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仓浪剑客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294000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21.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仓浪剑客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仓浪剑客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仓浪剑客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仓浪剑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仓浪剑客(1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8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概述2008.11.08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概念阐述概念阐述 张孝惠张孝惠 绿色建筑生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态节能设计 郭绍法郭绍法 绿色建筑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估体系 敖蕊敖蕊课程内容安排绿色建筑概念阐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绿色建筑概念发展绿色建筑概念发展 绿色建筑生态体系绿色建筑生态体系 绿色建筑生态策略绿色建筑生态策略 思考:我们要怎么做?思考:我们要怎么做?绿色建筑概念的发展绿色建筑概念的发展绿色建筑涵义绿色建筑涵义一一“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提出的背景提出的背景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举世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举世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

2、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酸雨森林锐减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有害废物非法转移有害废物非法转移POPs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然而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多万人的幅度增多万人的幅度增长,世界人口长,世界人口2000年已达到年已达到60

3、亿,到亿,到21世纪中期将达世纪中期将达100亿。亿。全球已有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壤约240 亿吨。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万人死亡。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比亿吨,比20世世纪初增加了纪初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硫、一,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

4、粒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约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等。所种生物消亡等。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有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也在毁灭着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国际社会关注环境问题主要事件国际社会关注环境问题主要事

5、件1962年,蕾切尔年,蕾切尔卡逊卡逊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1972年年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出版。出版。1970年年4月月22日,美国地球日大游行;日,美国地球日大游行;1972年,年,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年6月月5日,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宣言;1974年年6月月5日起,日起,“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华沙宣言沙宣言;1987年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1992年

6、,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7年年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可持续的建筑可持续的建筑”、“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环境共生建环境共生建筑筑”、“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等就是在学者、政府的多方努等就是在学者、政府的多方努力下应运而生。力下应运而生。据统计,美国建筑业占能源总消耗量的据统计,美国建筑业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6、耗、耗电量的电量的65、温室气体产生量的、温室气体产生量的30、原材料使、原材料使用量的用量的30、废物产生量的、废物产生量的30、饮用水消耗量、饮用水消耗量的的12。在我国,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在我国,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

7、此倍以上。此外,我国人均耕地只占世界外,我国人均耕地只占世界1/3、而实心粘土砖每、而实心粘土砖每年毁田达年毁田达12万亩;我国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万亩;我国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量的1/4,而卫生洁具耗水量高出发达国家,而卫生洁具耗水量高出发达国家30以以上,污水回收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上,污水回收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钢材、水;钢材、水泥等物耗水平也要比发达国家高出泥等物耗水平也要比发达国家高出1030。中中外外建建筑筑能能耗耗比比较较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单位面积建筑能耗人均建筑能耗人均建筑能耗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n 1992年

8、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年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大力推动了可持续及绿色建筑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可持续及绿色建筑的发展。1994年,中国政府回应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年,中国政府回应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动员,发展大会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动员,出版出版了了中国中国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书,国务院颁布,国务院颁布中国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行动纲要,纲要强调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纲要强调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在此背景下,对城市建设及人类居住提出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城市建设及人类居住提出发展的目

9、标,要求人类住区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人类住区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动员全民参与,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清洁、动员全民参与,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绿色住区。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绿色住区。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19991999年,第年,第20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通过北京宪章北京宪章,指出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指出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新建筑与城镇住区的构思、设计纳入一系,将新建筑与城镇住区的构思、设计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下,以不断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

10、环体系之下,以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n 2001年年5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研究和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研究和编制了编制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则,提出是以科技为先导,总体目标是推进,提出是以科技为先导,总体目标是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n 2002年年7月建设部陆续颁布了月建设部陆续颁布了关于推进住宅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中国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升级版升级版2002版。并对版。并对十多个住宅小区的设计

11、方案进行了设计、施工、十多个住宅小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评估、指导与跟踪检验。竣工验收全过程评估、指导与跟踪检验。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2年年10月底又出台了月底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影响评价法,明确要从源头总体上控制开发,明确要从源头总体上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004 年,建设部制定年,建设部制定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程(小区小区)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科技奥运十大项目之一;科技奥运十大项目之一的的“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绿色建筑标准及评

