黎益仕司长对活动断层探察 野外地质调查初稿提出 了修改建议:“槽探、断错地貌测量、数据库建设等有专门的标 准,本标准不必设计”。杨晓平、于贵华等对如何细化其它内容 提了若干具体建议。4. 2017年7-8月,根据上述修改意见,对活动断层探察 野外地质调查进一步作了修改。在术语和定义、活动断层野外 地质调查流程框图(图1)中删除了 “槽探、断错地貌测量、数 据库建设”等内容。完成了活动断层探察 野外地质调查修 改稿,于2017年8月30提交震防司。5. 2017年9月8日,震防司又对活动断层探察 野外地 质调查修改稿中“引言”、“3术语和定义”、“4工作流程和野 外调查内容”提

11、出了具体修改建议。根据修改建议,对7-8月提 交的修改稿做了大的修改,删掉“引言”中第二段、“3术语和 定义”中3.9-3.13,细化了“4工作流程和野外调查内容”,修 改了 “图1活动断层野外地震调查流程框图”对“5技术要求” 和“6成果产出”做了大的修改,增加了“表5.1野外调查观 测点密度表”,“5.6质量保证”条款,删掉“5.2.6地质地貌长 剖面编制”和“附录4、5”。五、标准规范的对象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活动断层探察中野外地质调查的工作流程、技 术准备、调查区域和内容、技术要求、成果产出。本标准适用于活动断层填图、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现场考察等工作中的野外地质调查。

12、六、标准编制的原则、主要内容与论据1.制定原则本标准制定严格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一是严格按照标准的编制 程序进行,二是结合多年来活动断层探察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编 写,三是博采众长,听取多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2 .主要内容“活动断层探察一野外地质调查”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前言、 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工作流程 和野外调查内容、5技术要求、6成果产出、参考文献、附录。3 .论据国内、外几十年活动断层研究理论、成果,活动断层填图、 探测、重大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现场考察中所取得的 经验;活动断层探测(DB/T

13、 15-2009)、1: 50000活动断 层填图(DB/T 532013)等标准和规范。七、重要主要技术内容观测点间距如何确定仍是本标准制定的难点。5.2.2观测点密度5.2.2.1 1: 50000活动断层填图:其观测点密度应执行“DB/T53 2013中4.3.3.1中的规定;5.2.2.2大地震现场考察:沿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观测点密度应 控制在100m500m之间,其它调查范围的观测点宜控制在 500m1000m范围内。当破裂现象丰富,应加密观测点,使追索 或穿越线上各种破裂类型至少有一个观测点;5.2.2.3城市活断层探测目标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场址区调查: 沿活动断层的观测点密度应小于

14、500m,其它调查范围观察点密 度宜控制在1000m2000m范围内。当追索或穿越线上地质信息 量丰富时,应加密观测点,使沿线各种地质地貌单元、活动断层、 活动褶皱等构造部位上至少有一个观测点。野外调查观测点密度见表5.1。表5.1野外调查观测点密度表J JJ-J一_方法及观测点间距 工作分类及调 赢蓉一追索法 观测点间距(m)穿越法 观测点间距(m)1:50000 活动断层填图活动断层W500第四纪地层、岩浆岩、地貌、褶皱1000-2000大地震 现场调查地震地表破裂带100-500第四纪地层、岩浆岩、地貌、褶皱500-1000城市活断层 探测目标区活动断层W500第四纪地层、岩浆岩、地貌、

15、褶皱1000-2000地震安全性 评价厂址区活动断层W500第四纪地层、岩浆岩、地貌、褶皱1000-2000八、标准实施的措施建议本标准是“活动断层探察”标准体系中的一个标准。该标准 体系已经颁布和实施的有DB/T 53-20131:50 000活动断层填 图、DB/T 65-20161:50 000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规范,预 计还有“活动断层探察遥感调查”、“活动断层探察古地震探 槽”、“活动断层探察 钻探”、“活动断层探察构造图编制”、“活 动断层探察年代测试”、“活动断层探察地震勘探”等标准相继 颁布和实施。为更好的实施本标准及其相关的系列标准,需要对 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培训。标准编制工作组2017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