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9345088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8.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的论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群。包括细菌、原生动物、鳃引等环节动物、轮 虫类、线形动物和椎实螺属(Lymnaea)软体动物和昆虫花虻(Eristalis te nax)。但从活性污泥的机能方面来看,还是以动胶菌属细菌为主 体,在有钟虫属(Vorticella)、等枝虫属(Epistilis)等有柄的原生 动物存在的污泥,活性更高。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一)土壤是微生物天然培养基1、营养:有机质丰富,可提供C、N及矿质元素和水分等。2、PH值:土壤PH值多在一之

2、间,适合微生物生长。3、4、渗透压:土壤渗透压在36 (大气压)适合微生物生长。空气、水分:土壤空隙中充满着空气和水分,为好氧、厌氧微生物 生长提供条件。5、温度:土壤保温性能好,温度较稳定,变动幅度较空气小。即昼夜、 季节温度比空气小得多,不同温度湿度不同。所以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菌种资源库”。(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1、数量:丰富:几百万一几十亿/g,贫瘠:几百万一几千万/go2、种类:细菌最多,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原生动物少,病毒。3、营养类型:多为异养型,少为自养型。4、数量:细菌:占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的70%90%,由于数量多, 生物量也高。生物量:单位体

3、积中,活细胞的重量。多为自养菌,少为异氧菌,多为中温型好气菌,或兼性厌气菌 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孢子:几千万一几亿/g占微生 物总数530%分布于碱性,有机质丰富的温暖地带。酸性,贫瘠土地中 放线菌少。由于放线菌菌体大,有分支,虽数量少,但生物量与细菌相 近。种类:链霉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 真菌;几万一几十万/g,好气性,分布于土壤表层。存在:在土壤中的菌丝及孢子状态存在。由于真菌菌丝粗,且长,故 生物量不小于细菌,真菌分布于酸性土壤,分解纤维素,果胶质,木质 素等。酵母菌在土壤中较少,几个一几千个/g,果园中可达几十万/go 藻类:很普遍,多为单细胞藻类,丝状绿藻和裸藻。分布:分布于

4、土壤表层,数量少,生物量大。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有色素,可为土壤积累有机质 / 原生动物:单细胞,能运动。如:纤毛虫,鞭毛虫,变形虫等, 多为异养,以有机物为食,或吞噬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孢子等。5微生物在土壤中分布:土壤垂直温度的增加,养料,水分,空气相对减少,微生物分布逐渐减少,土表由于阳光照射和水分散失易造成微生物的死亡,在520 cm 土壤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植物根系附近微生物数量更多,自20 cm以下, 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100cm以下养料,氧气减少,微生 物数量开始减少,减少约20倍,至2m深处,因缺乏营养和氧气每克土 中仅有几个。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土壤环境

5、条件的综合反应。不同土壤,不同气候,都影响微生物己系的组成和强度。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来源:来自空气、土壤、动植物排泄物等,工业废水,生活废水。 、类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与水的类型,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拮抗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淡水微生物主要存在于陆地的江河湖海,池塘,水库等。 地下水、自流水中、泉水中,含菌数少。 水蒸气中无微生物,但变为雨雪时,因与地面或空气接触, 也含有微生物。 远离人类生活区的池塘、湖泊、河流等,由于未受污染, 有机质少,微生物也少。 人口密集区的水(池塘、湖泊、河流、下水道)由于受污 染,有机质多,微生物也多。数量可达几千万一几亿 /mol。 种类:土壤中的微

6、生物种类在水中几乎可以找到,主要有: 芽孢杆菌、巨杆菌、阴沟杆菌,受粪便污染后还有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粪链球菌、厌氧芽孢杆菌、铁细菌。及致病菌(病 原菌) 分布放线菌:主要依存在水底的泥土中。真菌:以水生藻状菌为主。澡类:低等澡类生物生活在天然水中,以硅藻数量最多。原生动物:在水中也有一些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病毒:如: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等。(二)海水微生物:海水中盐分为-4% .盐越高,渗透压越大。 种类: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原生动物、病毒。 作用:a、促进物质循环,提供水产资源。从与石油、天然气形成有关。(海中石油、天然气) 特点:a、嗜盐,嗜冷,1耐高压,

