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9294063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摘要】位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松嫩平原是我国的北大仓,这里土地肥沃、气 候适宜,农产品质量上乘,但近些年来为了追求增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加 之畜禽养殖粪便和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一些乡镇工业又带来了工业污 染,本文就东北地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和措施。【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对策1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环境现状“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城市环境污染和工业环境污 染得到了有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农业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有 效控制。尽管东北地区乡镇工业起步晚、发展慢,养殖业起步也不快但污染问题 也逐步显现,

2、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地域和气候等原因农村环境好于南方,但一些 问题也十分突出。1.1生活污染严重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普遍没有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人畜家禽粪便都 运至村外土坑或低洼处堆存,有的村屯垃圾和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养殖户多的村 屯畜禽粪便乱推乱放,问题更加严重。农村生活污水随处泼倒,污染物冬季和十 旱时在土壤中富集,下雨时集中释放。不仅影响农村环境,流到河流中还会造成 河流污染,渗入地下,会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农村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30公 斤(按城市居民用水下线50%计),排放量按用水量65%计算;COD按每人每天 0.06公斤(按城市居民排放下线计算)计算;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公斤

3、计算。 东北地区(辽、吉、黑三省)2010年人口总数为10818万人,农业人口为5562 万人,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39588万吨,COD约为122万吨,生活垃圾约 1015万吨。可见生活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影响农民生活。1.2畜牧业发展导致污染加剧东北地区地处黄金玉米带,为了加快粮食转换步伐,很多地方都把发展畜牧 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很多地方制定了“畜牧业发展倍增计划”,在各 级政府的扶持下,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由于污染防治设施不到位,还有 很多选址不当,畜禽粪便、臭气污染引发环境信访逐年增加。根据辽宁、吉林和 黑龙江省2010年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辽宁省全年肉类总产量

4、407.2万吨,禽蛋 产量275.7万吨,牛奶产量121.2万吨。生猪出栏2682.7万头,年末存栏1567.6 万头。吉林省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32.72万吨,鲜蛋类总产量95.64万吨, 牛奶总产量43.50万吨。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454.6万头、293.7万 头、305.65万只和3.78亿只。黑龙江省全年猪牛羊禽肉为195.8万吨,牛奶552.5 万吨,蛋105.3万吨。根据畜禽养殖粪便排放系数和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 推算东北三省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COD约564万吨、NH3-N约为55万吨。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已经远远超过生活。虽然畜禽粪便有很大部分还田,但其

5、产生的污染仍不能低估。1.3农村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我国对农业种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还没有进行限制,农民在使用 时往往超量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残留的化肥、 农药又带来严重污染,残留的地膜破坏土壤结构,久之必然使农作物产量减产, 还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根据2010年辽宁省、吉 林省、黑龙江省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三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推算东北地区 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分别为1505.9万吨、10.58万吨、6.58万吨。我国化肥 利用率由于受质量、技术和施肥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肥料的利用率普遍 较低,其中氮肥为18%45

6、%,磷肥为12.5%30%,钾肥为30%50%,仅为 发达国家的60%左右。这样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环境 的严重污染。2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2.1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本没有财政投入,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基 础设施薄弱,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很多污染严重的工厂选到 了农村地区,导致农村污染加剧,农民生活质量下降。2.2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位防污制度不完善。尽管国家2001年颂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对牲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 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其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权威性

7、、强制性,国家还没有 统一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规定和标准,特别是对上述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场和个 体户的法律监管还是空白,对畜禽粪便依法治理难以到位。近年来,国家对“三 农”问题相当重视,涉及到养殖行业的行政执法,各执法单位慎之又慎,监管缺 乏力度,规模以上养殖场污染治理不到位,小的养殖户根本不治理,造成畜禽养 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困局。2.3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严重缺乏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只注重增产和养殖增效,不了解、不重视环境保 护,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渗入地下,污染了浅层地下水,有的地方浅层 地下水已不能饮用。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只有

8、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才能真正实 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出台 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要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应继续加强。3.1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村屯建设、畜禽养殖布局、污染防 治设施、水源地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养殖业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 境敏感区,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 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单位耕地面积的 畜禽养殖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对于生活垃

9、圾,要修建垃圾 处理点,集中存放、定时清运,进行无公害处理和处置。对于厕所,也要进行集 中整改和合理指导,防止污染地下水。3.2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畜牧法要求,指导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对本地区畜禽养殖布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定点,定期向环保部门通报布点和选 址以及业主治理污染的情况;环保部门对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 监管,加大打击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经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的企业报经 政府批准实施搬迁或关闭;国土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时,需征得畜牧、环保部门 的选址意见后,方能办理土地的划拨、出让、租赁等手续。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 限期改造,直至符合标准3.3整

10、合资源,加大投入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同时,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切实加大对 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综合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促治为 辅”等综合防治资金投入机制,推动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要多角度、宽思路、 全方面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作,建设生态农业,严 格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的超标使用,杜绝农村面源污染。3.4分类指导,科学整治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方案,强化整治。可 分别采取沼气、有机肥、秸秆气化、秸秆还田等循环经济的治污措施,加大农作 物、粪便、生活垃圾等的循环再利用,增加农田土壤肥力,改善农村空气环境。3.5加强

11、宣传,增强环境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向农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广大农民、个体业 户以及养殖业主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扭转治污防污的被动状态。同时, 组织对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进行培训,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 负责,让乡镇干部树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参考文献】1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吴长勇.农村环境保护开启新纪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3 殷广平.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环境保护,2008.4 张永春.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和经验Z.5 徐标,颜涛,张广卷,李毅明.破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难点应采取的措施 C/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论文集(第四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