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课稿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322197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5.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1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 27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 ,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首先,说教材: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是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第 28 课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承接上看,它客观地展现了作为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重要分支 中华民族科技的伟大复兴。本节课是通过对民族科技成就的介绍、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以及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感受民族科技力量的伟大。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自 2007 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

2、过 1道选择题,1 道简答题。山东 1 道选择题,0 道简答题。具体题目 1(2009山东基能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两弹一星”青藏铁路 大庆油田 三峡水利工程 A B C D 【解析】“两弹一星”是在“文革”十年中取得的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排除项;青藏铁路于 1979 年建成,1984 年投入运营。后来进行改造,2007 年全线通车。三峡水利工程共分三期,1994 年开工,到 2009 年竣工,总工期历时 17 年。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教学目标

3、: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本,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民族科技发展上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神舟号飞船等;了解相关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和奉献精神;认识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科技进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认识,了解民族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奋读书的志向。第四部分:教学重点

4、难点与依据 1、教学重点: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能让学生领略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又能树立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难点:建国以来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 (依据: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本部分的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如何依据提供材料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较有难度的)第五部分:教学策略的制定 1、教法运用 鉴于本科内容细多,记忆难度较大的特点,在授课中拟采用师生互动的点拨启发式教学,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图片和资料为突破口,以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

5、问题为主线,层层剖析,引导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中表现为“引导探究点拨总结”。2、学法指导(1)为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要参与者,你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信息阅读提取归纳等方法,实现教育学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2)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2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总结方法。第六部分:教学创新与设计 一、新课导入 2011 年 11 月 1 日清晨 5 时 58 分 07 秒,中

6、国“长征二号 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火箭飞行 583 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 200 公里、远地点 330 公里的预定轨道。两天后,将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如果成功,将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和人民便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其中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民族科技之光再次在中华大地上闪耀。那么 50 多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到底取得怎样的成就呢?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呢?这样的科技成就对于我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三个问题

7、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8 课(依据:直接导入新课,明确正题主要内容,简单明快,切突出我国民族科技的伟大复兴之路)二、过程设计【探究课题一】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怎样的历史成就?1、首先将本科所涉及的民族科技成就分为四大领域:一是国防科技领域,二是农业科技领域,三是计算机领域,四是空间技术领域。(依据: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框架明确,条理清晰)(过渡语)那些面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旅游专列跟随我们四位解说员到科技博物馆共同领略一下 50 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吧。2、(1)“国防科技领域”部分。由小组 I 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搜集到的相关图片进行现

8、场讲解,突出介绍“两弹”及其相关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等的爱国事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毅然决定把科研重点首先放在国防领域?二是我国对待战略核武器的态度是什么?(2)“农业科技领域”部分。由小组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搜集到的相关图片进行现场讲解,重点介绍袁隆平的先进科研事迹极其重大的农业科研成果。(3)“计算机信息领域”部分,由小组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搜集到的相关图片进行现场讲解,重点介绍巨型系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导思考巨型系列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4)“

9、空间技术领域”部分。由小组某同学扮演科技博物馆解说员,结合教材和搜集到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进行现场的讲解,重点介绍我国从民族梦想“嫦娥奔月”到“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的历史,引导思考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依据:以上是本课的重难点,创设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缔造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探究课题二】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展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材料一: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

10、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近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定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

11、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答案提示:社会主确立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3 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钱三强;邓稼先;钱学森)等等。(依据:这是课本的难点,虽然课标没有明确要求,但依据材料分析事件的原因这是基本解题能力要求,所以通过本部分授课旨在更好的给予学生以完整的知识构架,积极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同时亦能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探究课题三】我国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本部分将采取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进行研讨,再结合教材和教师指导的基础上,由小组同学进行归纳总结出我国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依据:采取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既丰富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活跃课堂,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