12、估体系研究”项目通过项目通过验收验收,应用于奥运建设项目;建设部颁布实行应用于奥运建设项目;建设部颁布实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管理办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管理办法,建设部科学,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发出技术司发出关于组织申报关于组织申报首届全国绿色建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通知筑创新奖的通知,并印发了并印发了全国绿色建筑创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励推荐书新奖励推荐书(工程类工程类)和和全国绿色建筑创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励申报书新奖励申报书(技术和产品类技术和产品类),同年又颁布,同年又颁布施行施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实施细则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实施细则(试行试行)及及评审要点。评审要点。2005年,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

13、能与绿色建筑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发表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发表北京北京宣言宣言,公布,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修订了,修订了民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了颁布实施了公共建筑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能设计标准。2006 年,召开了第年,召开了第2 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颁布了建筑节能大会,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

14、,召开了第年,召开了第3 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筹建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建筑节能大会,筹建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启动绿色建筑职业培训及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启动绿色建筑职业培训及政府培训。政府培训。中国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推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中国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推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的行动。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的行动。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必要性和迫节能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切性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资源、能源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资源、能源态势严重态

15、势严重 发展绿色建筑是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发展绿色建筑是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要环节 在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中,绿色建筑和建在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中,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筑节能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在建设部的十一五规划中,绿色建筑、建在建设部的十一五规划中,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是重要工作内容,筑节能是重要工作内容,“双百工程双百工程”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我国的城市化进程2020300300亿平方米亿平方米我国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化进程到到2020年的一个情景预测年的一个情景预测必须依靠科技,找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途必须依靠科技,找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途径,大幅度降低建

16、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径,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三个刚性增长:三个刚性增长:建筑建筑面积面积:增加增加150亿亿m2,住宅增加,住宅增加80亿亿m2,一般公建增,一般公建增加加60亿亿m2,大型公建,大型公建10亿亿m2 采暖需求:采暖需求:新增需采暖的建筑新增需采暖的建筑110亿亿m2 人口人口:达到:达到14亿亿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源消耗将达到高,建筑能源消耗将达到33左右左右我国人口众多,若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仅我国人口众多,若人均建筑能耗接近

17、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仅建筑用能将接近目前全球总能耗的建筑用能将接近目前全球总能耗的1/4 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二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政府政治、法律政治、法律社会社会各类组织推动可持续理念的落实各类组织推动可持续理念的落实经济经济循环经济、绿色循环经济、绿色GDPGDP技术技术生态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生态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科学规划科学规划生态规划生态规划绿色建筑单体绿色建筑单体生态景观生态景观建筑外部生态景观建筑外部生态景观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室内生态室内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建筑建

18、筑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l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80年代逐步形成年代逐步形成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出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概念。报告深刻指报告深刻指出,出,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

19、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道路。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l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发展。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观点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

20、代人的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哲学思想的转变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哲学思想的转变 与自然对立斗争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味向自然索取 只顾自己的利益 只考虑眼前利益 珍惜自然、爱护环境 关心人类命运,关心人类利益关心人类命运,关心人类利益 关心子孙后代,关心持续发展关心子孙后代,关心持续发展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明确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明确 在在1992,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发展大会(UNCED),提出的),提出的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中,涉及了到绿色建筑的理念,议程将中,涉及了到绿色建筑的理念,议程将“促进人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列章节,重点论述了改单列章节,重点论述了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提供综合环境基础设施,实善住区规划和管理,提供综合环境基础设施,实现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目标的行现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目标的行动依据和实施手段。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经提出,动依据和实施手段。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经提出,即通过绿色建筑予以实现。建筑师们提出即通过绿色建筑予以实现。建筑师们提出3R原则,原则,即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即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使用(Reduce),尽,尽量重

