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328665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18.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 课题瓶中的鸡蛋活动目标通过这个科学小实验,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能力。活动准备一枚煮熟的剥壳鸡蛋、一个空瓶(瓶口比鸡蛋稍小,细颈的玻璃瓶或者是花瓶都行)、碎纸、火柴活动过程导入:一枚煮熟的剥壳鸡蛋,一个空瓶,瓶口比鸡蛋小,你有办法让鸡蛋完整地“跑”到瓶子里去吗?老师:看,这是什么?(一个普通的放鲜奶的透明玻璃瓶)老师:这呢?(煮熟的去壳鸡蛋)老师:(把鸡蛋放在瓶口)你看到什么了?(老师把鸡蛋放在了瓶口,由于鸡蛋大,瓶口小,鸡蛋卡在瓶口下不去了。)我要表演的魔术呀

2、,就是要让这瓶子自己把这鸡蛋整个儿吞下去!板书:瓶子吞鸡蛋老师操作实验:把碎纸点燃放进瓶里面,让它燃烧一会儿,当纸还在燃烧的时候,迅速将鸡蛋塞入瓶口,稍微用力。过度:此时,同学们的心里是疑惑不解,是百思不得其解那瓶子吞鸡蛋能否成功,请大家拭目以待。看表演老师:“啊”的一惊叹声中,你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使瓶子吞下了鸡蛋呢?这是怎么回事呢?瓶子不可能吞鸡蛋,也许跟点燃的纸有关!活动小结其实,这小小的魔术里包含着一个物理方面的知识,燃烧的餐巾纸用掉了瓶子里所有的氧气,瓶外的空气压力比瓶内的空气压力就大,瓶外强大的压力把鸡蛋挤压进了瓶中。所以我们现在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将来才能揭开这一层层科学知识

3、方面的神秘面纱。扩展探究如果用矿泉水瓶灌上温开水带到学校来喝,可能有这种情形发生:当你从书包里面拿出瓶子准备喝水时,发现本来圆鼓鼓的瓶子变瘪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吗?教学反思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2 课题瓶子和气球活动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2通过吹气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结论,并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3在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继续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活动准备饮料瓶一个,空气球一只,热水一盆

4、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趣味小游戏:吹瓶里的气球。2学生动手实验,吹空瓶里的气球。提问:猜一猜这回再吹,气球会怎样?请同学们自己亲自试一试!(板书课题:吹气球)3通过实验的亲身感受和发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气球在瓶子里为什么吹不大?怎样能吹大?二、明确方向、设计方案1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猜想假设,可能空气也占据空间。2师生交流研讨,想办法 怎样能使瓶子把气球变大?谈话:吧气球口套在瓶口上,让瓶子来吹气球,得怎么办呢?你们有多少种办法能让空气从瓶子里跑出去?同时让气球变大呢?三、汇报展示、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空气能够占据空间。研讨提问:不论你采用什么方法,气球要想变大,瓶里的空气就必须

5、怎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空气能占据空间”。谈话: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与水相比空气虽然看不见,但它的确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如果你不给它出路,它就不会把空间让给别的物体。活动小结瓶子在水中受热后,瓶内空气体积迅速膨胀,空气不断膨胀到气球里,于是气球就被吹圆了。扩展探究其实,要把瓶中的气球吹大也不是没有可能,给你一根吸管,你能想到办法吗?教学反思课题是什么力量使乒乓球鼓起来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3 活动目标1.使学生进行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2.引领学生体验“问题猜测实

6、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活动准备乒乓球一个,开水杯一个活动过程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1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到了吗?(展示)教师展示相关的一些现象。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3学生猜想茶壶中的水没有烧开为什么会溢出?商店的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4 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谈话:瘪乒乓球在开水中能被烫的鼓起来,这是为什么?学生假设: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启发谈话:空气到底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你们能根据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这些仪器(烧杯、烧瓶、2 个乒乓球,热水)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之后汇报

7、。讨论:(1)空气是会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容器中。用什么容器呢?(2)怎样使空气受热受冷呢?(3)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发现空气的体积是不是有变化呢?验证结论1.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2.讨论:(1)为什么有洞的瘪乒乓球鼓不起来?(2)为什么没有洞的乒乓球一下子就鼓起来了?(3)如果让烧杯的是冷水,又会怎样呢?你们试一试。3.学生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活动小结球内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就是这股力量把乒乓球凹下去的部分顶起来了。有洞的乒乓球,球内的空气膨胀后通过小洞跑出来了,所以瘪的部分鼓不起来。扩展探究给你一根吸管从一个矿泉水

