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形态结构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88742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昆虫的形态结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昆虫的形态结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昆虫的形态结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昆虫的形态结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的形态结构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昆虫的头部的头部通常着生有通常着生有1 1对触角对触角,1 1对复对复眼眼,0 03 3个单眼个单眼和和口器口器。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昆虫的形态结构1 1、昆虫头部的分区、昆虫头部的分区头顶、头顶、后头后头区区、额额区区、颊、颊区区、唇基区唇

2、基区 昆虫头部构造图昆虫头部构造图一、正面:一、正面:1.触角触角 2.颊颊 3.额额 4.唇基唇基 5.上颚上颚 6.上唇上唇 7.头顶头顶 8.复眼复眼二、侧面:二、侧面:1.头顶头顶 2.单眼单眼 3.唇基唇基 4.上颚上颚 5.上唇上唇 6.后头后头 7.颊颊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 2、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式口器着生位置口器着生位置 下口式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大大多见于植食性昆虫多见于植食性昆虫。前口式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

3、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等。等。捕食性、钻蛀性昆虫捕食性、钻蛀性昆虫 后口式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口器向后伸,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蝉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蝉等。等。刺吸式昆虫刺吸式昆虫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昆虫的形态结构3、昆虫头部的附器、昆虫头部的附器3.13.1 触角触角 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的触角窝内方的触角窝内,触角基部第一触角基部第一节称为节称为柄节柄节,第二节称为,第二节称为梗节

4、梗节,以后各节统称,以后各节统称为为鞭节鞭节。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1.1.柄节柄节 2.2.梗节梗节 3.3.鞭节鞭节昆虫的形态结构触角类型触角类型昆虫的形态结构(雄蚊)(雄蚊)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Bruchidde)雄虫触角为

5、栉齿状,雌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虫则为锯齿状。虫则为锯齿状。昆虫的形态结构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如利用性信息素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拒避剂。昆

6、虫的形态结构 3.3.眼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复眼和和单眼单眼2种。种。昆虫的形态结构复眼通常复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虫和若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虫和若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者常退化;小眼表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者常退化;小眼表面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面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昆虫取食

7、方式和食物的种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咀嚼式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口器和刺和刺吸式口器吸式口器两种两种类型类型。3.口器口器 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取食固体食物 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口器类型口器类型 吸收式口器吸收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兼食固体和液体兼食固体和液体2 2种食物种食物取食液体食物取食液体食物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液体物质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或吸食动物体液或吸食动物体液蛾蝶蛾蝶蝇类蝇类蓟马蓟马蝉蝉昆虫的

8、形态结构3.3.1 3.3.1 口器构造口器构造 咀嚼式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昆虫的咀嚼式口器1.1.上唇上唇 2.2.上颚上颚 3.3.下颚下颚 4.4.下颚须下颚须 5.5.下唇下唇 6.6.下唇须下唇须 7.7.舌舌上唇上唇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其内壁膜质,具密毛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其内壁膜质,具密毛与感觉器,称为内唇。上唇是口器的前盖,可以与感觉器,称为内唇。上唇是口器的前盖,可以防防止食物外落止食物外落。上颚

9、上颚 是是1 1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端有切齿叶以端有切齿叶以切断和撕裂食物,切断和撕裂食物,后部有臼齿叶以后部有臼齿叶以磨磨碎食物。碎食物。下颚下颚 位于上颚之后能相向或相背及前后活动。位于上颚之后能相向或相背及前后活动。分为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下颚须分为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下颚须5 5部分部分。作用:辅助上颚取食作用:辅助上颚取食(刮切和握持食物)、(刮切和握持食物)、感触感触食物食物(触觉、味觉、嗅觉)(触觉、味觉、嗅觉)下唇下唇 是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方的一个片状是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方的一个片状构造,是口器的后盖,主要起构

10、造,是口器的后盖,主要起托挡食物的作用托挡食物的作用。结。结构与上颚相似,也由构与上颚相似,也由5 5部分(后颏、前颏、侧唇舌部分(后颏、前颏、侧唇舌、中唇舌、下唇须)组成。、中唇舌、下唇须)组成。舌舌 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的毛与感觉器,能的毛与感觉器,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之用。之用。昆虫的形态结构 咀嚼式口器的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害虫为害植物时,常常咬食咬食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造成孔洞、孔洞、缺刻缺刻,甚至,甚至吃光叶片或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蛀

11、空果实、种子(造(造成植物器官或组织残缺)。成植物器官或组织残缺)。如叶甲及多种蝶、如叶甲及多种蝶、蛾类幼虫。蛾类幼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咀嚼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昆虫的形态结构 刺吸式刺吸式口器口器 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下唇延长延长成管状的喙,成管状的喙,上、下颚上、下颚特化为特化为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倒刺,倒刺,;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2 2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食物道食物道,细,细者为者为唾道

