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文献综述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331000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肠杆菌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肠杆菌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肠杆菌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大肠杆菌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杆菌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献综述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郑琳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鸭、 鹅,以及各类珍、特禽,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急性败血型、卵黄性腹膜炎和生殖器官损 害较常见,危害性也最为严重。本文主要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与防治 等方面对禽大肠杆菌病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禽大肠杆菌;流行特点;疫病防治;研究进展禽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 coli)引起禽类的一种急 性、慢性传染病的总称。其病型和病变复杂多样。本菌抗原结构复杂,血清型

2、多,变异 菌株不断出现,分布极广,不同地区有不同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甚至同一养殖 场同一种群也可能有多个血清型。本病的普遍性,给养禽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 失1,2。禽大肠杆菌病常继发于其他致病因子或与其他致病因子一同作用,使其表现得复杂 多变,往往使真正的罪魁祸首得以掩盖。禽大肠杆菌病发病频繁,容易反复发作,加上 用药较乱,病原菌血清型多、抗原结构复杂,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其防不胜防。1976 年Smits等发现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支原体感染与大肠杆菌感染之 间的关系,气雾免疫法及支原体感染大幅提高大肠杆菌感染率3。1. 病原学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多为条

3、件性致病菌,当机体健康,抵抗力强 时,这些菌株不表现致病性,当机体健康状况下降,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其致病性增 强,引起发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凡有哺乳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 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存在。当禽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饲料 质量不好、禽舍污染严重时,该病传播途径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等途径水平传 播,还可通过其它多种途径,使种蛋被污染而进行垂直传播1。禽大肠杆菌病病原是革兰氏阴性、非抗酸性、染色均一,不形成芽孢,两端钝圆的 短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有时大小和形态可能是多变的,许多菌株有运动性,有周身 鞭毛,通常不可见荚膜。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

4、一般60C15min便可杀死,对一 般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弱。2.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禽舍通风不良、卫生条 件差、饲养密度过大、青饲料不足和维生素A缺乏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条件、防治措施、有无继发其他疾病等因素影响,本病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1. 传染源:病禽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 污染水、料以及皮肤。2.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经蛋传染、交配、经蛋传播等途径均可感染本病,但不同禽场、 不同病型传染途径不同。呼吸道传染主要由于带有大肠杆菌的尘埃被易感禽吸入,进入 下呼吸道后侵

5、入血液而引起;消化道传染是通过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 发生,尤以水源污染引起发病最为常见;经蛋传染主要是种蛋产出后被粪便污染,细菌 很容易经蛋壳和壳膜侵入;患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及生殖器官疾病和产蛋母禽在蛋形 成过程中本菌可进入蛋内经蛋传播;患大肠杆菌的公禽可通过与易感禽只交配,经泄殖 腔传播本病4。消化道:饲料和饮水被大肠杆菌污染,特别在老养殖区,棚舍密集,粪便乱堆放, 人员及车辆(送料车、收粪车等)无法严格消毒,其中以水源污染引发的病症最为常见, 表现为用药即好停药复发;初生雏用凉开水就好,用生水就发病。呼吸道:污染严重禽舍,大肠杆菌吸附在尘埃上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鸡只吸入,

6、通过呼吸道感染发病。此类情况多发于鸡舍湿度长期严重偏低、带鸡消毒次数少、通风 不良的鸡场。蛋壳:种蛋产出后被粪便或环境污染,没有及时清洗、消毒,造成种蛋带菌。交配:病菌可通过不洁精液把病传给母鸡,造成母鸡感染和垂直传播。经蛋传播:患病或亚健康种母鸡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可经蛋垂直传播本病,引起孵 化率降低和形成弱雏,造成早期发病。国内调查发现,死胚中大肠杆菌分离率高达50%。3. 易感动物:幼禽对本病最易感。如鸡:常发生于36周龄。3. 发病机理禽类的致病机理则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法氏囊病、马立克病、新城疫、喉气管炎、鸡 瘟以及如药物、氨气(一方面损伤气管粘膜,另一方面氨气与空气中大肠杆菌数量呈正 相

7、关)都能损害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抑制呼吸道纤毛的摆动。同时该致病菌可以凭借 自身的菌体粘着因子与上皮细胞中的互补的受体以一种高度特异的“一钥一锁”或诱导 契合的方式结合,当这种结合方式一旦建立后,结合在粘膜上的大肠杆菌不易被机体所 清除,当这种结合后的大肠杆菌进入呼吸道深部繁殖特别是进入肺部时极易进入血液形 成菌血症,在血液和组织的抵抗力较强时,仅限于局部感染如气囊炎等,另外本菌在繁 殖过程中形成的内毒素可以增强该菌对组织的侵袭力5。4. 临床症状鸡:临床主要特点是小鸡发生急性肠炎,产卵母鸡发生急性肠炎、输卵管炎或腹膜炎等。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绝食,羽毛粗乱,呆立或卧地不起,瞌睡,并伴

