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9338215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重庆邮电大学所 属 学 校 重庆邮电大学(非部属)课 程 名 称 通信经济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应用经济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产业经济学 课 程 负 责 人 万晓榆 申 报 类 别 重庆市精品课程 课 程 网 址 http:/202.202.43.12申 报 日 期 2009年5月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制二九年四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

2、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万晓榆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5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13908339878学 位博士职 务院长传 真023-62461443所在院系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wanxy通信地址(邮编)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00065)研究方向通信技术经济管理1-2教学情况1、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1)通信经济学,专

3、业基础课,3学时/周,3届/180余人;(2)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2届/100余人;(3)电信组织与运营管理,专业课,2学时/周,3届/100余人;(4)下一代网络技术及应用,专业课,2学时/周,6届/300余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1)2007-2008年指导通信工程、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电信组织与运营管理课程设计,2届/60余人;(2)2007-2008年指导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开展“电信运营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认知实习,2届/60余人;(3)2004-2008年指导通信工程、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毕业

4、设计,5届/30余人。3、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1)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专科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6.1-2008.12,项目负责人(1);(2)面向信息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2006.1-2008.12,项目主研人员(3)。4、主编/参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CDMA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主编;(2)小灵通技术与业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主编;(3)CDMA2000 1X网络规划与优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

5、5.5,主编;(4)下一代网络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主编;(5)电子商务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参编。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优秀教师,2005-2008年;(2)重庆邮电大学第二届科技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1-3学术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1)重庆市2007年上半年通信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市通管局项目,2007.6-2007.8,项目负责人;(2)重庆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规划研究,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2007.7-2007.11,项目

6、负责人;(3)重庆市互联互通网络结构优化论证,重庆市通信管理局项目,2005.3-2005.10,项目负责人;(4)重庆市快递业运营环境、发展目标及监管政策研究,重庆市邮政管理局项目,2007.11-2008.2,项目负责人;(5)我国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评估研究,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项目,2009.3-2009.12,项目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1)关于健全电信互联互通机制的思考,通信技术政策研究,万晓榆(2),2005.2;(2)关于运营企业间互联互通工作的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万晓榆(2),20

7、06.6;(3)我国特大自然灾害下的应急通信管理探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万晓榆(1),2009.1;(4)3G发牌中国电信业又一助推器,数字通信,万晓榆(1),2009.2;(5)Wan Xiaoyu, Pu Yifei , Li Bingjun.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Amplitude Hierarchical Feature of MPSK Signals. 8t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PROCEEDINGS, 2006,11:525-528,Digital Object I

8、dentifier: 10.1109/ ICOSP.2006.344559,EI检索:072210629174。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电信基础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重庆市人民政府,万晓榆(1),2008年;(2)重庆市优秀科技成果奖:重庆市互联互通网络结构优化论证,重庆市通信管理局,万晓榆(1),2006年;(3)重庆市南岸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互联互通网络安全性解决方案的研究与设计,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万晓榆(1),正在公示;(4)重庆市青年人才论坛二等奖:城乡统筹环境下重庆市电信业发展探讨

9、,2008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名马凌性别女出生年月1957年11月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教授电 话13983871737学 位学士职 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传 真023-62471172所在院系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maling通信地址(邮编)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00065)研究方向通信企业经营管理2-2教学情况1、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1)通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届/600余人;(2)通信组织与运

10、营管理,专业课,3学时/周,5届/500余人;(3)管理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届/600余人;(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2.5学时/周,5届/400余人;(5)现代企业管理,专业课,2学时/周,3届/250余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1)课程设计,5届/200余人;(2)管理模拟实习,2届/90余人;(3)毕业论文指导,5届/40余人。3、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1)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2008.9-2010.8,项目负责人(1);(2)工商管理类课

