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粒子概述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9318013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6.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塑料粒子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塑料粒子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塑料粒子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塑料粒子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粒子概述(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塑料粒子概述一、聚氯乙烯0概况1. 1全球介绍2003年全球PVC生产能力约3386万吨,产能增长幅度4.2%,涉及企业160余家。 2005年全球能力达到3700万吨,2010年突破4000万吨。同时2003年PVC产量实现2780 万吨,装置开工率82%。2003年各地区PVC能力分布为:北美885万吨,西欧596万吨,亚太1369万吨, 其他地区536万吨。在今后35年内,东欧(含俄罗斯)增长率达到8-9%,西欧市场 在1.5%左右,但是亚太的年平均增长率可望达5.5%6.5%,其中印度和中国将达到10 20%。日本PVC产能近几年平缓削减。拉美在走出经济困境后,随需求增加,企业也纷 纷

2、扩能,2005年会出现一个阶段性增长。2003年世界PVC以亚洲变化为主,欧美变动有限,美国没有能力扩充,但美国信越 (ShinTech)及西湖公司(WestLake)各有一套PVC装置没有开车,涉及能力50万吨, 有灵活调整空间。西欧近期经济一直消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能力维持不变,东 欧一些国家随氯碱扩产配套扩充了 PVC能力,但对市场影响并不大,并且多数在2004 年形成能力。如果按国家统计,美国PVC生产能力最大,885万吨涉及企业集团7家,其次是中国 大陆和日本,生产能力分别是510万吨253万吨。在产能增加中,欧美及大洋洲增长较为缓慢,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增长快速,尤其亚 洲和非洲

3、表现明显,预计到2005年,世界PVC产能将递增至3700万吨。世界PVC产能增加以年均4.5%递增,乙烯石油路线生产工艺仍占主流91%,电石路 线比例提升到约9%,如今是有中国特色的PVC生产路线。看消费方面,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是亚太大约1160万吨,其次是北美720万吨和西欧 520万吨,全球PVC消费增长维持5%,亚洲和非洲消费增长最快,亚洲达到9%高速增 长。中国需求增长在10-15%之间波动,2000年前需求增长明显快于产能增长,2000年 后情况逐步改变,现在产能已经高于需求增长3-5个百分点。1.2全球PVC分布统计全球7大区域市场,3386万吨PVC产能,亚太占据42%,北美第二

4、占26%,欧洲 次之占17%,此三位占有了全球PVC能力的85%,其它4区域PVC货源只能起到补充 作用。1.3 PVC全球区域描述全球市场按区域划分为北美、西欧、拉美、东欧、亚太、非洲及中东七大部分。亚 太市场人们又习惯细分为东南亚、远东和澳洲三部分。全球PVC市场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北美、西欧及亚太地区。西欧、北美产能居主导地位,占全球总能力的1/3强;亚太的中国成为全球PVC消 费焦点,在全球PVC市场中的平衡作用越来越明显。中东冲击后来居上,企业依靠其廉价的原料优势迅速倔起,2005年后产能增长开始 明显,而此时其它地区却陆续进入增长停滞期。东欧PVC能力继续过剩,一部分能力小、路线旧的

5、企业陆续淘汰,与此同时,俄罗 斯PVC能力增加开始明显,整个东欧PVC货源对西欧的冲击仍然存在。非洲、澳洲PVC 供不足需,但产消增幅都变化不大,对全球PVC整体市场影响有限。全球PMC区域能力分布北美 东欧 非洲 南美 中东 西欧 亚太1.4信越、台塑、LG及俄罗斯状况重点介绍:(信越):1999年ShinEtsu收购了荷兰PVC公司Rovin,获得40万吨PVC和50 万吨VCM的产能,在此之前荷兰信越公司有PVC能力29.5万吨。2003年信越对40万 吨PVC能力扩充,达到44万吨。这是日本信越在欧洲的全部能力。日本信越在美国的子公司Shintech在美国德克萨斯原有127万吨/年的P

6、VC产能, 2000年秋在路易斯安那新建了 30万吨生产装置,并在2001年秋扩建了 29万吨的能力。 同时为确保其在美国及全球的领先位置,去年美国又收购了 BordenChem公司27万吨能 力,使美国信越能力达到213万吨。日本信越在本土有55万吨PVC能力,这样2003年信越全球PVC能力达到312万 吨。(台塑):台塑PVC能力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信越。2002年3月继信越之后,美 国台塑收购了波登化学15万吨PVC工厂,其在北美的PVC产能增加到135万吨/年。台 湾台塑2003年有PVC能力133万吨,2004和2005年小幅度扩充,共计6万吨,届时能 力达到139万吨。看今年能力

7、台湾和美国共计达到268万吨,继续高居全球第二位。台 塑在大陆宁波新建30万吨/年PVC装置,预计在2004年8月投产。 到2005年台塑全 球PVC能力将达到304万吨。(LG):另一个亚洲主要PVC生产厂家韩国LG化学在中国天津的合资公司2003 年扩能10万吨,总能力增至34万吨/年。其在韩国丽川的装置也扩能3万吨,达到59 万吨/年。加上在韩国的其它装置,公司总产能已提高至113万吨/年。LG化学公司计划 2005年在中国福建合资新建30万吨/年装置,2010年其在中国的PVC生产能力达到110 万吨/年,在韩国达到95万吨/年,升至世界第三位。现在该厂商居全球第六位。(俄罗斯):PV

