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法规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343779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育馆法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体育馆法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体育馆法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体育馆法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馆法规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体育馆建筑”的相关法规 体育馆作为民用建筑中的大型公共建筑,首先也必须参照此规范,并按照此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和建造。此规范首先在总则中就规定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宏观的前提(1.0.3):1 应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5 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7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

2、碍设施;8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经逐一细读,下面列出相关的条款:3.4.1 3.5.2 3.6.2 3.6.3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2.1 4.2.2 4.4.1 4.4.2 5.1.1 5.1.2 5.2.1 5.2.2 5.2.3 5.2.4 5.3.1 5.3.2 5.3.3 5.4.1 5.5中各条 6.1中各条 6.2中各条 6.5.1 6.5.3 6.6中各条 6.7各条 6.9各条 6.10各条 6.11各条 6.

3、12各条 6.13各条 6.15各条 7.3各条 7.4各条 8.3各条 其中在这次设计中比较重要的有。建筑与环境处理是否恰当解决基地的相关的问题场地设计相关问题(道路、停车)建筑单体设计相关问题(门窗)建筑设备(配变电相关)54.1 建筑工程项目应包括绿化工程,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包括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在内的全方位绿化;绿地面积的指标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2 绿化的配置和布置方式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环境功能等条件确定;3 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4 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应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5 应防止树木

4、根系对地下管线缠绕及对地下建筑防水层的破坏。了解基地才能做好设计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413 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2 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3 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4

5、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5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6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416 大型、特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交通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减少人员疏散时

6、对城市正常交通的影响;2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3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基地道路连接的)出口;4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和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5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6 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场地设计同样重要停车362 新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

7、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车位。363 机动车停车场(库)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进行处理,不得影响周围环境,其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道路521 建筑基地内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出口;2 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3 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不应影响行车有效视距;4 基地内设地下停车场时,车辆出入口应设有效显示标志;标志设置高度不应影响人、车通行;5 基地内车流量较大时应设人行道路。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

8、路不应小于7m;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523 道路与建筑物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内设有室外消火栓时,车行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2 基地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的有关规定;3 基地内不宜设高架车行道路,当设置高架人行道路与建筑平行时应有保护私密性的视距和防噪声的要求。524 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人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

9、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2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3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细节决定成败,建筑单体设计卫生间651 厕所、盥洗室、浴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医药、医疗、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2 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当加大女厕位比例;3 卫生用房

10、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无直接自然通风和严寒及寒冷地区用房宜设自然通风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4 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5 楼地面、墙面或墙裙的面层应采用不吸水、不吸污、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6 楼地面应防滑,楼地面标高宜略低于走道标高,并应有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7 室内上下水管和浴室顶棚应防冷凝水下滴,浴室热水管应防止烫人;8 公用男女厕所宜分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9 公用厕所宜设置独立的清洁间。653 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2 并列洗脸盆或盥洗

11、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3 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4 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5 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6 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7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8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 m。台阶、坡道和栏

12、杆661 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 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662 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3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4 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5 机动

13、车行坡道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6 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楼梯671 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672 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674 每个梯段的踏

14、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675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67,6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677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678 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门窗6101 门窗产品应符合下列要求:1 门窗的材料、尺寸、功能和质量等应符合使用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门窗产品标准的规定;2 门

15、窗的配件应与门窗主体相匹配,并应符合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3 应推广应用具有节能、密封、隔声、防结露等优良性能的建筑门窗。注:门窗加工的尺寸,应按门窗洞口设计尺寸扣除墙面装修材料的厚度,按净尺寸加工。6102 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且满足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的要求,对不同材料的门窗选择相应的密封材料。6103 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和易于维修、清洗;2 当采用外开窗时应加强牢固窗扇的措施;3 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4 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5 防火墙上必须开设窗洞时,应按防火规

16、范设置;6 天窗应采用防破碎伤人的透光材料;7 天窗应有防冷凝水产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8 天窗应便于开启、关闭、固定、防渗水,并方便清洗。注:1 住宅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2 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6104 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门构造应开启方便,坚固耐用;2 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3 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安全玻璃;4 旋转门、电动门、卷帘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5 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