22、复使用建筑构件或建筑产品量重复使用建筑构件或建筑产品(Recycle),加强,加强对老旧建筑的修复和某些构成材料的重复使用对老旧建筑的修复和某些构成材料的重复使用(Reuse),并通过各种方式节能或减小对环境的,并通过各种方式节能或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影响。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实施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实施行动纲领 2002年,召开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年,召开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会议明确了走绿色变革之路,形成了脑会议。会议明确了走绿色变革之路,形成了执行计划执行计划和和政治宣言政治宣言两项最终成果。两项最终成果。两项成果从政治、法律和道德上,把对生命的两项成

23、果从政治、法律和道德上,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爱护,纳入到政治、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爱护,纳入到政治、法律和道德体系中;从世界观和认识论上,把法律和道德体系中;从世界观和认识论上,把从工业社会开始作为主导的个体主义和还原论从工业社会开始作为主导的个体主义和还原论转变为自然整体主义和有机论,确认人不应与转变为自然整体主义和有机论,确认人不应与自然相分离,而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相分离,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三三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色建筑概念的定义绿色建筑概念的定义 绿色建筑定义为: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绿色建筑定义为:以符合自

24、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环境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态系统环境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坚持本地化原则坚持本地化原则,具有资源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能力,具备安全、健消耗最小及使用效率最大化能力,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色建筑概念释义绿色建筑概念释义 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在建筑物

25、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物。物。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维基百科表述为通过在设计、建维基百科表述为通过在设计、建造、使

26、用、维护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造、使用、维护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更仔细与全面的考虑。以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更仔细与全面的考虑。以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水、材料等方面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小建筑对人水、材料等方面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小建筑对人们健康以及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活们健康以及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动。“环境共生建筑环境共生建筑”日本建筑物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日本建筑物环境综合评价体系CASBEE定义:对环境产生负荷极小,并能保持定义:对环境产生负荷极小,并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绿建筑绿建筑”是台湾的称谓,指在建筑生命周期中,是台湾的称谓

27、,指在建筑生命周期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最低环境负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最低环境负荷的方式和手段,建造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荷的方式和手段,建造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的目标。荣、永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节能省地型建筑节能省地型建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理念、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实现建筑的可持理念、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续发展。另外还有另外还有“可持续性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生

28、态建筑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生态化建筑”等称谓。等称谓。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建筑。就是建筑。对地球资源表现为节能性;对地球资源表现为节能性;对环境表现为生态友好性;对环境表现为生态友好性;对人表现为安全健康舒适性。对人表现为安全健康舒适性。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LCA)生命周期(生命周期(life cyclelife cycle)是指产品从自然中来再)是指产品从自然中来再回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即从摇篮到坟墓回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即从摇篮到坟墓(from cradle to gravefrom cradle to grave)的整个

29、生命周期各阶)的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总和,具体包括从自然中获取最初的资源、段的总和,具体包括从自然中获取最初的资源、能源,经过开采、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包装能源,经过开采、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产品销售、产品使用、再使用以及产品废运输、产品销售、产品使用、再使用以及产品废弃处置等过程,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转化弃处置等过程,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转化的生命周期的生命周期 一般材料的生命周期流程图一般材料的生命周期流程图RawMaterialFabrication StepsUseEnd of Life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q材料和产品生产:要从地球索取大量资源材料和产品生产:

30、要从地球索取大量资源 q材料和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再生、废弃等整个寿命周期材料和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再生、废弃等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各个阶段:要消耗大量能源 q材料和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再生、废弃等整个寿命周期材料和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再生、废弃等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产生大量的的各个阶段:要产生大量的COCO2 2、COCO、SOSO2 2、NONOx x、废水(水、废水(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等等,造成环境污染。污染)、固体废弃物等等,造成环境污染。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四四绿色建筑的目标及实践原则绿色建筑的目标及实践原则绿绿色色建建筑筑涵涵义义l绿

