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视野下的美学学科检讨论文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307444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哲学视野下的美学学科检讨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哲学视野下的美学学科检讨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哲学视野下的美学学科检讨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历史哲学视野下的美学学科检讨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哲学视野下的美学学科检讨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哲学视野下的美学学科检讨论文 美学学科自身的惯性,总是让学习者与研究者都具有一种集体无意识,通俗讲,也就是常拥有一致的“一般的看法”。在这种集体无意识下,我们常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重要分支,美学史则作为美学学科本身的与“美学原理”所并列的一个研究分支,若把美学史视为一门学科的话,则又可以视作“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而历史哲学则是“历史学”与“哲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历史”一词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类的过去,人类的一切活动、创造以及所经历的事件;二是指历史学,即人们对自己的过去的记述和认识。也可以把这两层意思表述为客观历史和主观历史。历史哲学,乃是关于历史的哲学,也可分为两部分:

2、关于历史过程本身的哲学和关于历史学的哲学”。如此看来,若按一般的看法,即把美学视为哲学的一重要分支,那么“美学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哲学史”的一个分支,侧重点在于“史”,而“历史哲学”侧重点在于“哲学”本身。二者侧重点的不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进行学科的比附,但“历史哲学”的研究领域“关于历史过程本身的哲学”和“关于历史的哲学”往往会从哲学的高度来探究“历史”与“历史学”本身,这对于美学及美学史的研究是有重要启发的。以上的叙述无非表明“哲学”“历史”二元如何衍生出“美学”;美学史”、“历史学”、“哲学史”、“历史哲学”等学科概念,但是上文所叙述内容都有“若按一般的看法”这样的一个逻辑起点,

3、若此逻辑起点本身存在问题,那么所有的叙述就需要重新检讨,而对此逻辑起点的检讨则需我们对“美学”的检讨之后来完成。一、“美学”学科哲学定位的反思。自中国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引介以至专门性研究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一百年的中国美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走完了西方整个美学史的发展,对西方美学思想的译介、接受,以至成为一时的风气,最终将这门本应为边缘性的学科推向了显学,这个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普遍西化的反映,也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的一种折射。作为我们通常的美学入门学科的“美学原理”,常从本质论、美感论、范畴论、审美教育论等方面探讨。但是“美学原理”这门学科缺充满了诸多“尴尬”:停留于

4、哲学思辨层面的美学原理,缺乏实证的检验,姑且称之为美学门外汉的“入门学科”,或者称之为众多学者建立“各领风骚若干时”的工具,出于“美学”研究本身的尴尬,笔者以为称之为“入门学科”并不为过。我们知道美学本质论的无法言说已经成为当今学人的“无奈”共识,其根本乃是因为“美”本身的不可言说性,而对不可言说性的对象强求言说则无异于自取烦恼,不便言说的领域,笔者主张暂可不言说。对于“美感论”,我们心理学本身的发展仍然处于“前科学性”,注定了审美心理学研究的难度,也注定了审美心理学的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的停滞,作为原本归结于哲学门类的美学学科,研究者本身缺乏自然科学的素养,更加剧了美感研究的非科学化程度,所以美

5、感论的突破有待时日,从而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此我们就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美学原理”,我们知道,“原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规律的存在是必然的,对规律的发现工作是科学的,这就要求我们应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去寻找唯一的“原理”,反观当下借助“美学原理”的词话构建的众多理论体系却缺乏起码的科学性,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会起到误导的作用,且容易形成学术话语霸权。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美学原理呢?笔者以为,美学原理要最大化地追求科学性

6、,追求唯一性,但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文科学工作者无力言说,那么就干脆不去言说。这并非是取消美学学科本身,而是暂时回避,不能痴人说梦。那么我们美学究竟在什么地方能有所作为呢?这个问题留在后文再叙,笔者试图从历史哲学研究中获取相关启示。二、美学学科“新作为”的生长点。若按一般的看法,将美学视为哲学的一门分支,历史哲学的研究对美学研究应该有所启示,而对美学史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无论对“一般的看法”作如何检讨(即使视美学为一门科学),进行美学史研究的前提是确立一科学的历史观,也就是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问题。1、“美学历史学”与“历史美学”的猜想。对美学史的本身研究自然构