7、高渗透压(4%) (12%)。 b、海洋中细菌多有鞭毛能运动,G+,有色素,发光等。 分布:港口 10万个/ml,近岸:40万/ml,远海洋水:10 250 个/ ml。(二)水体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1、来源:来于人动物的粪便。水面受人或动物粪便的污染。2、种类:伤寒、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肝炎病毒,急性肠胃 炎,付伤寒。3、生存期:霍乱弧菌在水中生存力较强,伤寒、付伤寒次之, 痢疾杆菌最短。生存时间长短与微生物种类、水的性质及温度有关。(三)水的细菌学检验:检验水中细菌总数及大肠杆菌群数。我国规定: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1000ml。水污染程 度用大肠杆菌群数量来断定。大肠菌群

8、:是指一群好氧或兼性厌氧的无芽孢杆菌,G-能发酵乳糖, 并产气产酸的一群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水质达不到标准,需经处理,加入ClO-或Cl(一)可以杀死病原菌。2三、空气中的微生物:(一)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分布空气缺乏营养物质,和水分,易受紫外线照射,故不适于微生物生 长繁殖,但空气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灰尘, 水滴,呼吸道排泄物,体表脱落细胞等。1、特点: 种类,数量不稳定,短暂可变。 空气中微生物也随空气流动而流动(千里之外,5000米高空)。 不同场所,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不同。近地面空气中灰尘多,城市,公 共场所,人口密度大的地

9、方微生物多。反之则少。2、存活时间:多数几小时,少数:几周,个别:几个月或更 长。微生物存活时间取决于空气条件,如:温度,湿度,阳光,微生物种类 等。3、种类: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易死亡。病原微生物: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 球菌,碳疽杆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等,麻疹病毒。还有:微球菌, 叠球菌,细菌芽孢,霉菌,放线菌孢子等。(二)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1、固体法: 沉降法:将平板置于应测部位,打开皿盖,5分钟一10分钟,然 后盖上,在适温下培养24小时,计算群落数。 冲击法: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插入一定空气,使微生物附着在 瓶壁的琼脂上,经适温培养计数,可计算出每立方米

10、空气微生物含量。2、液体法:将一定体积空气缓慢通入液体中,使微生物均匀 分散到液体中,然后取一定液体进行培养,计数,可算出每立方米微 生物的数量。空气消毒方法:手术室,病房,无菌室,接种箱,仓库等处,(无 菌空气等)。紫外线照射,或喷雾的方法。微生物的生物环境同一生态环境和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环境,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般表现为:互生、共生、竞争、拮抗、寄生、猎食六种关系。一、互生关系:是指二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时,相互有 利或者一种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为另一种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活条件。如: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固氮菌之间。分解纤维素细菌分解纤

11、维素产生有机酸,固氮菌不能利用纤维素, 而利用有机酸为硫源,进行固氮,固定的氮被纤维细菌利用。 土壤表层的好氧微生物和厌氧生物之间。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为厌氧微生物创造条件。 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根际:跟系周围的土壤里根际中生活的微生物叫根际微生物。根的 脱落物及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有机质。根际微生物加速有机质愤激 外,或固氮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 人、恒温动物肠道内微生物提供与人和动物之间人、动物为微生物提供适宜温度及营养物质。微生物活动。为人、 及动物提供了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 植物体表面也存在着许多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如:种子表面草生假单胞菌可以抑制,霉菌(青霉、曲霉)及酵母 菌的生长

12、。二、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共同居住在一起,彼此有利,创造相互有利的营养和生活 条件,较单独生活时更有利,更有生命力。如: 地衣:典型例子。是单细胞澡类或是细菌与真菌的共生体,藻 类或兰细菌从真菌中获得水份、无机盐等养料,真菌从藻类或兰细菌 中获得有机养料,二者相互依存,形成特定的共生体。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从植物中获得有机物进行固氮,植物利用根瘤菌固定的氮素进行生长。 细菌与原生动物:细菌栖息于原生动物细胞内,获得营养及保护,原生动物利用细菌的合成物质。 微生物与反刍动物:微生物在反刍动物胃内,获得营养,及温 度等环境条件,动物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产生的葡萄糖或纤维二糖, 或有机酸等。 微

