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村落民居建筑囤顶分析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9341164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朝阳村落民居建筑囤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朝阳村落民居建筑囤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朝阳村落民居建筑囤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朝阳村落民居建筑囤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村落民居建筑囤顶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朝阳村落民居建筑囤顶分析作者:韩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囤顶是辽西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符号,也是辽西民居建筑不同于东北其它地区 民居建筑最具鲜明之处,是辽西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缩影。通过对囤顶建筑的分布,以及囤顶 形成的地理影响因素和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囤顶的构造与做法,以朝阳清风岭为例对囤顶建筑 的屋顶做一个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对于研究辽西的建筑风格和朝阳清风岭的民居建筑有着一定 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囤顶分布囤顶结构屋面做法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一、囤顶建筑的分布区域概述囤顶民居建筑是辽西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也是辽西民居建筑不同于东北其它地区民居建 筑最具鲜明

2、之处。辽西地区是指位于辽宁省辽河平原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 狭义上辽西地区特指辽西走廊,即从今日的锦州城区到山海关城区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在行 政区上包含了辽宁西部地区的五市。即锦州朝阳阜新盘锦葫芦岛。辽西的囤顶建筑以朝阳、 兴城居多。由于辽西各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快慢以及工匠派系不同导致于各地的 囤顶建筑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大同小异。由于朝阳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尚保存着大量的比较 传统做法的囤顶建筑,现今朝阳清风岭聚落保存完整,囤顶做法相对比较传统,通过对清风岭 的调查与研究,对囤顶民居建筑的屋顶有一个详细的介绍。朝阳清风岭作为辽西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又作为中国地电

3、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成 为了辽宁朝阳的知名旅游景点,清风岭坐落在朝阳县黑牛营子乡柏山脚下,地势丘陵起伏,峡 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有绿色迷宫之称。二、囤顶建筑屋顶的形成与发展民居建筑的形成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习俗,气候条件,历史 渊源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不仅决定房屋的建筑材料,也决定了房屋的建筑形式。由于辽西地区风沙较大, 使用囤顶可以有效减轻风的阻力,如果使用起脊的草房,大风来临时,很容易将屋顶掀翻,而 囤顶既能阻挡寒冷的北风,又能阻挡风沙较大的南风,因此形成了屋顶略成弧形,前后稍低, 中间拱起的囤顶 文化环境辽西地区是我过

4、比较典型的“移民文化圈”,由于辽西地区的位置比较特殊,北方少数民族 和中原汉族,经常在这里发生战争,连年的战乱、屯田、移民,从而使这里成为我国历史上多 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杂区之一,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移民文化圈”,正是这种移民文化促使了 不同文化的复合,使不同地域文化在这里能够取长补短。这里的囤顶建筑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 的背景下,保留了满族民居建筑的一些特色的同时,融合了其它地域的建筑文化,在这种文化 变异,文化外侵的影响下形成现在的辽西一带特殊的民居房屋建筑形式。 工匠的建筑经验传承由于早在清朝时,这种囤顶建筑形式基本已经定型,由于人们有一个文化惯性作用,一旦 建筑形式定型,就会很难更改。从清

5、朝到建国初期,战争不断,人们的生活温饱问题尚难解 决,更不会考虑建筑文化等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伴随着我国人口在短时期内的剧增,在很多适 合居住的地区也开始了住宅村落的骤增,由于当时老百姓的住宅房屋没有专业设计,都是民间 工匠通过传承下来的建造经验进行住宅建造,所以即使在一些地势丘壑起伏,少有风沙的地 区,也出现大量的囤顶建筑,看起来似乎与囤顶建筑的地理自然环境的成因相矛盾。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建造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在民间工匠建造技术经验的传承过程中, 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同的派系,虽然都是囤顶建筑,但也会大同小异。 有的地方相对落后,交通闭塞,仍然使用的是粘土坯的屋顶,而有些地

6、方使用的是混凝土屋 顶,因为材料不同,建筑形式也必然不尽相同,但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囤顶建筑形式。当今由于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原有的建筑形式和功能不能满足现代的生活要求,开始进行大量的拆 迁和翻建,演变成现在的平顶房,我们也叫它北京平。保留着传统的具有辽西建筑特色的囤顶 建筑越来越少,因此对具有辽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囤顶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发展是非常 有必要的。三、囤顶的结构与屋面做法结构囤顶民居的基本结构形式取自于硬山建筑,并通过对个别部分的调整来实现其独特的形 式。囤顶建筑采用梁柱木结构,与硬山相似,檩被完全包砌在山墙内,屋顶不突出山墙。山墙 前后均向外突出,顶部的砖被一层一层的砌出,接

7、近檐椽外伸的距离,从而使山墙将檐口部分 都包住。梁柱结构的承重除了用柱子承重外,还有一种辅助承重的做法,将柱子包在短墙中来 承重或者在室内的进深方向设置一隔墙承重。为了形成屋面的弧度,单梁上不再设置瓜柱,梁 枋构件,而是在梁上以中间高、两端低的短柱来抬高中间檩的高度,短柱与梁、檩之间均采用 榫卯结构相接,短柱与短柱之间的空隙被填实。檩子上面铺设椽子,其上下搭接方式为无椽 梢,椽子上为草编织层(包括苇莲垫层和防腐层)然后在上面铺以土层(包括保温层淤土草泥 层和防水层白干土层)。屋面做法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和对清风岭的囤顶建筑屋面的研究,囤顶屋面做法:首先,在椽子上面 铺设苇莲垫层2层-3层,苇莲之上

8、再铺干秣秸或淤土草泥做保温层,后近10cm,秣秸之上铺 4cm厚的干泥背,稳定秣秸,干泥背上再铺黄土一层碾实,再铺3cm厚的黄泥(内掺麦秆), 大户人家会在顶层做青灰背墁顶。为了更好的将雨水排出檐部,在前后檐前段加设板瓦两层, 探出屋面前端,其大体做法和北方焦渣背做法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了屋顶略成弧形,前后稍 低,中间拱起的囤顶。四、结语囤顶建筑作为辽西民居建筑的特有风格,了解囤顶建筑首先要了解囤顶的形成与做法,因 为囤顶的形成与做法涉及到地里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气候条件社会习俗历史渊源材料选 用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也影响着辽西整体建筑的独特风格以及囤顶建筑其他细节的具 体做法。通过对朝阳清风岭囤顶的具体分析与研究,对于研究辽西民居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对其 科学的保护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 王哲.辽西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李广林.浅析囤顶传统民居的特点(以兴城为例).中华民居.2011.3 于学斌.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满足研究.第1期.20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