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9316097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620.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每秒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次加法运算;每秒每秒50次乘法运算;次乘法运算;平方和立方计算;平方和立方计算;Sin和和Cos函数数值运算;函数数值运算;其它更复杂的计算其它更复杂的计算。第一台电子计算第一台电子计算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于)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年在美国诞生。第第1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946年年ENIAC计算机公布计算机公布 ENIAC(电子数字积分机与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机与计算机):研制单位:美国宾夕法

2、尼亚大学研制单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用用 途:途:军事计算军事计算运算速度:运算速度:5000次次/秒秒体积价格:体积价格:170平方米,平方米,30吨,吨,140千瓦,千瓦,40万美元万美元 其逻辑元件采用其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电子管,存储器件为,存储器件为磁鼓磁鼓,典型逻辑,典型逻辑结构为结构为定点运算定点运算;用;用低级语言编程低级语言编程,无操作系统无操作系统。代表人物:英国科学家代表人物:英国科学家艾兰艾兰图灵图灵和美籍匈牙利科和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学家冯冯诺依曼诺依曼。冯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诺依曼计算机模型。2)存储器以)存储器以二进制形式二进制形式存储指令和数据;存储指令和数据;3)存

3、储程序存储程序工作方式;工作方式;4)五部件以)五部件以运算器为中心运算器为中心进行组织。进行组织。1)计算机计算机由由运算器运算器、存储器存储器、控制器控制器和和输入输入/输出输出五个部件组成;五个部件组成;冯冯诺依曼计算机诺依曼计算机组成组成存存储储器器运运算算器器控控制制器器输输入入输输出出 图图1 1.2 2 计计算算机机基基本本组组成成数数 据据地地 址址指指 令令地地 址址 二、第二代计算机二、第二代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到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年代中)逻辑元件采用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晶体管,其内存储器由磁芯构成,磁,其内存储器由磁芯构成,磁鼓与鼓与磁带磁带成为外存储器。成为外存储

4、器。逻辑结构实现了浮点运算,并提出了逻辑结构实现了浮点运算,并提出了变址变址、中断中断、I/O处理处理等新概念。出现了多种等新概念。出现了多种高级语言高级语言及其及其编译编译程序。程序。晶体管晶体管(1948)三、第三代计算机三、第三代计算机(60年年代中到代中到70年代中)年代中)逻辑元件与存储器均由逻辑元件与存储器均由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实现;实现;硬件上,硬件上,微程序控制微程序控制、高速缓存高速缓存、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流流水线水线等先进计算机技术开始使用;等先进计算机技术开始使用;另一大特点是大型另一大特点是大型/巨型机与小型机同时发展。巨型机与小型机同时发展。出现出现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5、,它具有资源调度、,它具有资源调度、人人/机通信机通信和和输入输出控制等功能;输入输出控制等功能;小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中中/小规模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1950s)四、第四代计算机四、第四代计算机(70年代年代中期开始中期开始)大规模(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和超大规模(VLSI)集成电路及微处)集成电路及微处理器为这一代计算机的典型特征。理器为这一代计算机的典型特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并行处理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超标量技术超标量技术: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

6、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 IC集成度提高的规律集成度提高的规律Moore定律定律:由于硅技术的不断改进,由于硅技术的不断改进,每每18个月,集成度将翻一翻,速度将提个月,集成度将翻一翻,速度将提高一倍,其价格将降低一半高一倍,其价格将降低一半(Gordon E.Moore,1965年年)进一步提高集成度的问题与出路进一步提高集成度的问题与出路n问题:问题:u线宽进一步缩小后,晶体管线条小到线宽进一步缩小后,晶体管线条小到纳米级纳米级时,其电流时,其电流微弱到仅有几十个甚至几个电子流动,晶体管将逼近其微弱到仅有几十个甚至几个电子流动,晶体管将逼近其物理极限而无法正常工作物理