17、6 全玻璃门应选用安全玻璃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设防撞提示标志;7 门的开启不应跨越变形缝。过去我们经常乱摆放的房间。体育馆也必不可少配变电室831 民用建筑物内配变电所,应符合下列要求:1 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2)应方便进出线;3)应方便设备吊装运输;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5)当配变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为住宅、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时,配变电所应作屏蔽处理。2 安装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超过1260kVA、单台容

18、量不超过630kVA的变配电室可布置在建筑主体内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3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4 不带可燃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5 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距室外地坪不低于180m的自然采光窗,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不临街的自然采光窗;6 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在配电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长度大于60m时,应增加一个

19、出口;7 变压器室、配电室的进出口门应向外开启;8 变压器室、配电室等应设置防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9 变配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10 变配电室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11 变配电室、控制室、楼层配电室宜做等电位联结;12 变配电室重地应设与外界联络的通信接口、宜设出入口控制。无障碍设计规范体育馆属于公共建筑的 一种,首先应满足对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一般要求室外无障碍规定8.1.1 公共建筑基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建筑基地的车行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在人行通道的路口及人行横道的两端应设缘石坡道F2 建筑基

20、地的广场和人行通道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3 建筑基地的主要人行通道当有高差或台阶时应设置轮椅坡道或无障碍电梯。8.1.2 建筑基地内总停车数在100 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1 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 辆以上时应设置不少于总停车数1%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8.1.3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人口宜设置坡度小于1:30 的平坡出人口。室内无障碍规定8.1.4 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 部无障碍电梯。8.1.5 当设有各种服务窗口、售票窗口、公共电话台、饮水器等时应设置低位服务设施。8.1.6 主要出人口、建筑出人口、通道、停车位、厕所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

21、合本规范第3.16 节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出人口和楼梯前室宜设楼面示意图,在重要信息提示处宜设电子显示屏。8.1.7 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成系统设计,并宜相互靠近。本次体育馆属于丙级体育建筑 丙级 体育建筑 应满足的规范要求如下8.6.1 体育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作为体育比赛(训练)、体育教学、体育休闲的体育场馆和场地设施等。体育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在室内外应满足以下要求 室外1 乙级、丙级场馆基地内应设置不少于2 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2 建筑物的观众、运动员及贵宾出人口应至少各设1 处元障碍出人口,其他功能分区的出人口可根据需要设置无障碍出人口;3 建筑的检票口及元障碍出人口到各种无

22、障碍设施的室内走道应为无障碍通道,通道长度大于60.00m 时宜设体息区,休息区应避开行走路线;室内4 大厅、休息厅、贵宾休息室、疏散大厅等主要人员聚集场宜设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5 供观众使用的楼梯应为无障碍楼梯;6 乙级、丙级场馆内坐席区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l 部无障碍电梯,并应满足赛事和观众的需要;7 乙级、丙级场馆的观众区和运动员区各至少有1 处男、女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3.9.1 条的有关规定或各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 个无障碍厕所;8 运动员浴室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10 节的有关规定;9 场馆内各类观众看台的坐席区都应设置轮椅席位,并在轮椅席位旁或邻近的坐席处,设置1:1

23、 的陪护席位,轮椅席位数不应少于观众席位总数的0.2%。无障碍规范的具体要求 室外 轮椅坡道 无障碍出入口 室内 无障碍通道 无障碍楼梯、台阶 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 公共卫生间与公共浴室的无障碍要求轮椅坡道3.4.1 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3.4.2 轮椅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OOm,无障碍出人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3.4.3 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300mm 且坡度大于1:20 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扶手应符合本规范第3.8 节的相关规定。3.4.4 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3.4.4 的规定。表3.4.4 轮椅坡道

24、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披度1:20 1:16 1:12 1:10 1:8最大高度(m)1.20 0.90 0.75 0.60 0.30水平长度(m)24.00 14.40 9.00 6.00 2.40注g 其他坡度可用插入法进行计算.3.4.5 轮椅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3.4.6 轮椅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体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3.4.7 轮椅坡道临空侧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3.4.8 轮椅坡道应设置元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 节的有关规定。无障碍出入口3.3.1 元障碍出人口包括以下几种类别:1 平坡出入口;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人口;3 同时