13、生物与昆虫:A:外共生:微生物生活在动物细胞外面,动物肠道内及生活环境中, 如:白蚁与肠道内微生物,白蚁不消化纤维素,靠微生物分解。B:内共生:微生物在动物细胞内生活。许多昆虫细胞内含有微生 物,对昆虫生活是必要的,它可以合成维生素等。三、竞争关系:二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为争夺食物、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使 生长受抑制,适应强的微生物占优势,而排斥另一种微生物。)如:将二种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做分别培养和混合培养,然后计数。 结果:分别培养二种微生物个体数多,混合培养个体数少,说明二者混 合培养为争夺食物空间而发生斗争。四、拮抗关系:一种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温度、

14、PH)而抑制或杀死一种微生物的现象。(一)非特异性拮抗:无专一性如: 酵母菌产生的乙酸(无氧条件下)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 乳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醋酸,使PH下降,而抑制多种不耐酸的微生物生长。(腌酸菜)(二)特异性拮抗:有专一性。微生物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只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有 杀死或抑制作用。可选择性杀死或抑制其他种微生物生长。如:微生物代谢产物抗生素。 青霉素:可抑制G +、部分G-菌生长。 制霉素: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长。 链霉素等抑制原核微生物生长。五、寄生关系: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从中摄取营养物质 而进行生长,繁殖,并在一定条件下杀死或伤害另一种

15、生物。前者为寄 生物,后者为宿主或寄主。种类:专性寄生物:寄生物对寄主一般有害,寄生物离开寄主不能 生活一一专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寄生物离开寄主可以营腐生活不死亡。如: 噬菌体与细菌和放线菌。 真菌和真菌间,细菌和细菌间。食菌蛭弧菌能寄生在鼠伤害沙氏门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内。盘菌菌丝寄生于毛霉菌丝中,木霉寄生于马铃薯丝核菌内。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引起植物传染性病害,导致减产。植物病毒:3 5 0种,其次真菌、细菌病害。 微生物与人体或动物体的寄生关系:主要是人和动物的病原微生物。有许多细菌、真菌、病毒及病原菌都可寄生在人及动物体 内、体表。六猎食关系: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的现象。原生

16、动物捕食细菌、真菌、藻类 等。如:细菌,放线菌,单细胞藻类,真菌孢子是原生动物的食物,为 猎食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污水处理方法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生产者:绿色植物是自然界中有机质的主要合成者。(光合细菌等)消费者:动物、人是有机物主要消耗者。(腐生细菌类)分解者:分解动物尸体,植物残体等。三者共同作用,促进自然界是物质循环。(一)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碳素循环)碳素是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各种有机物都含有碳。植物只能利用CO2(%),不补充2030年会被用尽。此外动、植物 呼吸,及燃烧也可产生CO2。使大气中的CO2保持动态平衡。(二)氮素循环(微生物在自然

17、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氮素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大气中氮气占 78%,120 万吨/亩上空,若可直接利用,可用几千万年。地球上有机氮含量约200250亿吨。N2和有机氮,植物不能直接利 用。植物只能利用简单的含氮化合物。如:NH尿素、NH、NH、NO2- 等。植物利用空气中N2,主要通过微生物固氮作用(工厂固氮作用)。动物排泄物及动物尸体、植物、微生物残体中的有机氮在微生物的 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此过程叫氨化作用。NH3在土壤和水中可被硝化细菌氧化成NO3-+H+。即硝化作用。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可以形成NH3,即反硝化作用。NO3-。NH4+、NH3。可以被植物直接利用。自然界中

18、的N2、有机氮化 物、无机氮化物、经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及植 物、微生物同化作用,不断转化、循环。(三)硫素循环(微生物在自然界硫循环中的意义)。硫是生物体的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硫循环与氮循环相似。自然界中 的硫以三种状态存在。即:单质硫、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元素硫不能被植物利用,但硫细菌可氧化硫。2S + 2H2O + 3O22H2SO4H2SO4 + CaCO3CaSO4+CO2 + H2OSO;-可被植物利用。植物吸收SO42-在体内可形成有机硫化物。如:一SH,一SS一,动 物排泄物,动物尸体及植物残渣中的有机硫化物在异养微生物作用下分 解,产生H2S (尸体发臭

19、原因),H2S可氧化(硫细菌)成SO42-,SO42-也 可被土壤中的反硫化细菌还原生成H2S。一一反硫化作用。二、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一般方法: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目前城市用水急增,且污染增多。分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准后,才能放 入天然水系及重复利用。水污染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方法很多: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但以生物处理方法效果最佳,经络方便。应用了。 1976年美国有22600处理厂。生物 法占68%。73年英国5000家处理厂,全部生物法。我国普遍采用生物法 处理污水。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成:nh3,