8、C产量近年稳定增长,国内需求没有太大变化,资源消化主要依靠 出口渠道,特别是中国占据了俄罗斯PVC出口的80%。据了解,2001年俄罗斯PVC出 口 22万吨,其中18万吨销往中国,约占出口总量的82%。2002年出口继续增长到25.6 万吨,出口中国也增加到23万吨,比例仍然超过80%。2003年情况有所变化,由于中国PVC倾销,整个下半年俄罗斯PVC出口受到 影响,今年PVC出口缩减到12.4万吨。但总体仍然保持了较高数量。二、中国PVC状况2.1中国PVC行业概括:2005年我国PVC需求量将超过美国,突破75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PVC消费国。2010年我国PVC需求向1000万吨靠拢。

9、九十年代初,我国PVC产量由1995年的137万吨增至2002年的338万吨(氯碱工 业协会统计数字)。表观消费由187万吨升至560万吨,年均增长率22.2%,成为全球 PVC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高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引发了 PVC的生产投资热潮。我国PVC 工业现在已经进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2004-2005年将有近200万吨产能陆续投产。未来2-3年,我国PVC基本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生产能力将突破600万吨。 在华东市场,未来几年将有3套合计90万吨/年的PVC产能投运。目前,齐鲁石化公司 正在进行乙烯二轮改造扩建工程,配套建设37万吨/年PVC装置,将于2004年9月建成 投产,届时

10、其PVC总生产能力可达到60万吨/年。上海天原(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漕 泾化学工业区建设20万吨/年PVC装置,计划2004年底投产。排名全球PVC产能次席 的台塑集团正在宁波建设30万吨/年PVC装置,VCM (氯乙烯单体)原料从台湾进口, 预计2004年8月投产。华北4家PVC大型生产企业分布在京、津和沧州地区。2003年7月,天津乐金大沽 化学有限公司三期扩建工程投产后,PVC生产能力由24万吨/年扩至34万吨/年。LG化 学公司计划2005年在福州兴建30万吨/年PVC装置,到2010年在中国PVC产能扩到 110万吨/年。沧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装置将改变原料路线,利用黄骅大港新建的

11、液 体化学品专用码头进口乙烯原料,建设40万吨/年VCM和40万吨/年PVC联合装置, 计划2005年建成投产,PVC总生产能力达到69万吨/年。大沽化学2004年10月份投 建一 20万吨PVC新装置,华北主要项目PVC能力合计90万吨。在2004年和2005年后我国拟建和在建的几套大型PVC装置生产能力均为30万-40 万吨/年级,达到世界级规模,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颇具竞争优势,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届时大型生产装置将统领天下,一批新近打造的PVC行业“巨舰”驶入市场,并占据主导 地位,预示着集中度差、布局分散、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小型装置产品左右市场的时 代业已结束,可以预见,西方发达国

12、家PVC市场格局将在我国凸现。从目前PVC生产发展趋势看,生产朝着高度集中和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一些生产 企业在工程建设时注意与衍生产品同步建设,还有些生产商在相关业务进行了分工合作, 建立上下游一体化合作体系,实现从上游资源到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整合。世界最大的PVC型材生产商之一的大连实德集团与锦化化工集团在辽宁葫芦岛合资 建设40万吨/年PVC装置,上游原料在沙特阿拉伯SABIC合资生产。目前,大连实德集 团正在大连双岛湾筹建石化工业园区,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石化工业 基地,其中PVC项目2006-2007年投产。经过新一轮投资,到2005年后,在我国华东、华南及华北三大区

13、域市场将形成大型 PVC装置群,除覆盖本区域市场外,还向周边市场延伸。华南地区是我国PVC产品来料 加工和进料加工最大的集散地,PVC进口量约占全国进口量1/3左右,外资企业把生产 装置直接建在需求市场腹地,这是解决运输成本不断高涨的最有效途径。日本东曹公司 在广州番禺南沙开发区建设11万吨/年PVC项目就是基于这种战略考虑。随着我国PVC市场开放度加大,尤其是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加盟,市场竞争将会进一 步白热化,PVC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集约化经营是PVC工业 生产发展的大趋势,经过大规模的整合,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拼杀了 30年之久的老、小、 旧的生产企业或被淘汰出局,或者被

14、兼并重组。2010年前后,经过购并和重组,PVC行 业将有100万吨/年“航母”级生产企业问世,我国PVC产业将进入“巨头”争霸的时代。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在亚洲还是世界上,中国都已成为PVC树脂的生产和消费大 国之一。2003年400余万产量和600万吨消费量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PVC产消大国, 并且这种地位会在今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国总能力达到510万吨,2005年之前新增生产能力主要以石油路线为主, 按计划总产能到2005年底可达890万吨,但由于资金原因、成本原因以及环保等因素, 部分大项目有望搁浅或推迟,部分小电石法生产商的扩建也将被取消。台塑宁波、齐鲁石化、沧州化