7、成了“美学历史学”这样的交叉学科,研究重点落实到“史”,也就是必须要求研究者有自身的“历史观”。若以“美学”为落脚点,以“历史”为限定,也就是对历史进行美学研究,以美学的思维研究历史,审视历史,有无合理性,有无可能,值得我们思考。若“历史美学”的说法可以成立,那么也就是我们似乎可以对“关于历史的美学”这一领域进行思考了。2、“历史断裂缝隙”与“历史连续性”。确乎,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似乎对历史断裂的缝隙有了漠视感,当陡然发现这种缝隙的明显化时,才会关注连续性问题。在美学领域,无论是生活审美,或自然审美,艺术审美等等,我们都面临这样的情况。譬如,在生活审美中,我们由于生活的压力,忽视了

8、普通人、同学、同事,以至父母、子女、夫妻等等的关心与关爱,在“缝隙”产生的时候,往往怀念过去儿时的生活美好,或向往历史上农耕民居的人伦关系;在自然审美中,在社会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当“缝隙”产生时候,我们向往历史上的自然状态,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的兴起,都是对历史连续性问题的关注;在艺术审美中亦然。而对历史连续性的关注,其实就是第(1)点中的“历史美学”的思维方式。正如上面引文中指出的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认识,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活动。因为这种认识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改变社会历史过程的内在因素。”若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以美学思维考量时,考量的

9、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活动。3、美学“常识”与美学“科学”。常识和科学乃是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谈论相同的世界。就美学而言,我们往往也面临着美学常识与美学科学的问题,若给予说明,那就是说美学常识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审美的常识(自然而然的体会),而美学科学需要仔细辨析了。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这里的说法,将美学科学理解为一种自然科学的分析,其实自然科学的尴尬同样导致美学的尴尬,我原先主张美学科学应该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试图去客观描述审美本身的方方面面,也就是一种客观实证的方法。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渐渐改变了自己的原先看法。也就是正如作者所说,本来存在于生活常识中的审美现象,若想“科学地”处

10、理它们,就会滑向一边了,不是诚实的研究者。那么究竟该如何去研究美学本身呢?我们也许会说应该用对常识的描述性的方式去描述美学常识,以之取代美学科学,但作者并不主张仅仅停留于描述性,而是应该对我们日常的描述性去给予语言的分析。其实这样的看法似乎并不妥当。因为“语言”本身已经是第二层,而非本原。4、语言、常识、科学。我们知道语言乃是事实的一种表达工具,已经是属于第二层,语言的蕴含力是无法达到对事实本身的完全反映。(作者虽然也意识到根本的错误看法是这样一种意义理论,即坚信语言反映了、复制了或描绘了实在。但依然主张对语言本身进行分析,拒绝科学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当然,我们也许会对“事实”这个词常常发生怀

11、疑,也就是真正存在所谓的“事实”吗?“事实”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模糊性的范畴。即使姑且不论此点,我们对历史认识的依据又是什么,无非就是历史遗物与语言本身。对“常识”的描述是“语言”的运用,对规律的探究是“科学”的做法,我们当下更多的是对美学常识的分析,而在此分析中又不能仅仅停留于语言,而是在语言之外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其他被公认的语言。如此才能切实把握美学常识,虽然得到的美学并非“科学”,但其方法确是“科学”的,简单概括的讲就是美学研究需要的是探究语言背后、语言之外的证据,在这种探究中方法上追求科学的方法,而又不能将此处的科学简单理解为自然科学的做法,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12、。讨论至此,有两点问题似乎依然尚未明晰,一是关于“若按一般看法”的检讨,二是回答“那么我们美学究竟在什么地方能有所作为呢?”先来检讨“若按一般看法”,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其实已经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不能仅仅将美学界定为“哲学”的一分支学科,当下更多的要赋予科学性的研究,但这里的科学性又非自然科学的科学性,而是一种客观的“解释”,主要指向于一种更为客观地描述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再来回答美学研究在什么地方能有所作为,美学原理本身的尴尬性,难以言说性,决定了在美学原理上的突破是困难的。笔者始终有这样的观点,美学的重点乃是在于美学史本身,这也就是笔者试图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美学史观而努力的目的。无论中西美学史,古今美学史,都是我们应该给予较多关注的领域,在这种关注中,透过语言的描述,寻求物的证据,从而获得一个较为完满的证据链,如此才是科学的,才是客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