11、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校级教改项目,2005.5-2006.12,项目负责人(1)。4、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1)大学生“团队学习”中社会心理和行为成熟度研究,江苏高教(CSSCI核心期刊),马凌(1),2006.11;(2)试论大学生“团队学习生命周期”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马凌(1),2006.2。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重庆邮电大学“20042005学年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电信组织与运营管理,重庆邮电大学,马凌(1),2005年;(2)重庆邮电大学2008年教育教

12、学成果二等奖: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重庆邮电大学,马凌(1),2008年。6、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通信企业竞争优势战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7,主编;(2)现代企业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主编;(3)网络经济与运营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6,主编。2-3学术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1)基于产业融合环境我国电信业有效竞争与规制问题的研究,信息产业部通信软科学项目,2007.1-2007.12,项目负责人;(2)重庆移动公司QC项目,重庆移动公司委托项目,2006.

13、5-2007.12,项目负责人; (3)重邮信科公司组织结构研究,重邮信科公司委托项目,2006.1-2006.12,项目负责人; (4)西部个人自主创业的实证研究,重庆市科委软科学基金项目,2005.1-2005.12,项目负责人;(5)建立和健全通信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重庆邮电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4.1-2004.12,项目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1)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战略,管理科学文摘,马凌(1),2004.7;(2)移动博客推动互联网与电信产业的融合,移动通信,马凌(2),2007.6;(3

14、)客户管理关系构建企业新型客户关系,集团经济,马凌(1),2007.7;(4)手机电视如何走出困境,中国电信业,马凌(2),2007.8;(5)精确营销迎接电信变革,中国电信业,马凌(1),2008.4。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式的研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马凌(1),2008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高锡荣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04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1

15、3996045018学 位博士职 务所长传 真023-62461172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E-mailxirongg通信地址(邮编)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400065)研究方向通信产业经济学2-2教学情况1、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1)通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届/ 300余人;(2)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专业课,2学时/周,2届/ 110余人;(3)计量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6届/ 300余人;(4)经济博弈论,专业课,2学时/周,2届/ 150人;(5)微观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3届/ 130余

16、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1)2004-2008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5届/30余人;(2)2004-2008年指导通信经济学课程设计,5届/40余人。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重庆邮电大学第二届科技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2)重庆市2008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08年。2-3学术研究1、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1)国民技术创新意识的跨地区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8.10-2009.12,项目负责人;(2)基于村通工程的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建设研究,工信部通

17、信软科学项目,2009.3-2009.12,项目负责人;(3)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研究,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1-2009.12,项目负责人;(4)促进农村通信与信息服务研究,重庆市通信管理局项目,2009.1-2009.4,项目负责人;(5)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条件与建模,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004.3-2006.12,项目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超过五项):(1)中国电信市场的去垄断改革与技术进步,经济科学,高锡荣(1),2008.6;(2)中国电信市场改革效率之消费者福利分析,中国软科学,高锡荣(1),2008.2;(3)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前沿

18、移动与技术进步,产业经济研究,高锡荣(1),2008.5;(4)中国电信市场的需求关系估计与需求效应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高锡荣(1),2007.4。(5)Innovative effects of the entrance of the IP telephone on the long-distance telephone service market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COM.,高锡荣(1),2008.10;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

19、果三等奖: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演变、产品创新与效率评价,重庆市人民政府,高锡荣(1),2008年;(2)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区县(市)政务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重庆市人民政府,高锡荣(6),2008。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吴先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7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话13983238585学 位学士职 务副院长传 真62461172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E-mailwuxf通信地址(邮编)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通信产业竞争与管制、通信企业经营战略2-2教学情况1、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通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届/ 600余人

20、;(2)信息经济学,专业课,3学时/周,5届/ 300余人;(3)微观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3届/ 360余人;(4)管理经济学,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2届/120余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2004-2008年指导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5届/ 80余人;(2)2004-2008年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5届/ 50余人。3、教学研究课题:(1)信息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重庆邮电大学教改项目,2006年,项目负责人;(2)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重庆市教委项目,2008年,项目负责人。4、教学研究论文:(1)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特色探讨,

