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常见主题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318918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的常见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的常见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的常见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诗歌的常见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常见主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的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离 愁别恨、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写?)1、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常用的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 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 用途3、其它艺术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常见的考查角度:1. 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诗句所展现的情景。2. 体会加点词语(诗句)的妙处。3. 作者

2、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例1 (描绘画面):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展开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答题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答案:山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 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2.1 (品味词语):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

3、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答题要点:1. 从表现手法入手2. 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容3. 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 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例2.2 (品味语句):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请赏

4、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答题要点:1. 从表现手法入手2. 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3. 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4. 谈谈作者的情感(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 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作者的情感1. 注意诗歌的标题、写作的背景2. 联系教材中诗人或词人抒发的情感3. 注意重点词语例3.1 (从标题入手,体会情感)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5、的深情。)例3.2 (结合背景,体会情感)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例3.3 (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

6、苦和灾 难。)联想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菊花一高雅莲花一高洁杨柳一惜别月光一思念落叶一失意春风一得意浮云一飘零落日一惆怅冬雪一冷峻秋雨一忧愁鸿雁一思念流水一叹婉大漠一苍凉旷野一凄清落花一感伤美酒一壮 行红豆一相思竹林一闲趣孤灯一孤苦秋虫一凄凉故乡一乡愁归燕一温情枯藤一萧瑟古琴一 知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3.4 (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情感)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实战练兵1、山居秋暝

7、(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描写的内容。说说“喧”“动”的妙处。(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答案:(1)天色已经晚了,一轮明月挂在高空,皎洁的月光从如盖的青松间倾泻下来。山泉清 洌,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 商业用途(2)因“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而见“渔舟”返棹。一“喧”一“动”,顿使静谧的 翠竹青莲、青松明月之间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衬托出诗人自身超尘脱俗的心理状态资料个人收集 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表达作

8、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2) 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

9、理解?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 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提示: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 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 诗人对渔人

10、的崇敬之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1) 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2)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答:人生哲理一一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 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 前两句中的“外”

11、、“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 情绪.(2) 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简要分析。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 的复杂心理。9、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1) 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答:表达了她对征

12、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 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0、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 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2) 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 景中,情景交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1、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

13、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 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 境。(2) “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 独特作用?简要分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12.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

14、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 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 画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13.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 之情。(2) 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5、答: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 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 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4.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 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件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 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

16、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 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 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5. 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 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资料个人收集

17、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 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 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6.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况深青”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

18、将至;两句 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 的景物特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 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7. 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1) 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

19、 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 不胜收的画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 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 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8.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

20、描述出来。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在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 感慨。”)19、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答:比喻同胞兄弟.(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排挤、互相斗争的内幕。20、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

21、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本诗写 于这次流放途中。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谈 谈你的理解。(今日的悲,使人想起往昔的欢乐;回忆往昔的欢乐,更觉今日处境之可悲)2、“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缘情写景,景随情迁,鸟语花香也化作远去边疆的哀愁了。从艺术 手法看,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之重。杜甫的春望中也有一联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 联诗句,简要评析“反衬”的艺术效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感时”“恨别”之情,写出诗

22、人内心强烈的情感活动)3、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叹。(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和愤懑)21、一月春山夜月 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 楼台深翠微。1、 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首联)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颔联。结构上承前启后;情感上物我交融,显出诗人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掬水”写出泉水清 澈,照见明月,将泉与月合而为一,“弄花”写出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与衣香浑为一体; 精于炼字:“掬”“弄”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22、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 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1、这首诗以“”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幽)2、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悠闲、自由)3、颈联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趣?(自得其乐)4、这首诗的构思具有怎样的特色?(以表面的悠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忧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