8、有 排白色或绿色水样粪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部分病鸡呼吸困难,表现为张口呼 吸,鼻分泌物增多6。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精神更加沉郁,个别鸡扇动翅膀,尖叫不 安,有的因腿弱而卧地不起,少数鸡张口呼吸、排稀粪或水样便,呈灰白色、黄色至黄 绿色,最后衰竭死亡。感染脐炎的雏鸡脐孔红肿,并常破溃后腹部胀大,呈红色或青紫 色,粪便黄出色、稀薄、腥臭,病雏萎顿、废食,出壳后几天内死亡。个别鸡有神经症 状,突然倒地死亡,死鸡一肢或两肢向后挺伸,头颈后仰似角弓反张状。少数鸡耐过、 但因食欲不振、发育迟缓而消瘦。鸭:病程在23 d,有的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病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 废绝、羽毛松乱、喜

9、独立、饮水量增加、脚软扑地行走、不爱下水活动,下水后却无力 气上岸,甚至死在水里。病鸭严重下痢、排淡黄色、黑色或绿色的粪便,有的病鸭粪便 带有血丝,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关节肿胀,跛行,有的病鸭有脱肛现象。发病 后期,病鸭腹部膨大、下垂、整个身体犹如企鹅,触摸有波动感,用针刺有淡黄色腹水 流出,逐渐衰竭死亡7。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质较弱,闭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下痢,因败血症死亡。 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委靡,食欲减退,隅立一旁,缩颈嗜眠,两眼和鼻孔处常附黏 性分泌物,有的病鸭排出灰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脱水死亡。 成年病鸭表现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可见腹围膨大下垂,

10、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液 体波动感,穿刺有腹水流出。鹅:母鹅感染后,急性型表现败血症,发病急,死亡快,食欲废绝,但渴欲增加,体温 升高,比正常温度高出12C。慢性型病程35天,有时可长达10余天。母鹅群产蛋 后不久即发病,部分鹅产软皮蛋,继而产蛋减少。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行走, 下水后在水面上漂浮,常离群落后,肛门周围羽毛沾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混有黏性蛋 白状物质及固体的蛋白或卵黄小凝快,病鹅食欲废绝、消瘦、产蛋停止、失水、眼球下 陷,最后衰竭死亡,病程大约26 d,仅有少数病鹅能够自行康复8。雏鹅特征性的症状是小鹅肿头症,一般先结膜发炎,眼肿流泪,有的上下眼睑粘连, 严重者头部、眼睑、

11、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水肿明显,触之有波动感。多数很快死亡, 有的经56日死亡。雏鹅除水肿症状外,肠黏膜出血,个别病雏可见气囊混浊,心包 膜增厚,心包液增多。成年母鹅的特征性病变为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混浊的液体,常 混有损坏的卵黄,各内脏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性渗出物,肠系膜上有小出血点。 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输卵管黏膜发炎,内有小出血点和淡黄色纤维 性渗出物沉着。鹅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质脆、淤血,表面有针尖 大出血点。公鹅的病变仅限于外生殖器部分,严重者布满绿豆大小坏死灶。鸽:病鸽初期吃料少,喝水多,2-3天后不食,嗉囊积食胀大,体瘦、衰

12、竭,粪便稀如 水样,有黄色、白色尿酸。精神沉郁,缩头闭眼,食欲减少或停止,羽毛松乱,呆立, 流泪,流涕,呼吸困难,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终因极度消瘦衰竭而死亡。5. 病理变化5.1主要病变急性败血型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混浊、增厚,更甚者纤维素 渗出物与心包粘连;纤维素性肝周炎,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整 个肝脏被一层纤维素性薄膜包裹;纤维素性腹膜炎,腹腔有数量不等的腹水及纤维素 渗出物,或其渗出物充斥于腹腔各脏器间。5.2生殖器官症状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变,为输卵管伞部粘连、卵泡跌入腹腔引起广泛腹膜炎。卵巢炎、 输卵管炎多见于产蛋母鸡输卵管充血、出血。卵泡膜充血、卵泡

13、变形、变色(呈红褐色 或黑褐色),有的变硬,卵黄变稀。公鸡睾丸膜充血、肿胀。5.3其它器官病变如全眼球炎(眼球感染后眼房水和角膜发生混浊,视网膜剥离,眼前房积脓,造成 失明)、大肠杆菌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炎、肠炎、呼吸器官的炎症(胸腹气囊炎),肝、盲 肠、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有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可见大小不一, 数量不等的坏死灶1。6. 诊断对于家禽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在分离培养时还必须进行普通肉汤的培养和鉴别培养 基培养且同时进行。如确定是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还必须进行致病性的回归试验。目前 在许多国家建立了鸡气管上皮细胞粘附间接ELISA方法,用该法来判断大肠杆菌致病 性的强弱