31、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的目标 通过人类的建设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安全、健通过人类的建设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安全、健康、和谐共生,满足人类追求适宜生存居所的需求、康、和谐共生,满足人类追求适宜生存居所的需求、愿望。愿望。l绿色建筑的原则绿色建筑的原则a.和谐原则和谐原则b.适地原则适地原则 c.节约原则节约原则 d.高效原则高效原则 e.舒适原则舒适原则 f.经济原则经济原则 g.人文原则人文原则 l 实践绿色建筑的方式、方法实践绿色建筑的方式、方法 遵循科学发展观,通过具体的基础科学理论研遵循科学发展观,通过具体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落实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技术的实践。绿色究,落实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2、技术的实践。绿色建筑应用方式的选择与确定是具有功能性、地域性、建筑应用方式的选择与确定是具有功能性、地域性、社会性和特质性,须符合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要求。社会性和特质性,须符合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要求。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色建筑的生态体系绿色建筑的生态体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一一“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现状问题现状问题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1.1.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建设中存在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问题l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城市现状存在背景是推动绿色建筑科学发展的主要城市现状存在背景是推动绿色建筑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所在。障碍所在。原有的规

33、划技术体系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很原有的规划技术体系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目标差异,也存在着不小的能力差距与面对现大的目标差异,也存在着不小的能力差距与面对现实的滞后问题,这是阻碍绿色建筑推广与落实的基实的滞后问题,这是阻碍绿色建筑推广与落实的基础性问题。础性问题。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对绿色建筑认识存在的误区对绿色建筑认识存在的误区 绿色建筑豪华建筑绿色建筑豪华建筑/昂贵建筑?昂贵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高技术投入?高技术投入?绿色建筑绿化率高?绿色建筑绿化率高?绿色建筑可以大干快上,快速设计?绿色建筑可以大干快上,快速设计?节能建筑保温好?节能建筑保温好?节能建

34、筑采用太阳能光电板?节能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电板?节能小区集中供冷节能小区集中供冷/热电冷三联供?热电冷三联供?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生态观念运用的误区生态观念运用的误区 生态环境不仅限于绿地:绿只是因素之一,不能生态环境不仅限于绿地:绿只是因素之一,不能以绿量的扩大而单一衡量,还包括水域及其它生物以绿量的扩大而单一衡量,还包括水域及其它生物资源。资源。错误的人工生态观念错误的人工生态观念河流的整理隔绝生态环境河流的整理隔绝生态环境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单一草地的植物单一草地的植物配置抗病力弱配置抗病力弱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生态化道路的建设生态化道路的建设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二二“绿色

35、建筑绿色建筑”科学体系科学体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关的政策、法规Policy&law科学规划科学规划SCIENTIFIC PLANNING生态景观生态景观ECO-LANDSCAPE绿色建筑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绿色建筑的组织系绿色建筑的组织系统图统图Illustration of the green building organizing system 生态景观的作用生态景观的作用关系关系 科学规划的控制科学规划的控制保证关系保证关系 相关的政策、法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规范、保障规的规范、保障与管理关系与管理关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科学规划与绿色建筑是控制

36、保证关系,科学规划与绿色建筑是控制保证关系,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是相互作用关系,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是相互作用关系,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规范与绿色建筑是保障与管理关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规范与绿色建筑是保障与管理关系。系。以绿色建筑科学为方法,作用以绿色建筑科学为方法,作用于人居生态建设,达到对自然于人居生态建设,达到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恢复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恢复的目的,最终为人的生存环境、目的,最终为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及生存质量提高,依生存条件及生存质量提高,依靠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找靠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找到人的建筑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到人的建筑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科学途径。科学途径。构成

37、体系关系构成体系关系:绿色建筑在自:绿色建筑在自然、人居系统中的存在的位置。然、人居系统中的存在的位置。科学体系关系科学体系关系:通过与人、生:通过与人、生态景观的和谐共生以优化城市态景观的和谐共生以优化城市及城镇生态体系服务功能,提及城镇生态体系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运行效率。实现人高城市综合运行效率。实现人居系统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力。居系统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力。学科支撑体系关系学科支撑体系关系: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客观指导下的科学规划,成为客观指导下的科学规划,成为建构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的前建构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提条件和基础保障。绿色建筑的体系关系图绿色建筑的体系关系图绿色