25、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3.3.2 元障碍出人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出人口的地面应平整、防滑;2 室外地面滤水算子的孔洞宽度不应大于15mm;3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人口宜只应用于受场地限制元法改造坡道的工程,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7.3 条的有关规定;4 除平坡出入口外,在门完全开启的状态下,建筑物无障碍出人口的平台的净深度不应小于1.50m;5 建筑物无障碍出人口的门厅、过厅如设置两道门,门扇同时开启时两道门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6 建筑物无障碍出人口的上方应设置雨棚。3.3.3 无障碍出人口的轮椅坡道及平坡出人口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坡出人口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20,

26、当场地条件比较好时,不宜大于1:30;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人口,轮椅坡道的坡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4 节的有关规定。3.5.3 门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并不直采用弹簧门、玻璃门;当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2 自动门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OOm;3 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 800mm,有条件时,不宜小于900mm;4 在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 的轮椅回转空间;5 在单扇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设宽度不小于400mm 的墙面;6 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扇应设距地900mm 的把 手

27、,宜设视线观察玻璃,并宜在距地350mm 范围内安装护 门板;7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以斜面 过渡;8 无障碍通道上的门扇应便于开关;9 宜与周围墙面有一定的色彩反差,方便识别元障碍通道3.5.1 元障碍通道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走道不应小于1.20m,人流较多或较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走道宽度不宜小于1.80m;2 室外通道不宜小于1.50m;3 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不应小于900mm。3.5.2 无障碍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元障碍通道应连续,其地面应平整、防滑、反光小或元反光,并不宜设置厚地毯z2 元障碍通道上有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F3 室外通道上的

28、雨水算子的孔洞宽度不应大于15mm;4 固定在无障碍通道的墙、立柱上的物体或标牌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如小于2.00m 时,探出部分的宽度不应大于100mm;如突出部分大于100mm,则其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600mm;5 斜向的自动扶梯、楼梯等下部空间可以进入时,应设置安全挡牌。无障碍楼梯、台阶3.6.1 元障碍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直线形楼梯;2 公共建筑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60mm;103 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直角形突缘的踏步;4 宜在两侧均做扶手P5 如采用栏杆式楼梯,在栏杆下方宜设置安全阻挡措施;6 踏面应平整防滑或在踏面前缘设防滑条F7

29、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 宜设提示盲道;8 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宜有区分和对比;9 楼梯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平台有明显区别。3.6.2 台阶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公共建筑的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并不应小于100mm;2 踏步应防滑;3 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4 台阶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其他阶有明显区别。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3.7.1 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50m,公共建筑及设置病床梯的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80m;2 呼叫按钮高度为O.90m 1.

30、10m;3 电梯门洞的净宽度不宜小于900mm;4 电梯出人口处宜设提示盲道;5 候梯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抵达音响。3.7.2 元障碍电梯的轿厢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轿厢门开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2 在轿厢的侧壁上应设高O.90m 1.10m 带盲文的选层按钮,盲文宜设置于按钮旁;3 轿厢的三面壁上应设高850mm 900mm 扶手,扶手应符合本规范第3.8 节的相关规定;4 轿厢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报层音响;5 轿厢正面高900mm 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或采用有镜面效果的材料;6 轿厢的规格应依据建筑性质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选用。最小规格为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

31、0m;中型规格为深度不应小于1.60m,宽度不应小于1.40m;医疗建筑与老人建筑宜选用病床专用电梯;7 电梯位置应设无障碍标志,元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 节的有关规定。3.7.3 升降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升降平台只适用于场地有限的改造工程;2 垂直升降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宽度不应小于900mm,应设扶手、挡板及呼叫控制按钮;3 垂直升降平台的基坑应采用防止误入的安全防护措施;4 斜向升降平台宽度不应小于900mm,深度不应小于1.OOm,应设扶手和挡板;5 垂直升降平台的传送装置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扶手3.8.1 无障碍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

32、无障碍双层扶手的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 900mm,下层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3.8.2 扶手应保持连贯,靠墙面的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处应水平延伸不小于300mm 的长度。3.8.3 扶于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不小于100m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3.8.4 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3.8.5 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圆形扶手的直径应为35mm,.,50mm,矩形扶于的截面尺寸应为35mm,.,50mm o3.8.6 扶手的材质宜选用防滑、热惰性指标好的材料。公共厕所、无障碍厕所3.9.1 公共厕所的元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33、 女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包括至少1 个无障碍厕位和1 个无障碍洗手盆;男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包括至少1 个无障碍厕位、1个无障碍小便器和1 个无障碍洗手盆;2 厕所的人口和通道应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3 门应方便开启,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4 地面应防滑、不积水z5 元障碍厕位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 节的有关规定。3.9.2 元障碍厕位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元障碍厕位应方便乘轮椅者到达和进出,尺寸宜做到2.OOmX 1.50m,不应小于1.80mX 1.OOm;2 元障碍厕位的门宜向外开启,如向内开启,需在开启后厕位内留有直径不小于1.