20、hno3,nho2,N2等。 将含硫有机物分解成:co2、H CH4等气体。 使Hg、As、铅、氤等重金属及毒性物转化形成沉淀,以便除去 或回收。污水处理的微生物方法分为:需氧处理及厌氧处理方法。常见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土壤灌溉法、厌氧处理法等。(一)活性污泥法:(生化曝气法)利用含义大量需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强力通气的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生物学方法。活性污泥:是由污水中繁殖的大量微生物凝聚而成的绒絮状泥粒。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活性污泥中含有多种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及藻 类。净化水质的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对于含氤。铅汞等有毒工业废水的处理可加入分界毒物的微

21、生物。活性污泥的结构活性污泥絮粒的大小、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粒的菌胶团细菌与 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水处理状况。活性污泥的污泥絮粒大、边缘清淅、结构紧密,呈封闭状、具有良好 的吸附和沉降性能。絮粒以菌胶团细菌为骨架,穿插生长一些丝状菌,但 丝状菌数量远少于菌胶团细菌,未见游离细菌、微型动物以固着类纤毛虫 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还可见到木盾纤虫在絮粒上爬动,偶尔 还可看到少量的游动纤毛虫等,轮虫生长活跃。这是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 设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表明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较好,它在二沉池能很 快和彻底地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出水效果好。在形成这种生物相结构时, 应加强运行

22、管理,以继续保持这种运行条件。污泥出现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观察到大量的游动型纤毛虫类(豆形虫属、肾形虫属、草履虫属、波多虫属、滴虫属等)生物、肉足类 生物(变形虫属和简便虫属等)急剧增加的生物相,出现这种生物相时,污 泥沉降性差,影响泥水分离。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污泥负荷过低,菌胶团细 菌体外的多糖类基质会被细菌作为营养物用于维持生命需要,从而使絮 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若同时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的生物相时,则是 由污泥负荷过高引起的,这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丰富,促使游离细菌生长 很好,絮凝的菌胶团细菌趋于解絮成单个游离菌,以增大同周围环境的比 表面,同样使污泥结构松散,絮粒变小。此外,由于污泥

23、絮粒的解絮或变小 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对由于污泥负荷过低,应采取减少污泥回流量、投加营养物质、缩短泥龄等方法提高 污泥负荷运行;对由于污泥负荷过高,则应采取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等措施降低污泥负荷运行。活性污泥:由大量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一些杂质纤维等互相交织在 一起组成的微生物集团。原理:在有氧条件下,污水中微生物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生长繁 殖成活性污泥,使之通过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去除水中污染 物。(二)氧化塘法:氧化塘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形成食物链生 态系统,其中不仅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 而且还有消费者

24、如鱼、虾、贝、水鸟等,三者分工协作,对污水中的污 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构成氧化塘处理系统的单元主要有兼性塘、 好氧塘、厌氧塘和熟化塘4种,各塘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厌氧塘主要用 于高浓度污水的预处理,一般处于系统前段;兼性塘和好氧塘主要用于 低浓度污水的处理或在厌氧塘之后对BOD物质进一步降解;熟化塘用于 去除病原体。氧化塘作为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在胜利 油田桩西采油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应用氧化塘是一种大面积敝开式的污水处理塘。几亩一一万亩不等, 深一5米。原理:利用菌藻共生系统来分解污染物质。占地面积大,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长,故应用少。我国武汉鸭儿湖,氧化塘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氧化塘

25、。处理以有机 磷为主的多种农药的废水。共5个塘:14号:总面积2800亩,深3米,停留时间80天,5号:3200亩。深2米,水质达到或接近地面水标准。厌氧一一兼性厌氧一一兼性厌氧一一需氧塘1号 2号 3号 4号三)厌氧处理方法:(厌气处理法,甲烷发酵法)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甲烷细菌进行厌氧发酵原理。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的产甲烷细菌,和非产甲烷细菌,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后的最终产物是:ch4,H2,co,co2,H2S,nh3等。在产物中:CH4: 6070%CO 2: 3035%关键是:密封,厌氧。发酵后即可除去有机质又可产沼气(ch4)。下图为早

