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联觉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324708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2.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联觉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联觉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浅谈联觉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联觉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联觉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古筝热的兴起,古筝培训班越来越多,而古筝的教学方法和质量也就越来越重要。在教学中,老师的正确引导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联觉”心里现象,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感悟,从而调高教学质量。本文将“联觉”在古筝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对今后古筝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教学方法 联觉 感受 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现代的彩色音乐就是这一原理的运用。联觉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基本感觉,

2、看到大树会让人联想到低音,看到小溪会让人联想到高音;感到闷热会联想到低音,微风拂过联想到中音,淅淅沥沥的小雨则会让人联想到高音;再如看到柠檬就会感觉很酸,看到榴莲就不自主的屏住呼吸等等,这些感觉就是联觉现象。“联觉”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音乐是靠联觉来表现各种内容的,作曲家依靠联觉进行创作,编配旋律与和声,选择适合的音箱效果,而欣赏者也是靠联觉才能真实贴切的体验作曲家的表现意图,共同的联觉反应是沟通作曲家与听众达到共鸣的桥梁。就像人们听到低音就会联想到“暗淡”和“黑暗”的感觉,听到高音就会有“明亮”和“光明”的感觉,这种由听觉产生的视觉效应,就是联觉发挥作用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感觉之间的相通

3、,才使人们在音乐的学习和欣赏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感动。对于每一位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运用联觉来演奏作品、理解作品是十分重要的。而年纪较小的学习者,对音乐作品集专业技巧的感悟能力较差,想要将作品完美演绎,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讲授。那么在古筝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怎样将联觉运用到教学中去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首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因人而异的制定教学方案,定制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联觉感受”。从年龄上来说,年龄较小的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使用儿语,用简单有趣的例子来让年龄小的学生理解作品,引导他们在演奏时运用到联觉。比如,在教年纪较小的学员学习茉莉花时,首先

4、可以准备一些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视觉上让他们直观的感受茉莉花洁白与美丽,这是一种不由自主就产生的一种联觉反应,老师也不用刻意的去提醒之后再由老师用温柔轻盈的语调唱出茉莉花,学生通过欣赏从听觉上感受到旋律的优美委婉。这样从视觉和听觉学生就能对茉莉花有了第一印象。在之后的学习中,才能准确把握乐曲的感觉。在教学时,教师应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去理解这首作品的感觉,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自己的感受。从性别来说,男孩子和女孩子对于作品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这样所形成的联觉也是会有差别的。其次,将触觉感受与教学结合,也是将联觉运用到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与学生一人一架琴,讲授技巧时,学生只

5、能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但笔者认为,在讲授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指尖如何发力,才能更好的理解技法。例如,在刚开始学习食指时,让学生在老师的手心里试着弹一弹,老师在学生的手心弹一弹,让生通过触觉更好的感受发力。再比如学习上滑音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手臂上压一压,做上滑音的感觉,再让学生在老师的手臂上做相同的动作,不但学生能更好的感受,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按压感受到学生的上滑音发力的正确与否,及时纠正。通过联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妨一试。再次,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的联觉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禁锢住学生的思维,所以在作品理解和处理上,可以让学生先表

6、达自己的看法与理解,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帮学生完善,而不能直接说出是对是错,一定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也要提升教师自己的对每一首作品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联觉处理作品、理解作品。比如古筝作品临安遗恨,这首乐曲描写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作品在感觉处理上略有难度,需要教师除了要有专业技巧还应对作品有着深入而到位的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正确的意思传达给学生,才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有正确的联觉。针对现在许多教师只是教弹法而不教感觉,把联觉运用到教学中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紧迫的,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巧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觉意识,让学生有自己的感觉与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音乐素养的提高。参考文献 【1】阎林红.关于音乐感知能力的研究音乐表演艺术从业者的心理基础J.中国音乐,1995(4).【2】周耘.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52.李雨瑶(1993.05.18):女,25,汉族,籍贯山西省运城市,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