34、50m 的轮椅回转空间,门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平开门外侧应设高900mm 的横扶把手,在关闭的门扇里侧设高900mm 的关门拉手,并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插销F3 厕位内应设坐便器,厕位两侧距地面700mm 处应设长度不小于700mm 的水平安全抓杆,另一侧应设高1.40m 的垂直安全抓杆。3.9.3 元障碍厕所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z1 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应方便乘轮椅者进人和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面积不应小于4.OOm2;3 当采用平开门,门扇宜向外开启,如向内开启,需在开启后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 的轮椅回转空间,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平开门应设

35、高900mm 的横扶把手,在门扇里侧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门锁 地面应防滑、不积水F内部应设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挂衣钩和呼叫按钮;坐便器应符合本规范第3.9.2 条的有关规定,洗手盆应符合本规范第3.9.4 条的有关规定F 多功能台长度不宜小于700mm,宽度不宜小于400mm,高度宜为600mm;安全抓杆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9.4 条的有关规定;挂衣钩距地高度不应大于1.20m;在坐便器旁的墙面上应设高400mm500mm 的救助呼叫按钮;人口应设置元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 节的有关规定。3.9.4 厕所里的其他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元障碍小便器下口距地

36、面高度不应大于400mm,小便器两侧应在离墙面250mm 处,设高度为1.20m 的垂直安全抓杆,并在离墙面550mm 处,设高度为900mm 水平安全抓杆,与垂直安全抓杆连接;元障碍洗手盆的水嘴中心距侧墙应大于550mm,其底部应留出宽750mm、高650mm、深450mm 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并在洗手盆上方安装镜子,出水龙头宜采用杠杆式水龙头或感应式自动出水方式F 安全抓杆应安装牢固,直径应为30mm40mm,内侧距墙不应小于40mm;取纸器应设在坐便器的侧前方,高度为400mm500mmo符合本规范第3.9.4 条的有关规定:7 多功能台长度不宜小于700mm,宽度不宜小于

37、400mm,高度宜为600mm;8 安全抓杆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9.4 条的有关规定;9 挂衣钩距地高度不应大于1.20m;10 在坐便器旁的墙面上应设高400mm500mm 的救助呼叫按钮;11 人口应设置元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 节的有关规定。3.9.4 厕所里的其他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元障碍小便器下口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400mm,小便器两侧应在离墙面250mm 处,设高度为1.20m 的垂直安全抓杆,并在离墙面550mm 处,设高度为900mm 水平安全抓杆,与垂直安全抓杆连接;2 元障碍洗手盆的水嘴中心距侧墙应大于550mm,其底部应留出宽750mm、

38、高650mm、深450mm 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并在洗手盆上方安装镜子,出水龙头宜采用杠杆式水龙头或感应式自动出水方式F3 安全抓杆应安装牢固,直径应为30mm40mm,内侧距墙不应小于40mm;4 取纸器应设在坐便器的侧前方,高度为400mm500mmo公共浴室3.10.1 公共浴室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公共浴室的无障碍设施包括1 个无障碍淋浴间或盆洛间以及1 个元障碍洗手盆;2 公共浴室的人口和室内空间应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使用,浴室内部应能保证轮椅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3 浴室地面应防滑、不积水4 浴间人口宜采用活动门帘,当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

39、,设高900mm 的横扶把手,在关闭的门扇里侧设高900mm 的关门拉手,并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插销;5 应设置一个无障碍厕位。3.10.2 元障碍淋浴间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元障碍淋浴间的短边宽度不应小于1.50m;2 浴间坐台高度宜为450mm,深度不宜小于450mm;3 淋浴间应设距地面高700mm 的水平抓杆和高1.40m1.60m 的垂直抓杆;4 淋洛间内的淋浴喷头的控制开关的高度距地面不应大于1.20m;5 毛巾架的高度不应大于1.20mo3.10.3 元障碍盆浴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浴盆端设置方便进入和使用的坐台,其深度不应小于400mm;2 浴盆内侧应设高600mm 和900