26、期厌氧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厌氧生化法的优点:(1)应用范围广因供氧限制,好氧法一般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而厌氧法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有些有机物对好氧生物处理法来说是难降解的,但对厌氧生 物处理是可降解的,如固体有机物、着色剂蒽醍和某些偶氮染料等。厌氧生物处理法缺点:(1)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因而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所需时间比好 氧设备长;(2) 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 理后串联好氧处理;(3) 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4) 厌氧过程会产生气味对空气有污染。传统的厌氧消化理论为两阶段理论第一阶段:酸化阶段,最显着的特征是液态污泥的pH值迅

27、速下降。污泥中的固态有机物或污水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油脂、 蛋白质等,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时,转化为有机酸、醇、醛、水分子等液 态产物和CO2、H2、NH3、H2S等气体分子,气体大多溶解在泥液中。转 化产物中有机酸是主体。低pH值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NH3的溶解产 物NH4OH有中和作用。第二阶段:气化阶段,由低分子的有机酸经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气体, 气体类似沼泽散发的气体,可称沼气,主体是CH4, CO2也相当多,还有 微量H2、H2S等,因此气化阶段常称甲烷化阶段。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以分子态氧作为受氢体,而以化合态 氧、碳、硫、氮等作为受氢体。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

28、生物化学 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fermentativebacteria)、产氢产乙酸细菌(acetogenic bacteria)和产甲烷细菌 (methanogenic bacteria)的联合作用完成。参与消化的细菌,酸化阶段的统称产酸或酸化细菌,几乎包括所有的兼性细菌;甲烷化阶段的统称 甲烷细菌。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按微生物生长状态分为厌氧活性污泥法(anaerobic activatedsludge)和厌氧生物膜法(anaerobic slime);按投料、出料及运行方式分为分批式(batch)、连续式(continuous)和半连续式(semi-continu

29、ous);根据厌氧消化中物质转化反应的总过程是否在同一反应器中并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完成,又可分为一步厌氧消化(one stage digestion) 与两步厌氧消化 (two stage digestion) 等厌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等。普通厌氧消化池liiJ普通消化池又称传统或常规消化池(conventional digester) 消化池常 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或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由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沼气从顶部排出。池径从几米至三、四十米,柱体部分的高度约为直径的1/2,池底呈圆锥形,以利排泥。为使进水与微生物尽快接

30、触,需要一定的搅拌。常用搅拌方式有三种:(a)池内机械搅拌;(b)沼气搅拌;(c)循环消化液搅拌。螺旋桨(机械)搅拌的消化池普通消化池的特点是: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厌氧消化反应与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内实现,结构较简单。缺乏持留或补充厌氧活性污泥的特殊装置,消化器中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细胞。对无搅拌的消化器,还存在料液的分层现象严重,微生物 不能与料液均匀接触的问题。温度不均匀,消化效率低。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又称厌氧固定膜反应器,是60年代 末开发的新型高效厌氧处理装置。 滤池呈圆柱形,池内装放填料,池底 和池顶密封。厌氧微生物附着于填料的表面生长

31、,当废水通过填料层时,在填料 表面的厌氧生物膜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降解,并产生沼气,沼气 从池顶部排出。用生物法处理废水对水质的要求污水处理系统不管采用何种处理构筑物的形式及何种工艺流程,都 是通过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 为无机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从目前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生物相实 际观察和大量的文献介绍,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都与污水处理系统中 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代谢活力有关,可见污水处理系统的 生物相对污水处理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 是为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一个较好的的生存环境条件,以发挥活性污泥 中的微生物最大的

32、代谢活力,达到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因此,在运行管理实践中可通过对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来指导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使处理系统实现稳定、高效的处理效果。在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如温度、酸 碱度、营养物质、毒物浓度和溶解氧等)的变化,会使处理系统出现异常 的问题(如二沉池飘泥、污泥膨胀、曝气池有臭味等),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严重时会使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失败。因此,通过对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判 断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活性的变化趋势,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 采取处理措施,预防污水处理系统的异常情况发生。由于每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质、处理工艺有差异,特别是工业污水, 因其生产工艺、产品种类的原因,导致污水的种类繁多,成分各异,使得各 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生物相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运行管理实践中,应通 过长期的观察,找出本处理系统污水水质变化与生物相变化之间的关系, 确定能判断污水处理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处理水质好坏的指示性生物,可 以通过对生物相的观察判断处理系统运行状态,从而用来指导运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