15、工、天津大沽等20万吨以上的大项目,合计137万吨 能力2005年年底前肯定投产,其它项目按50%上马,即再加上至少100万吨,实际产能届时将可达750万吨。由于乙烯路线PVC集中投产,电石法PVC比较会有所下降,但仍占58%,石油路 线占到42%左右。因此可以说2005年后国内PVC行业将重新开始整合。1996-03年中国PVC数据统计进口2.2中国各区域能力概括:2003年中国PVC区域能方2002V2O03V增长2003年PVC能力增加80万吨。除东北、华南以外,国内其它区域均有能力增长,但原因各有不同。华东增加约20万吨,主要是当地供需缺口不断拉大刺激PVC企业纷纷扩能。山东 增加15

16、万吨,主要原因是氯碱装置大量增多,配套扩充PVC能力增加。西南、西北主 要是资源优势支撑产能扩张。华北则是企业规模竞争的结果,政策支撑各企业打造北方 PVC货源基地。2004年PVC能力要达到780万吨,表观能力增加280万吨,实际投产以50%计算 实际增加140万吨左右,即2004年行业PVC产能650万吨。2005年行业PVC能力继续 增加,实际产能750万吨比较合理,较2001年翻一番。在能力增加的同时,2005年也会 形成PVC达产高峰。2.3中国PVC行业扩能情况统计统计结果:PVC扩能总计:925万吨其中电石法:613万吨。乙烯法:312万吨,其中2004年完成扩能216.5万吨。

17、乙烯法:117万吨。详见下表:厂家扩建产能投产时间03年产量现有能力扩后产能齐鲁石化37 (乙烯)2004年10月24.52360大沽20 (乙烯)04年四季度29.12848川金路82004年10月14.31220河南焦作52004年8月7.7813株洲化工52004年6月4.3510宁波台塑30 (乙烯)2004年10月30保硕集团8.504年底5.514唐山冀东0.5 + 804年+ 05年3.512无锡化工404年底1420太原化工704年底815山西榆社82004年9月816邯郸滏阳2.52004年5月1.54河北盛华1.504年底3.55德州石化22004年6月68山东博汇1204

18、年6月底820山东恒通 化工4+6+1004.5+04.12+05.1220新疆中泰3 + 1004年底+(05年)9新疆天业10+1004.10+05.8626潍坊亚星12004年6月34乐山树脂5 + 5 + 10 + 2004.4+04.12+05.12+0640河南恒通1.52004年7月4.56霍家沟504年4季度15上海天原 漕径30 (乙烯)04年底30杭电化204年底3.868内蒙海吉604年6宜宾天原1205年1、2月17.52032江苏江东10 (乙烯)2005年10月11.62434浙江巨化1205年6.8820南宁化工805年下半年614沧化40 (乙烯)05年2729

19、69福二化45 (乙烯)05年9.21050LG大沽1605年3460山东鹿洼 煤矿705年1季度7济宁中银305年底58重庆三阳1005年东曹广州1105年11陕西天桥 环渤海1505年15南京红太 阳集团1005年10青海盐湖 集团1005年10神木电化1005年陕西金泰 氯碱10+2005年+ 06年30神马氯碱5.505年2.58东岳集团1005年底10山东海化1005年10新汶矿务局3005年底30宁夏金锡405年4保钢1505年2季度15亿利化学50+5005.9+2010100平顶山10+10+1005.1季度+未知30柳州东风405年15福建富文(榕昌)105年12包头黄河 化

20、工厂1.505年4.56内蒙明天605年39大同树脂厂1.505年1.53安徽芜湖 振云305年14上海与宁 夏12?12上海吴泾60 (乙烯)?60新乡树脂厂3未定1.54.5四川华融2505年底(未核实)530宜宾昌宏1605年底(未核实)16内蒙三联6(未核实)511锦化40 (乙烯)未定12.21353上海氯碱33.87(4.5 糊)3737江苏金益11张家口树 脂44郑州化工厂11牡丹江2哈华尔3.5四平联化2.383本溪氯碱2江苏新沂5江山农化11齐齐哈尔8安徽氯碱11青铜峡10青岛海晶8.612遵义碱厂7.110北方氯碱5.76天化9.81818华苏12.213北化二16云南红云

21、 氯碱3萧山联发2黄山曙光2江西昌九(恒达)22牡丹江树 脂厂22宜昌昌龙22南昌电化11西安化工55武汉祥龙33江阴塑料552.4新PVC企业增加情况:2004年PVC企业继续增多,泰兴新浦、台塑宁波、山东郯化、陕西天桥、乐山永详、 宁河化工、宁夏金锡、霍家沟氯碱、陕西米脂、海吉氯碱、内蒙林海相续投产。2005年及其后一段时间陆续介入PVC行业的还有山东东岳、海化集团、自贡鸿化、 广东中山、茂名石化、神木电化、西部化工及潞安煤化。这些项目部分已经立项,一部分正在调研中。2.5国内市场流通状况:华东130万吨PVC产能远不能满足当地需求,需要国内其它区域补充,其中华北为 主要货源地。华南PVC

