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讲解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346585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7.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讲解(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压带和风带考点解读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 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运动的原因。3. 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知识清单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2. 三圈环流的成因:、。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和,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概念: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特性:、有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意义;调整全球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低气压带(热力环流)I三圈环流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低气压带(动力环流)高纬环流:高气压带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环流)3. 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有移动现象,规律

2、是与 一致,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冬季。 4 .由于,以亚欧大陆为例,1月份 被大陆上的 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7月份 被大陆上的 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由于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 分布明显。5.季风成因:(1) 东亚季风:;(2) 南亚季风:、。参考答案1. 高低纬间冷热不均2. 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地表均匀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 压带全球性全球性水热赤道副极地极地3.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北移南移4.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压带冷亚洲高压(蒙古一一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海洋带状5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要点精析要点一:大气环流与三圈环流1. 根据气流运动判断气压高低空气下沉时,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空气增加,气压升高;空气上升时,部分空气从上空外流,单位面积空气 柱内的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一风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因此,风的来向为高气压区,风的去向为低气压区。2. 三圈环流图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赤道附近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成因),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 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流动同时右偏,在北纬30附近上空,风向偏转成西风(图中箭头1),不能继续 北进。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

4、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由于重力作用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 压带(动力成因)。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 风(图中箭头2,因常年存在,很守“信用”而得名)。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 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图中箭头3), 称为盛行西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热力成因)。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图 中箭头5),称为极地东风(因来自极地而得名。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

5、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 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成因)。上升气流到 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图中箭头4和6),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注意:三圈环流的纵剖面示意图90S60 3003 伊60 90N极地高副极地副热带赤道低割热带利极地极地高 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气压【典型例题】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北 /77/77/777/77777777尸南图(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B为。(2) 图中风带的风向:为,

6、为。(3)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温暖湿润的风B.为寒冷干燥的风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D.气压带B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解析: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已知13: 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A为赤道低气压带,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副热 带高气压带以南的环流为中纬环流,为盛行西风。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东南风,西北风(3)C要点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比较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气流性质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

7、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1八、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风带分布风力气流性质(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2.巧绘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绘制步骤:绘制口诀:“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说明:以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均是建立在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分日)时的情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 节移动,气压带和

8、风带也在南北移动。【典型例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由“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可知火山喷发地的大致纬度位置及其与欧洲的相对位置。由1010年 3月以来”可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位置。(2)准确把握不同季节北极圈附近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3月以后,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北极圈附近向北移 动。西风带也随之北移。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火

9、山喷发主要受其影响,导致火山灰向东部飘移,影响欧洲。答案:B要点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以赤道为对称轴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实际上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由此引起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地球上HWi孺飙番的空。蹩化图【典型例题】例题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aB. b解析:根据题意知,答案:A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上升C. c D. d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时,应为北半球夏至日,气压带、风带北移。90N大气环流妨意ffl(1) 图

10、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2) 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量,原因是。C与D之间(3) 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形成的气压带是,该气压带是原因形成的。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应是冬季。A地是盛行西风带,风从低纬海洋吹向 陆地,降水较多;B地是东北信风带,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难以成云致雨。C是来自30附近副 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属 动力原因形成的。答案:(1) 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 A处气流

11、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温渐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 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难以形成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要点四: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分布一一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I海陆热力性_ 质菱异显著副热带高气7J.压带被大陆 上的热低压 切断上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美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 海洋上亚速尔高压(大西洋)亚洲商压(蒙古一西伯 利亚高压)北美高压副极地低气 _压带被大陆 1月上的冷商压 切断阿留申低

12、压(太平洋) 海洋上冰岛低压(大西洋)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图夏季冬季原因气温气压气温气压陆地高低低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低高高低注意: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所以气压带相对于北半球而言,几乎未被切断。【典型例题】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2) 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被切断的气压带。(3) 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气候是以为主要特征。解析:题目图示主要信息: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A为亚欧大陆,B为太平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 据图中等压线

13、分布状况正确判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第(1)题,1月份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 为低压即为阿留申低压。第(2)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 冷中心,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第3)题,图中C点位于东亚, 此时为高气压区,形成西北风;D为南亚,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为东北风。我国在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下气候以寒 冷干燥为主。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2)冬季大陆气温低 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要点五: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

14、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 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 的重要原因之一。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赤道附近、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炎热、湿润温暖、干燥炎热、湿润强弱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注意:南亚

15、夏季风的具体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 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相比,我国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被称为“回归线上的绿洲”。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 丰沛的降水,正常年份,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注意:季风不仅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改变,其势力强弱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所以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会给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典型例题】有关季风环流的叙述,正

16、确的是:()A.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B.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C.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华东地区夏季位于亚洲低压东部,盛行偏北风解析:考查季风环流。我国夏季既有吹东南风的地区,也有吹西南风为主的地区;形成季风的原因主要 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华东地区夏季盛行偏南风。答案:A思维拓展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正是()A.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B.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C. 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D. 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解析:此题为热力环流基本规律与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等知识的综合。由热力环流的规律可知,在

17、水平方 向上,等压面的分布表现为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由图可知,此时近地面海洋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即为夏季的 等压面分布图。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热带高压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 断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答案:B【课外拓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的关系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气流下沉,使 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

18、送水汽的重要系统。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 下的冷空气相交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 18 N20 N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 N,稳定在20 N25 N,降水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 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梅雨可以出现在57月的各个时段。出现在5月的梅雨 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

19、称为正常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 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至U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 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 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从7月底至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 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 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向南移。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 异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天气。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 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多。1954年副高比较久地稳定在20 N25 N,长江流 域梅雨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结果造成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大水。1958年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 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干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