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326418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45.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道地药材的含义,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3.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在中医理论或经验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植物占绝大多数,使用最为普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草:由于药物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2、指整个传统的药学。中药的起源即药食同源 酒为百药之长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著 者】假托神农,若干医家集体创作。【内容简介及主要学术价值】(1)载药 365 种。(2)在药物分类方面:创“三品分类法”(3)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4)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5)记载内容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南北朝。载药 730 味。学术价值:(1)个论首创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法;(2)系统、全面整理神农本草经的内 容;(3)确立了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成书年代】唐代唐显庆 4 年(公元 659 年)【

3、著 者】苏敬、李勣等 23 人。【内容简介学术价值:】(1)载药 844 种(2)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3)开创图文对照先例;(4)开创世界药学著作先例。(日本曾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比欧洲最早药典早多年)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成书年代】宋代 【著者】唐慎微 【内容简介及学术价值】(1)收藏方药数量:1558 种,附方 3000 余首 (2)有极高文献价值,保留宋以前本草;(3)开创大量复方先例(药后附有方剂)。本草纲目【成书年代】明代(公元 1578 年)【著 者】李时珍 【内容简介及学术价值】(1)载药 1892 种。(2)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 16 部(水、火

4、、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60 类。(3)集我国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本草品汇精要 作者: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人 特点:按“删证类之繁以就简,去诸家之讹以从正”的原则编写,全书立足于文献改编,忽略增收新的品种和经验,且分项过于繁杂,反而招致一些混乱。该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综合本草,但未能在历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性本草:滇南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年代】清代(公元 1765 年)【著 者】赵学敏 【内容简介】(1)收藏方药数量:载药 921 种,新增药物 716 种。(2)对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简处做

5、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民国时期: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 年)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医学辞书。当代本草学成就:1、影印、重刊或校点评注: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残卷)证类本草 滇南本草 本草精品汇要 本草纲目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2、反映当代本草学学术成就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中华本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每年出版次。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地位,也为中药材及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标准的确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华本草,成书 1998 年,载药约98 味,插图 8534 幅,220

6、0 万字。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 20 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著作。目前中药总数达到 12800 种以上,进入 21 世纪,人们渴望健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已由过去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集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模式 中药材的产量以及质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道地药材:1有优良的品种;有适宜的生态环境;产区人民掌握了合理的栽培(或养殖)、加工技术,才使得药材品质优良,疗效上乘。道: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名(汉代在少数 民族聚居区设置的县称为道,系行政特区)。地:指地区。判定的重要依据:是临床疗效。道地药材:四大怀药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南药益智仁、槟榔、巴戟天、

7、砂仁、四大皖药丹皮、木瓜、菊花、白芍、浙八味白术、白芍、菊花、麦冬、浙贝、玄参、延胡索、郁金、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直接影响药材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而影响临床疗效。植物药材的采收 全草类 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叶类 通常在花蕾将开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采收。花类 多在花盛开时进行采收,可分批次采收。果实和种子类 多数在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摘。根和根茎类 一般与秋末或春初,有效成分含量高,产量质量均佳的时节采收。树皮和根皮类 树皮,一般于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营养丰富,质量好,且树皮易于剥离的时节采收。根皮,常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动物及矿物类药

8、材的采集 动物类药材的采集 药材品种不同,采集时间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全蝎、蜈蚣、地龙夏末秋初捕捉。桑螵蛸三月中旬采集。鹿茸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会角化。矿物类药材的采集 矿物类药材可随时采集。现代研究认为: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所积蓄的化学成分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植物药,与生长年限的长短有关。人参以年生为最好。甘草呈逐年增加趋势。中药的变质现象:常见的有虫蛀、霉变、变色、走油等。中药的贮存方法:一般药材应保存在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里,注意调节温度、湿度,避免药材挤压;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宜置于遮光密闭的容器内保存;毒剧药品和名贵药材应专人专管;前人用“花椒防虫蛀,石灰防潮”等简单

9、易行的方法,现代仓贮新技术应用环氧乙烷灭菌杀虫,射线辐射等技术均有较好的效果 中药的贮存时间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贮存时间越长,有效成分丢失越 多,质量下降,药效会降低,“用药宜新”。个别药物“主张放陈”使用,可使某一种药 效增强,而有的则使其毒性或刺激性降低。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古称“炮炙”、“修治”、“修事”。炮制的目的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减毒),以保证用药安全;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改变药物性状,便于贮存、制剂;纯净药材,保证品质和用量准确;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炮制的方法.