22、消费量最大,但产需倒挂严重,全国PVC资源集中流入南方市 场,每年需要补充150万吨左右。华北、西南、西北和东北是南方主要的货源渠道。山 东、中原PVC资源略作补充。2.6国内PVC生产路线变化情况:2003年电石法PVC产能比例继续增长,实际产量也达到60%,250万吨,与产能比 例61%相差无几。随行业发展,乙烯法PVC越来越向大企业及一些区域集中。而电石也 是如此,依靠原料优势形成的区域规模框架初显。具体企业路线产能列表。2004年情况有所变化。一是电石路线特别是实际产量增长开始减速,电力制约电石 增长是根本因素。二是EDC特别是远洋EDC受运费高涨影响,出口意向减弱,随中国 VCM需求

23、大幅度增多,远洋出口 VCM的兴趣增强,这种情况2003年已经有所体现。 三是PVC其它进口渠道增多,中国反倾销范围会拓宽,维持国内行业利益,在PVC受 阻、VCM利润更合适驱动下,2004年中国VCM进口会大幅度增长。中国PVC生产线路统计表:电石法乙烯法工艺口进口二氯乙烷路线:二进口氯乙烯路线2.7国内PVC消费情况:2003年PVC粉进口 176万吨,较去年略有增多,国内产量425万吨,增多65万吨, 比较80万吨产能增加,相当于负荷维持81%水平。2003年终结转按零统计,PVC实际 消费600万吨。资源成长10.1%,实际消费成长4.3%,从整个社会供求来看,供应增速 远远大于消费增

24、长。PVC软制品需求增长前2年就开始减缓,近年PVC消费增长主要 依靠PVC硬制品,特别是PVC是管材、型材。如果后续没有新的PVC消费增长点出现, 随生产增速快步赶超,2005年PVC市场会进入困难期,这不是进口造成的,完全是内部 原因。2003年国内PVC消费分布表省份消费量省份消费量省份消费量山东25上海28陕西8河南14浙江88宁夏6新疆8福建35北京12东三省21四川18天津10安徽22重庆6河北14湖北12云南7内蒙7湖南11广东150山西6江西8广西6其他12江苏58贵州8总计600经验总结:自1985年以来,PVC市场都经历了几个起伏:1985年和1995年是PVC行业的市 场

25、高峰时期,产销旺盛,价格攀高。每次高峰到来时,企业逐利随之出现,生产能力迅 猛扩张,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下滑。经历2-3年低潮时期,产能增长放缓,期间利润下调。随市场发展,产消进入稳定 期,经营利润又开始回升。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被淘汰、兼并,行业格局向更合理方向 发展。最终目标是大的规模、低的成本、合理的利润及优势的竞争空间。2005年新一轮 格局演变再次来临。同时从价格规律来看,PVC行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企业运作依靠信息、原料、规 模及诚信优势获得长期稳定利润。1985年PVC最高价格1230美元/吨,1995年最高价位 1060美元/吨,2004年价位较高,近期达980美金,2005年进口

26、外盘价位再超过900美 元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三、PVC反倾销的影响:PVC反倾销确实使进口冲击减弱,但矛盾并不会因此消失,国产与进口的冲突正逐 步转变为国产PVC之间的竞争。国际氯碱获利周期来临,2004-2007年是全球PVC获利高峰,中国也不例外。但反 倾销使中国的利润期提前来临,在利益驱动下,国内产能扩充超过正常速度。结果使中 国获利周期提前结束。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中国内部竞争残酷期就会来临,至少PVC利润会大幅度减少。 PVC企业应该居安思危,提前谋求行业理性发展。3.1对国产PVC的影响使国产PVC加速发展,包括能力和产量,2002年已经拉开序幕,2005年将达到高 潮。200

27、3年中国PVC产量420万吨,较02年增长60万吨。3.2对进口的影响2002年PVC进口已经提前预演,2003年实际进口量与去年基本相当,5主要出口 国家(或地区)PVC变化被提前预知,其中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出口中国减少,起到了 反倾销的作用,但台湾、韩国不降反涨。虽然进口成本增长,但通过改变销售渠道(多 数改核销),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台湾韩国PVC不断增多。其它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及欧洲、拉美PVC出口中国也在不断增多。今后2年中国PVC 进口数量会逐步恢复到反倾销前水平,进口压力重新出现。应对的方法只能是在加大反 倾销范围的同时练好内功。与PVC粉进口量情况比较,2003年PVC 一般贸易数

28、量较去年相当,维持61万吨,反倾 销5国(或地区)减少数量比较明显,特别是俄罗斯,但其它渠道及时补充。但随进口 渠道不断拓宽,PVC 一般贸易进口一定会逐步增加,进口影响特别是一般贸易进口影响 不会因反倾销而消失。只要有需求就会有进口。3.3对反倾销所针对5国(地区)的影响1、俄罗斯:2002年俄罗斯PVC出口中国23.5万吨,月均约2万吨;2003年月均只 维持万余吨,全年出口中国12.4万吨,较前几年确实有大幅度减少。货紧所以价,在中 国PVC资源短缺情况下,俄罗斯PVC成了抢手货。2、日本:货源影响主要是一般贸易冲击,2002年日本PVC 一般贸易出口中国18.4 万吨,2003年大幅度