8、瓶盖洞插进去,把管子周围封严,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瓶里的水从吸管喷出?教学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在设计实验方法是方法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科技活动三年级下册钟艳课题会吸水的马铃薯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4 活动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2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知道植物的渗透作用的科学结论,并了解植物的根就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和养分的。3在生动有趣的探究

9、情境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继续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活动准备马铃薯一个,盘子一个,以及清水、浓糖水。活动过程把马铃薯的两端各切去一片。在剩余部分的一头削去一圈外皮,另一头挖个圆柱形的洞。洞向上,注入浓糖水到半满。再把这个马铃薯放在盛有清水的盘子里。几小时后,再来观察马铃薯洞里的水位,看看有何不同?猜一猜:你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做一做:和你的猜想一样吗?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结果:马铃薯洞里的水满了。活动小结植物需要水,它们没有嘴去喝水,就利用“渗透作用”来吸取周围的水。渗透作用使水分子穿过细胞膜,从浓度低的溶液渗透到浓度高的溶液中。渗透时,马铃薯细胞只允许细小的

10、水分子通过,糖分子则因体积较大而不能通过马铃薯细胞,渗透到盘子里去。而盘子里的清水却经过马铃薯细胞,渗透到马铃薯洞内,使洞内的水位升高。扩展探究如果用煮熟的马铃薯做上面的实验,会成功吗?试一试吧。如果用煮过的马铃薯来做同样的实验,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马铃薯的细胞已被煮熟,不能进行渗透作用了。教学反思课题小帆船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5 活动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过程和制作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帆船航行的原理。感受自己劳动的乐趣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剪刀,透明胶带,方形矿泉水瓶,卡纸,吸管(直管,弯管各一根),橡皮

11、泥活动过程导入;你们是否想过,古时候没有发动机,船依靠什么在水中航行呢?古人可聪明呢,他们发明了帆船。你们知道帆船是怎样获得动力的吗?它又是依靠神恶魔来改变航向呢?利用身边的材料,我们做个小帆船来试试。动手做:1.制作船身将方形的矿泉水瓶瓶身挖去一面,用它作为小帆船的船身,然后在瓶底靠近开后的地方钻一个小孔。2.制作船帆和桅杆用直吸管做桅杆,将卡纸剪成三角形,作为船的帆(也可以做双层的帆),再用胶带将帆黏在桅杆上面,固定。3.制作船舵取矿泉水瓶上剪下的塑料片,剪出小“舵”的形状。把弯吸管一端剪开3厘米左右,剖成两半,将船舵插进去,并用胶带固定。4.组装将做好的舵插入船身后方,用胶带纸固定在船身

12、上。为了使舵能灵活转动,可在吸管与胶带纸接触的部位隔一片小纸。把帆用橡皮泥固定在船中央,一艘小帆船就做好了。试一试:将小帆船放在大水槽里,用橡皮泥将船身调试平衡。注意:本实验只宜在水草或水盆中进行。活动小结风帆产生的空气动力帆船是利用风对帆的作用而产生动力的,一旦没有风,帆船就失去动力而无法航行。扩展探究试着用嘴吹船帆,看小帆船是否会前进。不改变风吹的方向,调整帆和舵的角度,观察小帆船航行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风吹的方向,通过调整帆和舵,你能让小帆船都朝一个方向行驶吗?教学反思课题新颖的书签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6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

13、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种类。2、过程与方法:感受造型、色彩、和文字的关系,发展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品味、鉴赏书签语言画面中体味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并能热爱读书,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制作书签,表现自己的设计风格。活动准备卡纸,水彩笔,彩色丝线,尺子,剪刀,小刀等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话说书签1、小朋友,我们先来玩个翻书比赛的游戏怎么样?谁想上来和我比一比?我来报页码,谁最先翻到哪一页谁就赢了,可以吗?谁赢了?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板书:书签)是呀,有