21、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吴先锋(1),2006.5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指导“力科网络公司”团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2005年(2)重庆邮电大学第一届科技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2007年。2-3学术研究1、科研项目:(1)移动通信资费形成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重庆市科委项目,2004.1-2005.12;(2)重庆市信息经济规模结构测度及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重庆市科委项目,2005.1-2006.12;(3)重庆移动通信公司渠道营销设备配置标准研究,重庆移动公司,2006.5-10;(4)电信增值业务市场环境、运营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信息产业部,2007.6

22、-12;(5)新兴电子商务的运行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工业与信息化部,2008.6-12。2、科研论文:(1)移动通信资费形成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6.2;(2)信息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与应用,统计与决策,2006.11;(3)电信业务差别定价的福利效应,中国电信业,200.4;(4)国际通信公司治理特点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07.7;(5)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模糊证据评价模型,科技管理研究,2008.12。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WTO对重庆信息产业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重庆市人民政府,吴先锋(2),2004年(2)第五

23、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征文一等奖:应用与创新-驱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吴先锋(1),2007年;(3)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演变、产品创新与效率评价,重庆市人民政府,吴先锋(2),2008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4)2(5)-1基本信息姓 名冯悦旋性别女出生年月1980年10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 讲师电 话15025317073学 位硕士职 务教师传 真023-62471172所在院系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Fyx1024通信地址(邮编)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00065)研究方向通信行业制度研究2(5)-2教

24、学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通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3届/950余人;(2)货币银行学,基础课,3学时/周,2届/100余人;(3)财政金融,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1届/300余人; (4)投资与理财,专业课,学时/周,4届/450余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2005-2008年通信经济学课程设计,3届/600余人;(2)2007-2008年课程模拟实习,1届/80余人;(3)2005-2008年毕业论文指导,3届/30余人。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重庆邮电大学“20072008学年课堂教学优秀奖”二等奖,重庆邮电大学,冯悦旋(1),20

25、08年。(2)重庆邮电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重庆邮电大学, 2007年;(3)重庆邮电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重庆邮电大学, 2008年。4、主编/参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通信经济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5,参编。2(5)-3学术研究1、近5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1)改善西部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对策,改革与战略(核心期刊),冯悦旋(1),2006.11;(2)西部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对策建议,经济论坛,冯悦旋(1),2006.2。2、科研项目:(1)西部信息产业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研究,校级社科基金项目,2008.1-2009.12,项目负责人;(2)重庆制造业与服务业

26、融合创新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3-2008.12,项目主研人员。3、专著:(1)信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1,参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万晓榆男1963.05教 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讲全面负责课程建设马凌女1957.11教 授通信工程主讲、课程建设高锡荣男1963.04教 授经济学主讲、课程建设吴先锋男1963.07副教授工业管理工程主讲、课程建设冯悦旋女1980.10讲 师经济学主讲、课程建设曾德高男1951.07教 授产业经济学主讲、

27、专题讲座刘跃男1958.12教 授企业管理专题讲座陈 力女1962.11教 授管理工程专题讲座黄友兰女1958.03副教授经济学主讲、辅导卢安文男1970.11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讲、辅导杨 波男1971.09副教授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指导任志霞女1979.01讲 师企业管理实践性教学指导樊自甫男1977.06讲 师通信与信息系统实践性教学指导刘友军男1979.08讲 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及管理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通信经济学课程是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负责的本科生专业课程,授课对象包括经济管

28、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工程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随着通信经济学的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展开,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万晓榆教授为首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且紧密合作的师资队伍,为本课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员和学科保障。1、学历、职称结构通信经济学课程教学队伍由6名教授、4名副教授及4名讲师组成,其中教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43%,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14位教师中有3位具有博士学位,6位具有硕士学位。本课程教研人员充裕,职称结构分布层次清晰,学历层次偏高(如表1所示),能够较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表1 教学队伍学历、职称结构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人数644比例4