29、下降到5万吨。虽然日本出口中国总量仍然有41.8万吨(02年41.8 万吨),但一般贸易市场流通量确实大幅减少。3、台湾:2002年台湾地区PVC粉一般贸易出口大陆8.3万吨,虽然一般贸易出口 略有减少,但总量出口不降反升,达到47.9万吨,较02年40.8万吨增加许多,而销售 渠道主要是加大核销力度,与日本竞争最为激烈。4、韩国:2002年韩国PVC 一般贸易8.27万吨,与台湾数量相当,考虑来料加工, 02年出口中国14.5万吨。2003年出口量增加到18.3,反倾销后不降反增。但总体来看, 韩国近年不断开拓其它销售渠道,中国已经不是其出口唯一,即使不反倾销,韩国PVC 对中国也不会形成严

30、重冲击。5、美国:2002年美国PVC粉出口中国4.6万吨,问题10万吨,对中国的影响并不 大,只是前2年全球PVC市场不景气,造成美国过剩PVC冲击中国。2003年全球PVC 进入获利周期,美国PVC季节性冲击也随之消失,出口中国现在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 美国PVC基本退出了流通领域,多数货源直接进入加工企业。表44、反倾销后FVC月均出口中国情况,戏。3年单位:万吨内容1日本台湾卜俄罗斯提韩国Q美国QPVC 粉441.卯.47.如12. 418.舞0. 520. 51口0.心3.4 对成本的影响PVC反倾销直接结果是PVC社会资源供应不足,利益驱动PVC能力大幅度扩充,电石 法路线首当其冲

31、,后果是电石资源配套不足,资源开始紧张。同时电力紧缺、政策限制、 基础原料不足等一系列因素又加重了这种不足。电石涨价不可避免。而电石上下游产品 涨价刺激了电石涨价的步伐。结果造成PVC成本及价格不断推升。四、PVC上游原料概述4.1氯乙烯单体(V CM)4.1.1全球概括氯乙烯(VCM)全球基本分为欧洲、美洲及亚洲三大贸易圈,相互干扰程度不大, 欧洲货源主要来自西欧,平衡东欧进口需求。美洲VCM主要来自美国,过剩资源出口拉 美各国。亚洲内部货源又形成2个贸易圈远东、东南亚。远东过剩资源主要供应中 国需求,部分货源按合同销售东南亚。中东氯乙烯资源主要用来补充西亚及澳洲空缺。2002年世界VCM的

32、生产能力增长1.3%,达到2233万吨。其中北美占39.5%,西欧 占29%,中欧占10%,东北亚占7%,中东占5%,南美占4.5%,其它地区占5%。2003 年产能继续增加1%。由于装置的关停,2002年北美VCM的生产能力减少0.5%,2003 年新产能陆续投产,将增加1.3%。其它区域主要表现为东欧和拉美。日本左右亚洲市场日本EDC进口减少,VCM出口增多的状况继续维持,2003年上半年单体出口 36.3万吨, 较去年35.9万吨有所增多,但第4季度集中停车检修,影响了后续出口数量,全年出口 量没有超过去年70.1吨大关,但也达到了 69万吨。日本的东南亚合资用户对VCM需求增多,但中国

33、对单体需求量仍然最大,上半年中国 需求不理想,处于滞涨期并造成日本出口中国不增反降,02年上半年28.2万吨,03年同 期25万吨减少了 3万吨。但这种情况下半年得到改变,全年出口中国53.3万吨,较02 年48.7万吨又有增多。2003年日本VCM出口东南亚增多主要是受当地装置检修及长期意外停车影响,这种情 况是暂时的,即出口东南亚大幅度增多没有连续性,中国仍然潜力最大。同时今年的紧 缺也不代表亚洲VCM供需失衡,货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不会延续。中国挤压利润空间2003年以来,受基础化工原料原油、乙烯价格大幅上涨影响,VCM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乙烯、EDC、VCM和电石4条生产路线比较,2003

34、-2004年VCM法PVC生产企业压力 最大,利润最低。3.2 对进口的影响2002年PVC进口已经提前预演,2003年实际进口量与去年基本相当,5主要出口 国家(或地区)PVC变化被提前预知,其中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出口中国减少,起到了 反倾销的作用,但台湾、韩国不降反涨。虽然进口成本增长,但通过改变销售渠道(多 数改核销),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台湾韩国PVC不断增多。其它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及欧洲、拉美PVC出口中国也在不断增多。今后2年中国PVC 进口数量会逐步恢复到反倾销前水平,进口压力重新出现。应对的方法只能是在加大反 倾销范围的同时练好内功。与PVC粉进口量情况比较,2003年PVC 一般

35、贸易数量较去年相当,维持61万吨,反倾 销5国(或地区)减少数量比较明显,特别是俄罗斯,但其它渠道及时补充。但随进口 渠道不断拓宽,PVC 一般贸易进口一定会逐步增加,进口影响特别是一般贸易进口影响 不会因反倾销而消失。只要有需求就会有进口。2003-2005年全球VCM能力扩充统计单位:万吨,国家。公司4NW3 年J2004年2005 年口比利时2L沛%荷兰2ShinEtsu-2113葡萄牙4BorsodChem-p波兰qAnwilp20俄罗斯qKaproLaktam: p13. 5墨西哥4F已ID已京口1所巴西2Solvay;21p印度2IPCLzp2S3.3对反倾销所针对5国(地区)的影