14、了小书签我才一翻就翻到了。(高举)2、学生介绍书签的来历和功能。3、生活中人们用巧手和智慧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书签,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书签的制作方法有许多种类:有绘画的,有剪贴的,有印刷的等。这是铂金书签、木制书签、金属镂空书签、树叶书签等,这些精美的制作使小小的书签成为了身价倍增的艺术品,可以当作礼物赠送,还具有收藏价值呢!二、欣赏书签1、轻音乐,书签欣赏:欢迎光临书签展览馆:(名画书签、叶脉书签、压花书签木制书签;塑料书签;叶片书签;金属书签;毛线书签;纸质书签;)2、看了这么多,你想说些什么吗?课件出示书签特点示意图或板书从形状、材质、内容、线几方面引导。随机点评如:是呀,做书签有各

15、种各样的材料!学生讲形态时:你观察得真仔细。三、观察方法1.这节课我们就用上这些材料来做小书签。补充课题:制作书签在这里,随便你们挑一个形状,我都能让它变成小书签,信不信?2、好,选一个吧!看好了,剪贴两个小圆片和一个半圆。(再瞧仔细了,做好后停顿片刻)3、怎么样,一个小书签做成了。给点掌声吧!当然,老师设计的是很简单的形状和图案,小朋友想象力可丰富啦,一定能设计出比这漂亮千百倍的小书签。大家看清楚了吗?刚才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做小书签的?板书:构思剪外形用画、剪贴等方法装饰书签穿上书签丝带四、制作书签(一)你准备怎么做?自己构思一下或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二)、生汇报。过渡:我们就来个“书签制

16、作现场比赛”怎么样?(三)、比赛要求(课件出示)请看获胜温馨小提示1、我们要比一比谁的书签做得美或做得奇特做好书签后,马上将书签挂上去。如果你成了冠军,就能得到老师曾送的书签。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7 2、还有注意用刀安全3、将纸屑放进塑料袋里。明白比赛要求了吗?有信心吗?好,比赛开始!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和你一起想办法。(四)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五、评价作品1、小朋友看,这么多书签,你们觉得哪一张最奇,哪一张最美?小组讨论一下,请以组长为代表上来最奇的书签贴上“五角星”,给最美的书签贴上“红花”。2、在这么多美丽的书签中,

17、为什么都给这一张书签贴红花(五角星)呢?(色彩、样子、神态,色彩样子等)3、小主人是谁呀?这一张的小主人呢?活动小结书签有精美的图案,多变的形状,丰富的内容,小小的书签不仅能帮助我们记页码,还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学到许多的知识。扩展探究(1)书签作用1、今天做的书签,你想怎么用呢?(夹书、送人、欣赏等)2、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小诗送给大家。(生读)小小书签夹书里。张张页码不乱跑,既长知识又美观,送给好友情谊深。情谊深。小结:把自己制作的书签赠送给亲朋好友,既可增进情谊,又能体验快乐。(2)师:只要我们善于动手动脑,也会创造出更美的书签,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收集各种材料来制作不同种类的书签,

18、课后每人再制作一张书签,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教学反思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8 课题发声的转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粗棉线,圆规,剪刀,废鞋盒,小玻璃瓶一个,小幕后滚2 根,泡沫胶一卷等活动过程预备活动:发声的小玻璃瓶试一试:取一个干净的小玻璃瓶,用嘴巴对准瓶口吹气,你会发现什么现象?想一想: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来?制作活动:一 做两个圆盘。用圆规在鞋盒制片商画两个直径约十厘米的圆,然后把它剪下来。二 粘贴与扎孔。再用泡沫胶将两个圆盘相对粘贴,两盘之间应留出1 毫米宽的缝隙。再在两个圆盘中心的两侧对齐各扎一个小孔。三穿线。把棉线的两头分别穿过圆盘

19、中间的两个小孔,然后系起来。四安拉手。把圆盘两边的绳上分别系上一根小木棍,绳子的结最好留在拉手的位置,一个转盘就做好了。试一试:1.双手握住拉手,甩动转盘,让棉线转紧。2.两手有节奏的拉开,放松棉线,让转盘转起来。3.用嘴对着两个圆盘的中间缝隙吹气,转盘会发出啸声。想一想:为什么用嘴对着两个圆盘的中间的缝隙吹气,转盘会发出啸声?活动小结扩展探究教学反思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9 课题蜡钥匙活动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过程和制作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固体加热变成液体。感受自己劳动的快乐和乐趣。活动准备蜡块,钥匙,去掉顶盖的易拉

