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9318662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资产负债表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资产负债表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资产负债表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资产负债表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负债表的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资产负债表的文献综述刘永利在暂时性差异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法中指出,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 何处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 异按其是否可以在以后各期转回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两类。永久性差异 在本期发生后,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暂时性差异在本期发生后,一般会在以后 各期转回。与永久性差异相比,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较复杂,容易出现差错。 暂时性差异按其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影响分为两大类:一是因会计收益大于 应税收益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性差异,亦称为应纳税差异;二是因会计收 益小于应税收益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亦称为应抵减差异。应纳 税差异与应抵减

2、差异的发生与转回的账务处理正好相反。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方 法对两种差异的发生和转回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目前,会计类教科书中对暂 时性差异的分析都是采用利润表分析法(时期分析法),而对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时点分析法)仅有概念上的阐述,而对其基本原理、方法、实际应用等缺乏深 入研究。刘永利指出、资产负债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税收益是以会计收益为基础 来调整计算的;而会计收益可以用收入减支出来计量,也可以用净资产来计量。 若不考虑企业所有者本期追加投入的资本和企业本期分配给所有者的利润,则企 业本期的会计收益等于期末净资产减期初净资产,用公式表示为:会计收益二期 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樊琦在从损益

3、表债务法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指出,资产负债表与损益 表相比较的优点,从三点指出优点,其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利于进一步与 国际惯例接轨。其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损益表债务法能够提供更多的对决策有 用的会计信息。其三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更符合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另 外从新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其中指出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 法上,旧制度允许选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 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采用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新准则则 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利用举例及表格梳理的方 法直观表现了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

4、直观表现。李少轩、张瑞丽在财会月刊中发表所得税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解析中 阐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理解难度大、不容易掌握这一情 况,从税法的视角来解析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以便帮助大家准确把握计税基 础的内涵、快速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税法的视角理解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为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 扣除的金额。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 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从税法的视角看,资产、负债的计 税基础其实是税法所认可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等项目的未来价值。资产 的计税基础及相应暂时性

5、差异的确认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 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在持有期间, 其计税基础则为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金额 后的余额,此余额表示依据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仍然可以税前 扣除的金额。陈春红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核算探究中阐述了企业发生资产负债表日 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涉及损益的调整事项,通过以 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如果发生在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应 调整报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税额.发生在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 清缴后的,应调整报告年度下年应纳所得税税额,

6、其他情况按下表所述进行会 计处理。说明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共同点八、都是重大事项,都有重大影响。差异资产负债表以前己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 得以证实该情况的存在或确切。资产负值表日及以前并不存 在,资产负债表口后才发生。事项 举例诉讼结案,会计退回,诉讼差错等。日后发生诉讼,发生自然灾害, 合并等。会计 处理涉及报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 算、涉及利润分配的,直接调整“利润分配 一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权益及利润分配 的,调盛相关科日;调表,改写附注。不调表;在附注中直接纸漏。李新等在关于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新旧比较中写道:资产负债 表债务法从暂时性差异出发核算递延税款,表现为一种直接

7、性。其核算原则是: 资产负债表中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即该企业预期收回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账 面金额,如果能使未来税款支付额大于或小于这种收回或清偿从会计角度应纳税 结果金额,除有限的特例外,则要求企业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产 生的原因在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该资产或负债的税基不一致。这里的特例 是指某些在初始确认时,其账面价值不同于其初始税基的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递 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作为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可直接由 资产负债表项目比较中得出,并能反映出其产生的根源。而在损益表债务法下, 它是由损益表项目间接得来的。Gaddy.Elizabeth在所得税会计中论述

8、了两种债务法在确定财务报表项 目的顺序上进行了评析:由于损益表债务法侧重于时间性差异,以损益表为基础, 因此该方法是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当期所得税费用=会 计利润X使用所得税率+税率变动对以前递延税款的调整数,然后根据所得税费 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额,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该法处 理所得税顺序是从损益表中项目推出资产负债表中项目。由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侧重于暂时性差异,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因此,该方法是首先计算资产负债表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损益表当期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 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款(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期初递延所

9、得税费 用)一(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该法处理所得税顺序从 资产负债表中项目倒推损益表中项目。L.M.Marx,and C.W Smith在An overview of temporary differences 中 指出,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 间的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税基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值之间的 差额,该差额在以后会计期间当资产收回或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税所得或扣除 金额。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 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 性

10、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未来期 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 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 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 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综合上述查阅的中外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顺应会计国 际化的时代产物。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国家在制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时 候,将该准则进行了很好的定位,现在看来这个举措是非常正确的,其反向效果 非常好。参考文献1 刘永立.暂时性差

11、异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法J.财会月刊.2006(07)2 陈文涓.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暂时性差异分析J.财会月刊.2007(06)3 李少轩,张瑞丽.所得税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解析J.财会月刊.2010(24)4 邹丹萍.新准则下对跨期摊提业务的处理及其暂时性差异J.山东纺织经济.2009(04)5 王亚丽.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06)6 张晓丽,张佃淑.新旧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08)7 贾杏玲.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8(07)8 樊琦.从损益表

12、债务法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变化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3)9 Gary M.cokins.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中译本和国财政部制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一一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10陈春红.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核算探究J.会计师.2009(04)12 唐敏,赵娜,章新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销售退回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01)13 L.M.Marx,and C.W Smith Jr.The Joint Determination of Leverage and Maturity. Journal of CorporateFinance . 200314 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15 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