29、3%29%28%学历结构博士硕士学士人数365比例21%43%36%2、知识结构课程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由信息通信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组成,涉及到通信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等专业。教学队伍在通信经济学领域各有分工,形成互补的知识结构,可以在深入掌握通信技术与业务、通信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将软和硬两方面的科学很好地融合为完整的通信经济学理论体系。整体队伍具有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现已合作完成多项教学和学术研究课题。3、年龄结构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年龄分布介于28岁至58岁之间,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4人,35-50岁之间的教师6人,50岁以上的教

30、师4人,平均年龄42.5岁(如表2所示)。整体教学队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思维灵活、创新力强,能够以年富力强的积极状态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表2 教学队伍年龄结构年龄结构50人数464比例29%43%28%4、学缘结构本课程教学队伍具有良好的通信信息技术、经济学及管理学理论基础。教学团队成员毕业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其中,三位教师有海外高级访问学者的经历。教师专业背景覆盖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专业,具备较好的学缘结构。5、师资配置情况该课程师资力量雄厚,结构配

31、置合理,是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学队伍。其中有1名重庆市优秀教师;1名被聘为重庆邮电大学学科负责人、4名被聘为学术带头人、7名被聘为责任教师;2名被评为重庆邮电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另有多名教师到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做过高级访问学者。理论教学教师有13名、专职实践教学教师有3名、课程建设管理教师1名,整个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任课教师14人,课程任课教师与学生人数之比为1:15左右。根据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本课程每学期配备了5名左右的在读研究生助教;此外,结合“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邀请有较强通信行业背景的学者、专家和企业界人士作为教学团

32、队的兼职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形成有益的补充。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教学队伍教研活动近五年来,通信经济学教学队伍开展的教学活动涉及领域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优化与教材建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增强了通信经济学的教学师资力量,优化与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队伍针对通信和信息产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通信市场、通信资费改革、提高电信企业服务营销质量、信息产业的测度、发展环境以及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与应用能力

33、,教学队伍建设了通信经济学案例库、企业沙盘模拟演练平台,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实践问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应通信经济学领域的最新变革,教学团队广泛吸收教学与科研成果,及时优化与更新教学内容、修改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先进性,同时,在优化教学内容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等。按照“立足现代、反映趋势、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的课程内容优化原则,在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通信技术与业务”、“通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通信成本与资费”、“通信市场竞争与绩效”、“通信体制与管制”五大知识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同时,根据通信行业最新发展,设置相应的实验(实

34、践)环节进行验证性、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通信经济学教学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项(“构建校企、中外合资办学新体制培养IT领域高素质人才”、 “西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中国本土化企业与高校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2项(“高等学校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面向信息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一般课题3项(“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专科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35、、 “工管大类创新教育体系及实践”),重庆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近十项(如:信息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演练、信息经济学教学中操作性问题探索、工商管理类课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等)。通过组织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项目研究和学科建设,了解与掌握该领域的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并及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稳步推进,有效支撑了“以科研促教学”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研究水平。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研究论文(不超过十项)(1)大学生“团队学习”中社会心理和行为成熟度研究,江苏高教(CSSCI核心期刊),2006.11,马凌(1);(2)试论大学生“团队

36、学习生命周期”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6.2,马凌(1);(3)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特色探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吴先锋(1);(4)论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刘跃(1);(5)高校专业大类培养计划与实施探究,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刘跃(1);(6)经管类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国现代教育研究,2006.4,陈力(1);(7)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专刊),2008.3,陈力(1);(8)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探讨,财

37、会通讯(核心刊物),2008.4,杨波(1);(9)关于我国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研究生培养应满足社会需求,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经济与电子商务,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曾德高(1);(10)信息经济学教学中操作性问题探讨,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006.12,黄友兰(1)。3、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马凌(1);(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第二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刘跃(3);(3)强化计算机

