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294338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TUV充电桩电缆技术规范1. 导体 -芯数:2, 3, 4, 5带或不带信号控制线-导体属于EN60228中第6类-镀或不镀锡推荐线截面:0,5; 1; 1,5; 2,5; 4; 6; 10;16 mm2 注:1)未标明温度条件者均为室温,即23 士 2C。2)电缆长期使用温度为-40C125C和-40C105C两种等级。3)125C料为低烟无卤阻燃,用于单芯线。4)105C料为阻燃(电缆要求通过成束燃烧C),用于多芯线。5)125C料3000h试验温度为125C, 240h试验温度为150C,热过载温度为 175C。105C料3000h试验温度为105C,240h试验温度为

2、135C,热过载温度为150C。6)125C料要求抗撕性能好,6N/mm以上(按橡皮电缆的试验方法)。7)240h、150C老化试验后材料不变色、不褪色。2. 隔离层允许使用合适的材料隔离层缠绕导体3. 绝缘必须使用规定的绝缘材料包覆导体- 绝缘必须为挤包,且必须是实心的和均匀的。去除绝缘后必须不损伤绝缘本 身以及导体或存在的镀锡层- 绝缘厚度的规定值应符合标准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值,绝 缘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90%-0,1mm4. 芯线及填充- 芯线须绞合- 允许使用中心填料5. 内护层(若有)绞合芯线必须被与外护套或绝缘相同材料的内护套包覆内护套必须是挤包在绝缘芯线上,

3、允许嵌入绝缘线芯间的空隙形成实际上的 圆形内护套与绝缘间不应产生有害的作用内护套不应粘连绝缘芯线内护套厚度规定值必须符合标准规定6. 屏蔽- 裸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的屏蔽应包覆在内护套上- 铜丝的标称直径应符合标准给定值- 屏蔽长度 100mm 内总绞接数、绞和角、填充系数均须符合标准要求7. 护套或外护套- 必须使用规定的护套材料包覆屏蔽或绞合芯线- 外护套必须为单层挤包,且必须是紧密吻合,但与屏蔽或芯线不粘连- 护套厚度的规定值应符合标准规定。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值,护套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85% -0,1mm8. 信号控制线信号控制线(若有)应与芯线绞合一允许带有屏蔽层,其填

4、充系数均须符合标准要求厚度规定值必须符合标准规定9. 铭牌标识-商标(厂名)-型号-额定线截面标识应印刷或压印在护套上。9.铭牌标识印刷的标识必须持久且可读。2 PfG 1908 EV07BQC4Q-H 3G6mm2(厂名或商标厂名或商标) 卜(jURSPRUNGXYZURSPRUNGX7ZL3帚黄/縁芯缓史戦覷无箕/緑芯議址熬级2關.兰3箕/绿;.做兰11黄/绫撤:黑攻霉竄黑茨*鼠岂敬黑侦信号揑制殘(若有)应为梏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第1部分一般规定编制说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013年9月1. 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发展新能

5、源动力汽车已经逐步成为全球 共识。电动汽车作为解决方案之一,其普及将对新能源应用以及交通系统产生积 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也将为电动汽车相关传导充电系统产品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 机遇。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用于电动汽车与电源的充电连接,是电动汽车传导 充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该类产品性能的优劣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将产 生直接的影响。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是随着电动汽车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电缆形式,国 际上先进国家也正在积极进行该产品的研发,我国自2010年以来也逐步进行该 类产品的研制,由于该类产品目前尚无相应的IEC标准、也无国家标准,各方对 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评估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将来

6、更好地规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 系统用电缆的市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 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针对该产品的使用前景及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出口需求进行 了广泛的调研,对该产品的使用场合和特点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结合电动汽车传 导充电系统用电连接装置的要求,根据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使用场合 和特点,提出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技术规范,其中包括结构尺寸、 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抗弯曲和伸展性能、抗外部压力性能和环境性能等方面的 要求,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技术规范主要参照了 EN 50525-2-21-2011、EN 50525-2-41-2011、EN 50525-

7、2-82-2011、EN50525-2-83-2011、EN50525-3-21-2011、GB/T18487-2001 等标准以及国内在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制造方面技术领先的电缆制造 企业的企业标准,并根据检测中心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模拟试验研究 经验进行编制。2. 工作过程综述2.1技术要求制定原则为使本技术规范能够符合生产、设计和使用单位为保障产品安全运行而对产品提 出的技术要求,有助于完善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质量的检测,在技术要求 制定过程中,结合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的发展状况,我们遵循了如下几 个原则:l 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1l 本规范在国内成熟电缆标准