10、修治(修制)清除杂质 切制饮片 粉碎处理.水制:是用较低温度的清水或用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一种炮制方法。有 洗,淋,泡,润,漂,水飞。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矿物或贝壳类药材粉碎后,置于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反复研磨,制取极细粉末的加工方法。使药物细腻,内服易吸收,外用少刺激。.火制:火制是指将药物直接用火加 热,或与辅料(液体或固体)拌 炒的加工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炒法:有清炒和加辅料炒之分。清炒 炒黄 炒焦 炒炭 加辅料炒 炙用液体辅料(酒、蜂蜜、醋、姜、盐水等)与药物拌炒的方法。加辅料炒用固体辅料(米、砂、土、麸、蛤粉等)拌炒的方法。煅法:是指将药物与武火直接或间接煅烧

11、的炮制方法。目的是使药材质地松脆,易于粉碎,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直接煅(明煅)质地坚硬的贝壳类,矿物药材,直接置于无烟炉火上煅烧。间接煅(闷煅)质地轻的植物、动物类药材置于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放在火上煅烧。煨法:是将药材用湿纸或湿面粉包裹后,置于火灰中烫至熟透的方法。烘焙:是指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水火共制法:利用水或液体辅料与火共同对药材进行加工的方法。包括淬、蒸、煮等。其他制法:如制霜、发酵、发芽等。“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陈嘉谟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 中药的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映。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 发病 阴阳

12、失去平衡 病 外邪内侵 阴阳偏盛偏衰 中药治病原理: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衰,使之恢复平衡。“以偏纠偏”治疗作用(功效)中药的作用 副作用 不良作用 (不良反应)毒性反应 中药的功效 1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 表述形式。2功效与主治关系 主治:指病证,或应用,或适应证。1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2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功效的分类:1.对因治疗功效治本 包含祛邪、扶正、调整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如:清热解毒、滋阴补血 2.对症治疗功效治标 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如:止咳、止痛 3.中药的预

13、防功效:中药烟熏、洗浴、佩带或内服。4.中药的养生保健功效,如灵芝、何首乌等 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中药性能的概念: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四气(四性)概念: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也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大热热温-微温-平-凉(微寒)-寒-大寒。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性质同而程度异。三性学说 寒凉寒(大寒、微寒

14、)温热热(大热、温热)平性 寒凉药: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如石膏、知母等。温热药: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是与药物所治病证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神农本草经指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利用药物寒热温凉偏性,以纠正疾病的寒热。寒凉性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等作用。用于热证、阳证;温热性药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于寒证、阴证。此外,尚有平性药,是指药物寒、热之偏性不明显,作用较为平和。四性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四性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四性只反映药物性

15、质的一个侧面。注意:.四性实质是寒热二性;.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性 (单一性),要性效统一;.平性指偏性不明显。五味 五味的概念:指辛、甘、酸、苦、咸五味,用以反映药物补泻散敛等作用性质,是中药性能的一部分。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在中药性能中,五味,主要用于反映药物的某种作用特点:五味的作用及意义:(1)辛味:能散能行。散: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能 行气治疗气滞证 行 行血治疗血瘀证 解表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均标以辛味;化湿药、开窍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具有“行”“散”的特性,一般也标以辛味。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急。补益:治疗虚证。能 缓

16、急止痛:治疗拘挛疼痛证。和中:治疗脾胃不和证;调和药性:协调药性、缓和药味。部分甘味药还能解药、食物中毒。补虚药、缓和药性的药物标以甘味。(3)苦味:能泄能燥。通泄通泄大便治疗大便秘结等证;泄 降泄降泄胃气治胃气上逆之呕吐;降泄肺气治肺气上逆之咳喘;清泄清泄热邪(与寒性结合)治热证;通利小便治疗小便不利之证;燥燥湿治湿证 寒湿证(苦温)湿热证(苦寒)。坚苦能坚阴 止咳平喘药、攻下药、清热药、燥湿药,一般标以苦味。(4)酸(涩)味: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治疗滑脱病证,止汗、止咳、止泻、止血、固精止带的药物,标以酸味或涩味。涩与酸味作用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