36、响1、俄罗斯:2002年俄罗斯PVC出口中国23.5万吨,月均约2万吨;2003年月均只 维持万余吨,全年出口中国12.4万吨,较前几年确实有大幅度减少。货紧所以价,在中 国PVC资源短缺情况下,俄罗斯PVC成了抢手货。2、日本:货源影响主要是一般贸易冲击,2002年日本PVC 一般贸易出口中国18.4 万吨,2003年大幅度下降到5万吨。虽然日本出口中国总量仍然有41.8万吨(02年41.8 万吨),但一般贸易市场流通量确实大幅减少。3、台湾:2002年台湾地区PVC粉一般贸易出口大陆8.3万吨,虽然一般贸易出口 略有减少,但总量出口不降反升,达到47.9万吨,较02年40.8万吨增加许多,

37、而销售 渠道主要是加大核销力度,与日本竞争最为激烈。4、韩国:2002年韩国PVC 一般贸易8.27万吨,与台湾数量相当,考虑来料加工, 02年出口中国14.5万吨。2003年出口量增加到18.3,反倾销后不降反增。但总体来看, 韩国近年不断开拓其它销售渠道,中国已经不是其出口唯一,即使不反倾销,韩国PVC 对中国也不会形成严重冲击。5、美国:2002年美国PVC粉出口中国4.6万吨,问题10万吨,对中国的影响并不 大,只是前2年全球PVC市场不景气,造成美国过剩PVC冲击中国。2003年全球PVC 进入获利周期,美国PVC季节性冲击也随之消失,出口中国现在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 美国PVC基本

38、退出了流通领域,多数货源直接进入加工企业。表44、反倾销后PVC月均出口中国情况/2003年单位:万吨内容”日本4台湾俄罗斯韩国口美国4 ;PVC 粉口4147.霁12.如18. 3-霁;般贸易Q0. 5.0.加0.如P4.2二氯乙烷(EDC)全球二氯乙烷(EDC)货源偏紧的状况仍然在持续,但随EDC成本压力逐步减缓、 用户原料自备逐步加强、路线选择更加灵活等条件逐渐成熟,EDC资源紧缺的程度并没 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不会是越来越少而是逐步改善。亚洲EDC用户不断加强原料自备,包括LG化学、台塑(FPC)、韩华(HanWha) 及日本钟渊、东曹等,外需进口呈减少趋势。这种内部自给程度加强一方

39、面是解决受制 于人的困扰,一方面与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有直接联系。欧洲一些传统EDC用户也在改善自己的原料系统,造成西欧EDC过剩不得不开拓 其它渠道,东欧PVC厂商都是直接采购氯乙烯(VCM),没有EDC使用传统,因此EDC 增多使亚洲用户增加了更多选择机会。据了解,挪威Norsk Hydro与荷兰 ShinEtsu使瑞典、德国的EDC资源10余万吨EDC资源另寻他路。美国、中东是最主要的EDC供应基地,货源辐射全球。美国近年EDC出口不断减 少,但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中东近年EDC出口资源不会有太大波动。另外,拉美仍然 是传统出口货源地,虽然供应量没有美国、中东重要,但他的补充作用不容忽视。可

40、以定义:全球EDC仍然短缺但紧缺程度逐步改善,由前两年的短缺30余万吨逐 步恢复到2005年的10余万吨不足。WW5年全球EDC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供应P北美卜.拉美4中东口亚洲口欧洲a272:-110M3.眺20需求日、韩、含A中国q东南亚Q即度W欧洲卜285:-1005W9亚洲EDC今年(2003年)韩华氯碱能力完成6万吨扩建,达到62万吨,增加氯气 主要用于TDI消耗,同时也扩充了 EDC能力。Hanwha由原来的EDC少量进口到今年的 3-5万吨出口,并且随氯碱装置扩建及去瓶颈改造(2006年),EDC出口量会逐步增多。 台塑17万吨氯碱扩充与韩华同步进行,2004年配套技改增加1

41、6-20万吨EDC,达到80-90 万吨,此时仍需进口,但2004年EDC进口量会由50万吨减少到33万吨。技改同时, 台塑在南北两个工厂都在筹建EDC新工厂,2004-2005年陆续增加能力40万吨,2006 年台塑EDC能力达到130万吨,此时完全自给并略有出口。4.3电石4.3.1电石供需国际需求大环境好转,电石出口增加,同时中国电石需求也大幅度增加,PVC对电 石需求增加是根本因素。近2年我国PVC扩充明显,增长达到18%。同时实际产量增 长也达到16%,从增长比例看。产能增速大于产量增长,虽然产量增长幅度已经很大, 但后续仍有继续提增潜力,对电石的需求不会减少。在PVC增长中,电石法

42、PVC产量 增长达到19%,对应电石消耗增长约17%,对电石需求特别明显,但电石增长只实现了 14%,供需增长出现差距。从增长比例可以看出,今后2年电石待发展空间很大。在电 石紧缺情况下,为尽可能满足PVC需要,其它产品消耗电石比例下滑,乙快、PVA、石 灰氮等下滑了 5%降到20%。4.3.2具体介绍 电石法PVC产量近年增长较快,所占比例 逐年增长,由2001年的55%快速涨 到今年的61%。但电石产量增加有限,经过1997-1998 年市场打击,产能受到了影响,1999年才逐步走出阴影,但产量增长幅度明显不能配套 PVC需求。但电石产能却增长有限,供需失衡终于在今年爆发,结果是电石货紧价