8、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标准及企业标准,对产品的安 全方面制定技术要求,与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相协调;l 本规范充分考虑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水平,尽量 消除不同电缆企业对组件技术要求的差异性。2.2 起草过程说明本技术规范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联合起草。为制定本技术规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与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 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收集有关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技术要求及参 数,跟踪有关国外标准进展,并正式启动项目。根据国内一些电缆生产企业送检 充电系统用电缆样品,分析其电缆结构、电性能参数、物理机械性能

9、参数、特殊 检验要求等信息,着手编写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基本框 架及要求。在 2012 年 12 月前,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在已完成基本技术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组织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的生产 企业进行了一次技术交流会,与企业技术人员充分探讨了在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 中企业关心的技术问题,企业对技术规范提出了一些修订意见。在 2013 年 4 月,为审慎地确保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的技 术参数及编写格式符合有关各方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一步组织了有国家 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以及国内主要充电系统用电缆及电缆料的生产 企业参

10、加的评审会,会议对技术规范的各项内容作了进一步详细讨论,提出修改 建议。根据修改建议,起草组对技术规范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并获得起草组其他 单位以及评审单位认可后,形成本次送审稿。2.3 起草组成员本技术规范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 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技术规范主要参加起草单位: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有限公司、广东奥美格传导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市七星电缆有限公司、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中 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3. 技术要求主要内容说明3.1 适用范围和目的3.1.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额定

11、电压直流l.OkV及以下和交流450/750V及以下电动汽车 充电系统用电缆(以下简称充电桩电缆)的分类与命名、结构和要求、试验方法、 成品电缆试验、标志、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保管等要求。本技术规范包括的电缆适用于慢速、快速充电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与电动汽车 之间的连接,也适用于便携式充电装置与充电电源之间的连接。3.1.2目的充电桩电缆可在室内或室外使用,室外使用时充电桩电缆应满足高寒、日光、雨 水以及汽车用油类物质的侵蚀,这就要求电缆具备适用于使用场合的抗紫外线、 臭氧、耐高低温和化学侵蚀等特殊性能。充电桩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频繁的拉伸弯曲或被电动汽车碾压等外界的机械 损伤,所以这也要求

12、充电桩电缆满足特殊的机械性能要求如曲绕、弯曲、车辆碾 压试验等。3. 2产品型号产品型号如下表表1电缆型号 及名称对照表 型号名称EV-EF乙丙橡胶绝缘氯丁橡胶(或类似材料)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 统用电缆EV-E90U乙丙橡胶绝缘聚氨酯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EV-WDYJYJ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护套电动汽车传 导充电系统用电缆EV-SS热塑性弹性体绝缘热塑性弹性体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 电缆EV-VV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EV-S90U热塑性弹性体绝缘聚氨酯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EV-EFPF乙丙橡胶绝缘铜丝编织屏蔽氯丁橡胶

13、(或类似材料)护套电动汽 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EV-E90UPU乙丙橡胶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氨酯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用电缆EV-WDYJYJPYJ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铜丝编织屏蔽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护 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EV-SSPS热塑性弹性体绝缘铜丝编织屏蔽热塑性弹性体护套电动汽车传 导充电系统用电缆EV-S90S90PU热塑性弹性体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氨酯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 系统用电缆EV-VVPV聚氯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取氯乙烯护套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 统用电缆注:直流充系统用电缆的产品代号为“EVDC-”其它同上述。3.3主要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主要技术要求的制定依据如下:

14、1、产品型号规格选定:在参考TUV标准1908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缆企业实际 供货的产品要求,电缆分为直流充电系统用和交流充电系统用电缆,导体标称截 面积定为3.2.2条规定的范围;绝缘和护套材料根据国内企业实际供货的型号以 及产品实际使用条件的因素包括了热塑性弹性体、乙丙橡胶或类似合成橡胶,氯 丁橡胶、聚氨酯、交联聚烯烃以及聚氯乙烯等材料。2、产品型号命名原则:参考国内电缆标准的一般型号代号及顺序,材料代号尽 量与已有国内标准的标识相同。3、电性能要求:耐电压试验参考 GB/T 12706.1-2008、EN 50525-2011、TUV1908 的有关要求设定。4、绝缘护套机械性能要求:绝

