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产业汇报材料分析

上传人:泓****询 文档编号:19303224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钠电池产业汇报材料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钠电池产业汇报材料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钠电池产业汇报材料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钠电池产业汇报材料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钠电池产业汇报材料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钠电池产业汇报材料2021年四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

2、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国家正式提出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突破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

3、关键技术,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行。一、 钠电池电解液-溶质:性能存在缺陷,六氟磷酸钠生产技术需进一步开发溶质作为电池电解液关键成分之一,直接决定电解液的性能。和锂离子电池以锂盐作为溶质提供Li+相似,钠离子电池的溶质为钠盐,是Na+的主要提供者,不但影响电池的功率和循环性能,还会影响容量和安全性。在选择钠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本身的物化性能包括黏度、电导率、热稳定性等优异;(2)与溶剂混合后对电极的兼容性;(3)保持对电池其他组分具有电化学惰性的特点,例如电极、隔膜和集流体等。三条路线各有优缺,NaPF6综合性能最佳。市场上钠盐大致分为含氟钠盐(NaPF6,NaTFSI,NaFS

4、I等),含硼钠盐(NaBF4,NaBOB等)以及其他钠盐(NaCLO4等)三条路线。NaPF6除了本质的安全问题外,综合性能最佳,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钠盐。由于其化学性质,每种钠盐的应用各有优缺:(1)NaPF6热稳定性强,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在300时几乎没有安全损失,但NaPF6对水很敏感,容易产生高度腐蚀性的氢氟酸(HF)与SEI膜的碱性成分反应,产生有害气体来削弱刚性SEI膜;含氟磺酰基团的钠盐(NaTFSI,NaFSI等)虽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无毒的特点,但是其阴离子对铝箔集流体具有腐蚀作用。(2)NaBF4是常见的含硼钠盐,但受制于电导率的限制,应用较少。NaBOB是一种新型环保钠盐,

5、具有较高热稳定性,但受制于溶解度无法大规模应用。(3)NaCLO4应用于碳质电极会使其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高的库仑效率,但NaCLO4难于干燥且易制爆。适配高性能钠电,钠盐材料应进一步开发。目前,常用的钠盐主要有六氟磷酸钠(NaPF6)、高氯酸钠(NaClO4)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钠(NaTFSI)等,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满足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需求。要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除了使用添加剂(如氟代碳酸乙烯酯)外,还需要寻找高性能的钠盐。目前,理论层面上发现部分含氰基无氟钠盐、有机硼酸类钠盐、氟类咪唑衍生物钠盐和有机酰胺类等钠盐具备一定的性能优势。筛选性能优良的钠盐,进而加入添加剂优化电解质

6、体系,从而提高SEI的稳定性、抑制钠枝晶的生长及改善电极材料/电解液的界面相容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六氟磷酸钠的生产技术储备为行业壁垒。多氟多2022年9月表示,六氟磷酸钠均价超过50万/吨,其价格受限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处于行业早期,上游产品未成规模化,并且六氟磷酸钠的生产技术储备为行业壁垒,难度较大。二、 钠电池负极材料-软碳:储钠比容量较低,中科院无烟煤技术赋予软碳负极新前景软碳成本低、产碳率高、电子传导性好,但较低的可逆容量严重制约了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制备软碳材料的前驱体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原料及其下游产品,如煤、沥青、石油焦等,原料成本较为低廉。相比于硬碳,软碳中富含的sp2碳导致更

7、高的电子导电性和倍率性能,但是直接碳化的软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表现出较低的可逆容量,储钠容量较低,而且没有储钠平台,限制了其实用性。近期研究表明,通过制备纳米结构、设计多孔结构来有利于钠离子的快速传输;异相原子掺杂来增加其层间距、提高电导率和缺陷数量;预氧化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其石墨化,促进无序结构的形成,从而有效提升储钠容量。这些方法均为改性软碳材料以提升其储钠容量提供了理论基础。中科院无烟煤技术赋予软碳负极新前景。中科院物理所采用其作为前驱体,得到一种新型软碳材料。不同于来自于沥青的软碳材料,其在1600C以下仍具有较高的无序度,产碳率高达90%,储钠容量达到220mAh/g,循环稳定性优异,

8、最重要的是在所有的碳基负极材料中具有最高的性价比。以其作为负极和Cu基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制作的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100Wh/kg,在1C充放电倍率下容量保持率为80%。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出现和低成本的驱动,如果能以低成本软碳为前驱体,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碳负极材料,将进一步促进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届时软碳或将在钠电负极市场分得更大份额。三、 钠电池市场空间:储能-2025年有望达到5068GWh发电侧和电网侧的主要场景是大型储能,即大储。区别于户用的小功率储能,大储设备对一致性、储能功率和循环寿命的要求较高,主流技术路线是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在新能源电站、电网等场景。预计2023-202