17、5)咸味:能软能下。软:软坚散结治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证;下:泻下作用治大便秘结证。能够消散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肿块的药物,多标以咸味。(6)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标以淡味。3味的来源:A实践味真实滋味;B理论味由药物的作用推出来的味。4注意:.每药物可有种或多种味;.主要的味起主要作用;.性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主次之分。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即上升表示作用趋向于上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浮即发散,表示作用趋向于外;向上、向外 (

18、升浮并称)沉即收藏,表示作用趋向于内 降即下降,表示作用趋向于下 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向下、向内 (沉降并称)升浮与沉降的作用:升浮药物: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药物:有清热泻下、渗湿利尿、潜阳息风、重镇安神、消积导滞、降逆止呕、降气平喘及收敛等作用。有些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南瓜子 有些药物存在双向性:川芎、麻黄 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可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以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使其恢复正常;有利于学习和深入理解某些药物的功用。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1)与性味有关:凡辛甘、温热的阳性药物多升浮;凡酸苦咸淡,寒凉的阴性药物多沉降。(2)与质地有关:凡质轻

19、,属花、叶、枝类药物多升浮;凡质重,属果实、种子、矿石、贝壳类药物多沉降。例外:诸花皆升,旋复花独降;诸子皆降,蔓荆子独升;芫花沉降,苍耳子升浮。(3)与炮制有关:沉降药,酒制则升,姜汁炒则散;升浮药,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4)与配伍有关:沉降药与大量升浮药配伍,则随之升浮;升浮药与大量沉降药配伍,则随之沉降。归经 1归经的概念: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2.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给病证的治疗为依据而确定的;归心经 麝香开窍醒神 朱砂镇惊安神 人参补气益智 归肺经 桔梗、杏仁治胸闷、咳喘 归肝经 全蝎息风止痉、止抽搐 经

20、络与脏腑虽有密切联系,但又各成系统;历代医家在诊治疾病时采用辨证方法,有所侧重,有的用脏腑辨证,而有的用六经或经络辨证,故归经的表示各有特色。膀胱经 泽泻利水渗湿脏腑辨证(膀胱)羌活发散风寒六经辨证(太阳膀胱经主表)补阴药、性味甘寒 沙参归肺胃经补肺胃阴 百合归心肺经补肺心阴 枸杞子归肝肾经补肝肾阴 必须注意的问题(1)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综合关系,若单分经用药,治疗效果必受影响。(2)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徐灵胎:“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21、毒性 一、毒性的概念:广义(古):是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狭义(今):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中药中部分药物标有大毒、有毒、小毒,而绝大多数药物无毒。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称:“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物”。二、药物毒性的临床意义:对毒药用来“以毒攻毒”,如用某些有毒药解疮毒,除毒疠、抗肿瘤等。三、使用有毒药物应注意的问题(减毒方法)1炮制要规范。2适当配伍。3控制剂量及使用时间。4掌握剂型、煎法及给药途径。对有毒药物 应严格控制贮存、炮制、配伍、剂型、用 药途径、剂量等,以免中毒。坚持“有毒观念,无毒

22、用药”的原则,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药物作用特性的性能;而毒性则是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反映药物的另一特性。中药的配伍 配伍的概念: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七情:是指中药的单味使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情况。单行:即单味药应用。单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配伍关系。两味药可能为同一患者的病情所需,但此二药之间却可能不具有增减治疗效应或毒害效应的特殊关系。如内外伤辨惑论枳实导滞丸。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多为同类)相使:性能、

23、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 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相畏:即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 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畏 生半夏 生姜 杀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临床所需的配伍关系 相须、相使可提高临床疗效。相畏、相杀毒副效应降低或消除。单行药物之间不产生明显影响,发挥预期疗效。临床用药应避免或禁忌的配伍关系 相恶治疗效果削弱或消除。相反毒副反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

24、性。用药禁忌 禁-禁止,不允许;忌-忌讳,有所顾忌;泛称 慎-慎重,不宜太过;用药禁忌:指用药时应当避免的事物。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神农本草经提出配伍禁忌的总原则“勿用相恶相反者。”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流氓人批狼毒僧,爸逗丑牛哑笑您,丁香郁金两夫妻,光棍识字人参灵)妊娠