15、缘和护套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主要参照了TUV1908,GB/T 5023-2008中对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要求。5、成品电缆性能要求:成品电缆的静态曲绕和曲绕试验参照了 GT/T 5023.2-2008 中的试验方法要求;车辆碾压试验参照了 TUV标准1908中的试验方法;扭摆试 验参照了 ISO 14572标准中相关检验方法及要求耐气候试验参照了 UL1581中规 定的试验方法。125 度和 105 度新能源汽车电缆绝缘和护套料要(电缆性能符合GB/T25085,等同ISO6722)试验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条件参照标准击穿场 强kV/mm20GB/T 1408体积电Qm1020C浸水 2h, 500

16、V,1minGB/T 3048.5阻率抗拉强 度Mpa10.5III型试样,厚度为1.0 士0.1mmGB/T 1040断裂伸长率%180III型试样,厚度为1.0 士0.1mmGB/T 1040拖磨mm拖磨长度大 于规定值用150J石榴石砂带,施加规 定重力,沿电线轴向垂直的 方向摩擦电线直至绝缘磨 穿。砂带移动速度1500 士 75mm/min。在电线圆周相邻 90方向各进行次共4次, 取4次的平均值为测量值。GB/T25085 第 9.2 条刮磨次刮磨次数大 于规定值用直径0.255 (或0.45) 士 0.01mm不锈钢针,并施加一 定压力刮磨电线绝缘直至刮 穿。刮针位移:20 士 1

17、mm; 频率:50 士 5 次/min。GB/T25085 第 9.3 条高温压力刀口处厚度 不小于原厚 度的40%;电 压不击穿。用厚0.7 士 0.01mm刀口,在 规定温度下,施加规定压力 4h,冷却后取出,浸水施加 交流电压1kV/1min。GB/T25085 第 7.1 条低温卷 绕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在-40 士 2C放置(连同规定 直径的卷绕芯轴)4h,然后 卷绕规定圈数。取出回复至 室温,目测检查绝缘不裂, 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8.1 条低温冲 击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在-15 士 2C放置(连同试验 装置)16h,然后用规定重量

18、的重锤从100mm高度自由落 下,冲击电缆。取出回复至 室温,目测检查绝缘不裂, 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8.2 条3000h长 期老化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在规定温度下放置3000h,取 出后恢复到室温,在室温下 在1.5倍电线外径芯轴上卷 绕规定圈数。卷绕后目测检 查绝缘不裂,浸水施加交流 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0.1 条240h 短 期老化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在规定温度下放置240h,然 后移入-40 士 2C冷冻室16n 后,在-40 士 2C下在5倍电GB/T25085 第 10.2 条线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 数。

19、取出后在室温下目测检 查绝缘不裂,浸水施加交流 电压 1kV/1min。热过载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在规定温度下放置6h,取出 后恢复到室温,在室温下在 1.5倍电线外径芯轴上卷绕 规定圈数。卷绕后目测检查 绝缘不裂,浸水施加交流电 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0.3 条热收缩mm绝缘任意端收缩W2100mm长试样3根,在150 士 3C下放置15min,测量每个 试样每端的收缩。GB/T25085 第 10.4 条温度和 湿度变 变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试样在室温下在1.5倍电线 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数, 放入咼低温父变试验箱。从 -40 士 2C到规定最高温度和 湿

20、度然后再回至【-40 士 2C, 如此重复进行40次。升温和 降温期间湿度不作规定,恒 温期间湿度保持在80100% 之间,恒温时间应至少为升 温和降温时间之和的3倍。 取出回复至室温,目测检杳 绝缘不裂,浸水施加交流电 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1.6 条耐液体汽油%外径变化率 不大于15; 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50%2.2.4-三甲基戊 烷+50%甲苯;浸泡温度:23 士 5C ;浸泡时间:20h。浸 泡前后在同一位置测量电线 外径,每个试样测三点取平 均值。在室温下在5倍电线 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数。 卷绕后目测检查绝缘不裂, 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

21、1min。GB/T25085 第 11.2 条柴油%外径变化率 不大于15; 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90%lRM903+10%对二 甲苯;浸泡温度:23 士 5C; 浸泡时间:20h。浸泡前后在 同一位置测量电线外径,每 个试样测三点取平均值。在 室温下在5倍电线外径芯轴GB/T25085 第 11.2 条上卷绕规定圈数。卷绕后目 测检查绝缘不裂,浸水施加 交流电压1kV/1min。机油%外径变化率 不大于15; 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lRM902;浸泡温度: 50 士 3C ;浸泡时间:20h。 浸泡前后在同一位置测量电 线外径,每个试样测三点取 平均值。在室温下在5倍电

