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9332301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1.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承包责任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只是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和支配权,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因此排除A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把农民的个体经济变成集体经济,B项不符合题意;人

2、民公社化运动下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没有分开,故排除C项。答案D2.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记者去山东烟台农村采访,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不要一刀切地搞分户承包,要在集体组织下搞汽车运输队、海滩养殖队、城市建筑队去挣钱。”这说明()A.分户承包已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B.分户承包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呼唤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中国农民无法理解联产承包的优点解析分户承包的实行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农民要求进行多种经营,进一步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答案C3.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

3、指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其目的是()A.确立市场经济体制B.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促进多种所有制发展解析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可知,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1992年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该措施并未触及所有制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

4、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此后,中国“吸收和借鉴”“文明成果”的举措是()A.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B.探索建立新的经济体制C.深化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D.推进所有制的根本变革解析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B项。答案B5.为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国家开始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贸市场,此后各地逐渐取消了粮食供应制度。这一变化表明()A.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B.农村副业获得较快发展C.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整D.国家经济体制发展变革解析1953年开始统购统销是构建计

5、划经济体制,而1978年开放农贸市场和取消粮食供应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故选D项。答案D6.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更让世界为之侧目的是崛起方式。下列关于中国崛起的主题最恰当的说法是()国家主题葡萄牙、西班牙从陆地到海洋荷兰从渔夫到车夫英国从农业到工业美国从邦联到联邦德国从分裂到统一中国?A.从改良到革命B.从城市到农村C.从计划到市场D.从农村到城市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从而促进了中

6、国的崛起,故C项正确。答案C能力提升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者开始探讨专制主义、封建特权、世袭制等问题,其中以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探讨影响最大。由此可知()A.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要性B.根除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C.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来轨道D.进行政治改革是当务之急解析“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探讨”等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后思想界的潮流,也印证了还要打破思想束缚,故A项正确;探讨无法体现根除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故B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不能说是回归本来轨道,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A2.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

7、,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A.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C.“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D.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出现雇工现象,在思想上还有很多顾虑,而没能体现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故A、B两项错误;针对个体经营中雇工超员现象,中央“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担心其资本主义倾向,这表明改革开放之初,“左”倾思想影

8、响依旧存在,故C项正确;“也不要急于取缔”表明中央并不是要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3.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交售粮食1976年35 000斤230斤32元1986年132 300斤800斤200多元30 000斤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取得巨大经济成果。故选C项。答案

9、C4.下图为我国19782015年就业人口比例变化柱状图,这反映了()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国家重视产业结构调整C.国有企业改革充满活力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解析题干中农业就业人口下降,不能体现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故A项错误;题干中反映出农业就业人口下降,工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国有企业与就业人口的关系,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比例趋向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B5.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

10、国物价指数上涨图。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A.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B.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C.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D.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折线图得出,变化发生在1984年以后,工资幅度不断增长,物价出现了起伏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物价的急剧变动,故C项正确。答案C6.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

11、。这表明在中国()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提供的数据表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规模庞大,且有些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这表明他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了,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说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又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

12、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中国领导人纠正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1992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

13、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施工蓝图,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前后的重大变化。(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为摆脱“路径障碍”,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参考答案(1)改革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改革后,中国将计划经济(或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2)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4、是增强企业活力;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上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效: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邓小平文选(1)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2)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3)根据以上材料,邓小平的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参考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明确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3)一致。因为邓小平的观点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