9、5年大储装机量分别达到998、1690、2824GWh。预计钠电池在大储市场的渗透率将逐年升高,2023-2025年分别达到1%、3%、8%,2025年对应的大储钠电池需求量将达到2259GWh。用电侧储能,主要包括工商业配储、户用配储、通信基站配储三大场景,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是磷酸铁锂电池。用电侧储能前景广阔,预计2023-2025年钠电池在工商业配储、户用配储、通信基站配储的渗透率将逐年升高,2025年对应的钠电需求量有望分别达到544GWh、1833GWh、432GWh。预计2025年储能对钠电池的需求有望超50GWh。四、 锂电池价格上涨,推动钠离子电池需求量的增加钠离子电池的研发起步

10、较早,产业化应用的速度不及锂离子电池,但近年来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热度持续上升。在1967年,高温钠硫电池出现是钠离子电池发展的萌芽时期,到1979年法国的Armand提出了摇椅式电池的概念后,由于锂离子电池体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石墨负极储钠能力欠缺,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几乎停滞。直至2000年加拿大Dahn等发现硬碳负极具备优异的可逆储钠能力,学界才继续推进。到2010年,随锂离子电池研究和产业链建设趋于成熟,以及对锂资源的担忧,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进入复兴时期。直至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宣布计划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叠加锂价在2021年底-2022年年初快

11、速上涨,引发全产业链对互补、替代方案钠离子电池的高度重视,涌现数十家推动钠离子电池及原材料量产的企业。磷酸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近年来由于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导致锂离子电池产能的提升,从而出现碳酸锂价格飞涨的局面。数据显示,我国磷酸锂价格在2021年年末到2022年年初价格增长迅速,导致锂离子电池原材料成本较高,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将使其在大规模储能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时,锂元素的地壳丰度只有00065%,我国锂资源十分短缺,大部分依赖于进口,而钠元素的地壳丰度为274%,地域分布广泛,我国的钠资源较锂资源相对丰富,成本低廉。为了防止国外对锂资源的垄断,我国将大力

12、发展钠离子电池,以替代锂离子电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锂资源短缺引发的储能电池发展受限问题。因为能量密度的短板,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尚出现在中高端的电动汽车上,在微型电动车及两轮电动车上将率先应用。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两轮电动车的产销量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产量从2017年的3113万辆增加到2021年的5443万辆,销售量从2017年的2943万辆增加到2021年的4100万辆。由于两轮电动车产品价格较低,适合中、小型城市和县乡市场的用户,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有利于促进钠离子电池需求量的增长。当前电动两轮车、A00级电动车受锂离子电池价格上涨的影响,选择性价

13、比较高的钠离子电池进行替代,随着电动两轮车、A00级电动车的不断发展,钠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向好发展,同时,钠离子电池可利用廉价的钠盐取代锂盐作为电池关键原料,已经成为新一代储能电池研究的热点,在快速发展的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在2017-2021年中,我国钠离子电池供给量和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市场价格走势不断下降,从2017年的714亿元/GWh下降到2021年的666亿元/GWh。目前,我国钠离子电池处于发展前期,还未形成基本的产业链。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在2017-2021年间,中国钠离子电池专利申请量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钠离子电池的

14、申请量有小幅下降,较2019年减少33项,根据IP管家统计,2022年1-11月的申请量达到了1379项,可见,钠离子电池逐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未来市场占有率也将逐步提升。五、 钠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提升生产工艺,有望进一步降本添加剂是指在电解液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其含量较低,能明显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按作用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过充保护添加剂等。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添加剂一般进行混合使用来协调性能,凸显效果。成膜添加剂会在溶剂分子之前发生还原反应,在电极表面形成SEI膜,避免溶剂与电极直接接触,提升电池的性能。常见的成膜添加剂主要有: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

15、烯酯(VC)、亚硫酸乙烯酯(ES)和丁二酸二甲酯(DMS)等。据钠离子电池中VC添加剂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数据,VC添加剂用量不宜过低和过高,用量低时效果不显著,用量过多则会导致形成过厚的SEI膜,降低电池首效。目前常用电解液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性,阻燃和过充保护添加剂被用于增加安全性能。阻燃添加剂一般是含氟和磷的有机物,在高温时能够生成游离的含磷和含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清除氢和氧自由基,终止放热链反应,从根本上发挥阻燃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更多是用阻燃溶剂配制电解液,来实现更好的阻燃效果;过充保护添加剂主要是某些可以在高电压下发生电聚合或氧化还原穿梭的有机物,本质上通过添加剂自