40、mm 的两层水平抓杆,水平长度不小于800mm;洗浴坐台一侧的墙上设高900mm、水平长度不小于600mm 的安全抓杆;3 毛巾架的高度不应大于1.20m。建筑防火规范室外 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室内 耐火等级、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面积 防火分区 安全疏散和通风排烟 建筑构造室外篇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5.2.1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 的规定,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 第3 章和第4 章的有关规定执行。表5.2.1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6.0 7.0 9.0 三 级 7.0 8.0 10.0 四 级 9.0 10.0

41、12.0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建筑耐火等级越低越易遭受火灾的蔓延,其防火间距应加大。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米,它们同三、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7米和9米。高层建筑因火灾时疏散困难,云梯车需要较大工作半径,所以高层主体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3米,同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5和18米。厂房内易燃物较多,防火间距应加大,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或它们和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厂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产或

42、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或库房,应远离建筑物。消防车道 第6.0.6条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因为建筑体积大、占地面积大、人员多而密集。为了火灾时便于扑救和人员疏散,所以要求增设环形消防车道。第6.0.7条 当建筑内院较大时,要考虑消防车在火灾时进入内院进行扑救操作,同时考虑消防车的回车需要,再则内院太小时消防车也施展不开,所以规定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消防车道。第6.0.8条 本条是新增加的。据调查,有的工厂、仓库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其水池距离较远。又没设置消仿车道(可用河,湖等天然水源取水灭火的情况则更为突出),当发生火灾时,有水而消防车到不了取水池跟前,延误取水时间,往往扩大灾情。可是,

43、有些工厂、仓库的消防水池,设有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平坦空地,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顺利到达取水地点,对于及时控制火势蔓延扩大,起了很好作用。以上情况说明,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设置消防车道是十分必要的。第6.0.9条 本条保留原规范第74条的部分内容。消防车道定为不小于3.5m,是按照单车道考虑的。其净高不应小于4m的规定,是按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消防车辆外形尺寸而确定的。第6.0.10条 本条是对原规范第74条部分内容修改补充。规定12m12m的回车场,是根据一般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而确定的(如表6.0.10)有些大型消防车和特种消防车,由于车身长度和最小转弯半径已有12m

44、左右,故设置12m12m回车场就明显行不通了,需设置更大面积的回车场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某些城市已使用的少数消防车,其车身全长有15.7m,而15ml5m的回车场可能又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因此,如遇这种情况,其回车场应按当地实际配备的大型消防车确定。室内篇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耐火等级:一、二级 最多允许层数:按本规范第1.0.2 条规定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2500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 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

45、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5.3.7 公共建筑中的客、货电梯宜设置独立的电梯间,不宜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内。5.3.8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1 房间位于2 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

46、线距离小于等于15.0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平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平米和60米、600平米。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平米或1500平米内,地下室则控制在500平米内。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建筑防火分区计算 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一、二级

47、耐火等级建筑S=2500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S=1200 四级耐火等级建筑S=600地下、半地下建筑(室)S=500 当多层建筑物内部设置自动扶梯、开敞楼梯等上下层相连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基本规范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一、对于一、二级建筑,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m2);但如果你采用了自动灭火系统,那么这个面积可以增加1倍,即5000(m2);当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倍计算。我认为这个表述已经相当清楚,没有什么可以存在疑义的地方。二、比如像你所说的那样,假如你有5000m2的一个区域要进行防火分区的划

48、分,实际上只有以下两种结果:1、划分为一个分区:条件是5000m2区域全部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因为根据上述要求,有自动灭火系统后,2500m2这个上限可以上调至5000m2,因此,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即可。2、划分为两个分区:除却上述情况外其它一切情况。假如像你所说的那样,其中有4000平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而另外的1000平方米没有设,则对应的防火分区的计算面积为:4000/2+10003000平方米,超出了2500平方米的规范限制,因此,你必须划分成两个防火分区。或者,相反,你只有1000平方米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而另外的4000平方米没有设置,那么,其所对应的防火分区的计算面积为:1000/