38、建筑 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三三城乡生态系统城乡生态系统生态学溯源生态学溯源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和非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环境理化因子),通过能量流动生物成分(环境理化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的一个生态学单位。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的一个生态学单位。1935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eyTansley提出这一概提出这一概念。念。19651965年丹麦哥本国际生态学大会一致认定与年丹麦哥本国际生态学大会一致认定与前苏联生物地理学家提出的前苏联

39、生物地理学家提出的“生物地理群落生物地理群落”为同义语。为同义语。自然界中各种环境因素与生物之间,以及各自然界中各种环境因素与生物之间,以及各种环境因素本身之间,是相互密切联系着,种环境因素本身之间,是相互密切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的,由生物及其环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的,由生物及其环境因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就是生态系统。境因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就是生态系统。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生存有直接或: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生存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间接影响的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种群、人等。种群、人等。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与之相关的、描述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与之

40、相关的、描述各种理化因子连成的符合体。种理化因子连成的符合体。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生态学基本规律:生态学基本规律:1、相互制约与相互倚赖的互生规律、相互制约与相互倚赖的互生规律 以食物链(网)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以食物链(网)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本身是建立在一定的数量基础上。生物间的相互制本身是建立在一定的数量基础上。生物间的相互制约作用,使生物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这是生态平约作用,使生物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这是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黄鼬和蛇是鼠类的天敌,衡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黄鼬和蛇是鼠类的天敌,滥捕这些天

41、敌必然导致鼠害的失控。滥捕这些天敌必然导致鼠害的失控。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2、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自然界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一自然界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一方面不断地合成新物质,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方面不断地合成新物质,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重新被植物所吸收,进行着不停顿的的简单物质,重新被植物所吸收,进行着不停顿的新陈代谢作用。但是如果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过于新陈代谢作用。但是如果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过于强化,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限度,就会出现区域强化,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限度,就会出现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失调现象,

42、给人类造成严性甚至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失调现象,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含有毒物的工业废气造成的酸雨,重的后果。例如含有毒物的工业废气造成的酸雨,给农作物和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给农作物和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当自然生态系统不受人类活动干扰时,生物体一方当自然生态系统不受人类活动干扰时,生物体一方面从周围摄取物质,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物质,对面从周围摄取物质,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物质,对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总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总是平衡的。对水环境而言,如果氮、磷等营养物质是平衡

43、的。对水环境而言,如果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过多,环境自身吸收不了,打破了原来的输入输入过多,环境自身吸收不了,打破了原来的输入输出平衡,就会出现水域富营养化现象。我国许多输出平衡,就会出现水域富营养化现象。我国许多湖泊由于污水排入,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由于污水排入,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也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生物给环境以影响,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就是说,生物给环境以影响,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生物,最后获得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如果生物,最后获得生物与环境协同

44、进化的结果。如果损害了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与适应的关系,例如毁损害了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与适应的关系,例如毁林开垦,围湖造田,那么自然界就会对我们和子孙林开垦,围湖造田,那么自然界就会对我们和子孙后代进行报复。后代进行报复。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自然界中存在的、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自然界中存在的、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在质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限源,在质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限度,不能无限制地供给。过去曾一度流行度,不能无限制地供给。过去曾一度流行“人有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大胆

45、,地有多高产”的提法,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提法,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的。例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例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生态建筑与生态设计生态建筑与生态设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EcodesignEcodesign)又叫环境协调性设)又叫环境协调性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即在产品或材料思想,即在产品或材料设计中,在考虑成本、设计中,在考虑成本、功能(或性能)、质量、功能(或性能)、质量、外观等传统使用性能指外观等传统使用性能指标的同时,充分考虑产标的同时,充分考虑产品或材料的环境性能,品或材料的环境性能,达到经济、环境和社

46、会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效益的和谐统一。60年代,美籍意大利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建筑师保罗索勒瑞索勒瑞(Paola Soleri)将)将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与建筑学与建筑学(Architecture)结)结合,提出了著名的合,提出了著名的“Arology”“生态生态建筑建筑”城乡生态系统城乡生态系统作为人类居于其间的生态系统,作为人类居于其间的生态系统,生产者是随着城市密度增长不断弱化的植物生产者是随着城市密度增长不断弱化的植物系统,人是城市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消费者,系统,人是城市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消费者,而城市的基础设施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而城市的基础设施为生态系