22、 线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 数。卷绕后目测检查绝缘不 裂,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1.2 条酒精%外径变化率 不大于15; 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85%乙醇+15%汽油标 准液;浸泡温度:23 士 5C; 浸泡时间:20h。浸泡前后在 同一位置测量电线外径,每 个试样测三点取平均值。在 室温下在5倍电线外径芯轴 上卷绕规定圈数。卷绕后目 测检查绝缘不裂,浸水施加 交流电压1kV/1min。GB/T25085 第 11.2 条动力转向液%外径变化率 不大于15; 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IRM903;浸泡温度: 50 士 3C ;浸泡时间:2

23、0h。 浸泡前后在同一位置测量电 线外径,每个试样测三点取 平均值。在室温下在5倍电 线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 数。卷绕后目测检查绝缘不 裂,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1.2 条自动变 速箱液%外径变化率 不大于15; 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Dexronlll ;浸泡温 度:50 士 3C ;浸泡时间: 20h。浸泡前后在同一位置测 量电线外径,每个试样测三 点取平均值。在室温下在5 倍电线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 圈数。卷绕后目测检查绝缘 不裂,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1.2 条发动机 冷却液%外径变化率 不大于15

24、; 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50%乙烯基乙二醇 +50%蒸馏水;浸泡温度:50 士 3C ;浸泡时间:20h。浸 泡前后在同一位置测量电线GB/T25085 第 11.2 条外径,每个试样测三点取平 均值。在室温下在5倍电线 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数。 卷绕后目测检查绝缘不裂, 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电池酸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标准液:HS04 (密度1.26 士 0.05);电线上滴电池酸, 放入90 士 2C烘箱中8 h。 取出继续滴加电池酸,再放 入90 士 2C烘箱中16 h。如 此重复这个程序两次。回复 到室温,在室温下在5倍电 线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 数。卷绕

25、后目测检查绝缘不 裂,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1.2 条热水Qmm目测绝缘不 裂、不击穿。 绝缘电阻不 小于10。标准液:10g/lL氯化钠溶液; 浸泡温度:在5倍电线外径 芯轴上卷绕最少3圈,浸入 盐液,同时施加DC48V。7天 后停止施加直流电,在该温 度盐水中测量绝缘电阻。如 此为一个周期。共进行5个 周期。然后目测检查绝缘不 裂,浸水施加交流电压 1kV/1min。GB/T25085 第 11.5 条耐臭氧目测绝缘不 裂。臭氧浓度:(1 士 0.050) X10;温度:65 士 3C ;时 间:192h。试样在5倍电线 外径芯轴上卷绕规定圈数。 放

26、置规定时间后取出,目测 检查绝缘不裂。GB/T25085 第 11.4 条人工气 候老化老化后绝缘 断裂伸长率 不低于原始 伸长率的 50%。温度:50 士 5C ;湿度:55 士 5%;喷水周期:每次喷水 时间5min;两次喷水之间间 隔20min;总人工气候老化时 间:750h。老化后恢复到室 温下进行机械拉伸。GB/T16422.2抗延燃Sec;mm绝缘上火焰 应在外部火 焰撤除后 70S内熄灭。本生灯灯管内径9mm,火焰长 度100mm,内部蓝焰长度 50mm。样品长600mm,与水平 面呈45,本生灯与样品垂GB/T25085 第 12 条绝缘上端未 烧焦长度不 少于50mm。直,在

27、距电缆上端500mm处 燃烧电缆,蓝焰顶端正好对 齐电线。15S(2.5mm及以下) 或25S(2.5mm以上)后撤除火 焰。注:1)未标明温度条件者均为室温,即23 士 2C。2)电缆长期使用温度为-40C125C和-40C105C两种等级。3)125C料为低烟无卤阻燃,用于单芯线。4)105C料为阻燃(电缆要求通过成束燃烧C),用于多芯线。5)125C料3000h试验温度为125C, 240h试验温度为150C,热过载温度为 175C。105C料3000h试验温度为105C,240h试验温度为135C,热过载温度为150C。6)125C料要求抗撕性能好,6N/mm以上(按橡皮电缆的试验方法)。7)240h、150C老化试验后材料不变色、不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