43、扬。 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电石供不应求也有其它因素,如电力、煤炭资源不足或配套不平 衡产生的瓶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根本性供需失衡是决定因素。电石供需量表单位:万吨J内容2002 年e2003年妒增长全国PVC年产能43351018. 6%.PVC实际产量口36342516. 7%.电石法PVC产量P210我W1盼电石广里7485日5313. 4%.PVC制造用量234340017. 6%.乙烷、PVA.石灰氮等133碰、-15%电石实际缺口 .,&43167%五、国内市场总述及后市展望:2003是PVC行业丰收年,在氯碱周期性高峰大背景下,PVC反倾销又起了推波助 澜作用

44、。2004年PVC成本在不断推升,PVC继续赢利,利润回报应该略逊03年。7月 份国内多数PVC企业检修,特别是大厂检修影响严重。7-9月份应该继续是好市场,高 峰应该出现在8月份。10月份以后亚洲重大检修都恢复生产,同时进入淡季消费,PVC 价格进入新一轮回调。从上面大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在亚洲还是世界上,中国都已成为PVC树脂的生产和 消费大国之一。2003年400余万产量和600万吨消费量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PVC产 消大国,并且这种地位会在今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国总能力达到510万吨,2005年之前新增生产能力主要以石油路线为主,按计 划总产能到2005年底可达89

45、0万吨,但由于资金原因、成本原因以及环保等因素,部分 大项目有望搁浅或推迟,部分小电石法生产商的扩建也将被取消。台塑宁波、齐鲁石化、沧州化工、天津大沽等20万吨以上的大项目,合计137万吨 能力2005年年底前肯定全部投产,其它项目按50%上马,即再加上至少100万吨,实际 产能届时将可达750万吨。2003年PVC行业共形成生产企业71个,当年增加4个,2004年PVC企业继续增 多,泰兴新浦、台塑宁波、二、聚丙烯(PP)概况:聚丙烯最突出的性质是多面性,它能适合于许多加工方法和用途。它的价值和多面 性主要来自与优良的耐化学品性能、在宗的热塑性塑料中中最低的密度和最高的熔点、 适中的成本。1

46、.化学和性能聚丙烯(简称?)与聚乙烯PE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每隔一个碳原子上就有一个甲 基,这起到使链硬化的作用。除非这些甲基处于链的同一侧位置上,聚合物不会结品。 在Natta和Ziegler(互相独立地)开发出立体定向催化剂之前,只能生产出软且粘连的 的无规立构聚丙烯。商业塑料的硬度和耐溶剂性来源与结品性。PP的链比PE的硬,因 而PP具有较高的熔化温度和抗张强度,但结品度较低。PP均聚物的熔点约为330?,取 决于加热速度和热历史。在PP链上间隔地插上乙烯(无规共聚),聚合物链会变得更缺乏规则和更柔软,从 而降低共聚物的结品度、模量、熔点和熔点锐度。典型的无规共聚物是比较透明的,熔 点在2

47、93-305?范围内。当乙烯含量升高时,聚合物的结品度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乙烯-丙 烯橡胶(EPR)。另一类重要的共聚物是抗冲击非均相共聚物。这些产品是由橡胶(有时为PE)在均 聚物基体中聚合而制得的。所用橡胶通常为EPR,它生成一个与均聚物基体分离的相态, 形成有光雾、半透明的外观。这些材料并非真正的嵌段共聚物,因为其中的橡胶相可被 溶剂所萃取。用EPR和PP共混可得类似产品,抗冲击共聚物具有和均聚体物相似的熔 点。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在PP加工过程中很重要。在446?和4.75磅负荷下的熔体流动 是熔体粘度的一个指数,该指数与重均分子量相关。商品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有低至0.25 克/10分钟到高

48、达800克/10分钟。分子量分布用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来表示, 高结晶度PP的这个比值可以高达11;而用做熔吹织物的PP则可低至2.1。这个比值在 纤维纺丝过程中极为重要,而且影响到挤压挤出物胀大模塑内应力和定向过程。象大多数聚合物一样,聚丙烯会氧化,特别是在熔化加工过程中。就PP而言,采取 清除攻击叔氢的自由基来保护聚合物。对于在高温下长期使用的PP,则采用复杂的多组 分稳定剂体系;对于限制气味或味道的场合,稳定体系比较简单。如果用于防阳光(紫 外线)可加入炭黑或用专门的稳定方法。聚丙烯现状及发展聚丙烯树脂是热塑性树脂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目前在产量上已经超过聚乙烯和 聚氯乙烯。世界聚丙

49、烯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注塑制品,其中用于货物的周转箱是其主要用途;由 于其密度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也大量用于汽车配件。另外聚丙烯在纤维和薄 膜方面所占的比例也较大。1999年世界聚丙烯消费量达到约2650万吨。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聚丙烯消费国。在中国聚丙烯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这部分产品 大约占聚丙烯总用量的50%60%。中国大陆聚丙烯的另外一个主要消费领域是薄膜,约 占13%左右,其中以BOPP薄膜为主。中国一直是聚丙烯的进口大国,国内装置能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1999年国内聚 丙烯表观消费量约411.1万吨,产量达到264.7万吨,自给率从1998年的57.7