47、统的分解者。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 城乡生态系统由城市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城乡生态系统由城市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系统构成,并共同构成人居生态生态系统。系统构成,并共同构成人居生态生态系统。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与与其它以自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相比具其它以自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相比具有独特的系统有独特的系统 构成与运行模式,为绿色建筑的建构成与运行模式,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了特有的背景条件。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设提供了特有的背景条件。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突出特点:a.a.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因而除具有人的生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因而除具

48、有人的生物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物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b.b.城市生态系统是迅速变化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迅速变化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不能自给自足,需靠外力维持。不能自给自足,需靠外力维持。c.c.城市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调节机能,城市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调节机能,自我调节能力差。如城市热岛、污染、不透水地自我调节能力差。如城市热岛、污染、不透水地面等等,加剧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面等等,加剧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d.d.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人造)环境越来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人造)环境越来越扩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越来越萎缩,甚扩大,自然生态

49、系统的构成部分越来越萎缩,甚至趋于无,造成板结城市,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安至趋于无,造成板结城市,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安全。全。e.e.城市中非食物的能量流与物质流日益增长。城市中非食物的能量流与物质流日益增长。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非 生 物 部 分:阳 光、大 气、水、岩 石、土 壤 等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水 生 物 群 落:微 生 物、动 物、植 物 城 生 物 部 分 市 陆 地 生 物 群 落:微 生 物、动 物、植 物 生 城 市 人 群 态 生 物 部 分 人 工 栽 培 植 物 系 人 工 饲 养 动 物 统 社 会 经 济 生 态 系 统 各 种 城 市 产 业 部 门 非

50、生 物 部 分 城 市 建 筑 物、公 共 设 施 等 人 类 影 响,技 术,污 染 物 等 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l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绿色是绿色建筑的外部存在,同建筑的外部存在,同时绿色建筑是城市生时绿色建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除绿色建筑之外,城除绿色建筑之外,城市的非生物部分还包市的非生物部分还包括地质、水文、土壤、括地质、水文、土壤、大气、光、声等。它大气、光、声等。它们对绿色建筑而言具们对绿色建筑而言具双重属性,即与绿色双重属性,即与绿色建筑同时构成城市的建筑同时构成城市的非生物部分,又同时非生物部分,又同时是

51、绿色建筑的外部非是绿色建筑的外部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l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外环境的外环境 a.a.城市气候城市气候 辐射和气温:辐射和气温:城市直接辐射与总辐射比郊城市直接辐射与总辐射比郊区少;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并易形成热岛。区少;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并易形成热岛。风和湍流:风和湍流:城市风速比郊区小,风向不稳城市风速比郊区小,风向不稳定;城市空气多湍流运动,由热岛环流和城市风。定;城市空气多湍流运动,由热岛环流和城市风。蒸散和湿度:蒸散和湿度:城市蒸散量和湿度比郊区小。城市蒸散量和湿度比郊区小。云和雾:云和雾:城市云量比郊

52、区多,尤其是低云;城市云量比郊区多,尤其是低云;城市雾比郊区多,还有光化学烟雾。城市雾比郊区多,还有光化学烟雾。降水:降水:城市降水比郊区多,尤其是对流性城市降水比郊区多,尤其是对流性降水。降水。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 概念: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类似高温孤岛。概念: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类似高温孤岛。成因:成因:城市地表反射率低,吸热和导热性高;城市地表反射率低,吸热和导热性高;2000.6.4,14时,紫竹院:时,紫竹院:百叶箱百叶箱37.9,沥青路面,沥青路面61.5,5cm草地草地47.4水面和植被少,地表湿度低,类似荒漠;水面和植被少,地表湿度低,类似荒漠;高耗能工业、汽车、取暖设备排出废

