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322065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学考复习之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 一、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属:同“嘱”,劝人喝酒)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

2、趋”,往,赴。)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说说属于何种活用。1、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形作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名作状语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上 名作状 4、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走、游泳 名作动 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名作意动 6、而耻学于师:以 为耻 意动 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名作动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形作名 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 名作状 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东进 名作动 11、侣鱼虾而友麋鹿:以 为伴侣(朋友)名作意动 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 舞动(哭泣)使动用法 13、乌鹊南飞:向南 名作状

3、 14、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 名作动 1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日 名作状 16、萦青缭白 青山白云 形作名 17、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名作动 18、穷回溪:穷尽 形作动 19、始指异之 以 为异 形作意动 20、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相畚箕一样 名作状 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走狗、帮凶 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

4、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事上 12、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 今义:集中注意力 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15、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

5、、一词多义 (一)、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表转折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表转折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表转折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表转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择师而教之。表承接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二)、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故为

6、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取独 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取独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取独(三)、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4、而耻学于师。(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从

7、)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11、于是饮酒乐甚。(在)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14、寄蜉蝣于天地。(在)15、托遗响于悲风。(给)(四)、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五)、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

8、技艺的人 孔子师郯子:以 为师 吾师道也:学习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以 为师 不耻相师:学习(六)、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五、文言句式(1-7 为判断句 8-17 为状语后置 18-19 为定语后置 2023 为宾语前置 24-25 为被动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7、是岁,元和四年也。8、青,取之于蓝而青

9、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善假于物也。11、而耻学于师。12、师不必贤于弟子。13、学于余。1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7、相与枕藉乎舟中。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9、凌万顷之茫然。2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1、何为其然也?22、而今安在哉 23、而又何羡乎?24、不拘于时。2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六、重点字词解释:1、木直中绳 2、虽有槁暴 3、金就砺则利 4、参省 5、跂而望 6、声非加疾也 7、而闻者彰 8、假舆马者 9、而绝江河 10、跬步 11、驽马十驾

10、12、黄泉 13、蟹六跪而二螯 1、学者 2、是故 3、于其身 4、惑矣 5、小学而大遗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7、族 8、不齿 9、六艺经传 10、贻 1、恒惴栗 2、其隙也 3、施施而行 4、日与其徒上高山 5、回溪 6、意有所极 7、箕踞而遨 8、衽席之下 9、岈然 10、若垤若穴 11、外与天际 12、不与培塿为类 1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1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6、击空明兮溯流光。7、余音袅袅,不绝如缕。8、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10、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1、举匏尊以相属 12、寄蜉蝣于天地 13、挟飞仙以遨游 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5、肴核既尽 学考复习之必修二文言文一、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以地事秦。(侍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2、名词作状语。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3、动词做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5、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4 三、古今异义。

12、其实百倍。古:它的实际情况。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思厥先祖父。古:祖辈与父辈。今:父亲的父亲。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旧事,成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至于颠覆。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令提一事。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四、虚词归纳 1、焉 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风雨兴焉。(“于之”)始速祸焉。(语气词)2、而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13、。(表修饰)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表转折)二败而三胜。(表并列)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承接)3、之 破灭之道也。(的)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主谓之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主谓之间)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之间)子孙视之不甚惜。(代土地)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此言得之。(指上面所说的道理)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秦国/的)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4、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秦以攻取之外。(凭借)以有尺寸之地。(连词)举以予人。(把)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洎牧以谗诛。(因为

1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苟以天下之大。(凭借)5、于 其势弱于秦。(比)以趋于亡。(向)赵尝五战于秦。(跟)齐人勿附于秦。(表引进动作的对象)五、一词多义 1、为 以荆卿为计。(作为)邯郸为郡。(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治理/被)2、灭 六国破灭。(灭亡)薪不尽,火不灭。(熄灭)3、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并力西向。(介词,朝)4、兵 非兵不利。(兵器)而秦兵又至矣。(军队)斯用兵之效也。(战争)5、犹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如同)良将犹在。(还)6、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15、)7、得 大则得城。(得到)此言得之。(适宜,得当)5 诚不得已。(能够)8、势 有如此之势(形势)其势弱于秦。(势力)9、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始速祸焉。(才)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游于是乎始。(开始)10、终 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始终)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11、故 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12、胜 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13、暴 暴霜露。(暴露)暴秦之欲无厌。(凶暴)虽有槁暴。(同“曝”,晒干)14、欲 则秦之所大欲。(想要)暴秦之欲无厌。(欲望)20、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6、自取下策)是又在六国下矣。(与“上”相对)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下)23、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24、事 以地事秦。(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25、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26、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表并列)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省略句 举以予人。3、状语后置 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4、定语后置 苟以天下