20、罐,橡皮泥(或者石膏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防烫小勺活动过程导入:你见过用蜡做成的玩具吗?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吧。动动手:1.用橡皮泥做模子,取出一片钥匙压入橡皮泥内,小心地将钥匙去出来,制成钥匙模子。2.将蜡块放到易拉罐中,用酒精灯加热(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是蜡块融化成液态。3.用防烫小勺将蜡液灌到模子里。小心,别被烫着!4.等蜡液凝固后,轻轻地掰开橡皮泥。小心地将变硬的蜡钥匙从模子中取出来。5.一把漂亮的蜡钥匙就这样大功告成了。评价学生作品:活动小结蜡烛常温下是固体,温度升高会变成液体,此时易燃。蜡烛制作的时候就是把液体蜡烛直接倒在模具里做成的。扩展探究如果要克隆自己的一个手指

21、,应该怎样做?我的设计步骤是:我对自己的设计评价是:教学反思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0 课题红外线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红外线?2.了解红外线在生活中的运用。3.通过实验,知道红外线给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一个遥控器,一个体温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家里的遥控器可多了,有电视机遥控器,空调遥控器,有电风扇遥控器,如果说没有这些遥控器,比如说,电视机遥控器失灵了,方便吗?二:新授1.在离不开遥控器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遥控器有一种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它能进行远距离的指挥呢?原来呀,遥控器使用了红外线装置。2.你知道吗?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

22、的光线,它是英国的科学家赫舍尔在1800 年首先发现的。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辐射出红外线,红外线与热的关系最密切,所以它又叫“热线”或者“”热射线,物体温度越高,红外线辐射强度越大。太阳在辐射可见光的同时,还可以辐射红外线。红外线占太阳总辐射量的一半左右。3.讲解:遥控器原理,商场自动门,红外线摄像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检测仪,4.做一做:用一只普通的体温计自己测量体温,记录所需的时间。设想一下,在防控某些流行性疾病时需要测量体温,如果没有红外线体温检测仪,会带来哪些不便?小结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

23、,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扩展探究你还知道哪些运用了红外线技术的物品?摄像机,报警器,医疗器械,教学反思课题隐形飞机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1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隐身技术,原理和重要作用。2.了解 F-117 隐形飞机知识。3各个国家关于隐身技术的研究。教学准备教学 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

24、形。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二新授:大多数来自小说和神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隐形的例子。比如说变色龙就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进行隐形。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三隐形飞机介绍:隐形飞机在现

25、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派出了42 架 F-117A隐形战斗机,出动1300 余架次,投弹约2000 吨,在仅占2%架次的战斗中去攻击了40%的重要战略目标,自身没有受到任何损失。随着材料技术和更新的技术的出现,隐形飞机的隐形能力会越来越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小结利用光学原理产生隐形效果,当光线射到一个物体时,物体会将光线反射回来。反射的光线进入人们的眼睛,于是眼睛就看到了这个物体。而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隐形衣则具有负反射率的特点,可以紧紧吸住照射过来的光波,让光波辐射沿最内圈弯曲,只停留在衣服周边缓慢波动,而不会反射出去,于是就产生了隐形效果

26、,穿上隐形衣的人也将隐藏于其中。扩展探究做一做:寻找能吸收光的材料。我们身边的物体,哪些吸收光能力强,你能设法是反射回去的光更少吗?教学反思课题破冰船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2 教学目标1.了解破冰船的知识,特点和原理。2.了解“列宁”号破冰船破冰原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第一艘破冰船是由俄国人设计、1899 年英国为俄国建造的“叶尔马克”号。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分为江河、湖泊、港湾或海洋破冰船。船身短而宽,长宽比值小,底部首尾上翘,首柱尖削前倾,总体强度高,

27、首尾和水线区用厚钢板和密骨架加强。推进系统多采用双轴和双轴以上多螺旋桨装置,以柴油机为原动力的电力推进。螺旋桨和舵有防护和加强。破冰时,首部压挤冰层在行进中连续破冰或反复突进破冰。破冰船是一种专门用于在结冰的水面上开辟航道的特种船舶。破冰船的主要特点是船体宽(纵向短,横向宽)、船壳厚、马力大,且船体各区域设有不同的压水舱,动力多采用对称的多轴,多螺旋桨配置。二特点:许多高纬度国家拥有破冰船,例如俄罗斯拥有多艘核动力大马力破冰船,用于开辟北极航道。破冰船的长宽比例同一般海船大不一样,纵向短,横向宽,这样可以辟开较宽的航道。一艘排水量在37000 吨、拥有7.35107 瓦的现代破冰船,长度为19