49、2+40004500平方米,同样也超出了2500平方米的规范限制,所以你也得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在这个计算过程中,规范所规定的2500平方米始终没有变化。三、根据规范要求,如果一个防火分区设喷淋的话,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一二级建筑)。防火分区内面积应该符合上喷淋面积/2+不上喷淋面积=防火分区要求的面积(即不上喷淋时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面积),也就是说只有上喷淋的面积才能增加1倍.安全疏散和通风排烟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

50、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超高层建筑应增设暂时安全区或避难层,还可设屋顶直升飞机场,从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建筑物火灾时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妨碍疏散还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楼梯井、电梯井和管道井具有“烟囱效应”,起排烟作用,地下建筑的烟则很难排出。因此,高层或地下建筑的走道、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等,应按情况安排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5.3.1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

51、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 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3 层公共建筑。1)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该室外开敞空间的设置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2)防火隔间。该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

52、开式甲级防火门;3)避难走道。该避难走道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 的有关规定外,其两侧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且在局部连通处的墙上应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4)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5.3.10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一、二级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 人5.3.16 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

53、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 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 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 时,可增加1.0 倍,但不得超过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2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1 的规定计算确定;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

54、5.3.16-2 的规定计算确定;4 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第5.3.1条 本条是在原规范第56条规定内容的基础上修改的,这一条的规定内容主要是针对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提出的。一、在这一条中首先强调建筑或房间至少设两个安全出口的原则要求,这是因为不少的火灾实例说明,在人员较多的建筑物或房间如果仅有一个出口,一旦发生火灾出口被火封住所造成的伤亡事故是严重的。如某地某一俱乐部,在一次演出时,因小孩燃放花炮,引起火灾,全场近1000人都向唯一的出口处拥挤,造成出口堵塞,致使699人被烧死的惨痛事故。又如某市的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办公楼,虽有2个木楼梯,但三层作为职工宿舍,作了分

55、隔处理,三层仅有1个楼梯。因为精神病患者用火不慎在夜间失火成灾,由于三楼仅1个出口,造成4户12人全被烧死的重大伤亡事故。二、在本条第一款中,对原规范允许房间设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要求做了适当的修改和必要的补充:1.首先把一般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与位于走道尽端房间有关允许设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分开来写了,这样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些。2.将走道尽端房间允许设一个安全出口的人数由原规定的50人改为80人。其理由是:原规定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口的距离不超过14m,而此距离是按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口的直线距离计算的。如图5.3.1。这样计算房间内的面积约为200多平方米,在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房间内如果限制

56、其不超过50人是不现实的,所以调整为80人是比较适合的。3.为了保证安全疏散,在这一款里还对走道尽端房间的门宽和开启方向作了具体的规定。4.考虑到幼儿在事故情况下不能自行疏散,要依靠大人帮助,而成人每次最多只能背抱二名幼儿,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时因仅一个疏散出口,若疏散时间长极易造成伤亡,故幼儿用房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两侧及走道尽端。建筑构造 楼梯间、楼梯和门 疏散用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措施)楼梯间应能应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楼梯间不应设置少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不应敷

57、设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该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防火墙从火灾实例证明,防火墙对阻止火灾蔓延作用很大。如某地三级耐火等级的礼堂失火,屋顶全被烧毁,但与礼堂毗连的三级耐火等级的厨房,因有一道无门窗的24cm厚的砖墙隔开就未烧过去。反之,不设置防火墙往往使火灾蔓延扩大,造成严重、损失。从火灾实例说明,防火墙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处不能防止火势蔓延,如确有困难需设在转角附近时,应按本条文规定的要求设置。条文中不应小于4m是根据火灾实际教训而提出的。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的水平距离规定不应小于2m,是按一般火场案例,2m能起一定的控制作用。个别火场实例距离虽大于2m造成蔓延的也有,如某地的木制品厂车间,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距离为2.3m,且门窗处易燃物较多,火舌从窗口喷出将另一侧的门烤着,如遇有同类情况,距离可适当加大一些。如设有耐火极限不低于0.90h的非燃烧体固定窗扇时,因能防止火势蔓延,可不受距离的限制。由1.00h改为0.90h,主要考虑使用角铁加固单层铅丝玻璃窗固定钢窗,其耐火极限为0.9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