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教案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19313288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采桑子·重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采桑子·重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采桑子·重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采桑子·重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桑子·重阳》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采桑子重阳?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词的意境 ,品味词的豪放风格。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教学重点:1、浓郁的诗情画意。2、反复诵读 ,在吟诵中体味词的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检查?沁园春长沙?的背诵。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二、写作背景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 ,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 ,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 ,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 ,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 ,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

2、了当时的心情。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 ,一接触“秋字 ,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慨;在他们笔下 ,“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 ,把秋写得无比可爱 ,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 ,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沉着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三、诵读 ,理解文意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2集体朗读。3补充注释:【采桑子】44个字。双调。前阕 ,后阕各4句。平字押韵 ,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 ,韵律匀整和谐 ,但这不是规那么 ,而是作者的技巧。【重阳】9月9日的节

3、日。因为在我国古代 ,六为阴数 ,九是阳数 ,农历九月初九 ,两阳相重 ,故叫“重阳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重阳节习俗: 1登高:九月重阳 ,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 ,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 ,因此 ,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 ,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 ,步步高升;锻炼身体。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 ,无高可攀 ,就防止米粉糕点 ,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 ,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4赏菊:喝菊花酒。“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 ,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黄花】菊花。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 ,所以

4、在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仗 ,黄花笑逐臣见子?九日龙山饮诗?。李白的诗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 ,但毛泽东的一定是盛开的菊花 ,秋天花香浓郁。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 ,飞来飞去袭人裙。咏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围绦绕的情景。四、阅读鉴赏: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 ,一扫衰颓萧瑟之气 ,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 ,写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 ,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 ,气度恢弘。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 ,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1、分析上片“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 ,起势突兀。前句泛论人生天道 ,

5、后句带出重阳入题。“天难老三字是纲 ,笼罩全篇 ,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首先 ,“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比照着说 ,一有尽 ,一无穷;一短促 ,一长久;一变化快 ,一变化慢。既对立又统一。其次 ,“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的开展变化 ,生生不已 ,光景常新。再次 ,“人生易老不是慨叹人命朝露 ,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而恰恰相反 ,着重说的是“天难老 ,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 ,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 ,让小我化入大我 ,以有涯积为无涯 ,尽可能多发些光和热 ,生命才更充实更珍贵。它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 ,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 ,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

6、阳承首句而来 ,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 ,又言及时令 ,点题明旨 ,引起下文:“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 ,年年都有重阳节 ,看似不变 ,其实也在变 ,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 ,此地别有一番风光。“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 ,都有重阳 ,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 ,也往往作诗填词 ,大约不外花酒空愁 ,一片萧瑟 ,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 ,意趣横生 ,戛然独造。假设说“今又重阳 ,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 ,那就横扫千古了。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 , ,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

7、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 ,胜利可喜 ,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 ,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 ,有色有香 ,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 ,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 ,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 ,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2、分析下片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 ,写凭高远眺 ,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 ,秋去又秋来 ,“一年一度秋风劲 ,这个“劲字 ,力度极强 ,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 ,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 ,而是振奋。诗人的感

8、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为什么“胜似春光?这里可以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春风比秋风更强劲 ,秋景比春景更壮阔。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 ,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 ,就感“寥廓江天万里霜 ,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 ,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五、强调鉴赏本词要点:1、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从大处着眼 ,从人生感悟落笔 ,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 ,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9、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个“霜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画景 ,它既指“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的霜叶 ,也指“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霜天。这样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 ,杂树生花 ,群莺乱飞来 ,实在是别有风致。这秋高气爽、江净波平、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 ,难道不“胜似春光么?2、重叠的句法。?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两句 ,词家常用叠句 ,如辛弃疾词:“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又如吕本中词:“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用

10、叠句的 ,那么与第二句断读;不用叠句的 ,那么通读下来。这里的“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都似叠非叠 ,有反复又有递进 ,既断读却又连转 ,语势流宕 ,音节浏亮 ,风调韵致都极隽美 ,句法那么为创格。于此等处 ,似不着力 ,却见出含英咀华的功夫。六、拓展延伸:1、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 ,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试举例赏析。A、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怀。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 ,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

11、有声有色 ,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 ,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 ,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 ,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 ,备述了人生的苦况 ,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B、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赏菊:喝菊花酒。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 ,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C、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茱萸 ,茱萸 ,又名“越椒或“艾子 ,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是一种重要植物 ,气味辛烈 ,可以防止肮脏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 ,

12、祝福全家平安。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主客相契 ,情景交融 ,“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2、鉴赏古人于军中写重阳。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 ,而在战地重阳 ,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 ,只是故园的菊花 ,还未能免俗 ,了无新意。读过“战地黄花分外香这类诗句 ,感染到诗中所洋溢的那种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再回过头来 ,检阅古人的重阳诗词

13、 ,无论陶潜的“露凄喧风息 ,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 ,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无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李白的“携壶酌流霞 ,摩菊泛寒荣?九日?、“九日龙山饮 ,黄花无数新?九日?、“坐开桑落酒 ,来把菊花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无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登高?;无论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 ,休休明日黄花蝶边愁?南乡子?;无论黄庭坚的“花向老人头上笑 ,羞羞 ,白发簪花不解愁?南乡子?岂不是无一例外 ,完全可以“一览众山小了吗?七、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读本?蝶恋花答李淑一? ,比拟?词二首?与之风格上的不同。2、作业:课外搜集毛泽东诗词名句。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