17、之大。5、宾语前置 并力西向。6、被动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洎牧以谗诛。七、重点字词解释: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思厥先祖父 4、暴霜露 5、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7、此言得之。8、终继五国迁灭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0、始速祸焉 11、洎牧以谗诛 1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4、或未易量 1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学考复习之必修四文、五言文知识梳理-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颁斑

18、,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涂途,道路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敛 收敛 二、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敲鼓 名词作动词 2、七十者衣帛食肉 穿 名词作动词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称王 名作动 4、树之以桑 栽种 名词作动词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动词作名词 6、王无罪岁 以为罪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 古义:黄河/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河流/常指人或运动 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

19、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四、一词多义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 音节助词)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这些,代词)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 的)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4、以 请以战喻(用)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

20、料分享-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或百步而后止(承接)然而不王者(却)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6、食 谷不可胜食也 吃 狗彘食人食 食物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 五、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 判断句 2、非我也,兵也 判断句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判断句 4、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 5、树之以桑 状语后置 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 7、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六、重点字词 1、弃甲曳兵而走:2、直不百步耳:3、斧斤以时入山林 4、鸡豚狗彘之畜 5、谨庠序之教 6、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项脊轩志 一、虚词 1、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2)此

21、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4)以手阉门(介词,用)2、而 (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修饰)(4)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5)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3之(1)顷之,持一象笏至(语助词,调整音节)(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语助词,调整音节)(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象笏)(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二、实词 1、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2、古今异义(1)人至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2)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还给

22、-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3)墙往往而是 古义:处处 到处 今义:常常(4)比去,以手阉门 古义:及、等到、并排的 今义:较量、紧靠 3一词多义 得 得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过 日过午已昏(动词,指时间超过)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人往,从轩前过(动词,经过)归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书 借书满架(名词,书,书籍)或凭几学书(动词,写字)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自,由)从余问古事(介词,向)自 余自束发(介词,从,由)自语曰(代词,自己)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

23、,安放)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当 以当南日(动词,挡住)他日汝当用之(副词,理当,该当)4词类活用(1)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的前面)(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朝西)(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4)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5)明月半墙(名词作动词,月儿明亮地照着)(6)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7)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8)垣墙周庭(形容词作动词,围绕着)(9)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10)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时常)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吾祖太常公

24、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2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去主语“余”)(2)日过午(室内)已昏(省去主语“室内”)(3)使(之)不上漏(省去动词宾语“之”)(4)读书(于)轩中(省去介词“于”)3变式句(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2)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4、被动句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四、重点字词 1项脊轩志 2尘泥渗漉-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3又北向:4室始洞然:5旧时栏楯:6三五之夜:7迨诸父异爨:8凡再变也:9先妣:10余自束发:11余扃牖而居:12其制稍异于前:13今已亭亭如盖:逍遥

25、游 一、虚词 1,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2 而(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26、)(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3 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6且(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7 于(1)彼其

27、于世(介词,对于)(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8其(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二、实词 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而徵一国(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7)其翼若垂天之云(通“陲”边际)2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2)众人匹之

28、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是小建的年份;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 30 天的年份;春节 3、一词多义 辩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知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息

29、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

30、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变式句(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词语:1、北冥有鱼:2、怒而飞:3、海运:4、天池:5、志怪: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野马也:8、则其负大舟也无力:9、坳

31、堂:10.置杯焉则胶 11.而后乃今将图南 12.而莫之夭阏(yo)者 13.我决(xu)起而飞 14.抢(qing)榆枋(fng)而止 15.而控于地而已矣 16.适莽(mng)苍者(27)17.腹犹果然 18.小年不及大年 19.不知晦朔 20.众人匹之 21.穷发(f)之北 22.未有知其修者 2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24.不过数仞而下 25.行比一乡 26.而征一国者 27.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28.定乎内外之分 29.辩乎荣辱之境 30.未数数然也 31.若夫乘天地之正-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32.而御六气之辩 33.以游无穷者 兰亭集序 一、

32、虚词 1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2)已为陈迹(动词,成为)2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3)暂得于己(介词,对或在)(4)终期于尽(介词,到)3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2)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4之 (1)暮春之初(结构助词,的)(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结构助词,的)(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结构助词,的)(4)夫人之相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不知老之将至(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7)感慨系之矣

33、(代词,它)(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它)(9)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5所 (1)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2)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3)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二、实词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2)趣舍万殊(通“取”)2、一词多义 修 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悟言一室之内(数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3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衰老)(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

34、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变式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字词:1、修禊事也 2.映带左右 3.引以为流觞曲水 4.列坐其次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6.俯察品类之盛 7.所以游目骋怀 8.足以极视听之娱 9.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0.悟言一室之内 11.放浪形骸之外 12.虽趣舍万殊 13.感慨系之 14.向之所欣 1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6.况修短随化 17.终期于尽 18.若合一契 19.未尝不临文嗟悼 20.不能喻之于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