50、%上升为 1999年的64.4%,这主要与1999年国内投产新装置较多有关。在中国的70家聚丙烯生产企业中,有23家企业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19家企 业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中国300万吨聚丙烯生产能力中,中国石化集团公 司约占66.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约占26.7%;在中国265万吨聚丙烯产量中,中 国石化集团公司约占73.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约占23.0%。2000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将有多套聚丙烯生产装置投产。预计到2005年,聚丙 烯生产能力将达到4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预计约为620-650万吨。到2010年聚丙烯表 观消费量预计为830-840万吨

51、。预计到2005年,中国聚丙烯消费市场中编织制品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拉丝料市 场转向饱和,而专用料市场的供需缺口大幅扩大,而共聚注塑料取代拉丝料成为供需缺 口最大的品种;BOPP薄膜料和CPP薄膜料因包装业的迅速发展而快速发展,供需缺口 进一步扩大;纤维料因土工材料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的市场机遇,需求增长较快,供需缺 口扩大。三聚乙烯(PE)的概括近期PE市场回顾与分析外盘市场:市场成交通道依然没有打开,除了核销工厂根据订单接一些原料之外, 进口商继续在场外驻足观望。人民币市场价格基本保持在高位,波动较小,交投不活跃。 大部分进口商不考虑进场。目前国外供应商报价依然在高位,成交很淡。商社报价水平

52、 基本与供应商持平,因此成本普遍较高。LDPE:上周市场成交清淡,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马来西亚报价1430-1440美元/ 吨CFR CMP,11月装船;印度高压1020FA20在1430美元/吨CFR CMP成交。LLDPE:上周市场成交清淡。新加坡一供应商报盘1180-1190美元/吨CFR CMP, 中东线性商社报价1170-1180美元/吨,韩国线性商社报价1150美元/吨CFR CMP,台湾 供应商线性报价1180美元/吨CFR CMP。HDPE:上周低压市场成交总体比较清淡,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韩国大部分供应 商现无报价。中东低压膜报盘1170美元/吨CFR CMP,11月装船。马

53、来西亚低压膜供应 商报价1160美元/吨CFR CMP,11月装船。台湾一供应商低压膜报价1180美元/吨CFR CMP。内贸市场:近一周国内市场总体比较疲软,价格有一定程度下滑,交投不旺。本周 一各石化库存压力已经有明显下降,出厂价格已开始逐步回升。下游需求比较平稳,企 业基本不备货,依然按需采购。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市场逐步企稳甚至出现小幅上涨 的迹象,东北和西北市场平稳,西南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华北地区:上周末至本周初整体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成交略有放大的迹象。周末国 内石化销售情况有所好转,库存明显降低。另外,乙烯单体在各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小 幅上涨。进口货方面,部分港口,线性的价格比上周

54、出现了50-100元/吨的涨幅,贸易商 封盘者居多。河北地区,买卖双方入市均不积极,成交疲软。河南地区,中原乙烯库存 量下降明显,周边价格普遍上扬,走货情况良好。华东地区:本周一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交投清淡。国内石化出货速度比较慢,压力 有所增加。贸易商观望的居多,下游正常采购。江苏常州地区:受国内石化上调出厂价 影响,今日市场稳中有升,成交一般。山东临沂地区:山东市场今日价格稳中有升,成 交清淡,贸易商基本以谨慎观望为主。华南地区: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成交稍有放量。国内石化近期在降价后成交良好, 库存降低较快,广石化持续封盘。部分下游出来随用随拿拿了一些货,但每单的数量较 小。广东地区,汕头市场

55、,周末价格小幅上涨50元/吨左右,但整体市场成交无明显放 量,珠江三角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成交依然以贸易商之间的成交为主。福建地区,周 末市场明显企稳,尚无大涨,成交尚不活跃,贸易商心态平稳。东北地区:上周末至本周初整体市场价格比较平稳,部分品种成交略有放大。国内 石化方面,各厂家均维持出厂价不变,销售略有好转,贸易商目前库存偏低,尚无大量 备货的意向。目前东北地区进口高压货源价位在14900-15000元/吨,线性货源价位在 11600-11800元/吨,低压膜价位在11700-11900元/吨,拉丝价位在10500-10600元/吨。 国产线性货源价位在11000-11100元/吨,低压拉

56、丝料货源价位在10400-10500元/吨,低 压注塑料货源价位在10500-10600元/吨。西北地区:上周末至本周初整体市场价格保持平稳,成交稍有放量。下游企业开工 率有所提高,对线性的需求有所增加。兰州石化和独山子石化销售平稳,库存量正常。 西北地区进口线性货源价位在11700-11800元/吨,低压膜料货源价位在11800-12000元/ 吨;国产高压货源价位在14300-14400元/吨,线性货源价位在11200-11300元/吨,拉丝 料货源价位在10900-11000元/吨,低压注塑料货源价位在10900-11000元/吨。西南地区:市场价格上涨明显,成交有所好转。中油西南销售转好,加之货源依然 偏少,周一下午封盘,预计近日有可能上调价格。下游工厂近期开始逐渐出来拿了一些 货。目前,西南地区国产高压在14700-14800元/吨;国产线性为11400元/吨;国产低压 拉丝5000S在10800-10900元/吨左右,国产低压注塑在10900-11000元/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