12、唾道;舌舌位于口针基部,短小,圆锥形。位于口针基部,短小,圆锥形。昆虫的形态结构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斑点、或使或使叶片卷曲、皱缩、叶片卷曲、皱缩、肿胀肿胀或或形成虫瘿等,形成虫瘿等,或使或使枝条枯萎枝条枯萎。如蚜虫、叶蝉。如蚜虫、叶蝉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昆虫的形态结构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昆虫的形态结构锉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 3个体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节组成,依次

13、称为前胸前胸、中胸中胸和和后胸后胸。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 1对分节的对分节的足足。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生有有1 1对对翅翅,依次称为,依次称为前翅前翅和和后翅后翅。足和翅都。足和翅都是昆虫的运动器官。是昆虫的运动器官。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昆虫的形态结构1.1.胸部的基本构造胸部的基本构造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2.2.昆虫胸部的附器昆虫胸部的附器2.1 2.1 胸足胸足基节基节转节转节腿节腿节胫节胫节跗节跗节前跗节前跗节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 2.2 2.2 翅翅昆虫的形态结构l翅的基本构造翅

14、的基本构造近似于三角形。近似于三角形。有有3 3条边条边(前缘前缘、外缘、外缘、内缘内缘)、3 3个角个角(肩角、顶肩角、顶角、臀角角、臀角)、3 3条条褶褶(轭褶、臀轭褶、臀褶、基褶)褶、基褶),把,把翅面划分为翅面划分为4 4个区个区(腋区、腋区、轭区、轭区、臀区、臀前区臀区、臀前区)。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 1 1前缘前缘 2 2外缘外缘 3 3内缘内缘 4 4肩角肩角 5 5顶角顶角 6 6臀角臀角 7 7腋区腋区 8 8轭区轭区 9 9臀区臀区 1010臀前区臀前区 1111轭褶轭褶 1212臀褶臀褶 1313基褶基褶昆虫的形态结构翅质地为膜质,翅质地为膜质,但翅上有许

15、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翅质地为膜质,翅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一曾较稀疏的毛。如石蛾的但翅面上覆盖一曾较稀疏的毛。如石蛾的 前后翅。前后翅。前后翅狭长,前后翅狭长,膜质,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膜质,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 毛,如蓟马的翅。毛,如蓟马的翅。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如蝇、蚊的后翅。如蝇、蚊的后翅。翅质地坚硬如角质,如甲虫的前翅。翅质地坚硬如角质,如甲虫的前翅。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 第四节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昆虫的腹部昆虫的形态结构1.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基本构造 腹部一般由腹部一

16、般由9-119-11节组成,每一腹节由节组成,每一腹节由2 2块骨块骨板板(背板、腹板)组成,(背板、腹板)组成,两侧为膜质两侧为膜质。由于腹部。由于腹部各节之间及背板与腹板之间都是各节之间及背板与腹板之间都是以膜相连以膜相连,所以,所以腹部有较大的伸缩能力,有助于昆虫的呼吸、交腹部有较大的伸缩能力,有助于昆虫的呼吸、交配、产卵和释放性信息素等活动。配、产卵和释放性信息素等活动。2.腹部的附器腹部的附器 腹部的末端着生腹部的末端着生外生殖器外生殖器,有些昆虫在腹末,有些昆虫在腹末着生有着生有1 1对对尾须尾须,鳞翅目、膜翅目叶蜂科的幼虫,鳞翅目、膜翅目叶蜂科的幼虫,腹部还有腹部还有腹足腹足。昆

17、虫的形态结构l外生殖器外生殖器 雌性雌性外生殖器就是外生殖器就是产卵器产卵器,位于第,位于第8 89 9节的腹面,主要由背产节的腹面,主要由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内产卵瓣组成。卵瓣、腹产卵瓣、内产卵瓣组成。雄性雄性外生殖器就是外生殖器就是交尾器,交尾器,位于位于第第9 9节腹面,主要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节腹面,主要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昆虫雌性外生殖器昆虫雌性外生殖器 1.尾须尾须 2.背产卵瓣背产卵瓣 3.内产卵瓣内产卵瓣 4.腹产卵瓣腹产卵瓣昆虫雄性外生殖器昆虫雄性外生殖器 1.尾须尾须 2.抱握器抱握器 3.阳具阳具 昆虫的形态结构l尾须尾须昆虫的形态结构 昆虫的形态结构第五节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昆虫的体壁 昆虫的形态结构及特性及特性 昆虫的体壁由昆虫的体壁由底膜、皮细胞层底膜、皮细胞层和和表皮层表皮层3 3部分组成。皮细胞层是部分组成。皮细胞层是活细胞层;底膜为活细胞层;底膜为1 1层紧贴皮细胞层下的薄膜;表皮层由外向内分层紧贴皮细胞层下的薄膜;表皮层由外向内分为为上表皮、外表皮上表皮、外表皮和和内表皮内表皮。皮皮昆虫的形态结构 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形态结构4.2 4.2 皮细胞腺皮细胞腺4.1 4.1 体壁的外长物体壁的外长物昆虫的形态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