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314250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佚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佚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佚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佚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佚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佚名: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思想的博客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06-11-6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 一、考点提示1. 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评价。儒家思想为何长期被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 法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评价。尊儒尚法为何成为汉武帝及后世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根本思想?3. 我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发展、嬗变 及其成熟。4. 简述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根源。5. 近代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评价。6.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及其评价。7. 中国古代的思想解放。正确评价“百家

2、争鸣”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8.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并能正确加以评价。二、知识整合(一)总体归纳:在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墨家、和儒家的影响最大。秦朝“以法为教”。西汉时期黄老思想一度主导地位。汉武帝时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佐、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即“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的兼容并蓄的特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鸦片战争起,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先后成为主流思想。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知道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

3、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的了重大的胜利。(二)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排斥。西汉: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朝: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引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时期: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儒学受到批判。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注意思想的

4、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儒学正统地位被废除。2近代新思想的演变 维新思想 内容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代表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三民主义内容 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

5、义。代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影响 成为辛亥革命的知道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等代表 李大钊 、陈独秀等影响 成为新思想的主流,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知道思想。 新三民主义内容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影响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革命运动兴起。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知道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 含义: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

6、况的科学的知道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保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 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知道思想,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知道思想。这是中共思想理论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 内

7、容: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改革是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和发展是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上: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三步走战略;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中共是领导核心,爱国统一战线是重要依靠力量。影响: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

8、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共十六大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三)历代的思想解放潮流1中国古代的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经历着大变革。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墨家:墨翟创

9、立,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儒家:代表是孟子、荀子。道家:代表是庄子。法家:代表是韩非子。影响: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针,促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危机日益加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影响: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2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新思想的萌发背景:民族危机的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代表: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洪仁矸等影

10、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对后世思想家产生极大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背景: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中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意义: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上:列强加紧侵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

11、流。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等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延安整风运动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意义: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文革”虽然结束,但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扔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要否定“文革”,必须坚持“两个凡是”。内容: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意义: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