25、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按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不同,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总地说来,凡对妊娠期的母亲和胎儿不安全及不利于优生优育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药。剧毒药、禁用药 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妊娠禁忌药 药性作用峻猛的药 慎用药 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温里药等章节中的部分药 禁用药 如水银(朱砂)、马钱子、斑蝥、轻粉、雄黄、巴豆、甘遂、芫花、牵牛子、商陆、藜芦、瓜蒂、胆矾、水蛭、虻虫、三棱、莪术、麝香等。慎用药 如牛膝、红花、桃仁、姜黄、川芎、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26、: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忌口。一般原则:(1)忌食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2)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等。(3)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胸痹(冠心病)、高血脂等患者忌过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酒等;痛风患者忌饮酒及过食高蛋白食物;糖尿病患者忌食含糖量过高的食物;脾胃虚弱患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坚硬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臭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寒证忌服生冷食物;热证忌服辛辣温热和油腻食物。一两(进位制)克,一钱克,一分.克,一厘.克。干品生药成人一

27、天常用量:510 克,部分 1530 克 小儿 5 岁以下成人量的 1/4,6 岁以上成人量的 1/2。药物方面:无毒药,安全性较高,用量变化可稍大;峻烈有大毒的药,用量宜小,并应严格控制 在安全范围内。质优、质地轻的药材,用量宜轻(510g);质量差,药效不足,用量较大(1030g);鲜品一般用量大(3060g)。汤剂用量较大 丸、散剂用量较小 用药目的不同,用量也会发生变化。人参:一般用量 510g;大补元气:挽救用量 1530g;槟榔:一般用量 615g;驱杀绦虫:用量可增为60120g。患者方面:小儿、年老、体虚、久病、病情轻缓者,用量宜轻;青壮年、体实、病情急重者,用量宜酌增。总之,

28、用药量应做到“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如果一味药的用量没达到最低有效量,便收不到预期的疗效。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疗效也会相应提高。但当剂量超过一定限度,不仅疗效不会再提高,而且还会出现以下三类情况:其一:如果用量过大,会出现毒副效应。其二:有的药物用量过大,疗效反而会下降。其三:有的药物用量过大,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中药的用法的主要内容: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临床常用,是主要的给药途径;注射给药:是现代给药途径之一;局部给药:主要有舌下、鼻腔吸入、直肠、阴道给药、皮肤给药用途。体内常用的几类剂型按其吸收速率由慢到快

29、顺序排列如下:丸剂片剂散剂栓剂汤剂酒剂皮下注射剂肌内注射剂气雾剂静脉注射剂。应用形式 药物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工制成适合医疗、预防的剂型,即为应用形式。传统剂型有供口服的汤剂、膏剂、酒剂、散剂、露剂等;现代有片剂、冲剂、胶囊剂、浸膏、气雾剂、膜剂、注射剂等新制剂。煎煮方法 煎药器具:煎药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良好的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煎药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容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用水:煎药宜用洁净、无异味和含杂质少的水 加水多少: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

30、。二、三煎加水量应减去饮片吸水量。由于不同药材的性能存在差异,煎药时的火力大小也可能不同。一般可行的作法是,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饮片 2 厘米。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材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材即可。煎前浸泡:优点:1.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2.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散失或破坏过多。缺点:饮片不经浸泡,直接煎煮,会因饮片表面的淀粉、蛋白质膨胀,阻塞毛细管道,使水分难于进入饮片内部,饮片的有效成分亦难于向外扩散。本草纲目主张“先武后文”,即煎药一般宜先用武火使药液尽快煮沸,以节约时间,后用文火使药

31、液保持沸腾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入煎煎法 先煎:是指矿石类、贝壳类及其他质坚的药物,因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 30 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同煎。后下:是指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包煎:是指对花粉、细小种子及研末的矿石类药物,宜用纱布或其薄布包裹后,再放入锅中煎煮。避免煎后药液混浊,或减少对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另煎:是指对某些贵重药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烊化:是对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易煎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冲服:丹剂、自

32、然汁及入水即溶的药物,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服药方法 服药时间:需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A.峻下逐水药宜晨起空腹时服;B.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 的药物宜饭前服用;C.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D.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小时左右。安神药,宜在睡前 30 分钟至小时服;缓下剂宜睡前服用;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服药次数:一般疾病服药,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服药冷热: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此外,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一般都宜温开水送服。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即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够消失。产生的原因:1.与药物的偏性有关;2.一味药物具有多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