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骑桶者》赏析_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324411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卡夫卡《骑桶者》赏析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卡夫卡《骑桶者》赏析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卡夫卡《骑桶者》赏析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卡夫卡《骑桶者》赏析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夫卡《骑桶者》赏析_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虚构中抵达真实-卡夫卡骑桶者赏析 教学目标:1、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2、领会骑桶者的内容与题旨。3、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领会骑桶者的内容与题旨。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充分预习骑桶者 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外国小说欣赏 的最后一个单元,话题是(板书):虚 构通常我们说什么是虚构的时候,大家可能脑子里都有一个结论:虚构就是编瞎话。在现实生活里面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造出来,就叫虚构。但是,在文艺创作中,虚构却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

2、或缺的。虚构不是单纯的编造和想象,虚构要符合生活逻辑,给人真实的感觉,正如劳伦斯所说的那样:“艺术家是个说谎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二、作者、背景介绍 1、卡夫卡其人 20 世纪末,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法国读书等杂志都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为“谁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海明威、乔伊斯、普鲁斯特结果卡夫卡总是第一。在此我想引用美国大诗人奥登 1941 年的一句评价来说明卡夫卡在 20 世纪文学史上作用“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而论,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关系最近似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的时代关系。可以这么说,卡夫卡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

3、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那么 1916年的年末,卡夫卡到底遭遇了什么困境?他又在思考什么?现在让我们一同学习骑桶者。卡夫卡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流传广泛、被谈论得极其频繁、影响到的人不计其数,还在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一旦遭遇困境时,就会自然地想起卡夫卡,并意识到他作为一个预言者和先知的地位。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曾获得布拉格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担任公司职员。他的作品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写作勤奋,但并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工作之余写东西是他解决心灵苦闷的手段。许多作品随意写来,并无结尾。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满,临终前让挚友布洛德全部烧

4、毁。布洛德出于友谊与崇敬之情,违背了卡夫卡的遗愿,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集共九卷。其中八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的,引起文坛轰动,在西方掀起了一阵“卡夫卡热”。卡夫卡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主要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19121914)审判(19141918)城堡(1922)和以变形记 判决 饥饿的艺术家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私人信件、日记。2、卡夫卡小说的特点:寓意深刻 想象奇诡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

5、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3、关于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发端于 19 世纪晚期,兴盛于 20 世纪前期,多用变形、扭曲、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人类的现代性困境,卡夫卡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作品的色调似乎总是灰色的,揭示出人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何在世界的迷宫中找不到出路,只剩下迷惘、绝望以及屈从。三、初步感知,概括情节 这篇小说,大家都已看过,请同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我”

6、想去煤店老板借煤,“我”不是拎着煤桶走去,而是骑着煤桶前去,可结果并不幸运,“我”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到了冰山区域。四、文本研读 1、读第一段思考,“我”为什么要去赊煤?自身的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酷,没有丝毫温暖 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离寒冷。2、思考:“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1)骑着桶去速度快。可见,我骑着去是为了早点赊到煤,快马加鞭,迫切想要逃离寒冷。2)骑着桶去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我真的已经一无所有,贫困潦倒。引起同情,获得施舍。3)骑着桶去表明我迫切想要

7、赊到煤。4)他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飞快地撤走。3、借煤失败的责任在谁呢?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但卡夫卡并没有谴责什么,他的小说不指向“阶级斗争”这样奋发有为的主题,而是暗含了一种内向的自省。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为借煤者交流的方式有问题?而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难道不正是交流者自身的性格弱点导致的吗?借煤的失败不是正面交涉的失败,而是因为借煤者选择了飞翔的方式,而如果煤店老板并没有确切地看到你,听到你,他们没有借煤难道有什么值得责怪吗?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借煤”看做是发生在作者想像里的一件事,这件事强调的不是煤店老板(娘)的狠心,而是借煤者对世界的畏惧。4、文中

8、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个猥琐的小人物。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自卑胆小,惶恐不安,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能为力,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幻想却又害怕与之交流,他渴望与人交流却有充满了恐惧。他选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他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撤走,而且他的要求是最卑微的“一铲最次的煤也行”“如果你们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并且借煤失败后,“我”彻底地弃绝了这个世界永远地把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了开来。5、你怎样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 五、关于真实与虚构 6、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

9、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明确: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

10、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卡夫卡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重新处理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现在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情节。飞翔本身是一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这篇小说里,飞翔却成了让人心酸的举动,因为它的目的是去“借煤”。缺煤、寒冷、乞求

11、,这都是一些沉重的话题;“飞翔”则是一种很轻灵的举动。在这里,“轻”中和了“重”,让作品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使作品的层次丰富了起来:主人公“我”的处境是悲惨的,但同时又是自嘲的,对自己的处境有清楚的认识,他畏缩、自卑、惶恐,是一个立体的人;煤店老板娘是否值得谴责也变得不确定了,因为他是否听到了借煤者的呼吁是不确定的:飞翔的方式避免了她和借煤这点正面接触;作者的叙述表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着深切的同情,而且,他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我们不是被一味的沉重压住,而是体味到一种“含泪的笑”,关注到主人公自身的惶恐,以及人与世界无法沟

12、通的层面。虚构与真实: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表达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六、拓展延伸 1.西游记中的真实与虚构 2.艺术中的真实与虚构呐喊、格尔尼卡、变形记、西游记 呐喊蒙克曾经这样描述: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

13、声震撼宇宙的呐喊。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 20 世纪 30 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 7.76 米,高 3.49 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艺术中有关真实与否的标准不是参照日常生活的外部逻辑,而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揭示出了人类精神的本相。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的目的是给观众或者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揭示生活的真相。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

14、生活发展的逻辑。事情是假的,但让人感觉像真的一样,“把虚构巧妙地伪装起来”,这就是艺术的真实。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所以不需要照搬生活,不需要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这就是艺术的虚构。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骑桶者鉴赏与探究,不仅了解了“虚构”是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还知道了“虚构”与“胡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艺术“虚构”要求细节描写具体、场景描写真实、人物刻画与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发展要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艺术的真实。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这一节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鉴赏现代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从虚构的角度看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体会这种表达真正蕴涵的,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将能更加地自由、美好!板书设计:(现实)(虚构)(目的:心灵的真实)艺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审美的体验 揭示现实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