28、4 米,而宽度则达32.2 米。破冰船船头外壳用至少5 厘米厚的钢板制成,里面用密集的型钢构件支撑,船身吃水线部位用抗撞击的合金钢加固。小结它是不是用自己的船首部分的压力不断地切开冰的呢?你如果那样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那是切冰船的工作原理,一般只能切碎较薄的冰。真正的破冰船是靠重力来破冰的。在它的船艏和船尾各有一个或数个压水舱,破冰的时候,先把前柜排空,后柜灌满海水,前面会翘起,开大马力冲上冰面,然后排空后柜灌满前柜,靠重量压碎冰面-左右太窄就轮番灌排左右水柜,让舰身摇晃,把冰面碰碎。扩展探究鲸鱼就没有那么聪明了,当他们也这么做的时候后果就是灭顶之灾了:它会被自己的惊人的重力压死。难怪本来是

29、哺乳动物的鲸鱼,却要住在水里:水的浮力能够救它,使它免得因重力的作用被压死。教学反思课题希望点举例法备课时间:()周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3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希望点例举法”。2.希望点例举法的三个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一 希望点例举法简介:这是一种不断的提出 希望、怎么样才会更好,等等的理想和愿望,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此法是通过提出对该问题的事物的希望或理想,使问题和事物的本来目的聚合成焦点来加以考虑的技法。希望点希望人人皆有,“希望点”就是指创造性强且又科学、可行的希望。列举法,是指通过列举希望新的事

30、物具有的属性以寻找新的发明目标的一种创造方法二希望点列举法的实施主要有三个步骤,即(1)激发和收集人们的希望;(2)仔细研究人们的希望,以形成“希望点”;(3)以“希望点”为依据,创造新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希望。三用希望点列举法进行创造发明的具体做法是:召开希望点列举会议,每次可有 5-10 人参加。会前由会议主持人选择一件需要革新的事情或者事物作为主题,随后发动会者围绕这一主题列举出各种改革的希望点;为了激发与会者产生更多的改革希望,可将各人提出的希望用小片写出,公布在小黑板上,并在与会者之间传阅,这样可以在与会者中产生连锁反应。会议一般举行1-2 小时。产生 50-100 个希望点,即可结束。

31、会后在将提出的各种希望进行整理,从中选出目前可能实现的若干项进行研究,制定出具体的革新方案。小结(1)由列举希望点获得的发明目标与人们的需要相符,更能适应市场。(2)希望是由想象而产生的,思维的主动性强,自由度大,所以,列举希望点所得到的发明目标含有较多的创造成份。(3)列举希望时一定要注意打破定势。(4)对于希望点列举法用得到的一些“荒唐”意见,应用创造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不要轻易放弃。扩展探究同学们,你对身边的许多事,是不是也有小小的希望?别看这个小小的希望,它孕育着一项小小的发明,能推动你进一步开动脑筋想办法。请你提出自己的希望,并去寻找实现希望的办法。教学反思课题克服缺点备课时间:()周

32、星期()上课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4 教学目标1.怎样善于发现缺点?2.学会找出物品的缺点和改进的设想。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和劳动工具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想方设法克服这些缺点,就可以改进它的功能,这就是发明。二想一想我会答:书40 页,椅子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要想克服缺点,首先要善于发现缺点,并对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然后向办法去变化它,征服它,从而发明出一种功能更好的物品来。三看一看书 41 页,普通跷跷板和同起同落的跷跷板有什么不同?四找一找请你找出图上物品的缺点和改进的设想写在表内。五小故事-红绿灯中的“

33、黄”灯在 1918 年,英国的大街上已用上了红绿灯。由于红灯与绿灯之间变换的间隔太短了,还是时常发生交通事故。这个缺点或者说是矛盾,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黄”灯,让黄灯来作为红绿灯之间变换的过度,延长了红绿灯之间变换的时间,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黄”灯的出现是因为从红绿灯之间变换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里找到了缺点,在红绿灯之间加入了黄灯是一项发明。小结每个人都有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件发明作品也都有缺点,你可以抓住缺点的线索,不断地改进完善。扩展探究拿雨伞为例:单手撑开雨伞不容易于是就发明了自动伞;伞携带不方便就发明了缩折伞。就这样,出现了伞帽、椭圆双人伞、两用伞、防紫外线伞等等。在缺点的这条线索下不断发明创造,它还有缺点,继续寻找吧!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