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287170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20.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2022 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我的母亲 2022 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1 一、说教材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选自胡适自传。_通过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性以及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轨迹,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感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同时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往往和父母产生矛盾和摩擦,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借助这篇美文,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正确理解母爱。三、

2、说目标 1、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语句,能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形象。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教学重难点 依据本课内容确定重点是: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文本的解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悟母爱。四、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怕采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主问题引领”教学法。

3、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_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这一教法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自学与指导的密切结合。学生学习这篇_的主要方法是圈点批注法和自主探究法。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听阎维文的歌曲 母亲,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导入新课。2、介绍作者:由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做适当补充。3、出示学习目标:(1)品味语句,能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形象。(2)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4、整体感知:假如你是胡适,请你介绍一下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明确: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的大家庭。处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母亲,扮演着不

4、同的角色。母亲对我来说是亲娘;对哥哥嫂子来说是后母;同时,母亲还是一个失去了丈夫寡妇。透过这三重身份,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进行分组交流 5、分析形象:围绕“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主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分析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总结出:作为亲娘,为了儿子长大成材,对我既慈爱又严厉,既是我的慈母,也是我的严父;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母亲对哥哥嫂子既宽容又忍耐;作为一个年轻的寡妇,面对外人的欺辱,则表现出了她刚性的一面。通过这样的交流分析,对母亲的形象有了较好的把握。水到渠成地提出:母亲给了我什么影响?分析最后一段,并体会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敬佩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之情。

5、6、品味赏析:抓住文中描写母亲三次哭的细节,进行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从母亲哭的程度、面对的对象、哭的目的以及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赏析。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比较阅读: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与_进行对比。用“从_中的句话中,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的句式说说自己的读书感悟。8、拓展延伸:1962 年,卓越的学者胡适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知名学者毛之水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请大家仿照这篇墓志铭,从本课所涉及的三位母亲中任选其中的一位,为她也写一篇墓志铭。写完后,当堂交流点评。9、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母亲的名言、俗语、诗歌、歌曲、美文、电影等资料,准备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

6、学习活动。附:板书设计 亲娘:慈爱、严厉深切的敬佩 我的母亲后母:宽容、忍耐 寡妇:刚气无限的怀念 2022 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我的母亲2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_是胡适在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事,叙述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二)说学生 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学习_,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母亲的苦心,感悟母亲和孩子间的深厚情感。另外,学生在组织材料和提炼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了解背景,学生很难

7、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拓宽视野。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3.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二、说教学方法 1.启发提问法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2.质疑讨论法 让学生针对课文写法与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问。3.运用圈点勾划信息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复述情节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三、说

8、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读过书,却把儿子培养成北京大学的教授,她 23 岁上守寡,做了别人的后母后婆,却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她是严师,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学大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胡适先生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深的影响。”那么他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让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共同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板书)说明:这一环节设计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设置悬念,同时也让学生带着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读课文,起投石问路的作用。(二)介绍作者及其母亲资料 你搜到哪些资料,请你说一说。1 胡适简介(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

9、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 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 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 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 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 年,即胡适19 岁时,赴美国留学。1916 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 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

10、的开拓者,荣获 35 项美国博士桂冠。2 介绍其母:冯顺弟。说明:本环节设计主要在于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提炼出重要信息点。引导学生理解_主要人物事迹。(三)检查预习 课前安排预习,针对生字词语在字形字音乃至字意上来认识生字。(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把握好记叙事件六要素,并在复述时要求把母亲严格、慈爱、刚强的细节讲清楚。(五)再读课文 朗读课文,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着在书上圈画出来。说明:此环节设计在于贯彻新课标思想,给学生读书时间同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最后一段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我”所学到了性格,

11、也就是母亲身上传递出的优秀品质,解决这一主问题,引出学生对动作语言细节刻画进行分析。授课时学生可以说:学到了母亲宽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品行。学习上勤奋,做人上刚强。那么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教子严格呢?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归纳出:“当我说轻薄的话时”和“督促我学习严格又是充满爱意”的环节时让同学找出“母亲用舌头舔眼翳”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当学生找出体现母亲温和宽容的句子时,再让学生读一读当债主除夕之夜到家讨债的部分,去体会文中平实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让学生重点读这一细节“这样过年”“从不”这几个

12、词都体现了母亲的包容和度量。(六)质疑探究 读过_,你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研究 说明:本环节设计针对_写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大家平凡朴实看似无奇的笔墨,实则都为_中心服务 学生针对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提出:1_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是否切题;2 写母亲对我的教导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经过讨论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写自己在别的方面没有发展机会,除了读书外,给我做人训练的就是母亲,这样顺利过渡到母亲给我的深远影响。而第二个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母亲在平时待人接物方面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可见_字里行间对母亲饱含怀念敬爱之情。(七)拓展交流

13、 学习_后你有哪些收获?说明:学生可以从_的写作细节、记叙方面去谈 (八)作业 母亲常常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的爱从不张扬做作,她把对你的关爱都融到你的生活细节中,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模仿_写一个小片断。结语: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的爱,她的榜样给我们一世荫凉,让我们在这样的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四、创新与反思 本次课的创新设计之处在于结合_结尾提出“母亲给了我那些影响?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_中找到依据,从而揭示母亲性格,并且围绕母亲发生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样被串起来,从细节上分析了母亲的伟大品质。讲解时注重朗读,把握对细节的理解,给学生读书时间。反思:胡适的文笔很有分寸,像“一丝一毫”“如果”这样的词语在_中的意义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在分析时有可能对词的分析不到位,需要课后补充。五、板书 板书是_的思路的归纳,整体内容把握,本课设计主要从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板书简洁,一目了然。严以教子 母亲宽以待人怀念敬爱 刚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