38、能力培养的信管大类专业提升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08年,刘跃(2);(4)构建中外校企合作办学新体制,培养IT领域高素质人才,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刘跃(5)。(5)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的基本途径,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二等奖,2006年,黄友兰(1);4、其他相关奖励(不超过十项)(1)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电信基础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项目),重庆市人民政府,万晓榆(1),2008年;(2)重庆市优秀科技成果奖:重庆市互联互通网络结构优化论证(项目),重庆市通信管理局,万晓榆(1),2006年;(3)重庆市南岸区科学技术进步一

39、等奖:互联互通网络安全性解决方案的研究与设计,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万晓榆(1),2009年(正在公示);(4)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演变、产品创新与效率评价(专著),高锡荣(1),2008年;(5)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区县(市)政务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项目),重庆市人民政府,高锡荣(6),2008年;(6)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WTO对重庆信息产业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重庆市人民政府,吴先锋(1),2004年;(7)第五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征文一等奖:应用与创新-驱动校园信息化建设(论文),吴先锋(1),2007年;(8)重庆市第四届社会科学

40、优秀成果二等奖:WTO与经济发展(专著),重庆市人民政府,曾德高(1),2004年;(9)重庆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产业经济研究(专著),重庆市人民政府,曾德高(1)2006年;(10)重庆邮电大学优秀课堂教学奖一等奖:通信经济学(课程),重庆邮电大学,马凌(1),2005年。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通信经济学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发展变化快,对教师知识更新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课程可持续建设的有效保障。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鼓励创新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和条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

41、讨活动,研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介绍“通信经济学”教学的心得和经验,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特别是在英文授课、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才能。2、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将青年教师纳入到教学研究论文、教研著作的撰写工作中,使其在开展教学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反馈整理相关论文、主编或参编教材和教学案例。3、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课题在凝练学科方向的学科建设思路的指引下,指导青年教师把握自身在通信经济学领域中的专业定位,并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参

42、加、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校青年基金项目、社科基金项目和纵、横向科研课题,并充分提供科研资源的支持(包括提供具有一流软硬件设施的实验室环境、作为成员配合课题申报、提供课题承担和参与的机会、奖励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等)。4、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青年教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近年来,课程建设团队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青年教师在研究的基础上,以文赴会,多数青年教师都得到了出席中国信息经济学会、通信学会年会等提高学术水平的机会。5、结合教研方向,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实践锻炼为了让青年教师学习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演变和通信业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每年

43、选派2-3名青年教师到通信企业挂职锻炼、到邮电高校进修访问。如青年教师杨波(2008.9-2009.2)到重庆移动通信公司挂职,参与企业有关的经营活动,密切了校企关系,教师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煅炼;青年教师卢安文(2007.9-2008.10)通过到重庆市信息产业局挂职,青年教师樊自甫(2007.9-2008.2)到重庆市通信管理局挂职,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重庆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通信监管等领域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青年教师冯悦旋(2008.3-2008.9)到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6、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近年来,课程建设团队有计划地陆续安排5位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

44、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校分别为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学缘结构合理。通过上述措施,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1、教学队伍学历、职称结构提升明显课程建设期内(2003-至今),已有3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晋升正高级、副高级职称。2、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学评教成绩排名逐年提高。如冯悦旋、任志霞等青年教师,曾多次荣获重庆邮电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及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获得校级课堂教学优秀奖一、二等奖共计5人次,获得重庆邮电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共计6人次。3、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课程组青年教师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形

45、成了与通信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多项,近五年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2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5部,教材2本。其中,高锡荣教师的专著中国电信市场的结构演变、产品创新与效率评价获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选派青年教师到通信企业挂职锻炼、到邮电高校进修访问、参加国家和国际学术会议,每年达5人次以上,为加快本课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人才保障和推动促进作用。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

46、展的主要历史沿革通信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以信息产业部门的通信运营业为对象,研究其经济理论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服务用户的角度研究市场竞争环境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的一门学科,它归属于产业经济学,兼具企业经济学的一些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通信经济学(当时称为邮电经济学)就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部门经济学之一,率先在北京邮电学院(1955年)的工程经济系开出,作为其邮电通信经济与组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庆邮电大学自1985年有管理学专业以来,通信经济学就一直作为专业基础课列入培养方案,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重庆邮电大学通信经济学课程