16、身发生反应消耗过充电流,维持电池的电压电流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表明以NaPF6ECDEC作为基体电解液,使用3%的联苯(BP)添加剂后,氧化电位由47降至43V,消耗了过充时产生的电流,导致电压不会继续上升,保证电池安全。六、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钠离子电池未来发展前景广阔1、钠离子电池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规模量产有望实现由于钠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与锂离子电池相同,因此,钠离子电池可以借鉴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经验,极大的简化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序。但是由于钠离子半径要比锂离子大70%,导致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足,为此,相关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钠离子电池应用的关键问题被逐渐攻克,前期制

17、约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正负极材料均已实现技术突破,层状氧化物正极+碳基负极+有机电解液体系的钠离子电池即将迈入到商业化阶段,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天然的优势,尤其是在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更为显著,锂离子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将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2、钠离子电池前景广阔,跨界企业加速布局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受原材料影响价格猛涨,相关企业成本增加导致盈利减少,为此,锂电池相关企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钠离子电池来替代锂离子电池发展。在资源方面,我国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与锂资源相比能很好的减少对国外资源的需求。在价格方面,由于钠离子电池正极用铜铁

18、锰,负极用无烟煤做的碳,整体电芯成本低于锂电池,并不会像锂离子电池一样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价格较为稳定。在性能方面,钠离子电池由于高安全性而受到行业重视。随着钠离子电池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钠离子电池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应用范围在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不断拓展。在储能方面,随着未来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将逐渐替代锂离子电池在储能方面的应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在电动汽车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政策驱动的产物,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能量密度不足,钠离子电池能够在微型汽车方面得到加速应用。七、 钠电池正极材料-层状金属氧化不可逆容量损失、易吸水受潮层状氧化物的苦恼:不可逆容量损失,恶化循环性能;易

19、吸水受潮,恶化加工性能。晶格扭曲及相变的产生,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恶化循环性能。由于层状结构氧化物通常为过渡金属元素与周围六个氧形成的MO6八面体结构组成过渡金属层,钠离子位于过渡金属层之间,形成MO6多面体层与NaO6碱金属层交替排布的层状结构。这些结构在钠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晶格扭曲并产生相变,阻碍了钠离子的传输扩散,使得大部分钠离子游离在材料的表面,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形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同时恶化循环性能,导致电池性能衰减甚至失效,从而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现有技术大部分采用掺杂极少量的变价金属以达到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目的,如振华新材专利CN114975982A,钠创新能源CN

20、114005969A等。烧结后易产生残碱,导致材料易吸水受潮,恶化加工性能。在层状结构氧化物制备过程中,考虑到钠元素的流失,材料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加入过量钠盐,导致材料烧结后钠盐残留,主要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形式存在,简称残碱。如果钠离子电池极材料的碱性过高,在加工过程中会导致材料易吸水受潮,在搅浆过程中黏度增加,容易形成果冻状,导致加工性能变差。针对此问题,目前主要通过水洗、酸性气体等工艺进行改进,如中科海纳采用低温二次烧结,使得层状正极材料完全去除水分后,通过酸性气体与层状正极材料表面的残碱反应,降低材料表面的残碱含量。八、 钠电池合成端-产业化进度成本是关键成本低是钠电未来大规模应用的核心优

21、势,从理论来看,钠电池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钠盐成本低廉、集流体改换价格更低的铝箔等方面,使得钠电理论成本相比锂电下降30-40%。但目前的实际价格并非如此,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此前公布钠电池时表示:钠离子电池不是刚推出来就很便宜,因为目前的供应链规模还很小,不够成熟,钠离子电池可能比锂离子电池贵一些。产业化进度较慢导致正负极材料的原料成本、生产成本及加工费较高,辅材度电摊薄低于锂电,且钠电尚存能量密度的劣势,导致钠电度电成本高于锂电、摊薄效应远低于锂电,成本优势尚未凸显。技术提升与规模化量产提速是钠电降本的关键路径。如果钠离子电池降本进度不及预期,将难以在未来应用中与锂电池竞争。目前钠电池正负极材料选择及制备工艺等方面仍存在改善空间,正负极材料厂家需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正负极材料的劣势,努力达到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平衡,实现正负极材料售价的降低;同时电池厂商也需进行技术提升,实现钠电更高的能量密度,成本摊薄效应将随之显现,共同助力钠电降本。此外,电池厂商应加速钠电规模化量产,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布局和规划产能建设,如宁德时代规划2023年形成钠电基本产业链,中科海钠已于2022年7月落成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等等,但目前钠电量产进程仍旧缓慢。若钠电规模化量产速度得到提升,钠电制造成本将会进一步被摊薄,从而进一步降低钠电成本,钠电成本优势将得到凸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