14、,对大肠杆菌病的监测有重要意义。禽大肠杆菌病常缺乏特征性表现,可结合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综合 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但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也会出现类似的剖检变化,所以有条件的 地方要以细菌学检查为中心,与其它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还必须考虑到有无混合感染。 通过病原分类,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确诊。关于大肠杆菌的不同血清型问题, 必要时要委托专门的检验机关进行鉴定9。7. 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欲有效控制禽大肠杆菌病,必须从引起感染 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改善饲养环境,减少感染压力,进行综合防制。饲养环境的控制, 主要有清粪与垫料管理、做好禽舍通风换气、搞好带禽消毒等三

15、大环节。还要从水质、 饲料加工、种蛋的消毒与管理、卵化过程的内外环境控制等各环节进行综合防制。本病 可经卵传递,种蛋必须来源于无大肠杆菌病的健康禽场,种蛋和孵化设备要严格彻底消 毒。该病的发生还与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时,平时要加强对禽群的饲养管理, 逐步改善禽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禽场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种禽场应加强种蛋收集、 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另外应搞好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禽群发病 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近年来在防治本病的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 性,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 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能收到

16、满意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禽,促使其痊 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对已患病、体内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禽治疗 效果极差。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又增加了养禽的成 本。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制苗菌株应该采用本场发 病禽群分离菌株制成的大肠杆菌苗,对本场禽群使用效果较好,否则一般效果不明显。 种禽于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 率及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禽阶段本病的发生。给成年禽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苗后,禽群有不同程度的注苗反应,主要表现精神不 好,喜卧,吃食减少等。一般1 2天

17、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应在开产前 注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苗会影响产蛋10。因此,关于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其一般的原则是在建立包括加强伺养管理、强化环 境卫生和消毒、科学饲养、消除和避免各种应激,以及疫苗免疫接种等在内的生物安全 工程体系的同时,注意和加强对重要传染性疫病,特别是对ND, IB1 All霉浆体病、鸭 疫里默氏杆菌病及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根据本地(场)的本病疫情,适当使用以 流行菌株制备的单价或多价灭活菌苗、敏感药物,以针对性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目前禽大肠杆菌病防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1: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我国现已报道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有60多种, 不

18、同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的鸡场可能有不同的血清型,也可能存在多个 血清型,给本病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禽大肠杆菌广泛产生耐药性由于养殖场(户)普遍采用药物防治禽大肠杆菌病和抗菌 药的大量、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突出,不仅耐药株不断增多, 而且耐药谱也不断扩大。过去一些效果较好的药物,现在许多地方基本没效果,发病后 药物防治效果不够理想。养禽场综合防治措施不完善,饲养水平较低,为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外 界条件,造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8. 研究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对大肠杆菌的肠毒素和内毒素的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苗的应用已相当广 泛。对毒素的表达基因序列的研究测定;

19、毒力因子的检测;耐热性肠毒素的生化及特性 鉴定;毒素和菌体感染对体内生物酶活性、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动力学变化,以及免疫器 官中微量元素动力学研究;用表达产肠毒素的基因和粘着素基因探针技术对产肠毒素和 粘着素大肠杆菌的检测;重组DNA疫苗、能产生IGA和IGM肠道菌苗的免疫学研究; 基因构建技术对志贺样毒素进行表达和基因序列研究;质粒转导和抗药性的产生研究; 基因位点诱导突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对大肠杆菌病的最终研究方向是生产一种可以 对大部分的大肠杆菌有免疫保护的基因工程苗,以及利用质粒转导生产人类所需的基因 工程产品5。参考文献:I 金明姬,宋海峰,江雪峰.禽大肠杆菌病昀预防与治疗J.临床诊治,

20、2006, 7: 3741.唐志才,李宏宇,贺影.禽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J.疫病防治,2007,12: 42.3 Smit WH,GorenE.,Litjens JB.,et al,“Vaccination reaction”:syndrome of broilers after vaccination against Newcastle disease and infectious bronchitis.Tijdschr Diergeneeskd,1976,101: 645 一 657.4 孙绍元,齐宪龙,叶辉.禽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动物门诊,2006,6: 4344.5 姚永华.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 4(21).6 王顺霖,才让太.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 154.7 赵子津.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农技服务,2009,26(11): 73, 145.8 唐强,王卫众.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临床诊治,2006,11: 40-45.9 孙海虹.禽大肠杆菌病的特性与防治J.医学动物防制,2005, 6(21): 460462.10 李春霞.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疫病防治,2008, 7: 76.II 张志才.禽大肠杆菌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6, 9: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