47、内容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990年前课程名:邮电经济学内容模块:1、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2、邮电企业经营计划;3、邮电通信生产成果;4、邮电通信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5、邮电工业的计划管理和邮电物资分配1990年-2000年课程名:邮电通信经济学内容模块:1、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与经济特征;2、邮电通信市场;3、邮电通信生产经营成果;4、通信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扩大再生产;5、通信生产中的四大资源及管理;6、通信生产中的劳动消耗补偿;7、邮电通信管理体制2000年至今课程名:通信经济学内容模块:1、通信经济技术基础与通信业特征;2、通信业务成本、资费与收入;3、通信市场

48、竞争与绩效分析;4、通信业管理体制与管制;5、通信业发展战略从课程内容演进过程可以看出,通信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通信产业的发展过程紧密吻合,从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到逐渐形成逻辑严密的体系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跟随产业变化的实际状况,将技术、业务、网络、资费、市场、体制、管制变化的新内容反映到课程中。2000年以前通信经济学作为邮电管理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开课时间定在第二或者第三学期,开课学时一般为4学分(64课时),开课时还配合邮电通信企业的认识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国家专业调整,2000年以后,学校的邮电管理工程专业调整为工商管理专业,按照专业培养规定,需要增加一些专业基

49、础课,限于总学时的限制,通信经济学调整为48学时(3学分)。目前通信经济学已不再只是经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邮电高校的其它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传媒艺术、自动控制等)都先后开设了通信经济学课程。因此通信经济学不仅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是通信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在加强基础、拓展专业的同时,各高校为体现自己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纷纷增加了相应的特色课程和特殊的培养手段。作为以前的邮电高校,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通信经济学”及相关课程建设,既是培养出有特色学生的需要,也是通信产业发展赋予的任务。目前根据我院本科培养计划、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知识结构,本课程以通信业为对

50、象,通过通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通信技术、通信业务、通信网络、通信成本、通信价格、通信市场、通信产品与质量、通信管制、通信发展战略、通信普遍服务等问题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建立起通信经济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分析通信经济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自2004年以来,对经济管理以外的其它本科专业(如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光通信工程等)开设了通信经济学选修课(32学时,2学分),其内容主要讲授通信业务、产品成本、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市场竞争、企业战略、政府政策和通信业案例等方面的内容。除本科外,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有通信经营管理、信息经济管理等主要研究方向,通信经济学是以上两个方向研究生的必

51、选课程之一。为了体现研究生的教学要求,在授课计划上增加了通信产业经济福利、通信产业结构、通信产业运营机制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该领域人才需求的增加,一些非邮电高校相继开设通信经济类课程。通信经济学课程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邮电院校,而将出现在许多大学教学计划之中,为此本课程建设具有普遍的示范影响。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1、课程定位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

52、研究型大学。其办学宗旨是培养满足通信业(主要是通信运营业和设备制造业)需要的高水平专门人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邮政等通信运营企业及大唐电信、中兴通信、华为公司、普天集团等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既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更需要能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通信技术、业务和通信管理的大量复合型人才。通信经济学定位于培养通信业需要的复合人才的专业特色课,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在重庆邮电大学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具体定位为:对经济学专业,属于专业方向课;对管理类专业,属于专业基础课;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等类专业,属于重要的选修课。2、课程目标通过通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通信技术、业务和通信网络,生

53、产流程,业务成本,业务价格,市场竞争,通信产品,通信管制,产业战略等方面内容的系统学习,配合通信系统、通信企业的认知实践和通信热点问题的调研讨论等手段,使学生能够认识通信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掌握分析通信业经济现象的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从事通信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开放式理论教学和认知实践环节的锻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研究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模块一:通信经济技术基础与产业特征(16学时)(1)通信网络技术,4学时(2)通信业务,4学时(3)邮政网络,4学时(4)通信业技术经济特征,4学时模块二:通信成本、资费与成果(16学时)