53、热;高耗能工业、汽车、取暖设备排出废热;建筑物稠密,减弱通风和散热;建筑物稠密,减弱通风和散热;空气污染物含量高,阻碍地面与高空的热交换;空气污染物含量高,阻碍地面与高空的热交换;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大;温室效应加剧:煤、天然气燃烧。温室效应加剧:煤、天然气燃烧。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b.b.城市的风环境城市的风环境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冲刷边角增强效应前低建筑对后高建筑的影响巷道风的加强穿越上部建筑对下部的影响 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c.城市的地质地貌城市的地质地貌 城市地质地貌作为城市下垫面和物质

54、基础,在城市地质地貌作为城市下垫面和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的分布、环境结构、形态与分区、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的分布、环境结构、形态与分区、布局、发展规划和景观风格等都具有决定性和制约布局、发展规划和景观风格等都具有决定性和制约性的影响。地质是城市生态系统存在和稳定的基础,性的影响。地质是城市生态系统存在和稳定的基础,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d.城市的水环境城市的水环境 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产生影响,同时城市地面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产生影响,同时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也是十分重要部分。城市建筑的生态雨洪排水系统也是十分重要部分。城市建筑的生态水环境包括中水的利用、雨洪的利

55、用。水环境包括中水的利用、雨洪的利用。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e.城市的光环境城市的光环境 城市的光环境为绿色建筑带来照明和热量。但城市的光环境为绿色建筑带来照明和热量。但是城市化也带来光污染,包括可见光(又称噪光)、是城市化也带来光污染,包括可见光(又称噪光)、红外线、紫外线等引起的污染,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红外线、紫外线等引起的污染,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形成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f.城市的声环境城市的声环境 绿色建筑需要防止城市噪声的危害,避免噪声绿色建筑需要防止城市噪声的危害,避免噪声妨害工作、休息、影响人体健康,给建筑物造成破妨害工作、休息、影响人体健

56、康,给建筑物造成破坏,影响生产活动使仪器失灵及影响生活和生产。坏,影响生产活动使仪器失灵及影响生活和生产。g.城市的环境污染城市的环境污染 城市人口密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和废弃能量,城市人口密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和废弃能量,当其超过城市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时,则使城市环当其超过城市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时,则使城市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人群健康和城市景观带来负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人群健康和城市景观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要防止多种多样的城市环境污染。面影响。所以要防止多种多样的城市环境污染。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t城市暴雨径流过程线天然暴雨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暴雨导致交

57、通瘫痪和巨大的经暴雨导致交通瘫痪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济损失(2004,7,10北京)北京)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系统的组成要素水源取水系统地下水取水设施(管井、大口井、渗渠)、地表水取水设施输水设施输水渠道、输水泵站、输水管道等净水系统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配水系统配水泵站、供水管网、水塔、高位水箱等用水系统工业、农业、市政、居民、消防、宾馆饭店、园林景观等收集输送合流制污水管渠、分流制管道、污水泵站等处理系统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等排放设施排水管渠、扩散装置等受纳系统河流、湖泊、海洋、土地等给 水子系统原水系统城市生活废水、生活污水、污水二级处理出水、雨水等净化

58、系统以生物法为主的处理工艺、以物化法为主的处理工艺等配水系统中水管网、泵站等用水系统生活杂用水、市政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中 水子系统排 水子系统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系统天然水体地表水(河、湖、池塘、冰雪融水等)、地下水人工设施水库、大坝、人工开挖的引水沟渠等外调水源远距离调水水资源子系统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污水处理系统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系统结构示意图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系统结构示意图排水子系统排水子系统中水子系统中水子系统原水净水给水子系统给水子系统用水系统净水系统输水取水配水循环用水污水处理污水收集输送配水排放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系统二级子系统一级子系统一级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资

59、源子系统地表水地下水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城市饮用水源城市饮用水源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受污染的城市内河受污染的城市内河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不断增长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引起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1999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比1998年增加6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1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8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92万吨,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697万吨。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了水体,是造成水污染的