7、极限而无法正常工作.n出路:出路:u在在纳米尺寸纳米尺寸下,纳米结构会表现出一些新的下,纳米结构会表现出一些新的量子现象和量子现象和效应效应,人们正在利用这些量子效应研制具有全新功能的,人们正在利用这些量子效应研制具有全新功能的量子器件量子器件,使能开发出新的,使能开发出新的纳米芯片纳米芯片和和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u同时,正在研究将同时,正在研究将光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发展光子学,研作为信息的载体,发展光子学,研制制集成光路集成光路,或把电子与光子并用,实现,或把电子与光子并用,实现光电子集成光电子集成.五、新一代计算机五、新一代计算机 新器件和新器件和非冯非冯诺依曼诺依曼结构已成为结构已成为新

8、一代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的公认标志。的公认标志。神经元、生物芯片、分子电子器件、超导计算机、神经元、生物芯片、分子电子器件、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日本第五代计算机系统研究计划(日本第五代计算机系统研究计划(1982-1992年),年),确立确立并行推理并行推理将是未来信息处理的核心。将是未来信息处理的核心。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小结小结n19461946年研制成功第年研制成功第1 1台台数字电子数字电子计算机计算机n6060多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多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u性能、体积、价格、性能、体积、价格、u应用领域和装机数量应用领域和装机

9、数量u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u使用的元器件使用的元器件F第第1 1代:电子管磁鼓代:电子管磁鼓F第第2 2代:晶体管磁芯代:晶体管磁芯F第第3 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F第第4 4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n 应用模式:应用模式:n 集中计算模式集中计算模式n 分散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n 网络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n 普适计算模式(?)普适计算模式(?)问题:问题:60多年来没变的是什么?多年来没变的是什么?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类似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类似六、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六、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中国古代对计算机理论与计算工具方面曾作出过中国

10、古代对计算机理论与计算工具方面曾作出过杰出贡献杰出贡献 十进制计数系统十进制计数系统: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 十进位记数法为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最妙的发明之一 二进制数的位二进制数的位:八卦中的八卦中的“一一”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而八卦中的“-”叫做阴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筹算筹算:利用算筹作为运算工具;:利用算筹作为运算工具;珠算珠算:以算盘作为工具,在元代已广泛使用。:以算盘作为工具,在元代已广泛使用。我国一、二、三代机的推出比世界上一、二、我国一、二、三代机的推出

11、比世界上一、二、三代机晚了整整一代,但这是自力更生研制出三代机晚了整整一代,但这是自力更生研制出来的。来的。国防科技大学先后于国防科技大学先后于1983年和年和1992年研制成年研制成巨型机系统银河巨型机系统银河和和,运算速度都超过亿,运算速度都超过亿次。均配有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编译程序等次。均配有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编译程序等系统软件。系统软件。1995年年5月,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月,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心研制的“曙光曙光1000”大规模大规模并行处理机并行处理机诞诞生。该机峰值速度可达每秒生。该机峰值速度可达每秒25亿次单精度浮点亿次单精度浮点运算,内存容量

12、为运算,内存容量为1000MB,结点机间总通信,结点机间总通信容量为每秒容量为每秒4800MB。21世纪初,世纪初,“曙光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超级服务器”问世。由问世。由70台节点计算机组成,台节点计算机组成,280个处理器,峰值浮点个处理器,峰值浮点运算速度达每秒运算速度达每秒4032亿次,内存容量亿次,内存容量160GB。n中国中国“超级电脑超级电脑”诞生诞生n运算速度230万亿次/秒 2008-08-29n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近日研制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制造和应用超百万亿次商用高性能制造和应用超百万亿次商用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的国家。据介绍,“曙光5000”是面向网络的高性能计算机,同时也是面向信息服务的超级服务器。它的系统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230万亿次浮点运算。除了超强计算能力,它还拥有全自主、超高密度、超高性价比、超低功耗以及超广泛应用等特点。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