54、(1)通信成本,4学时(2)通信资费,6学时(3)通信产品、收入与利润,6学时模块三:通信市场竞争与绩效(6学时)(1)通信市场结构,2学时(2)通信企业竞争行为,2学时(3)通信市场绩效评估,2学时模块四:通信体制与管制(6学时)模块五:通信产业发展战略(4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课程重点通信经济学课程的重点主要有:(1)通信业的技术和业务创新;(2)通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3)通信业产出,通信成本概念与业务成本测算方法,固定、移动通信网成本结构特点;(4)邮电通信业务资费特点,业务定价模型,电信网间互联定价理论及实践;(5)通信市场的结构、竞争

55、行为与绩效分析,通信市场引入竞争的不同模式;(6)通信体制改革的趋势、电信业的非对称管制。 2、课程难点通信经济学课程的难点主要有:(1)通信技术、业务、网络的概念和特点;(2)通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通信业务成本核算,前瞻性成本、长期增量成本、网元成本的含义与测定;(3)增值业务定价、互联互通定价、通信收入分配;(4)通信市场竞争行为与绩效分析;(5)电信管制内容及管制模式的确定,互联互通管制、普遍服务管制。3、解决方法一是课堂教学增加反映当前通信业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尤其是将教师完成的相关科研成果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如通信新技术、新业务,通信产业链,通信管理体制的变革,通信市场竞争与通信产业管

56、制改革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时增加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二是通过通信系统和通信企业的认知实践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对邮政、电信业务流程、业务特点及通信生产过程特点建立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三是通过专题调研方式就通信业技术经济特征、通信成本、通信资费、市场竞争、通信管制等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各抒己见,提高学生对通信业经济现象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如文件检索、归纳总结、语言表达、思辨等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作业以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习题、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改变单一习题解答的方式,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

57、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1、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课程设计方式,包括通信系统认知实践、通信企业认知实践和通信热点问题的调研讨论三个部分,时间为1周。其设计思想为:通过通信系统认知实践(参观通信技术实验室、通信业务体验)和通信企业认知实践(通信企业实习调研),使学生对通信技术、业务和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对通信企业的运营过程有一个现场感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通信经济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1)经过实践活动后,学生普遍反映,对理解和消化相关理论知识有很大帮助。部分学生通过实践

58、教学,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萌发了创业项目的设想,参加学校、省市的各种科技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如:2006年“用友杯”全国高校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全国一等奖,参赛人员:黄佳丽、林晶、袁雪莲、易兰、王艳杰、唐胤航;2007年“用友杯”第三届全国沙盘模拟对抗赛重庆赛区二等奖,参赛人员:胡子岚、戎立、赵丽丽、陈敬平、唐静、鄢会梅,2008年10月,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重庆重邮恒科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金振宇、夏树林、何敏、胡姗姗、李家琪);2008年10月,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中国恒通TCN230无线畅网卡创业计划书(黄佳丽、马腾飞、袁

59、雪莲、范敏、胡小磊、赵伟华、易兰、王跃平)。(2)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主动选择到通信企业进行实习,接受通信业务与技术培训,结合其他课程学习的理论,对通信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进入通信企业工作奠定相应的基础。据统计,2003-2005年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中,选修此课程的学生进入通信企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业务提供商等)占到整个就业岗位的60%,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是教学正常运行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本

60、校一直十分重视改善教学条件,无论是软件(如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还是硬件(如教学设备配备、教学资源的建设等)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信经济学课程建设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具备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规划,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制定了较完善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课程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具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并且每学期按要求制订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对于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也制定有详细的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且能严格执行。学期末,主讲教师都能及时写出课程教学总结,将所有的课程教学文件及辅助资料归档保管。1、教材选用与建设情况由于课程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出版发行的通信经济学教材较少,主要是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编写出版的教材。我校前几届主要选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的通信经济学教材第2版(北京高等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