60、主要原因。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一、工业污染源一、工业污染源城市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排放“三废”造成的。首先,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动力、热能、电能等,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污染物。其次,工业废水也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根源。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部门企业名称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电力火力发电厂 烟尘、二氧化硫、氢氧化物、一氧化碳冶金钢铁厂 烟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铁、粉尘、锰尘炼沙厂 烟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菜、烃类有色 烟尘(含有各种全局如铅、锌、铜、二氧化硫、干蒸气化工石油化工 二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氮氧化物、氯化物

61、、炊类氮肥厂 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硫酸气溶胶磷酸厂 烟尘、氟化氢、硫酸气溶胶硫酸厂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权、硫酸气溶胶氯碱厂 氯气、氯化氢化学纤维厂 烟尘、硫化氢、二硫化碳、甲醇、丙酮农药厂 甲烷、砷、醇、氯、农药冰晶石厂 氟化氢合成橡胶厂 苯乙烯、乙烯、异丁烯、成二烯、丙烯、二氯乙酸、乙硫烷、氯化钾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二、交通运输污染源二、交通运输污染源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等,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类污染源。造成与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汽油、柴油等燃料的燃烧。城市中汽车开动时的尾气已普遍引起了注意。运载时有毒、

62、有害物质的泄漏,或是清洗车体、船体的扬尘及污水。运行中发出的噪声。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三、农业污染源三、农业污染源农业环境虽然由于受到城市工业“三废”的影响,而受到污染。但农业生产上不适当地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以及农业废弃物等,也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峋成对城市的危害和影响。农药的污染过多施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农田释放有害气体(甲烷等)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污染源四、生活污染源四、生活污染

63、源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越来越密集,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和生活污水越来越多,病菌的扩故和传播也更容易,从而造成对城市居民安全的严重威胁。生活用燃料(煤)所造成的污染生活污水所造成的污染生活垃圾生活噪声污染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l乡村生态系统乡村生态系统 乡村生态系统是以自然为核心、人生存于其间的生态系统,乡村生态系统是以自然为核心、人生存于其间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特点。绿色建筑是乡村生态系统非生物部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特点。绿色建筑是乡村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与城市建筑相比,它存在于自然中,与自然有着极为密切的分,与城市建筑相比,它存在于自然

64、中,与自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联系。乡村生态系统的构成乡村生态系统的构成 可分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和乡村人居生态系统。乡村自然生可分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和乡村人居生态系统。乡村自然生态系统是村庄周边人类活动较少介入的自然生态系统。乡村人居态系统是村庄周边人类活动较少介入的自然生态系统。乡村人居生态系统包括与村庄周边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如农业、林业、畜生态系统包括与村庄周边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的自然空间,及村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二者同样分别由牧业的自然空间,及村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二者同样分别由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组成。乡村人居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包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组成。乡村

65、人居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包括能源、水、光、大气、土壤、建筑物、公共设施及环境污染物括能源、水、光、大气、土壤、建筑物、公共设施及环境污染物等;生物部分包括人、与人的生产生活相关的农田、林地、草场等;生物部分包括人、与人的生产生活相关的农田、林地、草场等及人工饲养的动物。等及人工饲养的动物。乡村生态系统的特点乡村生态系统的特点 以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以人居生态系统存在以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以人居生态系统存在的系统融于乡村主导性生态系统循环之中为特性。的系统融于乡村主导性生态系统循环之中为特性。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四四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

66、系系 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宏观地看待建筑,绿色建筑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宏观地看待建筑,绿色建筑也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由绿色建筑自身及其外环境也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由绿色建筑自身及其外环境构成。构成。l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 在以建筑实体核心的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在以建筑实体核心的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物学功能单元。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物学功能单元。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也有能量流、物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也有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循环与平衡,如以建筑耗能为主的能质流、信息流的循环与平衡,如以建筑耗能为主的能量流、消耗建筑材料的建造与各种物质与产出的物质量流、消耗建筑材料的建造与各种物质与产出的物质流以及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流。流以及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流。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绿绿色色建建筑筑体体系系l 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的构成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的构成绿色建筑的生物系统构成:人、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的生物系统构成:人、绿色建筑的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